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01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01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山西大同
  • 出版时间: 2013-10-23

主办单位:山西省文物局

会议文集:201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让博物馆"走出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博物馆的强烈呼唤以及博物馆完善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今天的博物馆开始将它的目光逐步投向了社区.然而在方兴未艾的博物馆社区工作浪潮中,许多博物馆仅仅采取了单一的社区工作方式,即通过文物、宣讲进社区的方式开展宣传或服务工作.本文旨在解决三个问题.首先通过详细分析"社区"这个概念的演变,揭示出社区内涵的丰富性与社区类型的多样性,从而开拓博物馆对社区层次的认识,丰富博物馆进行社区工作的方式;其次,通过解读陕西三座博物馆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社区工作的典型案例,阐明博物馆开展社区工作的原则是:充分发掘自身拥有的优势社区资源,利用优势资源开展社区工作;博物馆开展社区工作的目标应当是在坚持开展走进社区工作的同时把最终目标放在构建以博物馆为主导,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服务社区为核心的社区模式上。逐步建立并完善类似经济共生型、场地共享型、兴趣共建型等稳定的社区模式。博物馆为社区提供的服务越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博物馆的社区工作这一指标也将成为国家进一步肯定博物馆价值、继续加大对博物馆投入的重要考量内容。
  • 摘要:目前中国博物馆界通常的认识是博物馆属于文化教育机构,但是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给出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的首要职能是公共服务,包括为社会教育提供服务.它是通过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社会教育主体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为教育客体即受教育者提供教育内容.至于博物馆的教育,是融合在社会教育的总体结构中的.而且《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博物馆提出的要求,正合于博物馆的定义.因此,博物馆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公共服务为第一要务,避免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姿态面对社会公众,防止削弱服务意识和降低服务质量.
  • 摘要:从1683年英国阿什莫尔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以来,现代博物馆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博物馆的公共性是随着现代博物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特点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我国博物馆界一直非常重视博物馆的公共性建设,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博物馆的公共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彰显.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博物馆的公共性在西方博物馆中的体现.第二部分,浅析我国博物馆的公共性,尤其是在国家倡导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作为公共参观领域,肩负起的公共教育的责任.第三部分,以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为例,浅析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在免费对外开放后公共性得以更好地展现.当代博物馆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 摘要:大同长城文物密集分布于众多乡村内外,大同长城文化广泛扎根于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大同长城景观和田野、山林、牧场融为一体,因此,大同长城和农村、农民、农业密不可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同长城博物馆建设尤为迫切,大同长城博物馆不止是对长城文物、长城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还将在大同地区的边塞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在解决长期遗留的三农问题中,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看新平堡与大同长城博物馆的相互成全、促进作用,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大同长城博物馆可以有力扭转当前基础差、任务重、路程远的现实被动局面,利用远未挖掘的长城文物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大同长城沿线矿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大同长城博物馆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可以起到引领、带动、示范作用。
  • 摘要:博物馆观众研究是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已有学术成果和对一些博物馆观众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研究型观众"的概念,认为此类观众将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观众素质的提高而越来越多,这是博物馆的福音.一方面体现出观众越来越高的欣赏品味;另一方面又给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而这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必然迎来博物馆文化价值得到更完美的体现的结果.
  • 摘要:本文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吸收相关理论研究的有益成分,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展八路军文化的工作实践为基础,从研究信息主体,科学把握传播内容;关注现实需求,主动服务传播对象;共建互动一体,系统优化传播效果;整合资源载体,拓展完善传播功能;构筑合作体系,联动扩大传播效应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大众传媒时代如何有效传播与弘扬八路军文化的课题,以期对相关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播提供借鉴.
  • 摘要:在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掘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如何获得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这是县级博物馆面临的共性问题.笔者针对平顶山市县级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博物馆建设结构不合理、发展状况不平衡、业务功能有待提高等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提出要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建立博物馆信息传播平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把提升展陈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摘要: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能否意识到公共服务客体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如何.博物馆作为公益性、公共性社会文化机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提供服务是其全部工作的主旨和目标.这就决定了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是指为服务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大众公共文化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必须具备良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技能、技术和技巧.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是深化免费开放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深化管理,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是国际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的发展给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内涵,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以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 摘要:与游客一起寻找古代的中国时尚——这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铜镜展陈列方案的核心内容。实际上,这一展览的内容设计已经历时近三年,方案也是几易其稿,究竟是做成以年代为线索、关注形制发展变化的历史文物展,还是做成以鉴赏为主的艺术展?这是目前国内铜镜展主要的两条设计思路,那么还有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以下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铜镜展陈列的设计理念和心得体会,拟成小文,敬请方家同行斧正。“以物带史,史物结合”一直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的主旨,对“人”的关注实际上是不够的。方案将将视野从镜子的背面转移到了镜子的正面,用平实无华的文物来讲述古代老百姓的生活与情感。展览的标题为《对镜贴花黄》,取自《木兰辞》。二级标题摘引自《诗经》和铜镜铭文。新陈列方案不仅以时间为线索,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古代铜镜作了全面展示,同时随展的还有各个时期反映人们社会物质文化和时尚生活的装饰品、日用品等文物。我们以铜镜为线索,引领人们穿越时空,寻找古代的中国时尚。通过展示镜子外面的历史印迹,寻找镜子里面的古代生活。方案的文字和形式设计始终贯穿着替公众着想,为公众服务的理念。
  • 摘要: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无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谐""共享"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这种社会进程中,文化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尊重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又要努力维护全体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逐步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博物馆,一方面从一个基本层面体现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理念,以公众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服务公众和社会为核心职能,以创造必要文化发展环境和条件为根本任务的现代政府"的精神标志.而另一方面,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向公众开放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来凸显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博物馆公共服务活动适应了新时期整个社会提倡公共服务的形势,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态,在尊重自身文化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吸纳了其他优秀文化在博物馆环境下的生长.因此,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推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rn 本文试从博物馆定义内涵的变化,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转变以及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这三方面,浅谈博物馆公共服务观念的树立与实践及其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以此作为博物馆人实现博物馆"核心价值"的理性思考.博物馆公共服务建设不但契合了当代博物馆的公益性与服务性,更遇到了全社会公共服务时代的到来。博物馆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保藏、研究、展览、展示、宣传、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接受来自于社会提供的诸如保安、保洁、文化产品开发、展览设计制作等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来充实、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公共服务的新的发展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博物馆人,必须深挖潜力,勇于实践,整合社会资源,以公益性为终极目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优质、鲜活、多元化的展览和服务,以助推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实现博物馆人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创造的核心价值。
  • 摘要: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了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本文从博物馆公共服务的主体性"以人为本"阐述了人文心理因素在博物馆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博物馆观众调查是了解观众和自身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检验博物馆"以人为本"思想、关注人文心理因素的有效方法之一.给出了观察法、调查法两个适合博物馆观众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免费开放博物馆,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博物馆的准入门槛.与此同时,我国各级博物馆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迈开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步伐.这是一个转变服务职能的创新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与教育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转变传统观念是博物馆提升公共服务的关键,建议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促使博物馆工作回归其基本功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密切与公众的联系、积极举办展览,联系观众,开展馆内教育活动、开展走进社区活动、积极进行馆外教育。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展览水平是公共服务的基础,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展览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改善硬件设施,加大新展览投资是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软件建设、积极培养人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开展休闲娱乐大众化活动,为各阶层提供公共服务。
  • 摘要: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学的定义是:"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通过博物馆的定义便决定了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向社会提供多功能和多层次的服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在硬件以及软件两大方面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博物馆的硬件服务质量,需要提高基础展览服务水平,通过专题展览提高博物馆的活力,利用场地设施进行服务,提高馆内附属设施服务质量,搭建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平台。提升博物馆的软件服务质量,需要提高社会教育服务水平,提高讲解宣教服务水平,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打造博物馆文化圈,提升“走出去”的宣传教育能力。
  • 摘要:当今博物馆在全球化语境下,要想满足公众的需求,经受住市场大潮的冲击和考验,必须开门办馆,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合作交流,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办展模式,拓展社会教育的空间,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全球化下的博物馆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向外突破,只有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才能走出困境,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区域交流合作中搭建沟通与对话的平台,确立博物馆的文化主导地位,扩展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空间,探求社会型博物馆社教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 摘要:博物馆作为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的发展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及其中公共服务现状的转述,以及对中国近年来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分析,浅析介休博物馆现状并对今后工作中公共服务建设部分提出几点探讨性的建议.建议做优秀展示,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展示包含了对公众的科研服务、讲解服务、教育服务,以及安全服务等。而博物馆展示的优秀与否,是评价公共服务是否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博物馆设施包括博物馆的基本设施和附属配套设施,做好设施服务,为让参观者顺利愉悦地参观博物馆。必须让参观者容易找到,大厅环境必须宽敞舒适,空间布置合理。高质量的服务是当代博物馆实现其社会任务的主要手段,也是公共服务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做到高质量的服务可以从服务意识、换位思考、观众调查,工作讨论几点开始。
  • 摘要: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特殊资源,是民众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而教育活动则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主要手段.博物馆自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教育活动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教育形式不断出新,但当前中国博物馆界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成效不高.如何提升教育活动的水平,是当前中国博物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以山西博物院社会教育活动为论述对象,通过博物馆教育理念的雏形与博物馆教育理念进一步发展的对比,勾勒出博物馆教育的美好发展蓝图.好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不仅契合展览主题,内容、形式丰富,更重要的是,还能深刻反映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和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使命。博物馆教育活动是现代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就目前而言,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背景、技能、经验大不同:有些是内容策划人员,有些是形式策划人员,有人拥有博物馆方面的背景,有些则拥有技术方面的技能。鉴于他们需要担负的广泛职责,并且博物馆教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开展人员培训以及逐步积累经验,于他们而言,不可或缺。博物馆教育活动不但要做到以立足某一主题延伸、拓展、衍生一系列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还应加强对观众、受教育者的研究,从多种层面将观众对象进行细致划分,以最适合的教育形式对其进行最大化的博物馆教育。
  • 摘要:中国博物馆正在逐步从内向型(收藏、研究)向外向型(公共教育)转变和发展.2008年免费开放的实施,为博物馆进一步发挥公共教育职能提供了条件.在近年来的探索过程中,山西博物院针对青少年群体做了大量教育尝试,其中,课堂宣讲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最直接、有效的博物馆教育方式.那么,课堂宣讲有哪些特征,应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阐述与讨论.成功的课堂宣讲要具备几个特征: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连续性。 有了丰富的素材、好的想法,接下来就是要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堂宣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课堂宣讲设计应遵循以系统性、发展为本、接受性原则。参考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完整的课堂宣讲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是否到达那里了。这四个环节是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序列。
  • 摘要:本文以晋城博物馆的基本陈展《长平之战》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际讲解工作,对讲解词的掌握技巧、讲解的表达技巧等讲解工作进行阐述.就《长平之战》的讲解而言,讲解员在背诵讲解词之前,首先要对这场战争的历史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陈展背景也可以帮助讲解员提升讲解意识。为配乐讲解编写的讲解词比较书面化,没有丰富历史知识的普通观众很难接受和理解,改编讲解词就成为讲解员讲解前的重要环节。在运用讲解技巧上也是如此,对一般的观众,讲解员可多用一些问答法,讲故事法等;而对层次较高的观众,可运用画龙点睛法、巧妙穿插法等。讲解时的表达技巧主要是讲解员要运用好语调、重音、节奏等。
  • 摘要:中国的博物馆历经时代变迁和文化的变革,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不同类型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长、免费开放政策的执行、观众数量的递增,社会和公众对博物馆和博物馆人的期望也随之提升.21世纪的博物馆已经从过于强调收藏、保护、研究的内在机构性特征发展到注重展示传播和社会教育的外部功能性特征,成为传播文化、展示文明的时代之窗.今天的博物馆人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社会使命,以社会性、开放性、公益性为特征,探寻诸多服务公众的标准、方法和渠道,达到博物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是当前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是博物馆的宗旨,今天的博物馆肩负着改善民生的职责,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本质上就是利用优秀文化遗产为公众服务,使博物馆成为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课堂。为此,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所在区域,积极在公共服务方面开展工作,各博物馆也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教育品牌活动。博物馆如何从自身藏品资源优势出发,通过对服务公众的内容、质量、效果的科学策划和评估,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这是目前博物馆界需要深人思考的时代课题。台湾地区博物馆把教育观众、服务观众作为博物馆的中心工作在做。这一点,在自然科学博物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负责对外教育的科学教育组人员配备充裕,教育工作细分,科学教育组还拥有3000余件科学教育标本,有专人保管,每年都会根据需要采集相关标本,以确保教育活动的开展独具博物馆形象生动性。台湾地区几乎每一家博物馆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都有针对儿童开设的教育区域和丰富的教育项目。每年要面向弱势群体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台湾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都是采用委外经营,经营比较成功的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当数历史博物馆。要真正做好公众服务工作,博物馆每一位员工都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观众至上的服务理念,从观众的角度和视野思考工作,以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开展工作,要将观众服务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畴中,在实践中创新服务开展工作。
  • 摘要:民办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切实发挥民办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是关乎民办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民办博物馆公共服务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肯定其成绩,指出其开放时间、馆舍条件、公共服务意识不足,志愿者服务管理能力薄弱、票价格不尽合理、网站建设屈指可数、文化产品开发参差不齐等问题,进而探讨民办博物馆完善公众服务的路径.建议不断创新,打造特色展览、逐步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彰显文化产品创意、把“问计”于观众的工作引入民办博物馆、创新传播方式及手段、着眼持续发展,引进并培养人才、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绩效评估及督导机制。
  • 摘要: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教育育人的平台、校园文化的载体;同时也应成为面向公众开放、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公益机构.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现实的维度来看,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都是大势所趋.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设法解决高校博物馆公众服务的投入问题;作为高校来说,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定位.积极转变办馆理念,主动做好公共服务,实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公众相统一,才能使高校博物馆的价值最大化.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面向公众是现代博物馆的基本特征。从现实的维度来看高校博物馆蓬勃发展,但其公众服务举步维艰。世界高水平大学都有面向公众开放的高校博物馆,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高校博物馆数量增长较快,质量提升尤其是对外开放、服务公众方面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受办馆理念及经费制约,“自闭”或“开放”成为不少高校博物馆的两难。笔者认为只要政府部门、高校、博物馆共同努力,妥善解决发展定位、管理体制、办馆理念、运转经费等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对政府部门来讲,要设法解决高校博物馆经费不足的问题,对高等学校来说,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定位,对高校博物馆而言,要积极转变办馆理念。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将日渐强化.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公众;发挥特色优势,吸引公众;确保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方便公众.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是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的灵魂工程与民生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建设好博物馆,发挥好博物馆的独特功效,使其竭力发挥存史、资政、教化等功能,不仅能够促使文化资源实现不断整合与优化,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而且可以进一步促使博物馆在彰显时代特色和科技文明的同时,积极带动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并切实成为惠及民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窗口和重要载体。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目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基本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体育、基本社会服务等十大项公共服务的重点任务、基本标准、保障工程等都做了清晰界定.革命纪念馆如何构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紧迫的课题.结合河南省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实践与探索,浅谈如何发挥陈展、讲解、文化、共建等优势,搞好公共文化服务.rn 陈列布展是革命纪念馆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传播红色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担负着教育、引导和启迪观众,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该馆抓住实施一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契机,着眼搞好公共服务的需要,立足举办好永久性的特色展览、专业展览和重点展览,在重新布置《竹沟革命斗争史展览》和陈列《新四军与竹沟展览》《竹沟英明展览》中,以时间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突出“抗日纪念地,竹沟小延安”主题,采取“版面+文物+场景+油画+声光电”等多种展示方法和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布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讲解以陈列为基础,陈展是讲解的前提,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将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革命信念等传输给观众,是革命纪念馆联系社会大众的纽带,也是搞好公共服务的桥梁。革命纪念馆必须深入挖掘宝贵的精神财富,找准文化与公共服务的结合部与着力点,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参观方式传输给观众,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培树时代支柱。共建共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在为共建单位搞好服务,协助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同时,部分设有文物考古专业的高校主动派出教授和研究生来馆做文物修复、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等工作,共建部队积极帮助整治环境卫生,修复损毁道路,把搞好公共服务作为共建的目标之一。同时,把公共服务内容延展向社会。
  • 摘要:博物馆发展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结果是新的发展,博物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及时更新创新理念.内乡县衙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肩负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的重任,以社会发展和市场为导向,积极抓好体制机制、文化内容、文化形式、陈展方式、传播手段、人才培养利用、教育服务等方面的科学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不断增强博物馆发展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 摘要:博物馆是知识的海洋,是趣味的殿堂,要满足广大游客享受文化盛宴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精神与文化生活的热切追求,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完善职能,探索新的公众服务理念.作为一名博物馆工作者,如何完善自己的公众服务工作,值得重视和探讨.博物馆要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机制和服务设施,让公众达到满意的同时,更应该建立博物馆公众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加入到博物馆的大家庭之中。开展公众服务工作需要提供简单易懂的陈列语言、多种文物鉴赏方式并存、注重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
  • 摘要:本文从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人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服务,改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追求教育和服务的目标转型,以及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新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作者认为只有在发展中科学定位,建设服务型博物馆,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拓宽服务渠道等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属性和功能.创新服务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体做法表现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广结人缘、善缘、情缘,广交朋友,扩大影响、把服务的触角伸向社会,服务群众、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提供细微服务几方面。
  • 摘要:为公众提供导向正确的文化产品是博物馆的神圣职责,本文结合涿州博物馆(县市级)历史类基本陈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围绕如何正确解读历史、展示历史、提炼对当今社会有现实意义的历史精神,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尝试.博物馆需要向观众和提供最能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历史、最丰富的人文蕴涵、向公众传播最值得敬崇的历史精神。为公众提供导向正确的文化产品,需要博物馆不断完善基本陈列和展览,需要博物馆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思想理论及学术观点。
  • 摘要:当高耸入云的烟囱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工业时代"的特征逐渐被"信息革命"所取代.人们认识到,工业遗产已成为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保护工业遗产,不仅是留住几栋历史建筑,也留住了镌刻在砖石上的记忆.2001年,随着城市的发展,秦皇岛耀华玻璃厂东厂区整体"退城进郊",为了记录这段历史,保护城市文脉,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被保留下来.其中包括电灯房、水塔和水泵房等建筑.秦皇岛玻璃博物馆依托耀华厂遗址建造而成.本文简介了工业遗产与博物馆的定义与秦皇岛市工业遗产资源状况,明确了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具体分析了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依托耀华玻璃厂工业遗址的建设、发展历程。通过玻璃博物馆筹建的经验。总结出工业遗址保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同城市开发竞速争时,提案、立意早下手,早谋划、选择博物馆主题要结合遗址历史背景、依照遗址公园的方式运营、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 摘要:国博在于管理,民博在于经营.国营博物馆"不愁吃,不愁穿",只需要办好就行,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所以重在管理.而民营博物馆需要"土里刨食吃",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必须经营好,管理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体现人性化,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计划、调度、管理是经营的完美结合,所以归根结底,民办博物馆的根本出路在于经营.科学有效地经营,使民办博物馆健康、持续地发展.博物馆要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前期仅靠销售剪纸艺术品的收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后该走博物馆产业化的道路,拉大做强博物馆产业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开发旅游纪念品,结束一家一户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形成了从设计、刻制、染色到包装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建起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推行了“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体现人性化,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计划、调度、管理是经营的完美结合,所以归根结底,民办博物馆的根本出路在于经营。科学有效地经营,才能使民办博物馆健康、持续地发展。
  • 摘要:中原自古为礼乐之邦,这片丰厚的土地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古代音乐是中华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国际博协亚太地区年会将"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传播"定为主题,使文物的展示变为与观众的科学、艺术、历史对话的平台.河南博物院是中原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2000年组建的华夏古乐团从事的工作即是中华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展演,带给中国和世界一种古老文明的文化记忆.从科研和多学科合作、创新展示理念、举办专题音乐会、创新社会教育形式、举办专题展览等方面,打造博物馆公众文化服务优质品牌.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有声的音乐实体,这个复原过程也是一个创作过程.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科学和严肃的课题,每一步探索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每一种复原都连带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华夏古乐团在不断进步发展中,将努力以高品质的文化成果回报、服务于社会.
  •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受到了许多博物馆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定位,以及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同时提出了虚拟展区的开办、社交平台的应用,还有运用数字手段丰富陈列展览,对手机、平板电脑的功能进行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等新媒体运用的方法;最后还总结了新媒体在国内博物馆中运用中是否会削弱博物馆传统陈列展览的魅力、是否会影响博物馆的权威等问题.
  •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下博物馆微信导览这种新的科技形式,着重分析了其应用过程及优势,肯定了其发展的便捷性、互动性与经济性.同时,分析了其因为依托于网络的局限性与弊端,并对微信在未来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做了客观的展望.预计微信导览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拓宽,微信与其他科技方式相配合,会进一步体现博物馆公共服务的综合性、高效性。在陈列展览中,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微信导览只有在信息量充足丰富、人工回复及时正确的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想的服务效果。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本身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 摘要: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博物馆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在国内外博物馆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形成博物馆服务特色提出几点可供讨论的启示.博物馆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构建博物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服务平台。借助于已经成熟的Wi-Fi、二维码、APP等新技术,博物馆已经或正在开展集教育、互动、娱乐、导赏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项目,以满足公众的参观和学习需求。“三维动画”“虚拟影像”等技术在博物馆的推广、使用一度让公众获得了不同的参观体验。随着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还存在着如何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效结合等现实问题,需要开展针对“微观众”群体的需求调查,形成具有博物馆特色新媒体服务,将3D打印技术与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有效结合。
  • 摘要:博物馆作为文化的神圣殿堂、人类的精神家园,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使命与责任.本文以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服务活动为例,通过博物馆举办内容多样、形式新颖,面对公众的喜闻乐见、互动参与的教育活动和服务项目,阐述了对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服务的实施方法和有效途径,提出博物馆只有走出文化圣殿,走进社会公众,努力转变观念、健全机制和创新理念才能不断提升博物馆公众教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 摘要:本文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实践为例,从依托开放式发掘构建公共展示体系、专题展示考古及文物修复工作流程、提供特色馆外教育服务、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搭建互动式公众服务平台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遗址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特有的文物文化资源,不断拓展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遗址博物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遗址博物馆的健康发展.为新形势下遗址博物馆如何更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及社会对遗址博物馆的专门化需求提供了启迪和思考.
  • 摘要:博物馆作为社区公共事业机构,担负着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的任务,它是为社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博物馆"生活"在社区与社区构成的地域性群体里,应利用丰富的资源,为社区的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和经济服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博物馆资源与服务社区的重要性,阐述了博物馆资源与社区文化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最后笔者提出了希望借鉴西方国家社区博物馆的经验,建设一批适合自己国情的社区博物馆,充实社区文化和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博物馆要针对居民不同层次的要求,提供各项精神文化服务。如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咨询服务及各种培训班,充分利用其资源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博物馆走进社区,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在服务社区经济中,博物馆应发挥其品牌资源作用、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促进旅游业经济发展。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社区博物馆的经验,建设一批适合自己国情的社区博物馆,以推进各社区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 摘要:驻马店市博物馆是驻马店市唯一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根据其现有陈列特点及管理理念等诸多方面,揭示驻马店市博物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好的做法.驻马店市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借助文化大市的丰富文物资源,充分挖掘馆藏文物优势,打造出全新的气势宏伟、看点纷呈的陈列展览,满足观众多样需求。博物馆在建馆之初就十分重视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与驻马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社会文化企业联合,为公众提供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满足公众文化消费需求。驻马店市博物馆正在建设文物藏品数据库,制作对外公共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建设“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 摘要: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公众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寓教于乐,传播文化知识,以志愿者为桥梁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大众.本文以廊坊博物馆探索公共服务道路上的实践与经验为例,浅谈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拓展博物馆社会公共服务思路.博物馆需要由传统的以收藏文物标本为重心,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博物馆。通过特色化、生态化、社区化和人性化的发展,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成果,全方位为社会服务,满足大众需求。要突出互动体验,市民在享受中寓教于乐、优化志愿者服务,架起沟通社会的桥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人性化服务质量,真正走进社会,融人社会,才能培育观众的博物馆情结,充分实现博物馆的公共价值。
  • 摘要: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当今,博物馆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上中国的博物馆大多更加重视保藏和研究功能,而今它们正逐步转向更加突出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的功能.在这方面,有着更加丰富的经营经验的欧美博物馆,也许可为我国提供一些参考.2013年作者有幸赴英国先后在伦敦、纽卡斯尔、爱丁堡、伯明翰等地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专业讲座22场、实地考察27处.本文试结合实际工作,谈论次外出考察体会,总结出以下经验: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人文类博物馆获得游客认同的有力保障。向观众提供真实的展览、完整的陈列,传播真实的信息,是博物馆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参与性和体验性是人文类博物馆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提高游客兴趣的必然要求。让静止的文物活起来(陈列手段的新颖化、多样化),是人文类博物馆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兴趣感的不二选择。注重个性化、针对性的讲解,是做好博物馆讲解的关键所在。舒适的参观环境是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的有效途径。注重做好自我完善和自我宣传的工作,是提高博物馆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条件。实际工作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和我国的博物馆相通的地方、值得借鉴的东西拿来使用。
  • 摘要:博物馆肩负着文化传承、审美培育、道德教化、礼仪引导、民俗蕴含等多方面的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搞好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开发,是延伸教育功能、巩固服务效果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博物馆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博物馆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在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必须突出特色,彰显博物馆文化内涵.必须注重质量,打造精品,提升品牌形象.必须注重研发,不断推陈出新,积蓄发展后劲.必须加强创新,提高博物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 摘要:处于世界变革浪潮中的博物馆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单纯博物馆已经不符合发展趋势,综合性博物馆园区成为潮流.其中,博物馆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我国的发展还停留在萌芽阶段.本文从行业博物馆入手,以四个角度分析了行业博物馆与创意产业同园区的可行性,论证了建设行业博物馆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对于行业博物馆和创意产业是双赢的举措.博物馆也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创意产业,依傍博物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应用,同时也能为博物馆和创意产业带来双赢的局面。从区位条件来说,行业博物馆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新与旧的创新应用,从美学意义来说,行业博物馆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动与静的碰撞突破,从文化辐射来说,行业博物馆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专与博的互补相融,从管理发展来说,行业博物馆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陈与新的互相借力。
  • 摘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领域日趋成熟的一种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它践行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促进保护"的理念,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倡导文化遗产与人、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以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游憩功能进行研究和探讨.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应努力打造博物馆之外的服务功能,尤其是游憩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应完善考古遗址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汉文化体验中心,挖掘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供游客进行文化体验的项目。可以参考华清池成功的发展模式,采用歌舞表演等形式发展汉代乐府诗歌演艺项目。考古遗址公园应在保持幻影成像的前提下,建设播放条件更好的、能容纳更多观众的放映厅,开发更具先进技术、更具震撼力的多媒体宣传片。还可根据自身园区特色策划自然景色观赏摄影活动,充分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的游憩功能。
  •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强博物馆文化宣传普及工作.当下,微博作为网络社会化的新媒体,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互动平台.国内一些博物馆开始尝试运用微博这一新兴工具开展工作,以期达到最快的传播速度与最大范围的覆盖面,推动博物馆文化公益性、公共性、公众性的实现,给公众带来博物馆文化的全新体验.本文结合山西博物院新浪、腾讯微博的实践运用,谈谈博物馆微博的内容及其相关问题.山西博物院微博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在微博上开设文物欣赏、走进展厅、活动公告、新展预告、新展看看、外展讯息、文博动态等几大类栏目。栏目的设置,可以根据粉丝的需求适时调整。山西博物院尝试将官方网站与山西博物院微博相互链接,一方面是建构一个自身推广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实现了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不断扩大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另外,这种交互方式也促成了博物馆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博物馆微博编辑在发布本单位相关信息之外,也可以上传、转载国内外有关博物馆的最新学术文章、考古新发现、博物馆会议、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视频节目等内容的链接,为网友提供一个了解更多博物馆文化的快捷窗口。在微博内容编排中,过分专业的解说与过分娱乐化、趣味化对文化遗产价值、博物馆文化价值的消解和损害都是不可取的。微博编辑需要有信息管理的理念。在与网友交流过程中,如若遇到比较专业的问题,需要征求馆内专家学者的建议来回复相关问题,切勿信口开河,草草作答,这不仅误导公众,也会给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 摘要:博物馆作为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近年来,也为社会公共服务承担起了社会职责,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效用.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是依靠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的,而新传媒手段的兴起,为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科技的进步,让传统博物馆公共服务形式得到了新的飞跃.目前主要博物馆才去的主要手段有网站、数字博物馆、微信、微博、公共主页、APP手机软件应用几种。新传媒手段的应用使博物馆公共服务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受藏品展陈条件的限制、提高了博物馆资源开放与共享程度,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在数字虚拟展厅开发应用方面,博物馆经常忽视观众的使用习惯,网络的虚幻性,可能使得信息失真。博物馆要把握新传媒手段交流的特点,有新的思路,新的交流方法。面对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发展的热情,面对博物馆传播环境的改变,博物馆工作者需要重新思考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思考公众在博物馆中的位置与作用,真正弄明白如何在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为公众参与博物馆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公众在利用博物馆资源、享受博物馆服务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支持博物馆的发展。
  • 摘要:军事类纪念馆是以陈列战争史、历史事件、军事人物文物而兴建的专题性纪念馆,其中,多半是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取得的丰功伟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是以八路军坚持八年抗战并取得民族独立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主题,而建立的一所纪念馆.在大众旅游的兴起中,纪念馆得到了大发展,特别是军事类纪念馆除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优势作用,为当今社会服务,同时也服务于社会的多元发展,多方面发挥社会功能.成为社区建设的文化主流,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各个阶层的和谐健康发展.这也给军事类纪念馆着力融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社区文化产生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命题.本文针对加快军事类纪念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将结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近年来的工作实际,提出强化陈列与文物的感染力。拓展馆所与游客的互动性,军事类纪念馆可以用丰富的展览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其社会功能。纪念馆在提高国民素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这一切需要通过陈列、讲解、讲座、互动等多种形式的配合,才能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在宣教活动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传承先进文化、 推进社区建设几方面努力,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效果。纪念馆在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时,本着自然渗透的原则,充分利用陈列资源对公众进行艰苦朴素、集体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的教育。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无形的道德遗产孕育在有形的文化遗产之中表达、表现出来。
  • 摘要:博物馆以其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文化信息.在当今文化改革发展的"三贴近"原则下,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已经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同时,博物馆文化形态与传播方式恰当地运用了传播学语言,在丰富展览手段,搭建沟通展览与观众的桥梁,增强互动性、趣味性,提高传播效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博物馆还肩负传统文化"传承"与"扩展"的重要使命,通过运用传播学理论让博物馆的历史性、社会性、艺术性、科学性更为凸显,使博物馆在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作为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窗口之一,要做好“意见领袖”,文化传播,不仅实现了“媒介一博物馆一公众”的“两级传播”,也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社会沟通功能、教化功能和文化增值功能。博物馆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应发扬“培养”理念,坚持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果、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促进社会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要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博物馆的馆藏陈展、研究、服务等工作的理念要根据观众不断求新的心理,使观众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意义、内涵和价值;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观众广泛参与博物馆建设的意识,利用观众探究新知识的心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和科学研究中;建立公众反馈信息制度,为博物馆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为符合观众的兴趣制订下一步工作方案;四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根据传播途径、方式和优势,制订传播策略,扩大博物馆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发展城市文明、弘扬城市文化的浪潮,这必然会给博物馆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良好机遇与巨大挑战面前,博物馆该如何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若要适应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博物馆应当更加自觉关心城市文化的进步,主动融入到当前城市文化。其次,博物馆要转变思想观念,响应“和谐城市”建设的号召,努力建设博物馆的和谐文化。再次,博物馆要转变服务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关注观众的愿望,尽可能将地域文化的展示与观众需求结合起来。第四,博物馆应该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在发展当地文化产业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城市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博物馆要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吸收与借鉴成功经验来完善与发展自己。
  •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我国博物馆互联网应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又针对我国博物馆互联网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提出了加快博物馆网络建设的途径和办法,建议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规范管理,推进博物馆互联网建设的标准化;培养高素质的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和互联网人才;通过基本陈列的数字化,加快博物馆应用互联网的步伐.
  • 摘要: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和社会关注度日渐增强,在不断拓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深入探讨和明确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特征很有必要。本文具体公共文化服务分析了公益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几点特征.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公共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博物馆赢得公众认可,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在保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上政府是有责任的,尤其是在物质基础上,我国政府给予了博物馆极大的支持,但对于整个博物馆而言,不能仅仅依赖政府的定期拨给,还应当包含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制度决策、资源分配、资金来源和使用、信息资讯、服务项目及内容等要有开放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博物馆提供的服务,公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开性并非盲目的绝对透明化,而是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等,绝对的平等会走向“平均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更注重博物馆资源的合理配置,尽可能使受益者扩大,尤其要照顾到特殊群体的利益。博物馆的发展性则有利于满足公众的多样性需求,并为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 摘要: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让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博物馆应从加强自身建设出发,转变传统观念,创新管理机制,深入谋划发展策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满意度,让博物馆文化真正融入大众生活.面对新形势,博物馆应积极地查找自身原因,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即从“以物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本”、从管理者转变为观众的服务者。要培育观众良好的参观习惯,提升参观质量、利用好信息载体,创新服务方法、增强参与性互动性,拉近与观众距离、扩充志愿者队伍,完善服务管理。
  • 摘要:21世纪是社区文化的世纪.博物馆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活的博物馆",让当地及附近社区民众愿意经常来参加活动,以发挥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休闲等功能.因此,社区博物馆建设成为21世纪以来的一大趋势.社区博物馆如何发掘社区文化优势,如何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争取社会资源,并完成博物馆的使命,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区博物馆建设的一大挑战.本文注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社区博物馆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区因博物馆所在而使文化品位得以提高,博物馆也因为社区提供完好的服务而使其功能得以延伸。尤其不可否认的是,一个社区博物馆的影响力,与它在本地域内的活动密切相关。社区博物馆作为文化单位,负载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更具有社区文化传播代言人的角色。与社区民众联手举办这种公益性活动,不论是对社区博物馆本身,还是对社区博物馆在社区、社会的影响力乃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社区博物馆建设应围绕教育陶冶功能、社会沟通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开展活动。
  • 摘要:本文以博物馆科学发展的现代理念为指导,以"八路军抗战史陈列"为例,从陈列展览的序厅前言设计、照片设计、文物设计、序列表设计、地图设计、艺术品(含绘画和雕塑)设计、历史景观设计、结束语设计等方面,具体就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大纲的编辑设计这一话题,阐述实践经验和基本观点,从而为兄弟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工作提供借鉴。
  • 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如何打造体现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对各个纪念馆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文章以李大钊纪念馆为例,通过对李大钊纪念馆的宣传工作进行梳理与总结,为如何创新宣传形式,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李大钊纪念馆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多年来,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创新宣传形式,先后组织“大钊精神”宣讲小分队、红色故事会、党课进机关、大钊诗文进课堂等活动,把“大钊精神”送进学校、农村、厂矿、军营、社区,收到了良好社会效益、打造了大钊故里红色文化品牌。
  • 摘要:从1683年英国阿什莫尔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以来,现代博物馆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博物馆的公共性和社会教育功能是随着现代博物馆的出现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特点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博物馆的公共性和社会教育功能紧密相连,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博物馆不断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努力构建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说博物馆的公共性和社会教育功能是现代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博物馆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如故宫等全国性博物每逢假期皆是一副车水马龙的景象,但是绝大多数地方博物馆则始终游离在社会大众关注的边缘地带。许多新建的地方博物馆在刚开馆的一段时间热闹非凡,却又很快归于“门可罗雀”的状态。根据对博物馆功能演变历史与现实的回顾与考察,以及世界博物馆最新发展趋势和目前我国的相关国情,笔者主张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和提高社会教育”这两种手段来逐步改变这一现状,就其依据以及如何作为,笔者提出思考。笔者认为强化公共服务和提高社会教育是国际博物馆界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与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是我国博物馆在新时代走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化使得博物馆与社会的关联度日益紧密,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功能、构建服务体系、扩大社会影响等等,应该成为新时代里博物馆的立馆之本。
  • 摘要: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的本质属性和职能所在.自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凸显出了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随着中国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以及社会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社会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标准有了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要求下,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不断丰富完善.本文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及要求为切入点,通过对博物馆公共性的分析,从理论层面阐明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通过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调查及相关数据统计等,分析中国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博物馆集群建设较弱、社会教育制度化欠缺、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建议树立正确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城市各种博物馆资源,建设城市博物馆群、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博物馆专业化人才体系。
  • 摘要:环境是博物馆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博物馆形象的基本载体.健全完善的博物馆环境应当满足生态宜人、洁净舒适、安全环保、特色鲜明的基本要求.博物馆环境问题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制约.构建优良的博物馆环境,要深刻理解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创建博物馆环境质量控制标准,还要把环境问题纳入博物馆整体发展规划,贯彻环境质量控制的理念,明确程序要求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 摘要: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而中学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当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笔者认为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施,其在中学教育,尤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会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晋陕冀豫四省的博物馆整体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博物馆的进一步努力,本文以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为例进行阐述.博物馆在研究性学习中便于中学生结合自身发现并提出研究的问题,便于中学生分析问题并确立研究课题,便于中学生展开研究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需要博物馆人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大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调查分析,了解中小学教育的需求、加强研究,针对馆情设计有效方案。
  • 摘要: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在做好馆内基本陈列及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以发挥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休闲等社会功能,更加深入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贴近民众,不断提高社会参与度与适应力,把博物馆文化与城市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相融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点和优势,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公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明,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新的进步和发展.举办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生活,民间手工艺术,搭建了社区与博物馆沟通的桥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让博物馆文化服务于社区教育。
  • 摘要:在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走向完善.其中,各级博物馆在体系中彰显出越发重要的地位,而基层博物馆则是博物馆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所了解的一些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管、社会教育、免费开放等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展开一些探讨.永久性保藏文化遗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基础,提高保藏条件是逐步提升服务质量的保障。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充分发挥博物馆文物资源、教育基地、精神文明建设窗口的需要,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需要,更是推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基层博物馆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以人为本,倡导特色公共文化服务。
  • 摘要:博物馆媒体宣传有多种类型,博物馆中媒体宣传的应用日渐深入,通过博物馆的内部宣传和公共媒体宣传的应用,可以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更强烈的社会效应.最终期盼社会加强对博物馆的关注,媒体可以加强对博物馆的宣传,运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博物馆形象,传播博物馆信息,使博物馆能真正发挥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功能.媒体宣传可以吸引观众来馆参观,辅助参观者理解博物馆的展览,使展览达到更好的效果。宣传方式主要有宣传单、定期杂志、功能性宣传品以及平面影视媒介、网络等公共媒体宣传,以及介于两种之间的海报、宣传片等。在信息时代,作为社会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采用媒体这一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宣传工具来宣传自己的藏品、陈列、研究和保护成果,对于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宣传,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关注文化产业,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传承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为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媒体也应该加强对博物馆的关注,加强对博物馆理论的传播以及对传媒的方法、技术、手段的跟踪研究,积极推动与博物馆的协作与互动,促进资源共享。运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博物馆形象,传播博物馆信息,真正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功能。
  • 摘要:纪念馆是通过历史的或革命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陈列展览,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应从确保开放时间、营造学习氛围、应该在健全设施、讲解服务、与学校建立固定联系、旅游和文化服务等方面工作着手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果。
  • 摘要:2011年8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12年秋季试行;后又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并从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为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展示平台.文化部2005年12月22日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四章要求“博物馆应当根据办馆宗旨,结合本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创建于1989年的中国第一座书法艺术专题博物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秉承“守护历史责任,传承文化使命”宗旨,突出公益性服务原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陕西省市文物局“文物惠民”和“博物馆进百校”活动要求,及时策划制订了“书法进校园”活动方案12个,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先后组织100多名书法教官,来到延安市、渭南市和西安市的十二所中小学校(附活动照片12幅),把温暖和关爱送到了最基层,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将展览办到校园,请书法教官现场指导,维护了学习权益,促进书法精神世代传承。
  •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历史记忆的收藏单位,其目的就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平等地分享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馈赠,所以博物馆是观众与历史互通的信息桥梁.博物馆必须以独特创新的观念,更好地体现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使文化遗产大放异彩.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时代变了,博物馆的定位也要与时俱进。博物馆具有公共服务和教育两大功能,这一点已经成为国际博物馆学界的共识。我国的博物馆系统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公共服务的硬件设施,缺少公共服务的软件项目的问题。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需要政府部门、博物馆系统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当提高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博物馆的有效管理。就博物馆自身而言,要充分认识目前我国博物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博物馆管理理念,根据自身条件、观众要求和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本博物馆的短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进或完善博物馆硬件设施,特别是与教育和公共服务相关的设施,开发教育与公共服务的软件项目。当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应当提倡向博物馆捐款、捐献文物或出谋划策,养成参观博物馆、爱护文物、传承文明的好习惯。
  • 摘要:博物馆是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重要桥梁,是一国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社会等构成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服务型社会的到来,博物馆在这一历史大潮中应牢牢抓住"服务"这一核心,从文化"输入"与"输出"两个重点做出努力,有助于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把握国际博物馆界发展大势,紧密结合汉中本地的实际情况,为汉中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面寻求一条可行之路.汉中博物馆自2012年5月重新整合资源组建新馆以来,立志高远、目标明确,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化博物馆运作体系。笔者以为,总体规划应该是“以服务为核心,以‘输入’与‘输出’为重点”,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队汉中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其未来的发展来看,牢牢把握“服务群众”的核心,积极组织民众参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事业,鼓励志愿者队伍参与博物馆文化建设,抓住“输入”与“输出”两个重点,真抓实干,必将推动汉中公共文化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可以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发挥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作用,彰显汉中文化精神,提升汉中文化品位,让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惠及最广泛的社会大众,真正建立“公益文化大家办,公益成果大家享”的良性文化生态循环模式。
  • 摘要:博物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源,是任何教育机构都无法拥有的,这些资源经专业人员的研究,再通过陈列、讲解和互动体验的形式传达给公众.博物馆教育应体现人文关怀,博物馆在发挥教育功能、策划教育活动时必须因人施教,承认观众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观众,积极营造和谐互动的"社会课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博物馆要关爱未成年人,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终身学校”作用。博物馆是知识殿堂、终身学校和精神乐园。博物馆在传承文明、普及知识、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强化教育功能,策划教育项目,实施教育计划,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承文化的重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