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杆菌
坏死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4632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兽医导刊、今日畜牧兽医、现代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兽药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坏死杆菌的相关文献由19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东华、孙东波、肖佳薇等。
坏死杆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632篇
占比:99.75%
总计:34720篇
坏死杆菌
-研究学者
- 郭东华
- 孙东波
- 肖佳薇
- 贺显晶
- 王志慧
- 蒋剑成
- 张思瑶
- 李春秋
- 王丽娜
- 吕思文
- 姚爽
- 汪锋锋
- 赵鹏宇
- 高晶
- 于思雯
- 付强
- 付景龙
- 刘勇维
- 原东伟
- 吴本华
- 姜本波
- 张改平
- 徐新明
- 李学伍
- 李建英
- 杨继飞
- 柴书军
- 毕栏
- 王丽
- 王军
- 王天硕
- 王方雨
- 纪建东
- 蒋凯
- 赵东
- 邓瑞广
- 陈国友
- 马利青
- Guo Donghua
- Lv Siwen
- Zhang Hong
- 丁梦圆
- 丁福英
- 乔生英
- 于丽萍
- 于波
- 付永
- 任喜东
- 任春燕
- 侯殿文
-
-
魏平
-
-
摘要:
猪坏死杆菌病是一类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感染部位以组织坏死、变性为主要体征,严重感染者还会引发全身症状甚至死亡。通过对猪坏死杆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以期为减少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
郭姚蕊;
刘胜丽;
秦建华
-
-
摘要:
奶牛养殖场犊牛培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多种原因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程急骤,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导致死亡,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养牛业的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引起犊牛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弯曲杆菌、坏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病毒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细小病毒、球虫、微小隐抱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等。
-
-
王建霞;
周长城
-
-
摘要:
羊养殖中的疾病问题是限制羊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阻碍,随着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疾病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腐蹄病是羊养殖中一种常见的蹄部疾病,患病羊只会出现蹄部腐烂,行走困难的情况,进而影响羊只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限制羊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羊腐蹄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感染所导致,常规的疾病防治方法主要可以通过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控制以及疾病疫苗的注射等。本文将对羊养殖中出现腐蹄病的病原、主要原因及症状表现、常见的疾病鉴别诊断措施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腐蹄病的科学防治以及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
-
吴本华
-
-
摘要: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由环境、营养、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奶牛趾间皮肤和组织化脓、蹄角质腐烂的一种皮肤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和正常产奶。1致病原因1.1致病微生物感染,奶牛蹄部皮肤和软组织受到小石子、玻璃碎片、瓦砾等硬物刺伤或划伤、铁钉铁丝等金属尖锐物扎伤后,直接踩在含有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等的污泥和粪便中,导致伤口感染,从而造成奶牛腐蹄病。
-
-
吴本华
-
-
摘要: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该病是因感染病菌等多种因素导致奶牛趾间皮肤和组织化脓、蹄角质腐烂的一种皮肤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和正常产奶。一、发病原因1.致病微生物感染。蹄部皮肤和软组织受到小石子、玻璃碎片、瓦砾等硬物刺伤或划伤,铁钉、铁丝等金属尖锐物扎伤后,直接踩在含有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等的污泥和粪便中,导致伤口感染,从而造成奶牛腐蹄病传播流行。
-
-
张备;
薛沾枚;
金振华;
王丽坤;
张国华;
张艳;
鹿凌岩;
李烨;
张莹;
张建胜;
肖佳薇;
史同瑞
-
-
摘要:
坏死杆菌(Fn)是一种厌氧、无芽孢、革兰氏阴性多形态菌,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其中以牛羊腐蹄病、肝脓肿和人的Lemierre′s综合征最为常见。坏死杆菌能分泌多种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公认的坏死杆菌主要毒力因子有白细胞毒素、溶血素和血凝素等;但关于坏死杆菌引起动物发病的机制还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现主要从坏死杆菌流行分布、病原学、毒力因子及对细胞作用四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综述。
-
-
蒋凯;
赵鹏宇;
王天硕;
于思雯;
毕栏;
肖佳薇;
贺显晶;
郭东华
-
-
摘要:
旨在研究牛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43K OM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对比亲本株(A25株)和43K OMP基因缺失株(A25Δ43K OMP株)的体外生长速率、药物敏感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毒性以及对Balb/c雌性小鼠致病力,初步研究43K OMP基因在坏死杆菌致病中潜在的生物功能。结果显示,当43K OMP基因被缺陷后,牛坏死杆菌的体外生长速率和对细胞的毒性无显著差异(P>0.05);对克拉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呋喃妥因、多黏菌素B、利福平和环丙沙星耐药性减弱;培养72和96 h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P<0.05);与BEND细胞共孵育1 h后,细菌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5);对Balb/c雌性小鼠致病力明显减弱(P<0.05)。因此,43K OMP基因主要与坏死杆菌的黏附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耐药性有关。
-
-
朱刚
-
-
摘要:
羊养殖过程中,腐蹄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感染导致。羊腐蹄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水平等直接关联。该病不仅在羊群中高发,在牛、鹿等动物中也较为常见。病羊通常会表现为机体消瘦,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羊腐蹄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养殖场的正常发展,给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降低羊腐蹄病的发生,笔者详细概述羊腐蹄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羊健康养殖提供帮助。
-
-
刘迪;
李寅博;
姜晓鸥
-
-
摘要:
坏死杆菌病是鹿的一种最常见传染病,分布广,有的鹿场多年流行这种疾病,给养鹿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介绍了鹿坏死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了本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