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坏死性胰腺炎

坏死性胰腺炎

坏死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714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现代临床医学、齐鲁护理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全军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普通外科热点论坛、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07年学术会议、2006国际普通外科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交流大会等;坏死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由57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承堂、黎沾良、王润华等。

坏死性胰腺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 占比:3.8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714 占比:96.15%

总计:8023篇

坏死性胰腺炎—发文趋势图

坏死性胰腺炎

-研究学者

  • 吴承堂
  • 黎沾良
  • 王润华
  • 蔡端
  • Besselink MG
  • Bollen TL
  • Frey CF
  • 何振平
  • 刘付宝
  • 刘俊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炯地; 丁乙轩; 郑智; 郭玉霖; 曹锋; 李非
    • 摘要: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necrotizing pancreatitis,NP)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分布和微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295例NP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存在感染性并发症的NP病人感染时间、感染部位及感染菌种的不同。结果(1)该研究中,合并感染性并发症的NP病人(215例)共培养出867株致病菌,其中胰腺感染来源350株,胰外感染来源517株。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较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2)胰外感染时间[(9.8±9.0)d]早于胰腺感染时间[(14.6±13.5)d]。其中早期(≤14 d)胰外感染的NP病人以菌血症、呼吸道感染为主。晚期(>14 d)胰外感染的NP病人以菌血症、导管相关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为主。(3)药敏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加酶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仅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肽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NP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多重耐药菌呈上升趋势。胰外感染时间通常早于胰腺感染时间,经验性用药时可选用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 刘洋(译); 赵义军(审校)
    • 摘要: 背景: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后的严重并发症,约1/3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出现继发感染,病死率达30%。目前"进阶手术"(step-up approach)被认为是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首选干预策咯,即首先置管引流,对引流效果不佳的患者再进行手术等治疗。导管引流通常在感染性坏死被包裹后进行。
    • 林峤; 李兵; 刘宁川; 任龙; 廖歆
    • 摘要: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增强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早期预测坏死性胰腺炎。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117例为坏死性胰腺炎,142例为间质水肿性胰腺炎。所有患者被随机分入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患者静脉期图像上勾画胰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并从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LASSO-Lojistic模型在训练集中选择理想的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影像医师对所有病人首次增强CT图像进行阅片并判断胰腺是否坏死,以一周以后复查增强CT来证实胰腺坏死。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能力和影像医师的阅片结果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阴影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体现。结果:筛选出10个理想特征用于建立模型。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准确性及AUC为0.780、0.815,影像医师阅片结果的准确性及AUC为0.690、0.767。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准确性及AUC为0.740、0.770,影像医师阅片结果的准确性及AUC为0.620、0.676。结论:影像组学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对于早期预测坏死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价值。
    • 董继红
    • 摘要: 对一例猪坏死性胰腺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肠系膜变化、胰腺有坏死、肝脏脂肪变性、肺脏纤维化等是猪坏死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肥胖、年龄较大的猪易发生坏死性胰腺炎.
    • 涂玉亮; 韩明明; 张卓超; 蔡守旺; 刘志伟; 王大东; 谭向龙; 宦宏波; 冯健; 辛先磊; 王鹏飞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INP)感染坏死灶在CT影像学上的解剖学位置与分布特点,并据此对INP进行临床分型,为INP的外科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第四医学中心2008年6月6日至2014年12月31日INP病例112例,根据INP感染坏死灶CT影像学中位置分为五个区域:胰腺区域、网膜囊区、脾胃间隙区、左侧腹膜后间隙区、右侧腹膜后间隙区;据此分为三型:I型,感染灶位于胰腺区域,局限于胰腺实质组织、胰腺包膜周围脂肪组织、胰腺下沿肠系膜根部脂肪组织.II型,感染灶扩散至胰腺周围,包括网膜囊和脾胃间隙,IIa型感染灶扩散至网膜囊,Ⅱb型感染灶扩散至脾胃间隙,Ⅱc型感染灶同时存在于网膜囊和脾胃间隙.III型,感染灶扩散至侧腹膜后间隙,IIIa型感染灶扩散至左侧腹膜后间隙,IIIb型感染灶扩散至右侧腹膜后间隙,IIIc型感染灶扩散至左、右侧腹膜后间隙.结果 112例INP患者共204个感染灶分别位于胰腺区域42个、网膜囊区43个、脾胃间隙区16个、左侧腹膜后间隙区68个、右侧腹膜后间隙区35个.I型12例(10.7%);II型14例(12.5%),其中IIa型8例,IIb型5例,IIc型1例;III型86例(76.8%),其中IIIa型51例,IIIb型17例,IIIc型18例.结论 INP感染灶沿着胰周间隙,尤其是腹膜后间隙有着特征性扩散分布,根据该特征进行的INP分型,对INP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操作步骤的优化有指导作用.
    • 肖波
    • 摘要: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是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病理类型.ANP可以导致多种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胰腺实质坏死作为ANP最经典的病理改变已被学术界熟知.不过,发生在不同深浅位置的胰内坏死灶有其不同的放射学表现和潜在的临床意义,这方面国内鲜有文献详尽介绍.此外,胰腺外坏死作为一种"新兴的"坏死亚型,尚未被国内放射学界广泛认识.故本文着重阐述ANP不同部位、不同范围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联系,皆在提高影像科医师和相关从业人员对ANP的认识,以利于放射诊断报告的规范书写和多学科学术交流.
    • 肖波
    • 摘要: 坏死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危重病理类型.起初,胰腺坏死是实性或半实性的,随着病程的迁延,坏死灶软化形成液化性坏死.经典文献中将AP严重指数CT评分或MRI评分作为预测本病预后的一种影像学指标.事实上,胰腺坏死的深度同坏死面积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CT/MRI可以示踪坏死性胰腺炎的动态演变,笔者在本文着重阐述影像学在AP动态随访中的价值,并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以飨读者,即"透壁性胰腺坏死—胰管中断—包裹性坏死"三部曲.
    • 魏万杰; 唐永梁; 刘宏鸣
    • 摘要: 目的 探讨冲洗时机对坏死性胰腺炎胰周感染引流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双入路小切口对冲引流方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后冲洗时间不同将病人分为早期冲洗组(开始冲洗时间≤72 h)和晚期冲洗组(开始冲洗时间>72 h),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早期冲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上明显低于晚期冲洗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晚期冲洗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坏死性胰腺炎胰周感染患者术后早期开始冲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苗毅; 黄东亚; 李强; 陆子鹏
    • 摘要: “step-up”升阶梯模式是当代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P)的重要治疗模式之一,部分病人因此获益.然而,INP病情复杂多变决定了其治疗不可千篇一律采用同一种方法,而是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部分势必需要外科干预的病人应跨越传统的“step-up”序贯治疗程序,宜采取“step-jump”跨阶梯治疗策略对病人提前外科干预.应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型,构建INP不同干预方式的临床预测模型,从而进行更精准的分类治疗.高度一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克服了专科治疗的局限,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一体化技术平台将是未来INP治疗的发展方向.
    • 周颖; 高志强; 张学松
    • 摘要: 背景消化内镜和外科手术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两种主要有创方式,但比较二者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尚缺乏.目的系统评价消化内镜和外科手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01/2019-06发表的比较内镜和手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和队列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3篇为RCT,5篇为队列研究.患者总数366例,其中内镜组167例,手术组1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组和手术组在临床缓解率(OR=1.3,95%CI:0.58-2.92,P=0.52)、复合结局变量——主要并发症或死亡(RR=0.46,95%CI:0.17-1.27,P=0.14)和死亡率(OR=0.78,95%CI:0.37-1.56,P=0.52)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中,内镜组相比于手术组,新发器官衰竭(OR=0.40,95%CI:0.18-0.90,P=0.03)、肠皮瘘或消化道穿孔(OR=0.46,95%CI:0.23-0.91,P=0.02)、胰瘘(OR=0.09,95%CI:0.03-0.24,P<0.00001)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两组间术后腹腔出血、胰腺内分泌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镜和手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内镜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