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
叶广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701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满族研究、文教资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叶广芩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广芩、李名奇、代娜新等。
叶广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1701篇
占比:99.61%
总计:61942篇
叶广芩
-研究学者
- 叶广芩
- 李名奇
- 代娜新
- 周燕芬
- 郭晶晶
- 丛治辰
- 徐翔
- 李兆虹
- 李娜
- 申朝晖
- 范庆超
- 郑笑平
- 万永凤
- 冯晟
- 冯迅燕
- 刘纯
- 吴健蕾
- 尹书亭
- 张保凤
- 李春燕
- 李静
- 王乃芳
- 王明贤
- 王玉玲
- 秦万里
- 赵勇
- 邓友梅
- 邓玉琢
- 马真
- 高春民
- 于静
- 付玉琪
- 任淑媛
- 伍晓翔
- 何不言
- 何丽
- 何菊
- 何西来
- 余传杰
- 党静媛
- 冯伟娟
- 冯积岐
- 刘佳
- 刘基源
- 刘大可
- 刘树元
- 刘淑萍
- 刘育程
- 刘英
- 刘颋
-
-
李兆虹
-
-
摘要:
叶广芩小说展示了近现代中国民众特别是北京市民的社会生活形态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对道家文化精神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在中国建筑和地理方位观中突显了天人和一、顺应自然的理念;通过末世贵族完占泰飘逸洒脱、虚静无为的人生态度彰显道家文化在民间的生活形态;通过秦岭山地的动物小说等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作者在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关注中,对道家文化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革新有深入的思考。
-
-
刘英
-
-
摘要:
《熊猫小四》,叶广芩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10月《熊猫小四》是叶广芩“动物与孩子”系列中的一部,作品脱胎于多年前的短篇小说《熊猫碎货》。“碎货”是秦岭山里人对小孩的昵称,爷爷奶奶把熊猫小四也叫“碎货”,就跟叫自己小孙子一样亲昵。在爷爷奶奶的照护下,受伤的小四享受着羊奶和蜂蜜,但凌队长担心这样的优待会把熊猫的野性给宠没了。
-
-
刘基源
-
-
摘要:
“耗子丫丫的故事”三部曲包括《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三部作品,是著名京味儿作家叶广芩以自己小时候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该系列图书把作者小时候在颐和园和老北京胡同里的生活经历生动具体地呈现了出来。这些童趣盎然的故事,勾勒出主人公耗子丫丫天真浪漫、好玩自在的童年形象,展示了耗子丫丫和小伙伴们旺盛的生命力,又从孩子的视角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绵长与北京古都的恢宏大气。
-
-
-
-
摘要:
1.内容简介《花猫三丫上房了》是叶广芩老师继《耗子大爷起晚了》之后的又一儿童文学作品。故事主要讲述耗子丫丫跟随爸爸离开颐和园回到家里,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活。上了小学的耗子丫丫并没有因为进了学堂而变得乖巧起来,而是将她的古灵精怪进行到底。她在胡同的院子里,带着小妹妹唱戏,追着花猫在屋顶上乱窜。本书将带领读者,通过小女孩耗子丫丫的眼睛,领略老北京胡同里的生活。
-
-
李兆虹
-
-
摘要:
叶广芩的京味家族小说展示了满族贵族后裔和北京市民在清末至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状态和不同的命运,其中文物收藏书写别具一格.作者借文物收藏挖掘传统文化的审美艺术价值,展示国人的尚古情趣.同时,以文物收藏书写人情人性,把文物之精美、赏玩之情趣与不同时空的人物命运、人物的精神世界勾连起来,既鞭笞了精神堕落、人格丧失的丑恶行为,也赞美了世家子弟重义轻利的高贵人格,凸显了北京地域民俗文化的魅力.
-
-
王玉玲
-
-
摘要:
叶广芩的文学创作题材具有鲜明的类型性特点,其不同题材的作品反映了作家创作思想的演进过程,体现出作家从超越自我到超越人类,进而走向万物的悲悯而阔达的生命美学追求.文章从对自我生命的感知与体察、对故人旧事的追忆与悲悯、对平凡人命运的凝望与对视及对大自然生命的共情与怜惜四个层面分析叶广芩文学创作思想的演进过程.
-
-
汪立珍;
杜萌
-
-
摘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思想与艺术表达的重要载体.而作家是运用语言建构文学的主体.小说《采桑子》中频繁使用的满语词汇,体系比较完整,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成为满族文化的符号标志,并与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明互鉴的中华民族语言体系.
-
-
段晓丹
-
-
摘要:
原始主义的概念与文化人类学有密切的关联.叶广芩在创作中多次书写了质朴民风民俗、具有神话色彩的非理性情节,对原始质朴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都表露了她的原始主义倾向.叶广芩对原始质朴的张扬并不是为了否定现代文明,她关心的始终是人的内心与生存状态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
-
王玉玲
-
-
摘要:
叶广芩的文学创作题材具有鲜明的类型性特点,其不同题材的作品反映了作家创作思想的演进过程,体现出作家从超越自我到超越人类,进而走向万物的悲悯而阔达的生命美学追求。文章从对自我生命的感知与体察、对故人旧事的追忆与悲悯、对平凡人命运的凝望与对视及对大自然生命的共情与怜惜四个层面分析叶广芩文学创作思想的演进过程。
-
-
-
李娜
- 《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满族女作家叶广芩家族小说《采桑子》是由9 部中篇小说构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通过写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几个关键的转型时期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描摹出一幅幅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斑斓画卷;通过书写一群贵族子弟的飘零,谱写了一曲直面沧桑命运、感喟人生无常的无尽挽歌.细读作品文本,可以在字里行间深刻体会作者内心强烈的欲望叙事心理.除此之外,作者的创作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文化心理,诚如作者自己所说,“创作除了要有丰富的经历,还必须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达力,最重要的是作者的人格、对社会的理解和精神境界.”作者对于北京大宅门内的叙事写人如数家珍,集中笔力写繁华背后的败落,但是在文化的天平上,作者毫不掩饰地在大度、从容、优雅和清高的家族文化上添加砝码,对于家族文化根底中的优秀因子,作者是持有守望和坚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