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七届海峡两岸高校安全管理论坛
第七届海峡两岸高校安全管理论坛

第七届海峡两岸高校安全管理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4-11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第七届海峡两岸高校安全管理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世界各地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发生不同情况的校园事故,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日益关注的问题.澳门是一个和谐的小城,校园安全所面对的问题相对简单,然而确保校园安全仍然是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其中一个重点.在学校活动的人有老师、学生及行政人员,这些人由于年龄、性别、活动性质的不同,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也会不一样.以澳门理工学院为例,校园内除了有6所高等学校(院系)外,尚有一所长者书院,因此,其校园安全管理更加复杂.本文尝试对长者书院学员校园安全事故的现况进行探析,并提出理工学院优化安全管理的建议.为维护校园安全的责任不能够单靠行政部门承担,要建立一个安全的校园必须全员参与,因为无论是教职员工或是学生都是各项设施的使用者。要唤起所有人对安全的关注,首要任务便是加强宣传。学院可以在网页开设一个学生的答疑问题集,并指派职员定期更新,让有需要发问的学生可以在发问前先浏览问题集的内容,倘能够从中找到拟发问问题的答案,则免除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及学院人员无需重复作出回应。必须不断地检讨现行的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时宜的措施进行适当的修改。校园安全是校园管理重要的一环,校园管理得宜,学校才能够正常运作,让教职员及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 摘要:高等院校校园面积大、学生人数多、资产快速增长,安全技术防范进入高校校园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就高校安全技术防范中校园监控系统建设,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校园监控系统主要用于校园教学楼、办公综合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各主要出入口及重点部位,以及学员公寓出人口、学生餐厅等;教学楼、办公综合楼、实验楼的外围、学员公寓外围、校门、设备用房、道路及路口、停车场单车棚及公共活动区域其他重要区域监控,具有室外监控范围大,晚上照度低等特点,所以选用设备时要考虑到室外气候,同时要根据校园各出入口、围墙、室外活动区域、路口夜间照明情况来选择摄像机,室内要考虑到与校园装修格局协调,做到美观大方隐蔽,又不影响效果。真正实现24小时不问断地监控,保证控制室时刻都有清晰的关于校园环境的图像显示。
  • 摘要: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人防、物防、技防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三大组成部分.然而,技术防范措施在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与其在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称,通过对校园违法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分析,探索校园技术防范的建设思路.安防监控系统建设达到高清全覆盖是各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对大学校园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共识。只要校园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建设达到了高清全覆盖,不管违法者在校园内实施犯罪行为是何种犯罪心理,均可使之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使其无所遁形,即使在其实施犯罪行为时监控室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也可为公安机关侦察破案提供清晰的图像线索和证据。此外,还应加大对校园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建设的宣传报道,尤其要强化对其在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宣传,这样对违法者真正起到威慑作用,让其明确知道只要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摘要:大学校园交通问题关涉师生员工的安宁、校园环境的和谐,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校园交通问题集中反映在机动车管理上,各类高校都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面临着机动车管理问题.因此,大学校园交通问题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科学制订校园建设规划,重视建筑物之间的布局,握整体规律,制订出台校园交通管理标准,解决责权不对称的问题,一步转变管理方法,坚决落实责任到人,灵活合理地设定收费标准,运用经济手段控制进校机动车数量。
  • 摘要:本文针对时下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热点之一的交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与现实、供给与需求、微观与宏观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及实质,进而结合实际和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优先、依法治理、协调发展”的理念,要解决大学校园交通问题,也要两手抓,一方面要适当增加供给,另一方面也要减少或引道减少需求,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情况。大学校园交通问题解决要有一个全局观念,发展观念。既要考虑停放的方便,又考虑安全问题;既考虑个人的权益与成本,也要考虑他人的权益与成本;既要考虑资源的利用,又要考虑资源的节约;既要考虑供给,又要考虑需求;既要有管理,又要有规划,必须要有环境、资源、权益、大学等相互兼顾、相互统一的概念。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受到政府、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防火也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分析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北京大学建设消防安全防控体系的实践,论述了高校建设消防安全防控体系的紧迫性和实施策略.通过大力加强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建设,高校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抗御火灾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一般火灾明显减少,重、特大火灾得到有效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为零,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消防安全环境。
  • 摘要:近年来,校园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逐渐成为困扰高校发展的难题.由于高校建设资金的局限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单方面加强高校道路建设,以满足交通需求的静态治理模式在实践中难以大规模实施.所以,应从动态与静态的两个方面来解决高校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必须通过制订正确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对校园交通进行治理,提高高校交通管理水平,平衡交通流量分布.在动静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以师生为本、因地制宜和注重沟通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校园交通的优化治理.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受校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涉及大学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和案件、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发案率,尤其是减少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等问题,进一步探讨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高校的决策者要作出正确决策,必须实现决策民主化。要实现高校的民主决策,就要加强内部民主参与决策机制构建,保证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参与权,营造良好的决策参与、监督的氛围。
  • 摘要:"心防工程",是心理防范工程的简称,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控制理论、安全心理学理论、犯罪学理论.本文以"心防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为切入点,阐述组建大学生信息员队伍,建立信息预警机制,开展心理防范教育,加强学生防范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防范技能和自救能力,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心理防线,指导大学生以安全的行为方式为人做事,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安全.
  • 摘要:重视和探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是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介绍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在现实中的表现入手,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多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而提出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若干措施.创建积极因素,营造育人良好环境,创建平安校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动全体教职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的倾向,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成员的联系,建立与学生家庭沟通的机制,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学校与家庭成员良好合作,信息互补,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感染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摘要: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性空间,进出成员多元,使用形式丰富多样,且其校园面积宽广,和邻近社区有较大而长时间的接触界面.因此,如何确保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免于暴力的威胁,并且能够自在地依其需要,充分享用大学校园空间,乃为保障其学习权益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新近趋升的情境犯罪预防理论为基础,尝试针对某些特定的校园人身犯罪类型,建构一种比较系统、完善、常设的机制,对校园暴力犯罪发生的环境,加以设计、管理,借由增加犯罪困难、增加犯罪风险、减少犯罪酬偿与刺激、移除犯罪借口等策略,以阻绝校园人身犯罪的发生,使学生能安心向学,完成学业.
  • 摘要:大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训练操作技能的重要地方,通过亲身进行实验,不但令理论得以实践、知识得以巩固,更可为将来投身的专业领域培养扎实基础;然而,实验室作为学生常规学习的场所,除了保证正常有序地运作外,其安全管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环境安全、生物安全、仪器设备及试剂管理、辐射防护安全、废弃物处理及紧急应变等.实验室的安全监控可分为4个部分,包括危险因素识别、评估、排序及控制,对风险有效管理就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师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对高校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但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因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 摘要:"校园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透过分析台湾博硕士论文以了解台湾目前针对"校园安全"的研究现况,并进行台湾"校园安全"论文研究之趋势分析;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现,"校园安全"的论文数量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所占的总研究比例偏低,为0.02%;其次,在研究主题方面,软件方面的研究主题明显高于硬件方面的研究主题,而所有研究主题当中以研究"制度"的主题所占比例最高,为21%;此外,所有"校园安全"的研究论文中以"问卷调查法"为最普遍使用的研究方法,所占比例为45%,另外研究"校园安全"的系所以"工程类"及"人文类"居多,所占比例皆为29%,而工程类之论文以"建置系统"居多;研究结论归纳出"校园安全"的研究趋势可供未来研究者研究方向之参考.此外,汇整重要研究成果将可供"校园安全"执行当局作为未来推动"校园安全"的参考.
  • 摘要: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满意的安全服务,是学校保卫部门的职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安全与治安问题突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快,安全管理的各种新问题相继出现;广大师生员工对安全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校园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难题和严峻挑战.破解难题、做好工作的正确途径是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本文拟以清华大学近些年来解决校园治安秩序的实践为例,对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一些探讨.增强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形势,努力探索新规律,积极开拓新方法,经常总结新经验,建立能够维护校园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新机制,树立符合安保职业特点的新意识。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才能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实现公平正义,促进校园和谐,更好地维护校园的治安秩序。在实施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进程中,努力全面提升安保干部自身的法制意识和依法依规处理问题的能力,高校保卫组织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加强服务意识,努力在管理中做好服务,在服务中做好管理。
  • 摘要:本文结合组织架构的基本内涵,分析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研究进一步优化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内部和外组织架构的途径和方法.大学校园安全管理要建立成体系的安全管理办法和规范,不断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督查指导体系、经费投入和物质保障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此外,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学校、基层院系应该成为大学校园安全管理架构的重心,扩大基层单位的管理自主权,充分调动各个管理层次的积极性。要重视安全管理队伍的配备、培养和使用,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选聘配备,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配备,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要不断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制订统一的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加强教育管理,制订完善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细化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建立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与大学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管理队伍。
  • 摘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的薄弱环节.通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四川省教育厅的组织下引入国际推广的"DRR"教育项目后,使得本校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初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形成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建立一支安全意识强、安全理论丰富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抓好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将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控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将安全意识的内化为自觉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技能和应对各类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实施安全管理,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建立了灵活畅通的资讯报送机制和快速高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列入安全风险评估范畴,做好相关应急准备,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
  • 摘要:这是一个尊重个性、追求个性并试图塑造全面个性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谋求秩序、需要秩序并试图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秩序的时代.高校作为塑造个性培养人才的摇篮,更需要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对个性与秩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这一关系入手,探讨了高等学校在新时期怎样才能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秩序管理理念,谋求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校园秩序.以人为本在指导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不仅仅是指以师生的根本利益为本去指导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更深层次来讲,以人为本同时是指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选贤任能、培养人才,让不断壮大的人才队伍投入为广大师生安全稳定及学校稳定发展的管理服务中去。
  • 摘要: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理念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中国高等院校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地,也是聚集人类智慧的殿堂,如何尽快开启"智慧校园"及智能安全管理与服务的进程,引领和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各界和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此,就"智慧校园"及智能安全管理与服务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对于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必须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使校园的安全管理与服务模式不断向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广大师生越来越高的安全需求和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 摘要:网格化巡逻已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一项有效举措.在校园安全环境建设中,这种有效模式的运用只有适应校园安全需要,结合校园安全实际,才会发挥它在维护区域安全中的作用.为此,通过对同济大学本部动态环境进行实地记录、统计,利用环境心理学、环境犯罪学的相关研究,有效对校园环境安全实施管理与控制.
  • 摘要:一校多区、异地办学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普遍办学形式,因文化影响、地域特征、社会环境、建筑设备等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致使大学安全工作受到影响.本文从多个视角解析异地办学模式面临的安全工作形势,并根据现实状况,提出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一校多区安防工作设想.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扩大校区、异地建校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使校区建设摆脱政绩工程的狭隘目的,让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核心职能更加明晰。制新校区建设规模,据学科特点,合理使用新老校区,根据校区规划,在各地理位置上、办学属性上具有独立性的校区设立自成体系的安全管理工作机构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安防职能。这样的机构必须具有当即决策权、工作指挥权、情况通报权、对外联络权,总而言之就是能够应对发生在本校区的各类事件。
  • 摘要:运动锻炼可提高人体机能并在慢性疾病初级及二级预防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事实已得到公认,但运动可引起严重心肌损伤甚至心源性猝死,特别是青少年人群.最近的调查发现,心源性运动猝死在高校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对于涉及家庭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最常见的潜在病因是肥厚性心肌病及冠状动脉的先天畸形.此外运动中的对胸部碰撞可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而猝死.由于非外伤性疾病,缺乏明显的征兆,往往是以晕厥和猝死作为首发的临床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高校学生校内心源性运动猝死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主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普查、早期诊断及预防对策.预防心源性猝死要重视大学生入学体检,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能状况,是否存在心脏结构的异常,并结合该学生是否有家族性SCD的历史或运动性猝死的家族史,分析运动对该学生可能引起的损害,进行SCD的危险分层,最终决定该学生是否能适应普通体育课、运动训练和比赛。在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反应,如发现学生出现冒虚汗、脸发青等现象,教师应及时询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记录在案。高校应有遇到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包括各部门的职责、报告与通报制度、应急处理方案及急救药品和器械,并培训相关人员等。现场急救是救助的第一步,急救正确与否是关系到挽救成败的关键。学校教师及学生应掌握最基本的急救常识,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马上实施急救,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及心脏除颤技术等。
  • 摘要:大学生心理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高教园区大学生心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则成为当前各园区高校安全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影响新高教园区大学生心理安全的首要因素是园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和治安等状况,根本因素则是校园治安环境、人文环境和技防设施建设情况,国际国内形势也是影响园区大学生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应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治安岗亭,加强公安巡逻,开展综合治理,增多公交线路和班次,连接公交和地铁站点;大力培育园区文化氛围,提高校内人员管理及服务水平,完善校园现代技防建设;持续开展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发展,提高新高教园区大学生心理安全水平。
  •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安全的内涵入手,在阐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安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模式:综合分析自媒体的大环境、"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优化一个和谐向上的自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目标引导、能力培养,必要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辅之以心灵沟通,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安全.
  • 摘要:为了有效协助本校学子在外赁居以及确保学生居住之安全,本校由学生事务处主导,并由学务处下辖之生活事务组、学生安全组等单位执行学生在外租赁安全之掌握及调查。在校方缜密的规划以及地方员警单位密切配合下,对于学生在校外赁居之安全确保已有初步成效。本报告将以台湾地区大学生赁居安全需求相关研究之整理出发,并进而介绍本校于学生赁居安全相关领域之实务做法,在地员警以及消防单位合作,于每年寒暑假学生搬迁频繁时期进行居住点之安全认证检查。主动联系校园周边之房东或是租赁管理公司,定期召开房东会议,确保能够掌握足够之居住单位,并得以借此联络感情,加强房东与校方管理单位之资讯交换。
  • 摘要:大学校园的校内犯罪,是大学校园安全的一大威胁.刑事员警机关对发生在大学的犯罪进行刑事侦查是应对大学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一环.然而,刑事员警机关对大学宿舍进行的搜索会否因为宿舍的特殊法律状态而与一般的搜索有所不同?所以,本文就刑事员警机关对大学宿舍进行搜索的法律问题作出浅析.《刑事诉讼法典》第162条第1款指向第159条第4款第b项规定,只要搜索所针对之人书面同意就可夜间进行搜索,只要搜索时有校方人员陪同和向学生提出签字同意的建议,宿舍学生签字同意搜索仍是相当有可能的,若成功取得搜索所针对之人书面同意,警方仍是可以于夜间对宿舍进行搜索。
  • 摘要:随着学生离开封闭式的中学校园,进入自由度较高、以开放式空间设计为主的高等院校环境,其日常生活模式、个人社交网络,以至家人的监管方式,也起了变化.本文借着分析就读澳门高等院校学生之日常生活习惯模式,探讨学生个人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的适应力、寻求刺激的水准、同侪压力、与家人关系的变化等个人及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成为犯罪案件被害人风险之影响,并针对上述因素,就加强高校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导学生建立低风险的生活习惯模式、提升人身安全管理及预防犯罪的能力,提出改善建议.
  • 摘要:由于大专校园多属开放性空间,来往校园之人员较难管制,且居住在校外的学生也为数众多,导致遭受性侵害事件也时有所闻.因此,基于性侵害犯罪会造成被害人长期的重大精神伤害,甚而会出现如精神医学家所言"创伤后压力失调症"(简称PTSD)的一些不良适应,大专校园有必要强化三级预防概念及推动约会防暴(SAFE)原则与被害人防暴决策,以减少大专校园性侵害事件的发生,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与行动自由。
  •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哲学思辨角度分述了小大之辨、难易之辨、有无之辨、安危之辨、虚实之辨五个方面的内容,涉及高校治安、消防、交通、维稳等具体工作思路,期望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见解.
  • 摘要:高等学校安全稳定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当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由此,如何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体现高校自身特色的"平安先行学校"建设新途径,使全省高校"创安"机制持续创新、"创安"内容持续丰富、"创安"措施持续强化,维护校园平安和谐稳定,是高等学校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现实课题.本文对深化本省高校"平安先行学校"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长效机制、保障措施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探索.高校各级领导应当全面把握政绩评价导向,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政绩、是第一要务,政绩、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切实把高校“创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保障性的工程大力推进。高校应当设立“创安”“人民调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建立健全基层领导对“创安”“人民调解”、安全保卫工作履责实绩档案及述职、绩效考评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
  • 摘要: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虽不是刑事案件,但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新形势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提高高校科学处理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处理非正常死亡(自杀)事件中,高校应注重快速反应机制、协同处置机制、信息管理与舆论引导机制、与外部力量的有效合作机制、第三方协调机制、心理干预机制这六大机制的建设.高校在强化危机管理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做到“防范为先,未雨绸缪”,在完善必要的预防干预机制、强化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和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生存教育和挫折教育,强化人文关怀,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最大限度预防、减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自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日益严峻的高等院校校园安全问题,论证了建立中国高等院校校园警察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借鉴国外校园警察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校园警察制度的策略.我国校园警察制度应当规定公安机关在高校派驻派出所,行政归属高校领导,业务归当地公安机关指导,逐步实现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社会化。除了一般的刑事执法任务以外,校园警察还应当承担起下列职责:易衍生学生不良行为场所的调查;学生参加不良帮派组织的调查;学校访视联系;寄居校外学生安全访查;校园周边环境安全调查;调查易生危害校园安全治安顾虑人口;校园安全环境检测评估;少年偏差行为通知;进行校园毒品与暴力案件统计。
  • 摘要:根据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相对于男生来说高校女生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而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问题出现的有效方法.对女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全体在校学生的配合外,还需要老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一种有利于高校女生安全成长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维护高校稳定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加强法制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具有长远的眼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应该生动、丰富和多样化,增加案例分析,特别是身边的案例。借助相关的图片、视频材料等,深入剖析悲剧产生的前因后果,总结教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大量开设实践性学科。可结合常见的安全事故设计演练内容,并就地取材模拟灾害现场。利用高校现有的场所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 摘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关系到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乃至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但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更加繁杂,责任日渐加重,导致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心身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为缓解保卫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维护保卫工作人员的心身健康,南昌工程学院努力探索"人本教育、目标管理、用心工作、热情服务"的快乐保卫工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塑造高校保卫人员快乐工作理念,打造高校保卫人员快乐工作制度,培育高校保卫人员快乐工作心态,并通过高校保卫人员的热情服务感染广大师生员工,营造安全和谐的“快乐”校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摘要:高校保安队伍,是保障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高校保卫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高校政治稳定与治安安定、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保安既是高校安全的守护者,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校形象,代表着高校保卫部门的形象.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安队伍,对高校安全保卫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摘要:教育资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亦将成为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及指标之一,务求以资讯和通信技术打造新世代的教学模式.但高度资讯化亦使校园保安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及挑战,传统上校园保安工作的重点及意义在于提供安全、合适的教、学与科研的环境,较重于实体安全,其与资讯化的世代的最大分别是没有时间限制、地域模糊化及匿名性等,因此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空间.而在虚拟世界的道德观念约束性低、与现实生活有相当的落差,且普遍人的资讯安全及个人资料私隐意识偏低的情况下,所衍生的不同的校园安全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 摘要:纳米科技已经开始在人类生活中广泛应用,必须关注纳米科技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情况(简称"环安健").纳米材料一般有高活性和很多前所未知的特性.尤其是纳米颗粒,极易进入生物体,快速散布,而且化学及生物活性极高,一旦毒性展现,就可能引致严重危害,而且纳米颗粒的毒性不一定能按照传统理论去分析.纳米颗粒在环境中的变化与扩散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未知的风险.由于有关法规尚未订立,要参考相关科技的"环安健"经验,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保护人员与环境.纳米科研的安全措施,包括纳米研究风险评估、纳米安全课程,以及废物处置、溢泻应变程序等.发展纳米科技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发纳米科技相关的环安健技术,及早避免不良影响.
  • 摘要:大学校园的资讯安全对于保障高校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高校的安全稳定又是打造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校园网络资讯安全管理这个视角探讨,从探索大学校园资讯安全的内涵出发,描述了目前高校校园网络资讯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从技术与管理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资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技术、管理模式及制度、网络道德、教育四个方面的资讯安全管理措施.
  • 摘要:随着社会与高校改革的大发展与大变革,高校安全防范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的人防、物防的安全防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稳定工作的要求,高校校园势必要建立以技防为基础,融合人防、物防的安全防范体系,而其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最为关键.本文通过回顾与总结北京外国语大学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探寻高校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校园的治安环境,提高了技术防范水平,安防系统在调查取证、治安防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技术的冲击和新型安全隐患的挑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面临被颠覆的危机.目前,高校虽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也配备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设备,但在当前的安全工作中存在统筹能力不强、信息交互不畅、自动化程度不高、各类资源整合程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如何全面融入信息技术、整合安全资源,将高校安全工作信息化,已成为高校安全管理者当前必须认真审视的一个问题.重庆大学从学校安全稳定的全局出发,依托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启动了重庆大学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重庆大学安全管理系统包含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GIS、网络安全系统、危机管理系统、安全文化展示平台等几方面的一级子系统,重庆大学安全管理系统是统筹全校安全工作的一个管理系统,它将校内现有和准备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级系统和设备集成管理,并整合各类资源,根据设定的权限统一调配、存储、分析处理诸如监控视频、门禁信息、消防设施等各类安全信息,服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 摘要:文化与秩序是共生共存、协调发展的.校园秩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传承需要良好的秩序予以维系.因此,高校未来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指导作用促进校园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也要在不断优化的校园环境中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在校园秩序治理过程中,首先应突显以人为本的核心和主题,在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中,本着“有序、可控、安全、和谐”的工作理念,以大多数人可接受的、切实有利于师生利益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师生对于校园秩序文化的认同感,根本上保障秩序文化深入人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理念,从而真正确保良好环境和秩序的维系。
  • 摘要: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本文以校园安全制度、校园安全设施建设、校园安全宣传、校园安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阐述本校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 摘要:在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社会化的内在涵义、原因分析和实践模式的论述,提出高校建立校园安全管理部门与保安服务机构相结合的高校安全管理社会化模式.构建以高校保卫部门为主、专业保安公司为辅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与服务,实现点面结合,形成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安全管理社会化的最佳路径选择。保安公司代替原有的校卫队,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委托对象,在规定好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保安公司以高校群体的特殊需求为目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与服务。
  • 摘要:本研究之资料数据来自2007年董氏基金会之"大学生忧郁情绪与求助行为之相关性调查",其抽样对象为台湾地区大学生,分别在北、中、南、东、桃竹苗地区抽取样本,共抽取57所大学及独立学院,有效分析样本为5807名大学生.至于数据分析方面,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定分析所搜集之数据.本研究发现:①相较于男性大学生,女性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情绪困扰,较常使用民俗疗法及亲友协助的求助行为,而男大学生则较常使用自我解决方式.②忧郁情绪愈高者,其使用民俗疗法愈多,但采用自我解决及亲友协助方式则较少;另外,男生忧郁情绪愈高者,其专业求助则愈少.③愈低自尊者及情绪困扰愈高者,其使用民俗疗法愈多,但采用自我解决及亲友协助方式则较少.④学习焦虑愈高者,其使用专业求助、自我解决及亲友协助方式则较少,另外女生学习焦虑愈高者,其使用民俗疗法愈多.⑤疏离感愈高者,其使用民俗疗法愈多,但采用自我解决及亲友协助方式则较少.文末对于未来研究及实务方面,提供相关建议.
  • 摘要:逆商(AQ)是与智商、情商一起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指把困境和障碍转变为机会的能力,包括控制感(Control)、起因和责任归属(Origin&Ownership)、影响范围(Reach)和持续时间(Endurance),也是个体应对所处的内外环境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机制.逆商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安全、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险情的重要防线.在心理安全视角下,开展逆商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优化自我结构、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帮助大学生成功规划和度过大学阶段的重要方式.高校应将逆商教育纳入心理安全教育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水平;以实践、训练等方式进行逆境体验,促进逆商能力内化,增强心理抵抗力;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问题的咨询需求;开展校园文化,树立典型和榜样,营造积极的心理安全氛围;建立心理安全工作机制,获得社会支持系统,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
  •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个人担任性侵害、性骚扰事件调查委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参酌相关法规及处置措施进行撰写与检讨,盼能提供大学院校学务工作、辅导工作、校园安全工作相关人员作为工作上参考。近几年来台湾的大学院校非常重视校园性侵害及性骚扰事件的防治.防治措施一般包括通报、接案、审查、调查、报告撰写、行为的认定、后续的处置措施、追踪处置等.特别是在性别平等教育的相关规定通过施行之后,教育主管部门依照规定制定并颁布施行《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仿制准则》,通令各级学校均需依照该准则及规定,对校园性侵害及性骚扰案件加以注意,依规处理及处置,不得再疏忽或刻意忽略,以免造成事件之负面效应扩大或被害人继续遭受侵害、加害人继续侵害被害人之严重后果.
  • 摘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校园安全通报2010年资料显示,校园窃盗发生通报为461件,占全部1494件之30.9%,亦为所有校园安全维护事件之冠.窃盗犯罪发生后,往往造成学校成员有极大的被害恐惧扩散效应,基于大学自治,提供学校成员无虞的安全生活环境为相关单位之责任,亟待进一步研拟对策因应.本文将针对大专校园窃盗发生的类型与情境,并参考有关窃盗犯罪成因、特性以及窃盗犯目标物选择偏好之文献,结合当前各种犯罪预防之技术,以达成减少窃盗犯罪发生之目标.强化刑事司法体系整体威吓之防治窃盗犯罪效能,加监控能力,加强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锁门或锁车习惯,以强化目标物。
  • 摘要:网际网络的发达让资讯的流通变得更为的快速,相对的也让资讯安全不论在企业还是高等教育机构都变成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因为,没有严谨的资讯安全政策、没有适当的资讯安全设备,一旦发生了骇客入侵,资讯受损将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小则网络瘫痪大则资料全毁影响组织正常的运作.本论文将探讨各种引发资讯安全问题的事项,同时将透过个案研究,探讨台湾某科技大学为确保资讯安全所订定的资讯安全相关政策以及目前所采用的各种资讯安全的防护措施,研究的结果可作为各高等学校在制订安全政策以及实际建置资讯安全环境的参考依据.
  • 摘要:根据台湾警方资料统计,2011年警方查获的校园贩毒事件,较前2010年增加130%,数量倍增.另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统计,2011年因有吸毒记录而须强制验尿的各种学生(包括小学、中学、高中与大专院校等),则多达12000人.若再以警方的资料继续推估,目前需要强制验尿的台湾吸毒学生至少在20000人以上,这还不包括未被查获或有些学校刻意隐匿的数目在内.除此之外,近年来台湾警方更破获许多网络贩卖或网络卖淫集团吸收未成年少年当"药头",进入校园贩卖或以毒品控制在学少女卖淫的事件.以上各项事实显示,各级"毒品"不仅已成为非法集团胁迫青少年的工具,更结合"网络援交"的卖淫行为成为台湾一种新兴"复合犯罪"问题,并积极渗透台湾社会与各级校园.未来台湾应设立跨部会专责单位处理援交毒品复合的犯罪问题,并建立重大档案资料库,未来台湾学术界应针对网络“关键字”的使用作深度探讨,并将研究资料及数据提供政府单位作为制定政策时重要参考,当前网络犯罪技术更新速度惊人,未来台湾应运用优质的警察替代役充实当地网络警察人力,以发挥打击犯罪实效。
  • 摘要:刑事和解机制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非刑罚处罚的方式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整和恢复的一种特殊处罚方式.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是司法机关对大学生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最后机会,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此应该充分理解,并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司法机关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 摘要: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在校学生的总量不断增长,大学生安全问题日趋凸显.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不留死角,更要有重点地进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深入研究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加强高校大学师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使高校能够健康发展。
  • 摘要:公安转制后,各高校依据自身的情况形成了不同的保卫模式与管理规定.而对于高校保卫管理权的修复、重铸、建设,是每个高校进行自身定位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着眼于两种主要的高校保卫模式,综合案例及相关法律,试图就高校管理权定位及其衍生管理行为的依据进行研究.目前的高校安全保卫组织既没有法律地位的支持,更受到执法权限的制约,仅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只能管辖校园内的一些事情,既没有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能,也没有依法进行治安管理的职能。
  •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安定诱因日渐增多,学校的安全和安定任务繁重.网络技术衍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有限的安全保卫职权、薄弱理论研究等都成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难点,认清形势,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大投入以及依靠科技等策略,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将有利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
  • 摘要:校园安全危机引发了全社会对校园安全治理的反思.无论从社会公共安全依法治理角度,还是从依法治校的角度来说,校园安全治理都必须遵循法治的轨道.然而,校园安全治理的法治进程却不容乐观,对于立法者与校园安全治理参与人而言均任重而道远.在现有法制背景下,立法者与校园安全治理参与人之间应该不断进行对话与协作,实现立法过程与治理实践之间的互动,唯此,才可以同时满足立法者制定"良法"的期待和校园安全治理参与人实现"良法"之下治理的法治梦想.
  • 摘要:高校安全保卫部门职能定位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不同视角导致高校安全保卫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机构设置千奇百怪;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的不同,导致各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开展工作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这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发展的一个理论难点.本文试图从服务视角来探讨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能定位.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同时具备公安保卫的职业特点和高校工作者的职业特点,“职业化”就是强调高校保卫队伍要走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必须体现出保卫人员鲜明的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和落实相关责任制。要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做到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以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为依据。
  • 摘要:高校保卫队伍的素质与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或一年半载就可以做好的.特别是这支队伍的人员不断变动,个人的素质、年龄、文化以及工作岗位的不同,使素质与形象建设也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认真抓好思想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注重实际锻炼,根据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任务,采取轮岗的办法,就是说把一些新同志放到任务较重、最苦最累而且危险较大的岗位上去锻炼后,再进行调整分配。通过素质与形象建设推动保卫工作,通过保卫工作进一步促进素质与形象建设,从而使素质与形象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 摘要: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切实加强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处置发生在校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保障学校事业发展,各高校纷纷建立和完善以校园110为指挥平台的应急反应体系.笔者阐释了校园110应急反应体系的现状和作用,指出了制约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学校党政领导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关系校园安全稳定的应急反应体系建设,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高度突出到重要地位,从建章立制、人才选拔、队伍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高度重视,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思路,以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为目的,以必要设备和队伍为保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范”四位一体的校园立体式安全防控体系,为建设平安校园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 摘要:大学每天涉及大量的学生、教师及员工的个人资料处理,若资讯管理系统的处理欠缺完善或安全性,可能会引致犯罪的发生;而当涉及电脑系统的监察系统发生侵犯个人权利时,又应适用什么法律规定.因此,本文首先循大学校园的个人资料处理作探讨,并研究如何对学生、教师及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作保护.其次,探讨当个人资料处理不正当及不合适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有关机构对该类刑事犯罪,在侦查上将会采取的预防及相关措施.
  • 摘要:为防护信息经由未授权的存取、泄露、篡改或销毁,对于任何拥有关键信息资产的组织来说,信息安全是必要的.能有效地实施信息安全,是需要良好的管理方案,包括制定政策与指引.本文主要探究信息安全的管理方案,集中讨论相关政策与指引.在考虑信息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的基础上,信息安全管理方案应包含八个主要范围:信息资产管理、人事控制、物理管制、信息存取控制、通信管理、操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事故处理及商业持续性.为了加强信息安全,建立政策去提供规则之治和管制是绝对必要的,清晰的指引对执行与实施也同样重要.指引需要适当发展和维持,并配合可用的资源、营运的可行性与灵活性及行政的效率.在政策的灵活性与控制性上,必须找到平衡点.
  • 摘要:在资讯化时代,这些资讯通过频繁的交流和传播,充分显示了其重要价值,但资讯在利用和传播过程中又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并有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因此,资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加强资讯安全管理,预防和降低资讯传播风险?本文试就大学资讯安全及管理策略进行分析探讨.资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行为规范、教育措施、机制建设和软件功能等手段使单位具体安全目标得以实现,只有努力探索出有效的管理方法途径,才是预防和遏制安全事件发生、确保资讯安全的关键。加强资讯安全教育,提高资讯安全意识,施资讯安全风险评估和制度建设,实现规范管理,善处置重大事件及热点问题资讯,提高公信力。
  •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大学校园.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目前国内大学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在校园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在总结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对策和措施,希望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更好地为校园安保服务,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
  • 摘要:高水平的大学安保工作需要建立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系,除了要具备一支专业的安保队伍外,还需要建立智能化、现代化的技术防范体系以及构建和谐宽松的服务环境.以本校为例,目前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技术防范体系建设也存在技术平台较为分散、系统功能规划不足及建设定位欠缺战略眼光等情况.为改变这种局面,通过打造一支服务型的安保工作队伍,整合全校的视频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技术资源,构建良好的校园安全服务文化,规划建设一个全校统一的应急服务与指挥调度中心,致力于追求具有一流水准的、专业的、高效的安保服务工作.
  • 摘要:提高高校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注重技防系统建设,注重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作者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技术优势、在昆明理工大学的实际应用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高校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 摘要:为了进一步创新安防工作机制,河海大学提出了"蓝桥工程"工作体系,解决了以往安保工作中"多对多"的工作思路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创新出了"一对一"的新思路,并建立了完备的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河海大学将进一步巩固平安校园的创建成果,不断丰富“蓝桥工程”的内涵,以争先创优为新动力,以“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为新要求,以安全保发展,以稳定促发展,打造河海大学和谐的校园环境。
  • 摘要:澳门土地资源有限,高等院校校园楼宇高度密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及共用场所亦相对集中,在消防安全管理上有本身的方式方法.本文围绕澳门高等院校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联系澳门理工学院实际进行探讨和分析,从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管理两个角度,就预防、宣道、设备、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持续改善、优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宣导消防安全的力度,提高规划年度的消防安全工作,利用现有的电子设备,群体和组别式定期推动和宣传校园防火及灭火知识,制作消防安全的单张和宣传品,加强与澳门的高等院校,以至与外地高等院校的交流,保持后勤部门之间的联系,鼓励多作观摩交流,掌握新资讯和先进管理经验。在相关技术层面上,与消防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良好沟通,以获得技术程序上的支援,对校园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有需要时主动邀请消防部门派员提供专业意见。除了后勤部门恪尽职守,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同样重要。提升对消防安全的认知,加强管治能力和应变能力,才是校园安全之本。
  •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机动化交通的迅速普及,大学校园里的人车流量呈爆发式增长,"停车难、行车乱"、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增多,已成为城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校园交通的主要因素和校园交通问题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依循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理论,从扩大交通供给、控制交通需求、提高既有交通资源使用效率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校园交通问题的方法和对策.高校保卫部门应积极履行校园交通管理职能,利用地利之便,及时介入并主动配合交警开展相关工作,引入社会停车服务机构承担校园停车管理,有助于规范停车服务,缓解保卫部门管理人员不足的压力,减少校内人际关系的干扰和规避用工风险。必须坚持宣传教育和违章处罚相结合,把维护交通秩序和保障交通安全的着眼点放在提高“人”的交通意识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宣传教育成效。
  • 摘要:北京大量存在的小面积高校作为北京市典型的存在样态,其静态交通管理问题典型且突出,而对该问题的解决则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借鉴意义.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为例,通过对校园停车需求、供给等特征的分析,全面呈现该校园动态的停车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缓解北京其他小面积高校停车问题提供参考.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优先照顾校内师生停车需求基础上合理地加强对校外车辆的管理和引导,削减不合理的停车需求,分散、转移相对集中的停车需求,尽量减小其对校园静态、动态交通的影响。实行精细化运营模式,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公安交管部门直接授权各高校设置的交通标牌以法律效力、交通协管员进入校园、电子眼进入校园,甚至由公安交管部门授权校内交通管理人员以准交通协管员身份维护校园内交通秩序。
  • 摘要:交通管理是行政执法的一部分,从法理上说是属于公权力管辖的范畴,然而在中国高等院校校园场内交通管理中却存在着公权力的缺失.中国高校校园场内交通管理模式,靠的是师生的自觉,靠的是无执法权的保卫处人员的管理,但是他们管理手段有限,校园交通安全隐患长存.本文针对中国高校场内道路交通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公权力缺失的情况下,积极探寻高校场内交通管理的新模式,提出了校园交通分区、分类管理,智能化管理、静态化管理以及舆论监督管理等对策,同时也积极探索公权力进入校园场内交通管理的新思路.
  • 摘要:在多元文化大交融、大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多元文化对当前高校安全管理产生的影响,从大学生主体、外部环境的多元化,教学效果难巩固三方面指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指出只有通过加强生命教育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由此产生的多种矛盾.同时,提出了增强教育者本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改变教育方式,增强大学生辨析能力;注重课堂的情感和双向交流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改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此提高高校安全管理的效果.
  • 摘要:"90后"大学生存在着诸多心理安全问题,在解决心理困惑的求助方法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笔者通过质的研究方法,选取25名"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问题的访谈.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发现"90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4个方面.大学生在遭遇心理困惑时,倾向于向朋友、恋人和家人寻求心理帮助,而对心理咨询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笔者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访谈研究,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探求解决的对策.作为心理安全问题的主体,大学生应主动提高心理安全意识,增强心理安全观念,健全心理安全自我救助体系。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堂安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开设心理安全教育课程,营造有利于“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 摘要:"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尤其生活在现代的自由社会中,由于所处环境变迁迅速而复杂,因而人们更加企求免于恐惧的自由.校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管理范畴,因为校园里有集体活动的学生,在其食宿、交通及育乐的各项活动中,必须使其免于恐惧,才能安心在校园中学习与成长.然而,由于校园是属半开放的社区,故潜伏着各种风险的威胁,必须加以事先预防、侦测与处理.本文拟先探讨校园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对"风险""危机""安全"及"安全管理"等概念之厘清,再分析校园安全管理的运作机制,并探讨台湾地区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在人员安全及实体安全等方面之现况,最后提出结论,提供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校园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界人士参考,俾利促进此议题之学术交流.
  • 摘要:校园为半开放空间,特别是大学校园,民众利用学校空间从事运动休闲活动乃是经常之事.民众进入校园容易,时有校园遭窃事件发生,因学校不能禁止民众进入,为防止这类案件发生,只有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宣传学生预防犯罪方法,进而阻断窃嫌行窃动机,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无窃盗学习环境,应是国家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校园窃盗预防要能有成效,应全校总动员,适时教育所有成员防窃方法,增加保护因子,减少危险因子。许多校园失窃案件,经常为学校缺乏防卫能力或是疏于预防,因此,学校应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如设置驻卫警察管制校园出入、增设录影监视设备以吓阻潜在犯罪人着手犯罪,重要设备强化安全管理,增加犯罪困难等,以减少窃盗案件发生。同时配合警察机关预防作为,如机车、自行车、重要资讯设备烙码,校园安全检测评估、租屋安全认证、治安风水师检测、学生机车钥匙未拔取代保管措施等作为,应可增加窃盗犯罪困难,达到预防效果。政府重视校园安全,并向校园窃盗宣战,将防窃具体作为,警察破案经过,透过媒体报道,必能减少窃盗案件发生,对于准备于校园行窃者,在理性考量及风险评估后,一定会放弃在校园行窃,达到预防目的。
  • 摘要:新时期赋予高校新的特点,也给高校秩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变化了的时代要求和使命,使校园秩序真正为高校未来发展保驾护航,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建立校园新秩序的意义、面临的困难以及建立校园新秩序的可行措施.高等院校的校园秩序管理应当与高校科研、学术以及其他管理工作一道,开拓思路、打开视野,树立国际化的眼光。拥有国际化的眼光视角,首先要拥有一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队伍。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校园整体治安现象为基础,符合学校这一特殊环境和特殊群体,结合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经过有程序、有步骤、深入师生实际的调研,制订较为符合学校情况的管理制度,建立校园管理长效机制。针对秩序管理这一特点,可考虑加大网络建设,实行网络联合办公,建立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这不仅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管理人员管理的跨度和深度,还可使各自责任一目了然,既实现政务公开,又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有助于规范化管理行为,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 摘要:时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进行着革命性变革.作为高科技和先进思想生产的聚集地,高校理应担负起"社会眺望者和反思者"的责任.处于社会发展之中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在安全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倾向于成为校园风险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对风险划分等级,评估风险后果.在进行校园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设中,摸索评估机制的建立方法,通过确立校园风险评估机制的理念,明确评估机制的性质,设定评估机制的程式以建立适合本校的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保障高校教书育人的健康环境.
  • 摘要:高校安全管理的体系构建是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在当前高校安全管理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应建立综合型、立体化的管理模式,打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组合拳".本文试从日常防范、安全检查、应急预警、安全责任、宣传教育、监督互动等6个方面探索构建高校安全科学管理体系的机制,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在高校安全的管理体系中,日常防范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首要的物质保障;安全检查是日常防范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措施保障;责任追究是调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有力推手,是制度保障;预警应急机制是保障学校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后盾,是应急保障;宣传教育是构筑心理防线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文化保障;监督互动是打破单兵作战的平面化管理的可行性探索,使安全管理体系因有了强大的群众依托而更加立体化,更具综合性,是强大的群众保障;六项机制共同构筑了高校安全管理的科学体系。
  • 摘要:文章从历史演变、员警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安全法》等5个方面介绍了美国高校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同时分别从师生都有较高的安全诉求、校园的高度开放性、学生问题、积极的应对措施方面说明了中美校园安全管理的共同点;从法律问题、校园安全管理、职业化和专业化之间的差异介绍了中美校园安全管理的区别.文章全面而详细的分析了中美两国各方面的情况.
  • 摘要:本文对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的构成、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教育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认为安全文化,就是存在于社会或集体中的,影响并为成员所认可的,对于安全的普遍认识、态度和行为的总和,是促进人类身心安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安全规范、安全管理、安全文学、安全艺术、安全科学等.作者对构成安全文化的4个系统(观念系统、规范系统、处置系统、艺术系统)以及安全文化氛围进行了详细说明.作者同时认为,形成安全文化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离不开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既包含学校教育,也包含社会影响教育,应当是贯穿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的终身教育.安全教育主题在设计和设定时应当遵循6个原则,即规划系统连贯、主题鲜明集中、主题延展明确、内容丰富开放、形式选择恰当、艺术风格鲜明,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生命力旺盛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文化氛围.
  • 摘要:近年来,高校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关注.本文是立足于大学生心理安全危机的概述,目的是找到防范心理安全危机的策略,降低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校园安全危机的概率。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时,仅仅依靠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科、学工处、保卫处三部门配合起来,成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团队,吸纳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到其中来,并对这支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好问题学生的档案整理和更新工作,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干预。面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各部门应该积极开展防范,做好预防,将可能发生的因心理问题产生的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保持校园的安全稳定。
  • 摘要:高校学生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已成为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课题,须认真地加以研究、探讨.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现状和存在问题,浅谈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在享受学校、政府创造的安全环境的过程中,自身的安全责任的落实却相对滞后。学生主体的安全责任应与高校目前正在创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只有高校学生主体的安全责任不断强化,高校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高校学生主体安全责任的落实将决定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与深化的程度。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