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篇、专利文献217185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当代经济、商情、现代经济信息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剑锋、雷良海、刘红忠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6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217185 占比:99.84%

总计:217541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文趋势图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研究学者

  • 邹剑锋
  • 雷良海
  • 刘红忠
  • 刘畅
  • 张玉平
  • 郭生龙
  • 倪泽强
  • 刘东
  • 孙毓川
  • 崔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恒松; 成在奕
    • 摘要: 根据2008年至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监管政策的变化周期,以及2013年至2020年城投债发行市场与信用利差的省级月度面板数据情况,可以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投债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和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城投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且城投债信用利差显著扩大。对不同地区城投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的环境下,东部地区城投债规模扩张程度更大;高评级城投债的信用利差在西部地区增加幅度更大,而低评级城投债在东部地区增加幅度更大。因此,为了防范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扩张和融资成本升高,应尽可能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与渐进性。首先应加强市场调研以密切掌控实体经济发展新动态;其次要增进财政、货币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最后在经济强劲复苏的背景下可适当缩减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以节省政策空间,并适度创新专项债使用范围以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发展。
    • 白夏
    • 摘要: 随着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中央政府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各类监管措施相继出台,针对融资平台的融资口径逐渐收紧,各类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地区逐渐增多。而掣肘于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常规财务指标在判断债务风险方面缺乏有效性和敏感性,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资源调动能力、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支持意愿、平台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平台公司的治理能力、突发事件和政策影响等五个方面,建立起一套新的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和方法,以便能尽早识别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进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 林熠
    • 摘要: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城市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解决城市建设中资金问题的关键手段。新时期,地方政府存在着潜在的财政风险,以及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等问题,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较多问题,需要全面了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并明确现存问题。从财政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新时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的化解措施。
    • 陈洁琼; 周鲁耀
    • 摘要: “基础设施奇迹”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成为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而功能类国有企业则成为地方政府完成投资和建设任务的重要组织工具。在多重制度约束条件下,功能类国有企业契合了地方政府对建设绩效和发展资金的诉求,成为地方政府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组织载体与融资工具。而功能类国有企业“政府身份”和“企业身份”之间的张力也会造成职权和责任的错位,这又成为地方政府在“扩权”与“避责”间的平衡点。功能类国有企业凭借政企双重身份叠加的效率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多重身份和权责异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要发挥功能类国有企业的效能优势,也要注意防范其治理风险。
    • 胡伟
    • 摘要: 随着国内疫情反复,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所显现,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对于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商业银行微观视角出发,首先阐述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政策、风险特征,并基于审计“免疫系统”本质观,尝试构建政信类融资业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对风险样本的识别与动态监测,以配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 王明虎; 余孟蕊
    • 摘要: 研究以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之间的“挤入”(或“挤出”)效应为理论基础,以安徽省与浙江省各县发行债券的融资平台2008年—2019年财务报告为数据依据,分析各地方融资平台投资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以职能转型为背景,研究融资平台投资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融资平台投资能有效拉动区域固定化资产投资;多元化转型措施有助于增强融资平台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效应;融资平台投资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且在其投资规模较大时其推动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融资平台投资能有效拉动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但因其投资项目和领域的特殊性,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融资平台投资对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研究证实了地方融资平台投资对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并根据不同区域融资平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型建议。
    • 刘喜和; 叶静; 楼倩
    • 摘要: 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风险问题,更是一个贯穿“财政-经济-金融”的系统性命题。基于201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信贷配置与制造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制造业创新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在阈值内,地方债务上升能够刺激制造业创新,一旦超过阈值,则对制造业创新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垂直创新影响的阈值高于水平创新;银行信贷配置在地方政府债务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所有制异质性,东部地区阈值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阈值最低,且对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较强。因此,未来应上移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批权限,并建立有效的投资效率评价机制。
    • 郭校磊
    • 摘要: 本文梳理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历程,从商业银行视角分析商业银行偏好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的原因,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地方政府支持,融资平台信用基础良好,同时融资平台授信需求较大,银行管理成本较低,面对激烈的传统信贷领域竞争,商业银行更偏好于加大与政府平台的合作,另外,地方财政将机构存款与商业银行授信考核挂钩,也是影响银行偏好融资平台授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办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时,商业银行面临平台公司过度举债而形成的债务违约风险和合规性风险。最后,本文给出商业银行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的建议。
    • 倪旻澍; 杨玥
    • 摘要: 自2014年起,我国要求融资平台剥离政府融资职能,然而受限于平台巨额存量债务与政府变相兜底承诺,隐性债务风险仍逐年累积,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实质性成果甚微。进入“十四五”阶段,聚焦新领域,规划新布局,各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新文件,旨在引导平台进一步规范化管理,落实转型目标。通过梳理融资平台监管有关政策文件,将政策演化分为3轮,在“宽松—紧缩”周期中强调遏制隐性债务与市场化转型2条主线任务,并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意见。
    • 高云霞
    •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出现差距较大的问题,补给财政资金缺口较大.针对这一现象,各地区开始实行平台融资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满足地方建设对资金的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基础建设的应用价值.随着大量问题不断涌现,出现乱建项目、融资过度等不良现象.本文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为当前正在准备转型的平台公司提供借鉴与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