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管理
地方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6995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中国招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改革发展新时期铁路社会保险管理研究交流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等;地方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星、王志国、郑士贵等。
地方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6995篇
占比:99.89%
总计:287312篇
地方管理
-研究学者
- 张卫星
- 王志国
- 郑士贵
- 陈高云
- 刘珂
- 孙明玺
- 本刊编辑部
- 李宁
- 李建武
- 王三义
- 王永科
- 陈明君
- AO Xiao-lan
- Anders Elleg(a)rd
- A·Marcus J·Robbins
- A·马尔采夫
- Claus-Martin Eckelmann
- Karl Bruckmeier
- Laura Píriz
- Maya Quinones
- SolomonBenjamin
- Л·А·贝利亚耶娃
- 丁三青
- 丁云
- 丁青兰
- 万忠
- 东升
- 乐怡
- 于又燕
- 于明新1
- 云泉
- 何庆军
- 何运文
- 何进忠
- 余梦洁
- 余祖雄
- 侯红波
- 冉宪萍
- 农人
- 冯君
- 刘俪华
- 刘剑辉
- 刘启舒
- 刘培启
- 刘宗森
- 刘庆伟
- 刘志成
- 刘忠
- 刘战业
- 刘文学
-
-
张磊
-
-
摘要:
以“作爰田”为代表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春秋时期晋国赖以强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东汉贾逵以来,历代学者关于“作爰田”的解读众多,意蕴外延不断扩大。“作爰田”的范围为晋邦之“国”,对象为以异姓卿大夫为主体的贵族,最终使得私有土地基本确立。“作爰田”增强了地方城邑的独立性,逐渐改变了先前“国野”二元的治理模式,促使晋国从一中心向多中心转化。
-
-
-
王三义;
李宁
-
-
摘要:
朝廷封授“蒂玛”(采邑),蒂玛持有者参与地方管理。“蒂玛制”形成于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和扩张过程中。这个制度首先服务于帝国的军事行动,因为跟随素丹参加战争的骑兵,他们的装备和薪饷等均来自蒂玛持有者;其次它在奥斯曼帝国的地方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帝国的省、桑贾克、县三级垂直行政管理,依赖蒂玛持有者的忠诚和义务。蒂玛持有者所提供的封建骑兵是帝国扩张战争的支撑力量之一,而蒂玛持有者也协助桑贾克贝伊参与地方行政管理,保证了帝国新征服地区的安宁和稳定,缓解了帝国对外战争时期的后顾之忧。后来“蒂玛制”逐渐废止,直接影响了奥斯曼帝国的地方管理。
-
-
王三义;
李宁
-
-
摘要:
朝廷封授“蒂玛”(采邑),蒂玛持有者参与地方管理.“蒂玛制”形成于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和扩张过程中.这个制度首先服务于帝国的军事行动,因为跟随素丹参加战争的骑兵,他们的装备和薪饷等均来自蒂玛持有者;其次它在奥斯曼帝国的地方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帝国的省、桑贾克、县三级垂直行政管理,依赖蒂玛持有者的忠诚和义务.蒂玛持有者所提供的封建骑兵是帝国扩张战争的支撑力量之一,而蒂玛持有者也协助桑贾克贝伊参与地方行政管理,保证了帝国新征服地区的安宁和稳定,缓解了帝国对外战争时期的后顾之忧.后来“蒂玛制”逐渐废止,直接影响了奥斯曼帝国的地方管理.
-
-
-
-
李建武
-
-
摘要:
明初,统治者在全国设立都、布、按三司,对地方进行管理.但由于边方形势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原有体制受到冲击,永乐以后开始设立镇守内官.因情况不同,各地镇守内官设置的时间、进程也各有差别,总镇两广太监以及由此组成的总府体制正是该地特殊性的体现.总镇两广太监的设置与最终被裁撤都引起了地方管理体制的变动.
-
-
苏朗诗·埃尔南德斯;
闫佳馨(译);
孙春晖(审校);
孙彩红(审校)
-
-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地方管理中互相矛盾的实践,并探讨如何支持城郊农业的主体。为此,我们对法国欧巴涅(罗纳河口)城市社区在过去25年里实施的政策进行了案例研究。利用定性数据的定量分析,我们解释了这些管理实践在实际运作中的相关性,进而提出了可以在城郊农业公共行动框架内应用的管理工具。
-
-
-
-
摘要:
生态环境部2018年12月26日会同相关部门在北京举办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上线启动仪式。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建设,一要抓好“建”,瞄准部委和地方管理需求,高层次谋划、高标准实施,围绕“打好净土保卫战”总体要求,加强各业务系统整合集成,打造“土壤环境信息一张图”,力争建成一流平台;二要致力“用”,坚持以建促用、以用带建,不断完善,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三要突出“管”,严把入库数据质量,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增加数据评价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能力。
-
-
李建武
-
-
摘要:
镇守内官是明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代"双轨制"中内官体制在地方的集中体现.镇守内官设置范围的普遍性表明其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加以推广,公署及其附属人员表明镇守内官体制的日益稳定及其权势的扩张,敕书、关防、旗牌是明代官员行使权力的必备之物.明代镇守内官不再仅是皇帝的家奴、亲信,而是逐渐成为参与地方管理的公职人员.明代镇守内官体制在各地的运转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
-
松田亮三
- 《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日本的医疗机构,虽然在财政方面,从1960年代就已实现了全民性质的强制保险(国民皆保险),但是直至20世纪末,像病床数量等等的供给方面的问题,却始终受制于政策的局限.不过,从2000年开始,以“都道府县(日本的行政单位,下略称为县)”为单位进行的医疗机构管理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这样的在一定地理或行政的区域下的医疗管理制度,在法国等其他国家也都进行过.本文,将阐述近20年以来日本的医疗地方管理体制的概况,并对此背景下的全国性的医疗制度,特别是医疗效率化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日本共有47个县中,人口最多的是东京,约有1300万人,而人口较少的县在60万人以下,因此县与县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在各个县内均设有基层的自治体(市町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