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唐古特大黄

唐古特大黄

唐古特大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435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西北植物学报、甘肃科技纵横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全国藏医药学术交流与适宜技术培训会(五藏区会议)、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等;唐古特大黄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莉、李毅、周国英等。

唐古特大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2.1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435 占比:97.77%

总计:6582篇

唐古特大黄—发文趋势图

唐古特大黄

-研究学者

  • 王莉
  • 李毅
  • 周国英
  • 胡延萍
  • 谢小龙
  • 陈桂琛
  • 李锦萍
  • 董汇泽
  • 屠鹏飞
  • 杨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君梅; 郭玫; 王志旺; 曹强; 郭亚菲; 甘玉伟; 康生福
    • 摘要: 目的考察唐古特大黄主要药效成分与色度的相关性,建立快速评价唐古特大黄质量的色度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唐古特大黄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测定唐古特大黄色度值L^(*)、a^(*)、b^(*)、E^(*)ab,分析其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总蒽醌、游离蒽醌、番泻苷A、番泻苷B的累计贡献率达47.148%,为唐古特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色度值与有效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E^(*)ab值与总蒽醌、番泻苷B、番泻苷A含量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色度分析可以快速评价唐古特大黄的外在质量,通过内在及外在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更加客观、有效、快速地评价唐古特大黄的质量。
    • 王君梅; 郭玫; 王志旺; 曹强; 郭亚菲; 寇仁博; 甘玉伟
    • 摘要: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一测多评(QAMS)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大黄素为参照物,建立其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的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RSD均小于3%,且2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稳定准确,可有效、快速地评价唐古特大黄的质量,以提高唐古特大黄的质量。
    • 杨秀娟; 康生福; 马冬妮; 冯银平; 苗小楼; 胡芳弟; 李芸
    • 摘要: 目的优选唐古特大黄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简称一体化),为大黄饮片产地规范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大黄适宜的干燥温度和切制程度;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一体化工艺。结果一体化最优工艺为将鲜大黄自然晾晒至相当于原药材含水量的53%~56%时,切制成8~10 mm的饮片,自然晾干。结论优选所得一体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缩短了劳动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加适合现代化、机械化处方调配,是一种新型的大黄饮片形式,值得推广。
    • 刘勇; 安静; 董占军
    • 摘要: 目的建立多基源大黄药材的全信息薄层色谱鉴别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试液(12∶3∶0.1,V/V/V)、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8∶2∶4∶1,V/V/V/V)、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8∶5∶3∶0.5,V/V/V/V)、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7∶1∶1,V/V/V/V)、三氯甲烷-甲醇-甲酸-水(10∶3∶0.2∶0.3,V/V/V/V)为梯度展开剂,通过365 nm、254 nm紫外光灯和日光检视3种基源大黄醇提、水提溶液中的脂溶性、中极性、水溶性成分显色前后的各信息斑点。结果共检出脂溶性、中极性和水溶性成分斑点53个,3种基源大黄提取溶液色谱中相同位置处的斑点一致。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实用,可多指标、快速鉴别大黄药材的质量,识别大黄药材的真伪。
    • 王明阳; 张博; 刘悦; 张宏; 丁功涛; 齐燕姣
    •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谱-效关系分析唐古特大黄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5种溶剂的提取液进行成分检测,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评价,以胡萝卜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抑菌圈的直径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共有峰与抑菌药效信息进行了关联。【结果】建立了5种溶剂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高于0.800;抗菌实验表明5种提取液对胡萝卜欧文氏菌、野油菜黄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都较好,抑菌圈直径为都在20 mm以上。【结论】筛选出唐古特大黄中两种潜在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对唐古特大黄的谱-效关系的研究,可为中药防治植物病原菌和防腐保鲜质量标志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信息。
    • 田呈玲; 戴维; 陈杰; 姚顺凯; 陈玉林; 马林; 马家骅
    • 摘要: 为研究轮作不同牧草后唐古特大黄种植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变化和不同牧草经济效益,推荐适宜的大黄轮作牧草,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若尔盖县上季大黄种植田开展4种牧草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种植田轮作箭筈豌豆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元素提升最多,对土壤改良作用较好,种植收益也最大。因此,推荐箭筈豌豆作为大黄种植地轮作适宜牧草。
    • 胡昌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 胡麟
    • 摘要: 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两者亦称“雅黄”,后者亦称“南大黄”。大黄有黄良、火参、将军、川军等别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四川省为大黄的道地产地之一,《本草图经》记载:“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纹者佳,其次为秦陇来者,谓之吐蕃大黄。”《本草蒙筌》记载:“形同牛舌,产自蜀川。”
    • 孙冬梅; 罗思妮; 魏梅; 朱德全; 何广铭; 罗文安; 杨锐培
    • 摘要: 目的 建立3种基原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51批大黄指纹图谱及14个化学成分含量,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进行全面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3种基原大黄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14个化学成分;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3种基原大黄相似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部分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似度较高,聚类分析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通过PCA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823%;PLS-DA可用于大黄的基原识别,并筛选出6个差异性成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为不同基原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和鉴别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 刘汉成; 孔照霞; 隆雪萍; 李保成; 马小梅; 扎西宗吉; 刘晶
    • 摘要: 为探索唐古特大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随生长年限的变化,以未种植唐古特大黄的农田为对照(样点1),以唐古特大黄生长1 a(样点2)、2 a(样点3)和3 a(样点4)的农田为3个生长年限处理,采用常规测定法和平板法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根部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除样点1外,随着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钾含量逐渐升高,pH值随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增加而降低,全磷含量在样点4最高,全氮含量在样点3最高.同一样点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指标比较,样点1和样点3的第3土层(30~45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第1土层(0~15 cm)、第2土层(15~30 cm),而其他样点中无显著差异;样点1第2土层土壤pH值显著高于第3土层,而与第1土层无显著差异,其他样点各土层pH值无显著差异;样点2第2土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其他样点中均表现为第1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各样点中表现不一,无明显规律.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表现为细菌最多,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唐古特大黄生长年限、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长期种植唐古特大黄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有促进作用.
    • 李玉成
    • 摘要: 青海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非常适合唐古特大黄的栽培生长,是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受人工栽培技术因素的制约,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由此,对大黄的生物特性、栽培技术、苗期和生长期的田间管理以及大黄的采收及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整理,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