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山东潍坊
  • 出版时间: 2010-09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人口趋势走向少子化、异质化、老人化的情形下,数量日渐减少的新生代幼儿,已成为家庭中聚焦的宝贝。如何让下一代的孩子在适当的环境成长,为人父母扮演好适切的亲职教育工作,做个称职的父母,乃成为关心幼儿教育成效与质量之家庭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本论文主要是要探讨当前社会为人父母对亲职信念的迷思的现象,尝试区辨亲职教育迷思之所在,透过对亲职教育迷思的觉知与省察,促使由于社会文化、价值、信念交织纠缠的亲职教育迷思得以拨云见日,增进亲职智能,以提供家庭教育工作者、及一般家长作为推展亲职教育参考。
  • 摘要:有关学习障碍的界定及其辅导原则与处理的态度,亦呈现多元的意识形态,在专业之间、家长与专业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造成内在的冲突.这些意识形态如果缺乏整合与协调,要谈亲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或家长之亲职教育,可能会摸不着边,形成永续的讨论再讨论与沟通再沟通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频临生活危机之学习障碍者的适应问题,因为父母不当的管教信念与态度,或其它相关因素而造成个体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亲师合作的教育思维,并从三个方面加以详细说明。同时讲述了学习障碍者父母的亲职技巧。
  •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研发适合东南亚新移民女性亲职教育网络课程教材,试图运用高速因特网平台特性,提供亲职教育多媒体随选(MOD)视讯课程之服务,协助新移民女性克服空间限制与家人抗阻,能就近于邻里小区或家庭的电视中,取得亲职教育的学习资源,培养亲子关系与正向教养态度,激发其在台之亲职能力并提升家庭人力质量.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希望整合学术机构、社会企业与民间公益团体等社会资源,一起为研发及录制新移民女性亲职教育网络视讯课程而协同合作.本研究历时12个月,研究流程乃先经由课程规划与研发团队定期讨论凝聚共识,拟定一套适合家有0-12岁孩童之新移民女性亲职教育网络课程大纲,期间聘请学有专精之亲职教育实务专业人员,根据课程规划架构之核心概念,撰写影音数字教材之脚本;而脚本之适切性与可信性考核,乃经由脚本撰写老师交互检证、研究者检核、专家审议以及MOD视讯团队之检视:之后再委由影片拍摄团队进行勘景、取景与联络等拍摄事宜,以制作单元课程之初步影像素材;接下来研究者便协同研发团队成员进行脚本逐字稿之确认,并与所制作的影像毛片进行交叉比对,并透过对话沟通、修改与补正后定稿,再交由专业视讯团队剪裁制片,最后由研究者担任课程之讲师,进行数字课程之录音与现场录像,期间并邀请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与菲律宾各国南洋姊妹担任翻译人员,协助将识字课程中的生词翻译成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泰国语与英语,使课程同时涵盖亲职知能与识字能力之提升.本研究结果共完成60集亲职教育课程单元之录制,提供新移民女性或推展亲职教育实务工作者之参考.透过亲职教育视讯课程之研发与运用,使亲职教育推展的输送管道更多元化,而亲职教育可成为不打烊的学习,并能深植在新移民家庭中.
  • 摘要:近年来社会环境快速变迁,导致许多社会互动环境与传统价值观跟着有所变化.经由家庭结构的转变,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亲职教育俨然成为社会中所重视的议题.本文讲述了亲子游戏治疗是一种融合游戏治疗、家族治疗、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父母介人等多种介人向度的亲职心理教育模式。其可以教导父母透过游戏的方式来强化父母教养技巧、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改善儿童的行为。但亲子游戏治疗中辍率中有相当高比例,强调在亲子游戏治疗前筛选可能中辍的家长并在第一次会谈保守家长,且在治疗过程安排合适的措施来留住父母继续接受训练,亦能提高亲子游戏治疗的应用,进而协助家庭成长。
  • 摘要:本文依据法源及理论基础,说明台南县政府家庭教育中心推动学校家庭教育之状况,并于文末检视台南县政府家庭教育中心落实学校家庭教育策略与实践,及作者的反思.
  • 摘要:为了解影响家长参与意愿之学校友善校园因素,本研究以云林县276名家有高中、国中,及国小子女的家长为对象,以家长知觉友善校园因素与家长参与意愿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家长知觉友善校园因素之家庭与学校沟通最为重要,其次分别为协助家长教育子女、亲职教育、家长参与校务或决策、家长志愿服务工作及硬件设施.整体来看,家长认为友善校园对学校教育是重要的.父母、社经地位、家长年龄之家庭背景变项的不同,对知觉友善校园没有差异,而是在城乡与不同求学阶段的学生家长,对知觉友善校园因素整体上有差异.除了硬件设施因素之外,乡村高中生的父母知觉友善校园因素的平均分数均较其它学校高,其中,协助家长教育子女的家长知觉,不论都市或乡村高中,均较城市国小的平均还高.同时学校可从家长志愿服务工作与家长参与校务或决策两个家长知觉友善校园因素着手,协助家长成为倡议者;可从家长志愿服务工作与亲职教育两个家长知觉友善校园因素着手,协助家长成为活动或事务协助者;透过家长志愿服务工作、亲职教育与家庭与学校沟通三方面,协助家长成为活动参与与配合者及教学合作者.
  •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小高年级学童所知觉父亲社经地位、教养方式、教育期望与亲子关系之关系模式,并提出建议,供父母、学校及家庭教育相关工作者之参考.本研究之研究方法采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以台南县地区五个行政区公立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母群体,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施测学校,共发出问卷1050份,有效样本问卷为894份.研究工具为父亲教养方式量表及教育期望量表、亲子关系量表.研究发现父亲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要求多于响应;国小高年级学童父亲教育期望高,属于中上程度,其中以品德期望最高;亲子关系良好,属于中上程度;父亲社经地位正向且直接地影响父亲教养方式、父亲教育期望;父亲教养方式正向且直接地影响亲子关系;父亲教育期望正向且直接地影响父亲教养方式;父亲社经地位透过父亲教养方式、父亲教育期望两中介变项间接影响亲子关系;父亲教育期望透过父亲教养方式此中介变项间接影响亲子关系.
  • 摘要:家庭对个人的发育成长十分重要,人出生在家庭、成长在家庭,且接受家庭长期的培育.可以说人一生自幼到老的生涯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脱离不了家庭有关因素的影响.更有人将家庭比喻为造人的工厂,来强调家庭因素对人类发展产生的重大效应.而家庭中是以父母为整体影响之核心,父母管教态度及方法对子女的影响非常重要,大多数的父母是否已具备了这些良好的能力呢?答案却是否定的.所以,如何能透过各种教育方式,以协助人们去善尽父母职责的亲职教育便因此类需求而生.既然父母对孩子一生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亲子间的关系亦如此地密不可分,同时彼此间互动沟通模式与家庭观念,也会代代的相传下去.随着时代变迁,家庭的结构与形式也有颇大地改变;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如何协助父母进行适合新世纪潮流的亲职教育,实在值得吾人深入探究.近年来嘉义大学家庭教育与研究所,由研究者本人指导且探讨亲职教育的论文不少,加上本人参与的相关研究也有一些;同时每年举办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从多年来的积极参与其中,亦可以学习与拜读的相关研究论文更是可观.将上述这些文章加以分类整理,即形成本文的两岸家长亲职教育实施初探之主要内容;并以两岸近十年来家长亲职教育的概述,和两岸家长亲职教育特色举例等方向,来加以深入剖析.最后提出:法令与经费要能落实、善用多元管道与方法,及亲子沟通可全面推展等三项结论.
  • 摘要:推广亲职教育常面临课程设计与实际执行之考验,进而影响其实质成效与学习成果之维持性.社会福利机构、小区推广教育中心与学校经常不定期办理亲职教育讲座,而学校在亲职教育课程设计、推广与学员招募之优势,使得学校成为家长取得亲职教育知能的重要平台.因此,本篇文章将透过笔者在数间乡间与城市学校推广单一次亲职教育课程之经验,提出省思与建议,以期能增进在学校推广亲职教育之效益.在课程设计须参考听讲族群社会文化背景、其亲职教育知能先备知识与教养需求,以及其孩童之年龄与发展需求,以规划符合听讲者实质需求之课程.再者,考虑父母时间局限性与工作生活琐事繁忙,为善加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提升其亲职教育知能与实质落实之机率,课程设计须兼顾理论知识之灌输,以及具体实务技巧之教授,以达亲职教育之目的与效益.课程中并可提供父母各式亲职教育相关模拟情境之处理的演练机会,让父母渐渐习惯新的教养技巧并尝试练习之,也让讲授者能了解父母知能的学习状况,及时澄清或调整其教养概念与方式,减少亲职教育知能的误用,强化学习成果及其持续性.
  • 摘要:本研究始于个人的经历与兴趣,旨在了解国小教师亲子同校同学年父母教学与子女受教情形,具体而言,本研究目的包括下列几点:1.了解目前国小教师亲子同校同学年,学生之班级安置状况.2.了解亲子同校同学年,父母对于子女受教班级导师之选择.3.了解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为其子女指定教师之背景资料分析.4.了解影响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为其子女受教班级导师选择决定之因素.5.了解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自觉为其子女选择教师之公平性.6.了解若再一次为其子女选择教师的安置状况.而研究问题条列如下:1.目前国小教师亲子同校同学年,学生之班级安置状况为何?2.亲子同校同学年,父母对于子女受教班级导师之选择为何?3.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为其子女指定教师之背景资料为何?4.影响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为其子女受教班级导师选择决定之因素为何?5.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自觉为其子女选择教师之公平性为何?6.若再一次为其子女选择教师的安置状况为何?根据研究问题与目的,采「合目标取样方式」及滚雪球方式,取选取公立国小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级任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国小教师亲子同校同学年受教与任教情形问卷」取得子女受教情形与教师任教情形等相关议题资料.本初探性研究共发出问卷发出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数据处理以描述性统计为主,计算其百分比、交叉表分析、同构型考验、改变性考验等,得到以下研究发现:1、亲子同校同学年,父母对其子女受教之安排以「易子而教」的情形偏多,这和为了不混淆亲职与教职角色有密切相关.2、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为其子女指定级任教师的情形占将近七成,为的多半希望子女能被与自己教学理念契合及交情好的同事教到.3、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背景,包括:性别、年龄、教学年资、学历等多少会影子女受教班级选择之意愿.4、亲子同校同学年之子女背景,包括:子女数、子女性别、子女排行和父母是否选择教师没有明显相关,但子女就读年级与学校规模则有所关联.5、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对选择教师是否公平正的反意见差异不大,觉得公平的现在就会指定,觉得不公平的现在就不会指定.觉得不公平的,再次选择时,多半仍不会再为其子女指定教师;然而,近三成教师虽自觉指定教师是不公平的,但仍会为其子女指定教师.6、亲子同校同学年之父母,若有机会再次由教师决定自己孩子该让谁教,八成以上老师仍旧选择易子而教.而且若有机会再次选择时,现在由别人教的仍旧由另人教较为合适,现在自己教的老师仍然希望自己交自己的子女.
  • 摘要:近年来,我先后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幼儿园等为广大家长作了很多场家庭教育的报告.还通过网上的论坛、博客与大量的家长进行交流,来做一些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在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与广大家长需求上的巨大差距.本文结合中国在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存在的问题,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基本途径,通过纳入高等教育的体系、作为婚姻登记的提醒内容以及举办各种类型的家庭教育讲座等途径进行管理。
  • 摘要:现代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关涉公共利益的社会活动的属性,使家庭教育立法具备了可能性与合理性.本文讲述了在当前中国,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将家庭教育纳入到法制化发展轨道,是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需,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以及家庭发展和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当前家庭教育立法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在法律的制订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一些相应的原则.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单亲家庭也不断增多,由于父母其中一方死亡、离异,或因父(或母)长期在外打工、经商,只留下一人在家照看孩子,孩子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久而久之性格扭曲,心理产生障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校内家长”,并强调“校内家长”有别于以往的“代理妈妈”、“代理家长”,最显著的差别在于来源于学校,朝夕与学生相处,对学生的了解更为具体、全面,所关注的不仅是物质生活,更强调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心理疏导,旨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抚平心灵创伤,创造与完整家庭子女一样的生活氛围。
  • 摘要:就目前的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而言,以往少数条件好家庭的“娇生惯养”问题,已经变为普遍现象,而且,正在逐渐演化为更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因娇宠而缺乏独立意识的“软骨症”,自我中心意识下的情商缺失“孤独症”等。同时面对这样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早期预防措施。
  • 摘要:人的第一生态环境就是家庭,家和才有万事兴.如何通过创建和谐家园文化环境,促进人在第一生态环境中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走向社会组织时的相似性角色和继续发展的素质.本文指出通过在城市、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实施“家文化”工程,运用传统文化智慧实现智慧教子,是新时期促进社会和谐,帮助老少几代人提升素质的重要选择.这是一个社会全方位关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全面参与,老少四代人互动成长的系统工程.同时把家庭教育问题纳入战略思考,促进民族素质提升的新举措.实施“家文化”工程是促进全民素质教育的一种创新思路和方法.
  • 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生成才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搞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高崖库区中学为例,详细讲述了其通过加强领导、提高质量、搞好调查、增强互动、改进工作、定期家访六项措施,使该校的家长培训收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家长培训基本达到人人齐参与、每人一本书、教师激情高、家长劲头足.
  • 摘要:针对学生课堂、课后存在的问题,本文讲述了首先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教育、引导,通过不断的强化思想意识,使大部分同学有起色。针对个别问题极严重的学生,给他们提出更为明确、更为细化的要求,每天过问,不给他们懈怠的机会。以期经过几个月的治理,使班级的学风、班风有了一定的转变。
  • 摘要:本研究对选取的1026名小学三年儿童、596名(外)祖父、430名(外)祖母进行了调查,系统分析了祖父母教养的基本情况,并考察了小学三年级儿童的祖父母教养与儿童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表明,祖父母对儿童所实施的教养类型因祖父母的性别、年龄及其与儿童血缘关系的不同而不同,祖母更多的是对儿童采取指导型和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祖父更多的是对儿童采取忽视型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母系祖父母更多的是对儿童采取溺爱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父系祖父母更多的是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祖父母教养中的养育因子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孤独感;祖父母教养中的心理压力因子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孤独和抑郁.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县域家长学校办学“高原现象”的原因,调研、检查发现制约家长学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认识没到位,办学经费没保障,培训内容不系统,教师队伍没落实,考评制度不健全等。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加强家长学校组织管理队伍、家庭教育兼职研究员队伍以及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的建设,构建三级教材体系等方面进行管理。
  • 摘要:由于大脑发育障碍,智障学生的教育更多地依赖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面对智障孩子,绝大多数家长不可避免地存在家庭教育的困惑.基于特教学校智障学生及家庭的需求,本文讲述了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从情感支持维度和专业支持维度开发了一套由“家长沟通课程”、“家长兴趣课程”、“家长观念课程”和“家长技术课程”组成的支持式家长学习课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智障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同时文章从支持式家长学习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标、支持式家长学习课程的内容与实施对此项实践进行了论述.
  • 摘要:网络的开放性在给中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的同时,也使一些消极因素乘虚而入。良好的家庭网络文化可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在县城区进行有关中学生家庭网络文化的调查研究。对有效的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总结,希望从中了解关于目前象山县中学生家庭网络文化的一些现状,以便使研究成果能够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从而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 摘要: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到学生的心理课堂,或把学生请入家长的心理课堂,通过各种亲子互动的形式把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本文详细介绍了亲子心理课堂模式的实施,在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引导家长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亲子心理课堂模式,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完善了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优化了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
  • 摘要:为了扭转家长学校发展的不利局面,找出问题,本文作者对该省部分地区家长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指出了家长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家长学校发展的若干建议.
  • 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当代中国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家庭、爱情等压力下,表现出各种攻击性行为,例如杀人、自杀、对别人进行侮辱等.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研究用量表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研究表明,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溺爱型和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攻击性有相当影响.而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才是比较适合的教育方式,应该大力提倡.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肩负着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责任。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针对青春期孩子、留守儿童以及问题孩子、离异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 摘要:由于当今孩子成长环境的特点,他们普遍缺乏责任感,这已成为非常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所以教育子女有担当、负责任也就成为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它事关祖国前途和子女命运.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指出责任心关乎国运家运和人的命运,在此基础上指出培养孩子责任心是当代家长的重要任务,并讲述了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摘要:学校推展家庭教育有其法律之基础,家庭教育法(教育部,2003)第八条规定各级学校为推展家庭教育之机构,第十二条并明确规定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每学年应在正式课程外实施四小时以上家庭教育课程及活动,并应会同家长会办理亲职教育.此外,学校推展家庭教育更有学校数量多且普及于小区、有极佳师资、有极佳设备与场所、亲师具共同目标等优势.因而透过学校来推展家庭教育渐受重视,并广为各县市家庭教育中心实行,作为推展家庭教育的措施.云林县家庭教育中心向来即着重透过学校推展家庭教育的工作.自民国七十七年成立,以任务编组方式推广业务,至民国九十四年一月一日依家庭教育法,正式成立为县府二级机关以来,即积极结合学校,以策略联盟方式进行家庭教育的推展.经过多年之推动,实有必要了解此项措施的效益及可能的困难.本研究的目的乃在于探究学校工作人员对于家庭教育推展效益、遭遇困难及需求协助之看法,以作为未来强化与修正学校推展家庭教育之参考.本研究采问卷调查法,以自编之学校推展家庭教育调查问卷,针对云林县幼儿园的园长、主任、组长、教师及国中、国小的校长、主任、组长、教师进行调查.总计发放了460份问卷,并全数回收,回收率为100%.研究结果显示多数问卷填答者认为经由学校来推展家庭教育的作法是可行,且有效益的.学校推展家庭教育的困难则包括:家长参与不踊跃、人力不足、经费不持续、经费不足及行政作业繁琐.大多数问卷填答者认同提供充裕的经费、提供专业人才数据、提供资源、提供家庭教育教材与方案、提供学校教师专业培训为学校推展家庭教育需协助的措施.
  • 摘要:家长对国中生课业成绩属最为困扰,而让子女参与校外补习是以数学科目最多,本研究针对补习对学生课业学习及国中生家长与补教老师双管教化互动下,对数学科学习成就影响情形之探索,是为本研究之动机.研究目的:1、了解国中生、家长及补教老师对参与补习数学科学习的想法.2、了解国中生、家长与补教老师的互动下之历程.3、了解受访学生、家长及老师对补习数学、恢复信心与感兴趣之知觉感受的探究.本研究以质性研究,透过半结构深度访谈方法,与受访者建立互为主体关系,访谈家长、学生及补习班老师.采主题分析法,将叙说文本抄誊、整体阅读、发现事件与脉络视框、再次发现阅读文本、分析意义结构与经验重建、确认共同主体与反思.研究结果为:一、补习班教师方面1、补教老师亦师亦友的互动.2、补教班教学困扰压力很大. 3、在补习班教学资源的利用.4、补教师与学生家长互动情形,结果论供需满足.5、学生家长的配合度有盲点与冲突.6、老师对学生表现多鼓励策略.7、老师对学生出席状况管控,与家长配合观察学生.二、学生家长方面1、孩子在补习班学习困扰—不补更跟不上.2、对国中生补习已蔚为升学之风潮观.3、家长与国中孩子互动—家里已是考场了. 4、家长对孩子期待、对补习老师要求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三、国中学生方面1、国中生补习生活。 2、学生在补习班学习困扰是来自自己、家长、老师与同侪压力.3、国中生学习后之态度是—找回信心、降低对数学焦虑. 4、上国中后与家长互动情形,只剩升学与成绩.5、对自己教育期待,能够与同侪竞争的能力强化.最后将研究结果提供学生、家长及补教教师及相关单位机构参考.
  • 摘要:在台湾孩子最大的压力来源是考试,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童与学生深受学业及考试困扰的影响,考试焦虑普遍存在校园与家庭之中。本文首先简述了考试焦虑的理论与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考试焦虑的心理成因。同时提出了缓解考试焦虑的相关建议,并设计了相关方案。
  • 摘要:本研究旨在诠释现象学方法论的哲学理念与观点,诠释并反思华人家庭中母女性别角色传递之经验及其本质意涵,以增进推展亲职教育前之理解.且本研究之研究对象设定在民国四、五十年代出生,身兼母亲和女儿双重角色的女性,透过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方法,共访谈七位对象,获得了十四份文本数据,以主题分析法进行文本分析,经过「整体-部分-整体」的诠释循环,归结出的经验主题为:(1)母亲育我,默化性别角色;(2)走入婚姻,惊觉性别框架僵化深;(3)性别觉醒后寻求转化空间,我比母亲更自由;(4)去芜存菁,期盼女儿独立自主,活化人我关系.四介主题以「默化」、「僵化」、「转化」和「活化」四「化」作为连贯轴线,带出「传与不传皆因爱」的经验本质意涵,来诠释母女性别角色传递的经验.基于上述之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学校推展母职教育之相关议题及反思,包括(1)形塑性别角色经验历程之反思;(2)诱发或加速性别意识觉醒元素之反思;(3)华人传统家庭中女性宿命之反思;(4)性别角色传递与传递终止现象之反思;(5)新时代下女性自主平等精神之反思.并提出两点建言:(1)落实学校性别平等教育;(2)加强母职教育及父职参与,以达共亲职之目标.以提供家庭教育教师及专业人员对母女间性别角色的传递经验有更多的理解与关注,并在亲职研究与实务面能有所启发.
  • 摘要:新移民子女已成为台湾地区学校的重要族群,近年来虽然相关的教育机关、社会机构、学校行政已投注相当大的金钱与心力,班级与教师在教学与辅导上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但这些措施大多着眼于对外籍配偶子女「消弭弱势」与「校正缺失」,其成果与绩效虽已相当不错,但总觉得消极与被动.本文指出学校对新移民子女的教学与辅导应有更积极的做为,即是针对个别新移民子女的家庭与环境,运用SWOT分析策略,提出其家庭与学校环境之优势特质,并藉透过家校合作策略之运用,以发挥外籍配偶子女特有的能力与增进自我认同感,再由此更积极地改善其其它的弱势项目.笔者期望藉由SWOT分析「优势最大化」的家校合作策略,为新移民子女教育与辅导注入积极的新动力.
  •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系藉由家庭所给予的实质、讯息与情绪支持来评估高中生亲子依附之信任、沟通与疏离的质量,并分析不同背景变项在亲子依附与家庭支持间的差异情形;本研究之研究对象为嘉南地区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有效样本共计428人;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分别是「亲子依附量表」与「家庭支持量表」,研究资料以积差相关、变异数分析与典型相关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所提供之情绪、讯息、实质支持与亲子依附的相关分别是高、中、与低的关系;女生感受到家庭支持的三个向度上都显著高于男生;家庭支持与亲子依附间有两组典型相关,第一组以情绪支持对亲子依附各向度有正相关,第二组讯息支持对沟通质量有正相关但对实质支持呈负相关.
  • 摘要:笔者于上海某家庭教育机构担任辅导员,根据家庭生态理论,尝试以“家庭治疗”实施家庭教育,把对“家庭”的辅导、干预定义为“家庭教育服务”,取得一些收获.并将经治疗的两个家庭正在逐步关怀孩子所在学校的事例,加以简单小结,以其对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 摘要:长期以来,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坚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本着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努力办好区域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家教服务,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加强家长传统家教观念的转变,引导广大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校携手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本文讲述了区教育局在各中小学建立家长学校的基础上举办的区域性家长学校,集中利用了区内的优势教育资源,强化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了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及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提供基础教育发展信息的功能;进一步加大了对家长进行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的渗透力度,推动了该区家庭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
  • 摘要: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家长,是否具备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呢?本文主要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学前儿童家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能促进大陆地区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对策,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最终实现家庭教育效果最大化.
  •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作为德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21世纪接班人整体素质的培养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实际,重视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本着“坦诚面对家长,争取理解支持,携手管理教育,共同提高进步”的宗旨,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齐抓共管育新人的良好局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工作中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 摘要:学校改进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其研究视角颇多.本文从家校合作的视角,以学校改进离不开有效的家校合作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当下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明确责任、增强共育意识;强化监督机制、完善评价标准;规范指导教材、优化专业师资;丰富指导内容、拓展指导途径.期翼通过拓展学校改进的研究视角,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学校,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典型载体之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讲述了通过健全机构,强化管理,促进家长学校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通过三个创新,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强调以信息技术引领新时期家校联合。
  • 摘要:流动人口家庭化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受家庭内部、社区环境和社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和困惑,妨碍了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和谐地融入城市社区.基于此本文指出需要流入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城市适应性;还应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工作系统,让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及时、就近得到社会支持和帮助.
  • 摘要:本文指出“家校联手引导孩子妥善处理学生时代十大关系”的课题,是建立在“学生时代十大关系”理论课题基础上的一个实践课题。同时强调孩子本人是处理这些关系的主体,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只能起引导和指导作用。而这种引导和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联手”,要争取默契配合,真正形成合力,那样才能互助、互补,事半功倍。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口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达到这样的高标准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已远远不够了,这需要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然而,目前中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整合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指出只有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整合的机制,才能保障双方整合的顺利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更加行之有效的家访以及创立多样化家长会等措施进行管理。
  • 摘要:本文讲述了洛阳市教育局关工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办好家长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首先详细介绍了形成“一点共识”办好两个学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强调,研究“两个需要”从而体现人文关怀。同时通过开展“三项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广大农民纷纷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城务工,尤其是农村的青壮年农民,已成为外出打工队伍的主流力量.也因为离乡背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暇顾及自己年幼的孩子,无奈地将孩子留在家乡。本文首先对留守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通过优化环境,改善留守学生的寄居生活、疏导沟通,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丰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归属感等措施进行改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