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台

基台

基台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14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专利文献37858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材料器械杂志等; 基台的相关文献由189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贤帅、苏莹、张久文等。

基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78580 占比:99.97%

总计:378691篇

基台—发文趋势图

基台

-研究学者

  • 陈贤帅
  • 苏莹
  • 张久文
  • 张潇
  • 李亚明
  • 蔡俊江
  • 李闪
  • 彭鹏
  • 魏洪波
  • 宋应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中熠; 孙蔓琳; 解晨阳; 张隽婧; 方婷露; 于海洋
    • 摘要: 如何全程统筹好并且正确选择基台,是最终获得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一环。选择不当将出现各种机械及生物并发症,也可能出现反复更换上部结构,甚至无法进行上部修复等难题。究其原因可能与基台的选择高度依赖经验,全程统筹不足,缺乏贯彻始终的易于测量核查的数值要求有关。已有的数值要求,有些是术后测量才有的,对种植术前设计和术中核查校验的指导可及性差。而基于目标修复体空间(target restorative space,TRS)的分析设计及转移,结合测量学常规的要求,本文分别介绍了后牙TRS高度(vertical height of TRS,VTRS)及其测量方案,将TRS种植体平面高度(Implant level VTRS,I-VTRS,I)与软组织垂直厚度(Vertical soft tissue thickness,T)(术后即穿龈深度,gingival height,GH)的实测值作为基台遴选时的全程统筹和实测校对的主控变量,结合术前虚拟种植设计参数值和术后种植系统(implant system,S)愈合基台的尺寸以及术后种植体角度偏差(long axis of implant,L)实测,制定了二期种植上部修复各种基台选择的决策树,通过实测值引导实现了合理的种植修复方案比选。该决策方案的实测变量的英文首字母自由组合就成了LIGHTS字样,因此简称为Lights方案。整体上看该决策树简明便捷,可及性好。
    • 沈溱原; 黄忞; 魏俊超; 张琦; 吴润发
    • 摘要: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3种不同修复基台循环加载前后扭矩丧失以及基台沉降。方法将30枚内六角种植体随机分为3组,每组10枚种植体,并连接相应修复基台。A组种植体连接原厂成品基台,B组种植体连接铸造基台,C组种植体连接第三方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基台。通过光学影像测量仪测量3组基台莫氏锥度。使用数显扭矩计测量循环加载前后的移除扭矩。试件在疲劳机上进行循环加载,循环载荷应力振幅范围为0~250 N,以10 Hz的频率施加10万个周期的循环载荷,循环加载后测量基台沉降值。配对t检验用于分析组内循环加载前后扭矩丧失量。方差分析及TukeyHSD检验用于比较基台莫氏锥度、移除扭矩丧失量和基台沉降值的组间差异。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3组基台循环加载前后扭矩丧失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组中基台经循环加载后螺丝扭矩均有显著下降。不同基台与种植体连接部位之间存在差异。就本实验有限的数据提示成品基台在经过循环加载后对基台螺丝扭矩的维持效果优于铸造基台和第三方CAD/CAM基台
    • 于海洋; 孙蔓琳; 王中熠
    • 摘要: 基台在种植修复系统中连接根方种植体与冠方上部修复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部件。在符合机械及生物学等常规规范下,基台的合理设计选择可一定程度上弥补目标修复体空间(TRS)与种植体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对维系种植体周组织的健康及修复体长期、稳定、有效的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后牙基台相比,日常使用的前牙基台种类更加繁杂,如何能够便捷正确选择前牙基台极具挑战性。本决策方案通过虚拟种植设计进行正确种植位点比选,并与上部目标修复体进行术前统筹后,实测选定位点上种植体平面目标修复空间高度(I),预判能否进行种植修复及可选的种植修复体固位方式。术后再根据种植系统(S)、螺钉孔穿出位置和修复体固位方式等初选基台类型;进入术后二期修复时,再结合种植体周水平软组织厚度(T)、穿龈深度(GH)及长轴角度(L)等的实测核查值,完成永久基台的最终选择。同时具体讨论了个性化基台的概念和分类应用。该方案的主控变量L、I、GH、T、S组合成了Lights字样,因此简称为前牙基台Lights决策树。该决策树的决策效能良好,临床可及性高。
    • 李趁趁; 夏荣; 庞诗梦; 余金兰
    • 摘要: 目的探究抗菌涂层:聚二甲基硅氧烷-葡萄糖酸氯己定(PDMS-CHXG)在光滑钛片表面的构建及不同浓度CHXG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方法将钛片逐级抛光至7000目达到基台的镜面状,清洗干燥后硅烷化处理,将试件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接枝CHXG溶液浓度分别为0(T_(0))、0.4(T_(1))、0.8(T_(2))、1.6 mg/ml(T_(3))的实验组。使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CFESEM)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变化,并对涂层的组成元素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抑菌环、活/死细菌染色及结晶紫实验,评价涂层的抗菌性能。结果CFESEM下,与C组相比,实验组形成致密的薄膜,表面元素半定量分析显示Cl元素含量随CHXG浓度增加而增加。抑菌环实验在C、T_(0)组样品周围未观察到抑菌环,T_(1)、T_(2)、T_(3)组抑菌环形成。活/死细菌染色在T_(2)、T_(3)组未见活菌存在。结晶紫染色实验结果显示T_(1)、T_(2)、T_(3)组与C、T_(0)组间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2)、T_(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MS-CHXG抗菌涂层构建成功,当CHXG浓度达到0.8 mg/ml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 马瑞阳; 孙蔓琳; 税钰森; 张煜强; 于海洋
    • 摘要: 牙种植修复15年随访成功率可达84.2-96.3%,而基台—种植体之间存在微动,可导致基台或(和)基台螺钉的松动、折裂等机械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1.6-47.9%;微动的存在还会增加基台—种植体界面的原位摩擦磨损,从而可能扩大微间隙形成微渗漏,直接或间接造成各种生物学并发症。因此基台—种植体连接界面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而影响基台—种植体界面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界面的材质、设计和界面接触关系等。本文整理了近年相关的研究,总结梳理基台与螺钉对基台—种植体界面连接稳定性的影响。
    • 俎明杰; 穆森; 张瑞敏
    • 摘要: 氧化锆陶瓷的优良特性使其逐步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理想材料,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氧化锆目前已经在种植体、基台、冠修复、全牙弓种植修复等方面应用于临床,其临床效果受到广泛关注,长期临床研究报道不断涌现。本文就近年来氧化锆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综述,所做结论均基于至少有1年以上随访的研究,重点关注氧化锆与传统材料修复体在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方面的优劣,为口腔种植修复中氧化锆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
    • 摘要: 与种植体-基台连接相匹配的原厂预成基台。“标准基台”的含义只代表制造商为其特定品牌种植体提供的适配基台产品。
    • 夏海斌
    • 摘要: 前牙区种植义齿的穿龈轮廓对最终的美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前牙区种植义齿穿龈轮廓设计进行评述,分析影响种植义齿穿龈轮廓的因素:种植体颈部设计(平齐对接设计、平台转移设计、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位置及角度(种植体植入深度、颊舌向位置、近远中位置、颊舌向角度)、修复基台类型及种植体颈部周围软组织的质量等.结合现有文献和笔者的临床实践与思考,为关键区和次关键区的穿龈轮廓设计分类提供临床参考.
    • 张睿鹏; 卢海平; 严洪海
    • 摘要: 种植修复是目前牙缺失的理想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目前存在的一些术后并发症仍困扰着临床医生.基台螺丝松动是最常见的机械并发症之一,种植体植入位置、上部修复体形态、基台-种植体连接设计、口腔副功能等均可能引起基台螺丝松动.其中种植体-基台连接界面是种植体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不同的基台连接设计、螺丝材料的选择等都可能会对螺丝松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种植体-基台连接界面对螺丝松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综述.
    • 张帅; 吕川; 李进红; 朱保民; 王维倩
    • 摘要: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动态载荷下基台缓冲层对种植体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种植体在人类下颌骨的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在种植体上方分别制作基台无缓冲层和基台有缓冲层的修复体,缓冲部分由高聚合度聚氯乙稀制作.分别对2种修复体施加垂直向载荷200 N、水平向载荷100 N(45°),加载集中于种植体顶部中心.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中央螺栓、基台的体部和颈部以及下颌骨各部位受到的应力.结果 基台有缓冲层时种植体、中央螺栓、基台的体部和颈部以及下颌骨各部位上受到的应力均明显小于基台无缓冲层时.结论 基台有缓冲层可显著降低种植体、中央螺栓、基台以及下颌骨各部位受到的应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