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8年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
2008年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

2008年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深圳
  • 出版时间: 2008-07-25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2008年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1世纪抗肿瘤治疗领域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进展,当属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最近几年,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疗效,表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从而把肿瘤治疗推向一个新阶段.分子靶向治疗是现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和革命性的发展,代表了肿瘤生物治疗目前的最新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它具有特异、高效和低毒等特点,并逐步形成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和治疗手段,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6月,B超引导下对2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354例次P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治疗后开始随访,最长的随访5年以上。结果2例治疗后24小时内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RFA术后并发症有:感染、发热223例次(62.99%),肝细胞明显损害117例次(33.05%),黄疸明显加重67例次(18.92%),血性腹水14例次(3.95%),气胸3例次(0.84%),消化道出血2例次(0.56%).治疗后随访到6个月者187例,AFP下降50%者129例(68.98%),死亡23例,存活164例(87.70%).随访到1年者129例,AFP下降50%者67例(51.93%)。死亡37例,存活92例(71.31%).随访到3年者83例,AFP下降50%者28例(37.73%), 死亡51例,存活32例(38.55%).随访到5年者56例,AFP下降50%者12例(21.42%),死亡44例,存活12例(21.42%)。肝脏肿瘤个数少、病灶体积小或肝功child—pugh分级较好的患者生存率高.结论 RFA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和反复治疗等优点,尤其对于无手术指征及TACE风险较大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肿瘤小于5cm尤其是单个病灶或肝功child-pugh分级较好时效果更加明显.但并发症较多,长期疗效有待提高。
  • 摘要:自从1971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建议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以来,全世界已经投入肿瘤研究的总经费超过2 000亿美元,发表论文超过200万篇.正如1976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Herol Varmus所说:“30年内,人类已从几乎对肿瘤成因全然无知到积累了大量知识.”研制的化疗药和分子靶向药物已最快的速度获得批准,投放了市场.人们似乎看到根治肿瘤的美景.
  • 摘要:1990年,McGaham和Rossi分别开展了原始电极射频灭活肝组织的动物实验研究,并提出用此法治疗肝脏肿瘤的设想.1993年,Rossi首次报道射频成功治疗13例肝癌;激起医界的浓厚兴趣.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迅速地应用于肿瘤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迄今对其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 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惟一能活化静息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调控和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围绕DC建立的旨在增强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能力的一系列策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课题.
  • 摘要:人类肿瘤中90%为实体瘤.早在50多年前,人们就在实体瘤上观察到与血管相关的肿瘤坏死,认识到肿瘤组织存在缺氧的事实.由于缺氧使细胞远离血管,较少暴露于药物,缺氧还可使细胞增殖减少、对p53介导的凋亡丧失敏感、上调一些耐药基因表达,使一些抗癌药物(如平阳霉素)产生类似射线需氧才能增加DNA损伤的细胞毒性等原因,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抵抗。
  • 摘要:内镜不仅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近年来己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某些消化道肿瘤的治疗,这是消化道肿瘤和内镜应用的重要进展.内镜治疗对消化道早期癌、间质瘤、癌前病变和息肉等可起到根治作用,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而对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肿瘤,则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达到姑息疗效或延长生存期的效果.本文就内镜在消化道晚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 观察中藏药复方益气合剂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化疗开始时,给予益气合剂口服.对照组给常规化疗方案2个疗程,常规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组食欲增加,KPS计分大于10;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体重增加,白细胞复升至正常,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疼痛缓解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益气合剂可以明显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是一组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罹患这类疾病患者的主诉症状颇多,如胃肠饱胀、嗳气、腹痛和大便习惯的改变等,但采用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均不能发现其患有结构、代谢或其他器质性疾病。而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却颇受影响,而且起初由于这类患者没有罹患器质性病变而多不受重视,或受到一些负面对待,或接受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导致过度的医疗花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FGIDs的代表性疾病。
  • 摘要:提高肝癌临床疗效有多种途径,有些途径疗效提高的幅度较大,如早诊早治;有些则较小,如肝癌手术切除切端远近的研究。有些是实质性提高疗效,如新疗法的研究;有些则是在肝癌某一亚群中疗效的提高,如某一疗法适应证的研究。这里拟重点探讨有可能实质上较大幅度提高疗效的途径。
  • 摘要:冷冻疗法已成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重要手段。冷冻方法可选择手术中冷冻,切除或不切除肿瘤、腹腔镜下冷冻,或在超声、CT或MRI监测下,经皮冷冻.作为一局部治疗,冷冻具有超越其他治疗方法的若干优点:仅消融肝内肿瘤组织,而少伤及正常组织;由于大血管流动血流的温热作用,冷冻可安全地治疗临近大血管的肝肿瘤:冷冻比之手术更适宜治疗肝多发性肿瘤.
  • 摘要:消化内镜已经成为消化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对某些消化系肿瘤而言,消化内镜以其有效、安全、微创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常用消化内镜诊疗的消化肿瘤有:上消化道肿瘤、结肠肿瘤、小肠肿瘤、胆胰肿瘤.消化系肿瘤内镜治疗的主要项目:①消化道上皮源性良性肿瘤、消化道SM1或2以浅的恶性肿瘤;②部分胃肠道黏膜下良性肿瘤;⑧小肠肿瘤;④消化道恶性梗阻的姑息治疗;⑤胆道及胰腺肿瘤。
  • 摘要:射频、微波、冷冻、激光、高能聚焦超声等微创或无创性肿瘤靶向消融治疗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该文就各种技术的挑选规则以及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影像学引导及术中监测、失活靶区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定位等临床相关问题作一述评。
  • 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的身体的任何组织,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亦是体内唯一具有激活幼稚T淋巴细胞诱导初次免疫应答能力的APC。
  • 摘要:肝癌发病率我国居全球之首,我国肝癌死亡占全球肝癌死亡的55%。在全球癌症死亡中肝癌也由原先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肝癌研究背景转变回顾过去一个世纪,肝癌临床研究先后建立在病理学、解剖、生化、病毒和免疫学、物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进步的基础上.
  • 摘要:胃癌是世界上第二主要癌肿,我国每年有36万胃癌患者死亡.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但早期胃癌病灶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根据公布的资料,上海市2003年男性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占第一位,为39.8/10万人群,女性为第二位,为16.8/10万人群;男性胃癌为第二位,26.3/10万人群,女性为第三位,13.6/10万人群;女性占第一位的是乳腺癌,为34.8/10万人群.
  • 摘要:中医肿瘤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理论与临床的专门学科.近50多年来中医药治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扶正补虚方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参与中晚期癌瘤治疗的全过程,中医药在缓解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特有的中国抗癌治疗模式.
  • 摘要: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死亡率最高的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根据WHO公布,2000年全球约有肿瘤患者1000万左右,死亡率高达12%。并且预测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控制,肿瘤病人总数将增长29%.面对这一严峻的局势,我们将如何面对.
  • 摘要:针对我国常见肿瘤“两高一低”的临床问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早诊率低的现实,特别是我国多数肿瘤患者为中晚期,采用目前常规的诊疗方法难于获得满意的疗效.为此国家启动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为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改善临床疗效,避免治疗不当和过度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反思肿瘤临床诊疗和研究的策略及模式.
  • 摘要: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完成了。如果说HGP是我们人类组装的“安装手册”,那么,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计划)以及另一种常见的遗传变异如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在内的结构变异则提供了在不同个体的安装手册中寻找差异的指路牌。这些组学工作的推进使得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的研究进入了信息化、系统化的时代。
  • 摘要:胃癌前病变的基础研究1.胃癌前病变与胃癌胃粘膜受多种因素作用,逐步发生癌变的过程为;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ATP)-胃癌。癌前病变是病理学概念,主要指中、重度ATP和不完全性结肠型IM。
  •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内分泌和免疫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成为根治肿瘤的方法之一。它对初、中期的消化道肿瘤疗效较好,而对终末期的患者却不尽如人意。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医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
  • 摘要: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微侵袭性、引起局部组织破坏的、非产热性治疗手段.1895年Finsen和Raab等分别撰文论及光动力学.1903年Jesionek和Tappeiner应用伊红致敏肿瘤,引起肿瘤细胞破坏.1976年Kelly和SneIl应用一种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HpD)治疗膀胱肿瘤成功。由此开创了PDT.近年来由于光敏物质、光激活装置和导光系统的发展和进步,PDT已逐步成为肿瘤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
  • 摘要:近年消化系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胃癌已跃居肿瘤的第二位,其致死率,致残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目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胃癌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受多方条件的限制,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手段已不能奏效,有一部分患者转而寻求中医治疗.一些手术及放化疗患者亦要求配合中药治疗.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是临床的需要,探求有效、合理、经济的治疗方法。已是临床医师不能回避的课题.
  • 摘要: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优势.我们试采用中药复方内服兼灌肠的方式治疗大肠癌,取得一定疗效,特与大家探讨.大肠癌属中医学“积聚”、“肠积”、“肠风脏毒”、“下痢”及“锁肛痔”等范畴。《灵枢·水胀》篇云:“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癣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 摘要: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7例内镜下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其中36例进行内镜下治疗(套扎、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穿刺等),外科治疗19例。结果 21例源于黏膜层的息肉、6例源于黏膜肌层的间质瘤、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问质瘤及1例异位胰腺、1例食管囊肿、1例食管癌经内镜下治疗。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除1例术后出血外,其余手术都安全,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回访2~30月无复发。结论 EUS对内镜微创治疗选择隆起性病交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部分病变内镜可安全有效切除.
  • 摘要:唐江山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从医四十余载,擅长诊治脾胃病,近年来潜心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在总结以往治疗的病案,从诸多治法中,运用健脾理气法获得比较成功的效果。本文仅就健脾理气法治疗消化道癌症的临床探索作如下整理报道。
  • 摘要:中医药对肿瘤治疗已有多年的历史,但临床疗效进展不明显。在此我们根据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机理,从致瘀疗法来论述治疗肿瘤的思路。1.致瘀疗法可拮抗肿瘤的生长转移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能迅速的生长、转移,是因为它有丰富的血氧供应,而丰富的血氧供给是因为恶性肿瘤能产生大量的血管生长因子,使其大量的、快速的生长新生血管,从而不断的为肿瘤生长提供必要的大量营养和氧气,并为肿瘤的转移提供通道。
  •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在辨治消化系肿瘤早期的预防干预作用与方法,以及消化系肿瘤的中医病因病位、病机病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中医药辨治消化系恶性肿瘤67例.结果 中医药辨治恶性肿瘤有效率在60%以上.提示 消化系恶性肿瘤在病因病位、病机病性上具有极大的趋同性.中医药在辨治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预防肿瘤的发生具有早期干预性.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明显高于其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这是不容争议的客观事实。诸多中医前辈为我们积下了宝贵而丰富的辨治经验,不仅如此,而且还提出了甚多的理论与方法.当代的诸多同仁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有见地的探索与研究.但就笔者的偏见认为,具有创新发展之见尚属风毛鳞角.鉴此,余不揣冒昧,将近十年来接诊辨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经验体会,总结提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病位、病机病性、防治方法就正于同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