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广西梧州
  • 出版时间: 2009-1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209条结果
  • 摘要:中医现代化,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势和特色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成果,对中医理论及临床进行全面研究和更新,使之纳入现代科学整体发展和轨道。现代医学是现代科学的组成部分,且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现代中医要具备兀型模式的知识结构,即以社会、人文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为横向结构,以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垂直于横向结构的两个平行的纵向结构。可见,学习西医是成为现代中医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之一。
  • 摘要:北京市东城区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元、明、清太医院、御药院、尚药局坐落在东城,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医疗档案室保存着大量的宫廷医学资料。二是名院、名医集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鼓楼中医院承担着国家和北京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任务。方和谦、陈文伯等多名国家级名老中医分别受聘于各医院。三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汇聚。辖区云集着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国医史博物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国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等国际和全国性学术组织与社团。这些中医药文化资源无疑为东城区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发展试验区带来极大优势。
  • 摘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医中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特别是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健全。县、乡、村中医药生产服务网络,是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县乡政府为财力支持保障的人民健康服务网络,它既关系到中医中药事业的前途和未来,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是一个庞大的民生工程。
  • 摘要: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归宿。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心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约有50%的患者在5年内死亡,成为2l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rn 现代医学对心衰的认识逐步加深,慢性心衰的治疗已经从单纯注重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资料提示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取得很大进展,但总体却又难以有效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5年生存率。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报告表明,中医药治疗心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患者和中西医工作者的认可,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我国心衰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在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全国范围内县级中医院相继建立,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有政府建立的县级中医院1973所,83%的县建立了中医院。县级中医院的建立,发展壮大了农村传统医学以及基层卫生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县级中医院作为农村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力鼍,其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农村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医疗改革的成败。
  • 摘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等原因,农村中医的现状每况愈下。这需要采取多项强有力的措施来拯救中医,振兴中医。因此,笔者提出乡村中医是振兴农村中医的宝贵资源,实施“民转公”能更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建议。
  • 摘要: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中医管理局(后健全为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建立,其后,全国多数省(区、市)的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也相继挂牌运行,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管理体系进入了相对独立而又趋于健全的大好局面。然而。自省级以下的行政层面,除极少数市、县外,却几乎没有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在县一级的不少地方,甚至连专门的管理人员都没有。这种现象,被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各界人士定名为了中医药管理体系的“高位截瘫症”。
  • 摘要:笔者担任县市地市两级卫生局长近20年,结合30多年的农村卫生、农村中医药工作研究的体会,针对目前农村中医药工作的现状,认为发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应解决好以下四大问题:rn 县市中医医院的生存建设和突出中医特色优势的问题,县市级中医医院是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龙头单位,现在因为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三分之二是入不敷出、艰难生存或在困境中奋斗;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医特色优势不强。只有先解决好县市级中医院的生存建设问题,才能解决好发展上的突出中医特色优势问题。县市级中医医院比起同级县市综合医院,大多起步晚、底子薄、投入少,人才缺乏,加之中医药诊疗收费低(这本是中医药的优势)等原因就造就成了入不敷出,生存就成了问题。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哪有心思去搞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呢?
  • 摘要:发展中医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发展中医医院,它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载体。但目前中医医院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据统计,在全国县级医院及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中,中医医院的比例仅占12.9%。全国以行政县为计算单位,中医医院覆盖面只有66.1%;而西医医院平均每个县有4.5个。在我国西部地区这种差距更为突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12个省、区中,中医医院仅占市级数的3l%。就我市而言,县以上中医医院与20年前相比减少30%,形势不容乐观。rn 笔者从影响中医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发展的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 摘要:笔者试从下列几方面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积极扩大中医院的社会市场1.赢得中医院的政府支持中医药是祖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国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防病治病一直仰仗于中医药,中医药为民族的生生不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中医药应该说是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许多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文件。但现实中也应该看到政府对中医院的投资没有倾斜,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一直靠自己的挣扎。因此,作为中医院应就中医药的重要性,从中医药的疗效、健康保健的作用到中央的方针政策提供给当地政府,从而使中医院在政府中赢得市场,使得到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发展自己。
  • 摘要:西医药的发展和提高,主要来源于实验室。而中医药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依赖于临床实践。也就是说,西医药如果离开了实验室就无法生存,而中医药离开了临床实践的广阔天地,也同样无法生存。中医药学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中医学发展的起源是从老百姓和民间医生个案临床经验积累开始的,然后由医学家总结上升为理论再指导实践,如此反反复复才形成今日的的中医学。可以说没有老百姓和基层民间医生的个案经验积累就不会有中医学的发展。虽然在近代也建立了许多试验基地和实验室,但收效甚微,中医药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这说明,如果离开l临床实践,中医药学想发展是不可能的。临床实践只靠少数专家,永远都不会出现奇迹,更不可能有所突破。所以千万民间医生的临床实践才是专家名医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专家名医何以依存?
  • 摘要: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里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男:红细胞<4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2克/每升;女:红细胞<3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0克/每升;的一类疾病。祖国医学中无此名称,但从贫血病人的一般临床表现如:面色苍白、指甲、口唇和眼睑结膜苍白、身倦乏力、心悸气短等,可归于<血虚》、《血枯>、《虚痨出血》等范畴。
  •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有人就开始认识到如果把中西医结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医学可能对人类健康会有更大贡献。形成这种认识绝不是空穴来风。曾经一个时期已在少数医院试开展这项工作,因为只是象征性的形式,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自然大气未成。跨世纪以后,中西医结合条件日渐成熟。由于改革开放。引进竞争机制,这种崭新的医疗模式使人们的健康生活不断受益,逐渐得到人们的推崇并认可和接受,最终得以重视、提倡和推进。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今后最有前途的医疗模式。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深入探索、关注并待以解决的问题。
  • 摘要:目前,中医病因学的研究大多是对单一病因的研究,虽有对痰瘀、湿热等复杂病因的研究,但缺乏系统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变化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经常处于环境、心理、饮食等多种危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复合病因致病将会更加常见于临床,而我们之前注重对单一病因进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已经远远滞后于现代临床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中医病因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重视中医复合病因的研究,探索与时代特征相符合的中医病因学说,以适应医学临床和多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中医基础医学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学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医学使命。
  • 摘要:按照国家“中西医并重”的要求,中医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相对西医的发展水平,中医药发展的历程并不尽如人意。有亮点。也有憾点,中医药特色优势削弱淡化,服务领域出现萎缩。在不少地方,中医医院为求生存,寻求“以药补医”、“以西补中”,不少中医医院出现“重西轻中”的发展倾向,中医药特色逐步淡化,中医药发展边缘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昆山市中医医院强化中医药特色建设。坚持“姓中”不动摇的办院理念,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走出了一条致力成为一所中医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的发展道路。
  •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本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中医医院更不可避免。所以,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更新观念,高瞻远瞩,加强管理,以适应新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要求。rn 中医医院的管理观念。中医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有综合性科学管理的意识,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进行中医医院现代化建设。因此,现代中医医院管理观念在管理实践中起着导向作用,应该具备和确定以下几个思想观念。
  • 摘要:中医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庸”和谐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措施和各种手段,作用于失去动态平衡的发病机体,促使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状态,这即是中医概念的最基本内涵。“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中医药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路线。rn 揭示真谛拯救中医于危难中医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听起来觉得好笑、提起来却十分沉重的老话题。近年来,关于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在业内外进行了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国内不少媒体均进行过专题报道,最后争论的结果不但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了充分肯定,甚至对中医在某些方面的超科学性也给予了高度肯定。有关中医的科学性,不属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在这里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中医的称谓和“中医”这一称谓的最真实内容是什么?
  • 摘要:慢支、哮喘是每年冬春季节的多发病和疑难病,而夏季则是此类疾病缓解期,也是治疗最佳时期。祖国医学“天人合一”、“冬病夏治”及“内病外治”理论认为:夏季气温转高,人体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腠理顿开,此时进行穴位贴敷,药物容易通过穴位经络,直达病灶,迅速起效,充分通过穴位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和调节机能的双重作用,达到预防慢支、哮喘的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为此我们特研制纯中药制剂芥遂散用于穴位贴敷法治疗老慢支哮喘。3年来,对数百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
  • 摘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成立于1955年7月5日,回顾医院五十余年的发展史,挖掘省中医人有如此强大凝聚力的原因所在,不难体会到:品牌效应是医院取得持续性发展和阶段性跳跃的成功秘诀。现就品牌建设与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rn 建设品牌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1955年7月5日,时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毛泽东主席保健医生的刘惠民先生创建山东省中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当时仅有医务人员数十人,病床百余张。rn 作为山东省内惟一一所省级三级甲等中医院。建院五十四年来,医院的事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更是突飞猛进,由原来的占地20余亩到今天的东西两个院区占地180余亩,增长到9倍;病床由100余张发展到今天的1600张,增长到16倍;固定资产由100余万发展到今天的5.89亿元。增长到589倍;年门诊量由数千人次到目前的90万人次,出院病人也由建院初期的千余人增加到1.5万人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励精图治,现已发展成为以中医为基础,中西医结合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 摘要:笔者十余年前受恩蒙教人中医之门,从事中医基层临床工作至今,虽已是迟暮之年,无所建树,但一颗热受祖国传统医学的痴迷之心不减当年。自“我为中医发展献一策”征文活动开展以来,数日里夙兴夜寐,有关中医事业的荣辱兴衰之思更是倍加萦怀。截稿之日几近,奋笔疾书,遂成下文,一吐为快。然深知人微言轻,文笔拙劣,知识阅历浅薄,或为大而无当之言还请海涵。
  • 摘要:什么叫中国传统医学?说白了,就是具有中国特色、老祖宗们探索总结流传下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能使炎黄子孙抵御疾病、繁衍不衰、代代相传的治病方略,是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她存在于大自然中,既起源于民间,又发展于民间。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探索发明、创造、总结、传承和发展的经验医学。不是考试医学,更不是现代西方医学的课堂医学和试验室医学。她以一碗普通食物汤就能力挽沉疴。
  • 摘要:材料和方法rn 1.1实验仪器:水平式离心机(德国离心机厂);CO2细胞培养箱(REVCO Technology);酶标仪(KHB labsystems);OLYMPUS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rn 1.2主要试剂PNS(商品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DMEM—LG培养基(Gibco公司);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公司);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公司);四唑盐(MTT)(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公司);考马斯亮蓝R250蛋白测定试剂盒(上海生工);胰蛋白酶(上海生工);茜素红染色剂(美国Sigma公司);TRIZOL(美国invotrigen);RT逆转录试剂盒和PCR扩增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摘要:中医药学被称为整体医学,具有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历经数千年而葆其青春,始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天人相应、辨证论治、形神一体是其独特理论的渊薮,丰厚、鲜活的临证经验与治疗疑难重症的显著疗效是其坚实的根基,还有历代医家的传承与代有拓新,是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历代先贤的深切感悟和卓识的新知,不断赋予中医药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
  • 摘要:犯罪性医院特色品牌的创建对于医院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所认同,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使医院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和谐,积极争创本溪第一服务品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2006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坚持。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医院发展战略,以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创新服务理念为先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院党委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服务谋发展,向特色要效益,以特色带动整体发展”的经营战略。在原有。杏林春暖”服务品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悠久的历史以及“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实现简、便、验、廉的目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医院提出构建“千年一脉,绿色医疗”中医特色品牌,营造优良的医院文化环境,使医院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我院《以“杏林文化”为依托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发展战略>被评为辽宁省企业管理进步成果奖。
  • 摘要:所谓“经方”,乃指张仲景方而言,以区别于他方。我临证多年来运用经方治疗病证,现将点滴之体会与大家分享。经方治诸病,关键在辨证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金匮要略》立脏腑辨证,将八纲辨证列为六经、脏腑辨证之中。其关键在于辨清病之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只有辨证准确,方药施治才能有效。
  • 摘要:病例报告:患儿于2007年6月出现发热、头痛、昏迷,并有抽搐,诊断为“乙脑”。经予抗感染、护脑等治疗后,患儿病情平稳,但反应迟钝,四肢活动障碍。
  • 摘要:在说明科学的来历与含义之后,欲厘清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然也要从“哲学”一词的来历与含义说起。这也是讨论中医学的科学定位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摘要:数字化是医院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要适应时代发展,打造现代中医医疗服务业,必须把医院数字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无锡市中医医院积极推进医院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创新支撑医院高效快速的发展运行体系。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整体运作效率,医院被确定为“全国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数字化建设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赢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成为无锡中医院一个卓越闪亮的新品牌。
  • 摘要: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形成。要求从单纯的医疗质量规范管理,转变为整个医院的运行管理。注重医疗服务效率、效益和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溧阳市中医院从2003年起,在总结既往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医院现状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医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长期的实践证明,中医治疗疾病确能做到简、便、验、廉,对于一些慢性疑难病症,不论从疗效上还是从医疗费用上,均优于西医,在新医改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 摘要:“中西医结合”——这一关系祖国医学成败盛衰的大事,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西两种医学由于发生、发展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基础上,因此二者由形式到内容成为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两种体系具有明显的互补特色。当代医务工作者,深深感到彼此结合的必要性,这一愿望当今已超越国界,形成东西方医界学人的共同愿望。也是将世界医学发展推向新高峰的必然趋势。
  • 摘要:当前是建国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其标志一是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国务院今年4月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二是广大群众更加信赖和需要中医药。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老年社会的到来,人民呼唤自然疗法,绿色医药,中医药具有绿色、自然、简便、廉价、显效等特点而深受欢迎。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事业已建成相对完善的医疗、教育、科研和产业体系。中医药作为我国卫生事业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群众医疗保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贡献率日益提高。四是行业管理部门更加坚强自信。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已初步掌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规律和管理规范,有力地指导全国中医药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结合本人工作体会,就当前中医药工作谈点建议供参考。
  • 摘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本着“深入基层、摸清情况、理清思路、有的放矢”的原则,针对中医药当前存在的问题,于2006年8、9月间,先后考察了济南市的平阴、长清、章丘、商河、济阳和历城等6县(市)区的农村中医药情况。到农村去,考察基层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看看他们的业务状况,体验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所思所想,感受很深。为此,特整理此考察报告,以图把农村中医药的真实情况写出来,奉献给大家,以共勉之。
  • 摘要:近年来,各类传染性疾病不期而至,新发现的、变异的等等,使我们应接不暇,防不胜防,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rn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主动地预防和治疗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协,对社会造成恐慌的传染病呢?一位疾控人士介绍,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是“疫苗”。而疫苗往往是在疫情发生后才能研制出来,何况传染病毒又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异。研制疫苗一是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有时还没研制出来或还没投入使用,病毒就发生了变异,还是处于被动追赶的尴尬局面。
  • 摘要:近年来,社会的巨大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高度重视、民意民生的极度关注如一缕春风、一剂良药给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 摘要:《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按:“敝”,旧多注为“尽”,非,当作“敌”。“敌”的繁体为“敞”,属形近而讹。《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 摘要:在西方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综合医院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危机。rn 中医药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前,形成的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医疗模式,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的临床医生。仅用世界卫生费用的1%,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在西方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综合医院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加上中医药方面制度的不健全、人才培养滞后、中医医疗质量下滑等原因,中医药面临着危机。为了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必须找出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的症结,并且制定出解决这些症结的良方。
  • 摘要: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首次提出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以服务贸易模式来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是维护和实施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部署。那么,什么是服务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包含什么内容?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是什么?rn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探讨。
  • 摘要:新中国建立后,为弘扬国粹中医事业,国家予以大量的投入,办了许多中医院校,培养了大批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但不时又看到些褒贬不一的报道。我是一个民间中医,现就40余年的从医经历和所阅、所闻,谈点切身体会。
  • 摘要:中医中药在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农村卫生所医务人员对中医中医药认识不足,使用率不高。长期以来多数农民看中医是因为没钱看病或者治疗无效时才勉强看中医,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中医是落后的(包括农村中医从业人员),西医才是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而中医中药在农村中只用于一小部分疾病的预防及慢性病的治疗(如肝病、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平时选择西医诊疗的较多,况且有用中医治疗的时候还夹杂着西医药。这么以来,使中医中药诊疗长期处于附属地位,治疗的范围不断缩小,中医中药优势不断淡化,严重制约着中医中药在农村医疗中的正常健康发展。
  • 摘要:在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仍发挥着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作用。rn 但近年来,我地基层中医药的发展并不理想。如我县中医院早已难姓“中”;县医院的中医药明显减少;县保健院已彻底停止了中医药的经营;多家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基本“消失”,原有150多家用中草药治病的村卫生室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这就是是笔者目所能及的现状缩影。
  • 摘要:中医中药发展几千年来,一直是有定性无定量,这给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以及对中医中药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严重制约中医中药的发展,甚至被戴上了中医不科学的帽子,历史上曾有几次险遭灭顶之灾。多年来,无数的学者对中医中药理论潜心学习多年,但到临床实践中仍需自我多年感悟和摸索才能一般掌握病性的程度和药量的规律,不同的医生对同一疾病的证侯的把握以及药量的应用也很不一致,给临床中医中药的应用带来极大的不便,给后代医者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医中药的量化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种新的构思雏型,仅望中医中药的定量理论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
  • 摘要: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其疗效更好,扩大了抗癌谱,单药治疗初治大肠癌的疗效可达22%,与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方案的疗效接近。rn 奥沙利铂与5-FU和CF联合方案的疗效可达30%~40%,已成为大肠癌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和复发转移性大肠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外周神经病变是奥沙利铂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在化疗中静脉给予黄苠注射液以防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摘要:今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正如一些老前辈评述的一样,“中医药界的第三个春天到来了”,应抓住良好机遇,为继承和发展创新再拼搏,现从我们所见所闻的基层中医药现状,对今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创新提出一些思路。
  • 摘要:中医是国粹,应发扬光大。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口号之后,许多人认为使用分子生物学来找出中医存在的基础,从而和西医进行对接,力图使中医进入一种规范化的方案。然而,近年的实践经历,不仅没有促进中医学术的快速发展,进而也怀疑中医教育的模式是失败的,回过头来怀念中医传统的带徒教育方式。
  • 摘要:导引吐纳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是在古代老祖先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我们中华民族一门特有的医学。在这门医学中,凡是能预防抵御疾病的措施都包括在内,有时交替使用,有时配合使用,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除了开药、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等,还有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导引吐纳类的防治法。
  • 摘要:JCI(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 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简称;JCI标准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公认为医疗卫生机构认证的最高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JCI认证是需要通过“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的368个标准和1033个衡量要素才能达到的目标。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是中国第一家获得JCI认证的医院,同时也是获得“中医三甲”认定的中西医结合大型现代化民营综合医院。对于这样一个集JCI认证、中医“三甲”及民营医院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现代化医院,如何运作才能保证中西医能在“优质”、“合理”、“独特”、“高效”的原则下真正的结合,是我们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 摘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是关乎民生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把中医药事业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史上树起了又一座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为迎接中医药发展的这一良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出一点微薄之力,现将我们的经验与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期盼,简述如下:
  • 摘要:医院制剂室存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其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大办中草药制剂到现在,也经历了近40多年的发展。rn 医院制剂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发展,对医院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随着新的《药品管理法》的颁布执行和《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医院制剂室进入一个调整期,相当多的医院制剂室停止了生产,但也有相当多的中医医院制剂室按规范管理标准改造整顿。取得了生产许可证,生存了下来。但真正令中医医院制剂室得以维持运转的是其主要产品——中药制剂。
  • 摘要:西方人把医学打包成一本词典式的工具书。虽精确具体但表现呆板散乱而无主题,你会感到微观有余,宏观缺失;古老中医则把医学塑造的更像是一部小说或诗歌,你能感到主题鲜明、思想丰富且生动活泼,但当你真正接触或用心品味时就会觉得像是雾里看花、虚无缥缈,甚至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岁月沧桑,历史悠悠。与人类相伴几千年的医学科学迄今尚未成熟,呈现出门派纷争、各持已见、学科混乱、术语庞杂、标准不一,体系尚未建立等的局面。医学,其学科之多、知识之广,真是无以穷尽。它横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决非一科一学或数科数学所能包容,是一门超大型且极其复杂的学科群。这是由人类生存环境和活动半径以及生命自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科群,难怪令科学界头痛、医学界烦心。从宏观上看它涉及四大科学,从微观上讲医学科学又是一门相对独立、分科精细的应用科学。本论认为医学科学是继四大学科之外的另一超大型学科群,实可称之为第五大科学。
  • 摘要:目前县市级中医医院发展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简陋、必需医疗设备缺乏、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职工待遇不高、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现浅析。
  • 摘要:国运盛,则中医兴!崛起的中国让各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中医药学则迎来了它成为中国国家重要软实力的最好时机。中医做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软实力,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医学有几个核心的理论思想,一曰:“以人为本”;一曰:“治未病”;一曰:“天人合一”;一曰:“顺其自然”!
  • 摘要:只有认识疑难病,才能攻克疑难病,攻克疑难病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疑难病多为慢性病各脏腑虚衰,则会出现。湿瘀、湿热、湿毒”的病证,从而使之医治更难。如由于气滞、气虚引起肝脏虚弱,疏泄功能降低,则产生瘀滞,由于环境湿热、暴饮暴食使之脾脏虚弱,运化功能降低,则会产生湿;肾脏虚弱,升清降浊功能降低,则会产生浊。因而“湿瘀相结日久成热;湿热相结日久成毒”。
  • 摘要:中医发展的瓶颈。目前由于现代科学的进步,基于西方逻辑科学为基础的西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在新的技术变革浪潮中为跟上现代潮流,采用西医理念来发展中医,结果却几乎迷失方向,甚至到了公众产生取消中医的社会论调。rn 西医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逻辑科学的无限精确理念,然而精确只能是一个无限接近而永远不可能到达的理想目标。这种理念对于不变的死东西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活的始终变化的事物却未必有效,越来越广泛的抗药性、病毒变异已经让西医束手无策,只得转过头来向中医求救(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就是借鉴中医的复方理念),却因放不下所谓的科学身价而耻于学习中医。
  • 摘要:县市级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某种角度上讲,只有县市级中医院的兴盛,才有中医药事业的兴盛。因为中医药的深厚基础在于广大民众,而县市级中医院的服务受众几乎覆盖了含广大农民在内的十亿以上民众。
  • 摘要:当前,党和政府对中医药T作提出了新要求,人民大众对中医药服务寄予新期盼,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开放,为中医药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国医药传人和国医药业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从而拓展大思路,提出大对策,抓住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大机遇,开创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大局面,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奉献的同时,实现祖国医学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担当的重大使命。作为围医后生学人,笔者不顾才疏学浅,斗胆陈述拙见,试图站在文史哲和本学科整体的角度,对“如何实现祖国医学的伟大复兴”进行战略思考,以期同道贤能斧正,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 摘要:作为一名退休的老中医,我爱中医,我要积极地向国家反映实情,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建言献策,如何解决问题,不仅使中医药大发展,而且还要创新,走向世界。rn 影响和制约中医药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中医药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中医治病简便且疗效好花钱少,但经济效益低,不能给医院创大的收入与医院的经济核算不符合,中医药人员工资拿不满,领不到奖金,年老医生没干劲,年轻医生改行不干中医,每年毕业生难分配等,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中医药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 摘要:中国中医药发展,只要有新观点、新学说、新学术,才能切实可行科学发展。必须建立保先四教机制,必要健全和谐四高标准,必然建立中国国际保先四教机制的和谐四高标准科学共产主义社区大学,科学育用中国国际和谐四高标准各级各类各行各业各项事业人才贡献人类社会,全面普及中国国际和谐四高标准中医食品药品科技开发生产经营一条龙服务人才队伍,专业科技开发生产经营中医绿色食品天然药品,安全投放中国国际市场,服务全球人民。
  • 摘要:现在有不少的青年中医要改行(特别是那些大专院校毕业不久未就业的学生),一些中医院经济上入不敷出要转型(西医为主),究其原因:一是青年中医在学校里没有把老祖宗治病的看家本领真正学到手;二是中医院缺乏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没有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用西医模式管理中医院——医药分家,使中医的临床治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如此等等,都是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的阴暗面,它使一些青年中医悲观,又使一些患者失望。但我们不能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对祖国医学往昔的辉煌成就和今日中医大师们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能起死回生、妙手回春,使那些束手无策的西医专家们拍案称奇时,又使我们看到黎明前的一道曙光,对振兴中医药事业充满信心,倍感前途无限光明。
  • 摘要:1943年Kanner首次发表早期婴儿孤独症的论述后,本症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严重精神疾病,患症率约为30-40/10万,男孩是女孩的4倍。我国3亿儿童中大约有60万患儿,若典型、严重的患儿按4/万来推算,则患儿大约有2-4万。但该症至今病因不明,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特效疗法,也未见有关头针对小儿孤独症的治疗报道。由于该症治疗困难,即使早期矫治,给以特殊教育与诱导仅能使少部分患儿症状改善。为了探求小儿孤独症的有效疗法,我们应用头针治疗38例小儿孤独症,现报道如下。
  • 摘要:脑瘫患儿因脑损伤的神经系统病变造成其胃肠功能紊乱,进而造成其营养不良,体质差等后果。研究发现:rn CP患儿多数合并营养不良或贫血或慢性消化不良等,严重影响患儿持久的康复训练。临床上脑瘫康复工作者往往关注其肢体残疾的治疗,对于脑瘫患儿伴发的此类疾病的治疗重视不足。临床研究和报道较少。中药治疗此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旨在通过观测健脾益气法对CP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为该法在治疗CP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疾病方面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径。
  • 摘要: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有效的治疗。如何达到正确的诊断,当然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但是四诊中切脉是核心。在核心中“至数”七脉是精髓。rn 至数脉象虽然只有缓、迟、数、疾、促、结、代七脉,它是28脉以及中医诊断的精粹。“至数”七脉,能反映人体有病无病,疾病何脏腑的全匾情况。笔者在多年的临诊实践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脉象“至数”为核心,有诊断,治疗的三点创新,均获显著疗效。
  • 摘要:由于中西医产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虽然研究对象同为人体生理与病理的现象和规律,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不同,使中西医在理论表述与实验研究方法上大相径庭,分别沿着不同的轨迹进行发展。rn 当代医学发展的研究要求高度分化与高度结合相统一,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持中医的生命力,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因此应将西医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用中医的思维模式进行融合,借鉴现代医学的实验模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复制动物模型可能是中西医实验研究结合的基本方法。
  • 摘要:在讨论中医药的科学性、科学价值问题时,我们不能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应从更广泛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辨证看待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发展的问题。rn 中医药理论是长期实践发展中形成的,从中医药学的主体而言,它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实践,它是建立在实践这一坚实基础之上的一门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正是因为中医与人们息息相关,经过了历代社会文化的洗礼,经受了无数的考验和磨练,走过了一条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其形成和发展是符合自然科学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
  • 摘要:中国“油符”是导引、意念、生物静电相结合,以中草药等为垫料的一种内外病兼用的一种特殊医疗方术。笔者经30多年临床应用观察。特别对180例闭合性骨折治疗有效率90%以上。并对带状疱疹、骨髓炎、肛漏、淋巴结核、乳腺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单纯胸腰椎骨折和某些脏腑疑难杂病等,有简易、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效果。
  • 摘要: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确立了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指导地位,不但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治未病”是中医和医学的最高境界。
  • 摘要:我国各地区中医院发展不平衡,有喜有忧。江苏省昆山市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医疗事场竞争激烈,昆山市中医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医院发展势头不减,现仅将医院对外合作交流方面的经历介绍给同道,以作中医院发展的借鉴。
  • 摘要:自闭症又叫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是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它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综合征。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rmer首次报道了该病。近年来,各方面报道提示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如美国为10-20/万人,加拿大为8-10/万人,日本为13-16/万人。1982年我国由陶国泰首先报道了4例自闭症,但至今我国国内尚没有大规模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根据国外的发病率来推算,我国估计拥有自闭症患者50万-500万人。该病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及训练方法。
  • 摘要:如果通读《内经》并加以深研,就会知道《内经》是以自然、社会和心身一体化的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发掘、发展人的健康潜能;谋求人的生理、心理、伦理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和谐共演发展为其根本目的,从而确立《内经》健康观与医学模式。笔者从事中医心身疾病诊疗工作20年,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效果良好,深有体会,愿与同道共同探讨,并借以温故而知新。
  • 摘要:祖国传统医药学源远流长,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与伤病做斗争的经验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摘要:中医与西医是否存在结合的前提?二看是否存在结合点?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核心问题,从理论上需要明确回答。rn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是西方文化体系一种结构,原则上讲,中医理论体系是无法在这个结构中框置的。经历了百余年白话文运动后的今天,做为表达中医理论的古汉语,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是失语的。为了交流,我们只能依据这种结构勉强对号入座,以现代汉语略表大意。中医基础科学包括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经络学说、五运六气理论,中医技术科学包括病因病机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工程技术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学等。这些学科都直通阴阳五行,不需要桥梁。
  • 摘要:中医学的寒热是病因病机的概念,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壮热,微热,畏寒怕冷,肢厥,局部组织或脏腑的寒热等分别是表、里、热、寒证和正邪交争、阴阳盛衰的外在表现和辨证的重要证素。发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称之为发热。”全身或局部的温度变化,可出现寒热。
  • 摘要: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说过:“在海尔集团我应当发挥牧师的作用,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体现和企业目标实现结合起来。”rn 其实医院也是一样,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医院文化。活跃医院文化建设,是深化医院内涵,树立医院社会形象的有力武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进入21世纪,医院所面临的最显著环境特征是医疗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知识经济迅猛增长,市场经济越来越理性化、规范化.时间和实践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是一个平台,服务是一个过程,竞争是一种动力,文化才是一种源泉。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的“DNA”,文化建设也是医院的“DNA”,我院领导近年来抓住医院文化与内涵建设这一关键点,在实践中树立了“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核心管理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医院的发展,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和理论,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疗工作,探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方向,解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难题,都是大有裨益的。
  • 摘要:中医在疑难杂症中特别强调“辨证论治和分型论治”,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基本思路就是:“辨证论治,分型论治”的思想贯穿着整个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始终。rn 所谓疑难病是指目前医者在临床上感到棘手的疾病,患者症状复杂多变,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辨证”之“疑”,“论治”之“难”上。要掌握“辨疑不惑,治难不乱”。就需要我们掌握如何辨证和如何分型的方法。
  • 摘要:近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一月即将召开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这些都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使我这个从事中医工作已四十多年立志为中医事业而奋斗终生的老中医心中都有难以抑制的激动,当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了政策的保证,政府的支持,中医药工作者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如何提高中医药学术和临床水平,逐渐扩大服务功能,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我是天津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就分配到太原市中医研究所(现名太原市中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8年退休后仍返聘于原单位已十年之久,作为一个老中医该如何做,如何发挥—个老中医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
  • 摘要:中医教育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现有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按照西医的线形“三段论”模式,即基础、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各阶段内容互相割裂,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目前教育部已经在部分西医院校中实施了新的课程建设规划,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实施以器官为中心进行纵向贯穿。反思一下中医课程设置,内容之间重复性很大,尽管教材已经出版了7次,但是改革的力度不大,仍没有脱离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
  • 摘要:中医药医改的目标是国家利用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公益的、大众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治疾病需求,为促进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然而由于受到国家经济水平及财力物力之限制,当前人们普遍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尚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医改工作众多难点中的焦点。rn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先人们创造了伟大而实用的中国中医药学。她土生土长,植根自然,发源天地,造福民间,以百草祛邪毒,以康体为理念,曾使众生脱疾苦,佑我民族得繁衍。她不但实用。而且灵验,不但质朴,而且价廉!在当今的医疗卫生事业及当前的医改过程中,若能真正秉持“实事求是”精神,确实理解、信任、发掘、支持,并客观对待中医药学的价值地位和平等参与的切实权力,对这一改革领域的许多焦点、难点,相信中医药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是可以得到较好解决的。
  • 摘要:现在的医学格局与当代的政治格局有很多天然相似的地方。以美国为首的西医学以其雄厚的现代科技实力为支撑,一家独大,渗透到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其具有超级医学霸主的地位。而以中医学为主导的传统医学以其丰富的治疗手段及显著的临床疗效虽经多方摧残而不倒,始终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已经由过去战争年代以急性病、传染病、急性外伤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病、身心疾病、老年病、退行性改变及亚健康为主的疾病的转变。如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已经上升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前两位因素)。这一改变,给当代医学带来了难题,当代医学在治疗上对慢性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更因为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最终不得不放弃治疗,而以中医学为主的传统医学凭借其简、便、廉、效的特点对慢性病治疗得心应手。这就促使我们思考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下面笔者将从:中西医学的概念;中医衰落与西医的兴起之原因;中西医的区别;中西医的联系;中西医的各自优点;中西医的各自缺点;中西医优势互补之可行性分析;如何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中西医优势互补三个战略阶段等方面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推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的问题。
  • 摘要:《周易>以“一阴一阳之为道”与“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点明了“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易、系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与“阴阳不测之谓神”。皆说明“阴阳二气”是一切变化的根源,是宇宙运动的根本。周易>是以“阴阳对立为基石”,以“变易为核心”二者组成《周易》的思想基础。是《周易》的灵魂,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
  • 摘要: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人才辈出,推动着医疗事业之发展。茫茫医林,百花争艳,各家各派,别具特色。从不同角度、方位与层次充养着医林之精气神。rn 中华医学在波浪型发展的进程中,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以此为起始,势将伴随着各种不同特色之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促创新。
  • 摘要: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在我国中医院中,大约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而在中医院经济大梁的科室,竟然无一不是以西医诊疗为主导,因此,为了拯救并发展中医药事业。我认为必须解决以下问题:提高认识.科学发展中医药《国务院关于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充分认识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见要求从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健康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民族医药发展,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措施各方面全面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这对我们“中医人”来说,是久旱的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 摘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第七条要求,通过基地建设和相关项目的实施,每个基地要取得预期成果,明确提出“培养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中医临床研究队伍”。为又好又快地打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临床研究队伍,给建设单位提供人才共建的思路,按照《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我们深刻总结中医临床研究队伍的特点,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研究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
  • 摘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将为中医药的振兴和发展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作用,但要真正落实和实现其内容,使农村中医药工作稳固,扎实的推进,不走形势,使中医药在农村真正为民服务,应该避免片面、盲目倾向,应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使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真正用在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上。我作为一个中医工作者,一个最基层卫生院的管理者,现就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中医药事业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 摘要:中医药学从春秋战国时代已具有包罗万象的科学理论,至秦汉逐步系统化,东汉末年张机进行了理法方药荟萃总结,著述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延续至今已有十八个世纪了。按历史唯物主义而论,否定仲景学说就是否定中医理论基础,没有基础就无所谓发展。然而中医和其他学科一样,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不断发展的。对今后的发展前途,提出粗浅见解。
  • 摘要:中医中药中国行,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呵护下,以反映国家意志的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中国特色文化建设道路方向,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密切与世界的联系,拉开了振兴中医药,衔接国家复兴步伐的序幕。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肩负历史使命,是摆在中医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对中医人来说,良好的行业外部环境和世界经济危机,造就了极好的机遇。以中医中药中国行引领发展主线,突现内涵建设和行业整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为,一方面我们凭借古代文明和中医药宝藏,坐拥辉煌而陶醉。
  • 摘要:国家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容易使人产生重大误解,甚至被人利用,或是不利于人民利益,是直接阻碍中医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执业医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系列问题:1、在名词上容易被人误会;2、在准入门坎上,混淆不清,3、在把关上不严格;4、要求具备办理医疗机构所要求的条件不适应。
  • 摘要:现在中医医院的办院模式,基本是照搬西医医院那套,这是造成中医医院普遍西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创新中医医院的办院模式,可以纠正中医医院西化,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使中医医院真正姓中。因此,笔者提出在中医医院推行中医专家办院的创新模式。具体设想论述。
  • 摘要: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是综合性医院不可或缺的科室,对于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综合性医院的诊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中西医的融汇贯通和中西医结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无庸讳言的是,中医科在综合性医院中的规模、实力、地位、怍用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有差距的,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与综合性医院在当地的影响也是不相匹配的。因此。我想给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号一号脉,发中医的规律进行。辨证施治”,以期“扶正祛邪”,促进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健康发展。
  • 摘要:如何做大做强中医专科专病,本人结合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浅表性思考,与中医界同行探讨。rn 专科专病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特色优势不突出。主要是缺乏应用系统的中医理论如经络、脉象、四诊八纳、辨证论治等运用到专科专病建设中,在诊察治疗过程中仍然沿用西医的一套,在治疗上简便验廉的中医实用技术应用不多。导致有的专科专病特色优势不突出,或者是有特色而无优势,处于一种小打小闹的状况,形不成拳头,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比较小,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阻碍专科专病做大做强的核心问题。
  • 摘要:生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源泉,医生的价值是通过保健、医疗让生命舒畅和延长,那么必须尊重生命、重视临床。rn 尊重生命是医生根本,一个医生无论从事专业不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从事医疗机构不同(国营、民营、城市社区、农村合作医疗点),从事地方不同(城市、农村、工矿),医生的职称高低不同(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医生服务对象不同(市民、村民、领导、职工、老板、打工、贫贵、男、女、老、少),就诊病种、病情不同(急危重症、疑难杂症、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医生无论用什么方法治疗,都须慎重考虑对患者生命的利害关系,如发热患者,目前普遍是消炎即用抗生素来输液,造成对生命很大程度损害,减低了机体免疫力,甚至危及生命。
  • 摘要:读冯博士“正确认识《伤寒论》的理论”一文(载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4月15日),感想颇多,不吐不快;唯恐辨之不力,因此直言不讳,言重祈谅。rn 不能过于相信资料考证首先我认为,冯博士过于相信那些。大家”们根据手头资料考证出来的结论。某些学者凭借手头资料,几篇文章就把《内经>与《伤寒论>千丝万缕的联系否了个磐净。要知道,这就等于把历代用《内经》理论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全部清除出场,把现代以《内经》理法释《伤寒论》者一票否决。我有看法。
  • 摘要:影响和制约中医医疗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历来只准西医学习中医而不准中医学习西医,社区里的中医师不允许中医师开西医处方,不允许中医诊所打针输液。焉知近代中成药中药针剂已达三百多种,岂能只准西医师使用。祖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祖国医药学在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影响下,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敛证和充实,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 摘要:全国多数县级中医院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在求生存求发展中面临困境。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医院所处宏观外环境和微观内环境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从战略思考者的角度,提出县级中医院创新经营战略构想。
  • 摘要:不论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还是经营管理的竞争,最根本在于人才竞争和观念创新。正确合理的人才机制是在人才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和前提。正确的人才战略是医院发展的根本。rn 医院人才概念、特征及人才观念,所谓人才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区域内,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经济活动中,且可以利用并能够促进和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总和)。而医院的人才是指在医院里具有一定的学历、技术职称或某一方面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
  • 摘要: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还非常艰难,尤其是基层中医院大多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前行。就拿我院来说,收入虽然年年在增长。但支出增长远远大于收入增长,每年都是收支总额为负。由于政府每年的床位补贴很少,仅占全院工资的10%左右,连退休人员的工资都不够,加上医院搬迁修建和陈旧设施的维修费用等支出。费用庞大,维持正常经营颇感吃力,以至于长期发不全职工工资,甚至到了无钱购药的地步。事实上。在许多地区,中医院赢利的廖廖无几,亏损或濒临亏损者众。
  • 摘要:作为一名乡镇医生,仅就个人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感受表达几点看法和建议:基层中医药应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不该受“区域现代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近年来,由于基层中医药的发展偏离了自身规律,总是被“现代科学”的口号牵着鼻子走,好像每张中药处方都应由“地方专家组”贴上是否“科学”与“现代化”的标签。这种西医药现代化管理的标准模式恰好扼杀了中医药的“文化素养”、“科学内涵”、“疗效魅力”等特色优势,主宰了中医药的取舍。
  • 摘要: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和和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在现实中存在巨大危机,中医人自己对中医药的继承发扬、中西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等,甚至对中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不少疑虑、困惑和迷惘,失去了信心,迷失方向,中医及中医院向何处去的问题,是每个中医人心中一份难解的中医情结,挥之不去。
  • 摘要:任何社会文明形态的存在与发展,都内在地要求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具有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面对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条件下的新形势,医院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而培育广大医务人员形成适应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提升与价值传播,直接关系到医院在发展中能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崇高的精神追求、唯美的诚信品牌、以及不竭的前进动力。
  • 摘要:张掖市中医药工作的发展现状,基本情况,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辖一区5县,总人口128万。境内有汉、回、蒙、裕固、朝鲜族等8个民族。属农业城市。全市有中医医院6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3个,乡镇卫生院86所,村级卫生所968个。有中医药人员2166人,有中医病床100r7张(中医院670张.综合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337张),市、县(区)级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药专业人员,村级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大都可以用中、西两法防病治病,70%以上的村卫生室普遍开展了中医药诊疗常见病、多发病业务。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在卫生服务体系中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