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
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

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09-10-16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的治疗策略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个体对酒精反应的差异起重要的作用,很难一概而论;另一方面,迄今没有一个良好的、全面评价AH严重程度的方法。在所有的治疗组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一定的争论。本文就AH近来有关治疗的研究热点及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作一介绍。
  •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俗称脂肪肝,是指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形为病理特征,无过量饮酒史,又除外其他肝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类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后者可发展为肝癌。NAFLD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S)组分并存,近年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下称转氨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NAFLD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文仅对原发性NAFL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自然史作一综述。
  • 摘要: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从简单的肝细胞脂肪贮积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各个阶段。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脂肪肝认识的不足、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等因素,脂肪肝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成为仅次于乙肝的第二大肝病。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方法。目前已知的治疗措施涉及多个方面,本文仅针对保肝药物在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进行简要介绍。
  •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一组疾病,并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组分关系密切。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常用NAFLD动物模型的特点及主要研究进展。
  • 摘要:本文对嗜酒者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概况进行简述,分析了酒与肝炎病毒感染对肝脏的相互影响,并就嗜酒者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介绍。指出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致肝脂肪变,但并非是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最主要原因。应先考虑戒酒、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血脂等,尤其是在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不佳时。对保肝药物应用有必要的患者,不过分强调休息及营养,以避免体重的增加。
  •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摄入,过量的甘油三酯在肝脏内沉积而引发的肝脏脂肪变性。肝细胞内有丰富的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折叠、运输以及储存钙的主要场所,对各种刺激极为敏感,当机体功能紊乱时出现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细胞内钙平衡紊乱的状态,称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 stress,ERS)。本文对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启动与肝细胞脂肪变性、ERS与肝细胞凋亡进行简述,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NAFLD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内质网应激启动的首要因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无法设计作为靶点治疗的有效药物。综上所述,近年来在研究ER应激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之间的互相关系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对其机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内质网应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 摘要:近年,我国终末期肝病实施肝移植的疗效不断提高,肝移植手术的开展也日益增多,由于脑死亡尚未立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供肝面临严重不足。由于供肝中又常常遇到脂肪肝问题,使供肝问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不少脂肪肝供体在供肝前肝功能检查多为正常,但移植后供肝发生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lunction,PNF)的概率颇高,PNF一旦发生,必须再次进行移植,这就进一步加重了供肝不足。因此,对肝移植中供肝脂肪肝问题的研究和处理是当前肝移植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脂肪肝供肝原位肝移植后果,简述了PNF发生机理,对脂肪供肝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并提出诊断为脂肪肝供肝的对策。
  •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酒精消费量逐年显著增长,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 disease,ALD)在中国人群中已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地区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大肝病,因此,该病也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然而,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致使西方社会需承担巨额的经济负担,所以在酒精性肝病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由于东西方社会在人群、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酒精性肝病诊治共识方面的理解和操作过程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将就国内外关于酒精性肝病的共识进行比较分析。
  • 摘要:肝脏在葡萄糖代谢和能量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是胰岛素作用及其摄取和降解的主要器官。生理状态下,30%~60%从消化道吸收入的葡萄糖,在肝脏被用于合成糖原或转化为氨基酸或脂肪酸。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合成糖原并减少糖异生,同时增加骨骼肌摄取血糖并减少脂肪细胞脂解。胰岛素抵抗(IR)或胰岛素缺乏时,脂肪组织脂解增加,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增加,肝糖异生和释放入血相应增多,伴肝脏合成糖原及骨骼肌摄取血糖减少,结果在诱发脂肪异位的同时可引起血糖增高和糖尿病(DM)。鉴于普通的DM与肝源性DM的临床特征和转归迥异,肝病合并DM的准确分型及有效防治,无论是对DM还是肝病预后的改善均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当前亟须加强DM合并肝病的异质性及其诊治的研究。本文对糖尿病合并肝病及肝源性糖尿病进行简述,分析了糖尿病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不良影响,并就肝源性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异同做一探讨,介绍了慢性肝病患者糖尿病的治疗。
  •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implefatty liver,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NAFLD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围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其中10%~20%为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NAFLD除可直接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并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指南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改和补充。本文从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病情评估、治疗原则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指南进行了介绍。
  • 摘要: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致肝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称为酒精性肝病(ALD),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提出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标准,可分为轻症ALD、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fibrosis,AF)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本文从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两方面对酒精性肝病进行了讨论。
  • 摘要:酒精性肝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酒精性肝病是肝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超过200万人患有酒精性肝病,我国酒精消耗和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也呈显著升高趋势。国人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现象有明显增加,加之酒精滥用呈现年轻化和女性化趋势,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均值得人们关注。因此,认识酒精对健康的影响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及相关科学工作者所必须高度重视的医疗和科研课题。虽然对此已有相当长时间的研究,但是酒精对机体的损害尤其对肝脏的损伤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文对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作一简要概述。
  •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肝细胞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病理的影响。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期间行肝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患者,剔除合并HCV和HIV等病毒感染及其他慢性肝病,比较与其HBV DNA水平相配的无肝脂肪变CHB患者的病理差异。rn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患者(n=316)与无肝脂肪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112)相比,合并肝脂肪变者年龄、BMI及肝组织炎症评分(G≥2)、HBsAg表达(≥150%)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4.222、-6.762,χ2值4.695、21.419,P值<0.001或<0.05),而肝组织纤维化评分(S≥2)、HBcAg表达(≥50%)则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2.555、2.885,P值>0.05)。rn 结论:年龄增大、BMI升高、男性是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肝脂肪变的主要原因,合并肝脂肪变性时未发现肝脏纤维化加重,且肝细胞内HBsAg表达明显减少、肝脏炎症反而较轻,即并存的肝脂肪变对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可能无不良影响。
  • 摘要: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本《指南》旨在帮助医师对酒精性肝病诊治作出正确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本文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诊断标准、影像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做一综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