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四届长城国际老年心脏病学论坛
第四届长城国际老年心脏病学论坛

第四届长城国际老年心脏病学论坛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5-11-04

主办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会议文集:第四届长城国际老年心脏病学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成为了一个社会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血脂代谢异常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论述了老年人的血脂的代谢特点,分析了老年人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最后介绍了老年人降脂治疗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与安全性评价,强调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的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临床试验证实,无论是在冠心病一级预防或是在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I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均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他汀可能存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降脂作用。本文对他汀的效性作用如抗炎、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增殖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他汀的非降脂作用可能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起重要功效。
  • 摘要: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充血性心衰(CHF)的金标准,但供体的缺乏和排斥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永久性埋植人工心脏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心肌成形术的长期效果也有争论。近几年来国内外医师正在探索心室起搏治疗CHF。最后证实双腔房室顺序起搏可以改善EF值和心功能分级。随后研究者又应用左室起搏、双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心功能不全,皆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本文着重论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临床适应征,以及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 摘要:目的:为临床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塞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中国小型雄性家猪21只,3—4月龄,体重30—40Kg,随机分为实验组(n=11只)及对照组(n=10只)。然后制作梗塞模型。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8周,行UCG及ECI检查观察心肌收缩力,心功能等指标。动物据以上定位获取移植部位心肌标本,进行光镜检查以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两组动物细胞移植前后心脏彩超各项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抗Brdu染色阳性。微血管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相比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治疗心肌梗塞的替代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在临床上较普遍应用,发现少数老年人虽然心电图正常,且无心绞痛或症状不典型,冠脉造影确存在严重血管病变。本文对具有上述特征的46例老年人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及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①病例选择2004年1月~5月住院患者年龄≥60岁46例,②临床资料,按2002年诊断冠心病标准,疑似冠心病39例,外周血管病变7例,合并高血压病33例(84.6%),2型糖尿病26例。心律常15例,其中偶发室早、频发房早各5例,房颤5例。结果:①冠脉造影结果,46例患者共有143处血管狭窄,平均每例3. 18处。②冠脉介入资料,46例患者均行冠脉内支架置人术,支架置人术100%成功,无残余狭窄。③本组46例患者中27例为女性(男女比为1:1.42),其冠脉狭窄> 80%者占66.7%(18/27),而男性>80狭窄者仅有8例,占42.6。女性高于男性。结论:①本组疑似冠心病老年患者,基础病变多,多并发高血,2型糖尿病占,部分并发心律失常及外周动脉狭窄。②本研究46例老年患者,ECG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微T波改变,部分有轻度的心律失常,但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有严重的冠脉狭窄,冠脉造影能及早的帮助医生寻找冠脉病变,避免漏诊,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的方法。
  • 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本文简要综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研究进展。以求加深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了解,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表现、治疗反应、预后和血管生理随龄改变的认识,熟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理论基础和现代治疗指南。
  • 摘要: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calcific aOrtic stenosis,CAS)是一种随龄而增加的以瓣膜内大量钙质沉积为特征的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是老年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当今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老年疾病防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病理组织学与发病机制,并从细胞分子的程度分析了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病理机制,最后介绍了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案。
  • 摘要:线粒体(mitochondrion)为细胞的氧化中心和能源供应站。近年来随着线粒体功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注意到mtDNA突变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对目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原发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的发病机制与mtDNA突变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求对它们基因治疗的实施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对心衰病人的远期病死率进行预测和BNP水平与严重心衰患者近期死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衰标准按Framingham标准进行诊断,NHY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至少一项或一项以上心血管系统检查,发现在病因学、形态学或心功能之客观指标异常者。所有患者同时取静脉血,使用美国BIOSITE公司发明的Triage BNP干氏快速诊断仪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60例中有9例死亡, 严重心衰患者的近期死亡与血浆BNP的水平有关,其水平高的患者在近期内发生死亡的可能性大于其水平低者。这种改变独立于平均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结论:存在着临床应用血浆BNP的水平,预测严重心衰患者近期内发生死亡的可能性。
  • 摘要:血管性痴呆(Vasculer dementia,VD)是指在缺血性脑病、出血性脑病以及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的损害基础上,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即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各种痴呆的总称。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老年人痴呆疾病的绝对及相对发病率均明显增加,因此日渐受到关注。本文将就VD发病的危险因素和治疗作一简要叙述,人口因素和血管因素是V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针对V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术(CS)治疗冠心病的护理经验和教训。方法: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心内科共施行PTCA加CS5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陈旧性心梗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安装3枚支架5例,2枚支架10例,1枚支架41例。人导管室前2天口服抵克力得0.25,2次/日,经股动脉途径给予优维显370(100ml)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局限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后,采取球囊扩张使病变相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前向血流并放置支架。采用全程介入护理技术:术前进行各种必要准备,并进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心电图及生命体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顺应医生操作要求,与医生默契配合。术后护送病人回CCU,满足其生活护理,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凝药,有2例病人出现牙龈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了出血加重。局部护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拔管时,与医生紧密配合预防迷走反射发生。重视病人的出院前教育。结果:56例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得到了护士精心护理,病情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手术均成功。结论:全程介入护理技术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老年人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选取SV、CI、PEP/LVET、EF、HI、AMPA、A/C、AC、TPR为研究内容,统计分析健康老年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比较的显著性差异,P<0.05时承认差异。结果:健康老年组与对照组相比,HI 8.08±3.12 VS 16.64±5.81,P<0.05;AMPA 0.49±0.17VS 0.28±0.03;A/C 0.34±0.12 VS 0.26±0.04,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虽无临床心脏疾病的表现,但心血管系统功能已开始下降,应注意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保健,尤其是舒张功能的保健。
  •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104例进行了PTCA,植入支架118枚。结果: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护理,医护良好的配合,是减少并发症,顺利完成手术的必要条件。
  • 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主要成分:三七总皂甙),治疗高脂血症伴高血黏度的疗效。方法:30例高脂血症伴高血黏度病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3.87±8.51岁)以血塞通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日一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作血脂及血黏度监测。结果:治疗后血脂及血黏度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塞通治疗高脂血症伴高血黏度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者动态脉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3年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0例(排除糖尿病、高血脂),均予做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及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根椐脉压的不同分二组:Ⅰ组(脉压≤50mmHg)、Ⅱ组(脉压>50mmHg),比较各组不同的冠脉钙化积分值人数。结果:Ⅱ组(脉压50>mmHg组)冠脉钙化积分高值的人数明显高于Ⅰ组,经Raddit检验有明显差异。结论:脉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 摘要:窦房结(SAN)具有增龄性变化的特性,即随着年龄增加,SAN的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有资料显示60岁以上病例约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50%以上,SAN增龄性退行性变是老年SSS的主要原因。本文对窦房结随年龄增长产生的组织学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标准。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心脏生理、电生理的增龄性变化,老年人的SAN功能相对低下,因此,在判定老年人的SAN功能及用药方面应愈加慎重。
  • 摘要:目的: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哇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有冠心病的住院及门诊病人分成非糖尿病组(A)和糖尿病组(B)。每组各45例病人,并根据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分为阿斯匹林组(A1)15例,西洛他哇组(A2)15例,两药合用组15例。B组相同。结果:血小板聚集活性测定结果,非糖尿病患者A1,A2和A3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各组血小板聚集活性均高于对应的非糖尿病组各组(P<0.001)。糖尿病各组血浆MPO均高于对应非糖尿病各组。血浆TXB2测定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浆TXB2均高于对应非糖尿病各组。结论:糖尿病患者服用西洛他唑较阿斯匹林可以更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对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西洛他唑较阿斯匹林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血液循环中的TXB2水平。血糖是影响血小板聚集、血浆TXB2,MPO及6-k-PGF1α的独立因素之一。
  • 摘要:本文主要对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而植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患病率进行了统计;并对心房超速起搏对OSA的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探讨其治疗适应证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995年1月-2004年12月连续1224例在我院住院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行PCI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剔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直接PCI、补救性PCI和因再狭窄行再次血管重建(PCI和冠脉搭桥术)患者,其中677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547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结果: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3支血管病变、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钙化病变、复杂病变(B2/C型病变)及>20mm长病变均较多。2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异(p>0.05),但MACE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围术期穿刺血管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异(7.8% vs7.1%,p>0.05)。出院后2组平均随访时间、总随访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随访患者MACE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心功能改善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尽管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但其PCI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患者相似,提示PCI对老年高危、复杂、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