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二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
第二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

第二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0-04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方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细胞凋亡及其基冈表达的影响,探索黄芪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及Bc1-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脑细胞的凋亡及增加Bc1一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性脑损伤人鼠有明显的抗细胞凋亡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肾方中活血药拆方对MRL/1pr小鼠肾组织ICAM-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MRL/1pr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以赤芍、积雪草、积雪草与赤芍煎剂、强的松混恳液、生理盐水灌胃,另取昆明小鼠6只以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取肾脏,以RT-PCR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ICAM-1、VCAM-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肾脏ICAM-1 mRNA表达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积雪草、赤芍、积赤组的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其他治疗组的含量显著减少;与强的松组比较,积雪草、赤芍组显著增加。小鼠肾脏VCAM-1mRNA表达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强的松、积赤、赤芍、积赤组的含颦显著减少:与强的松组,及各中药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积雪草、赤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抑制MRL/1pr小鼠肾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其作用优丁积雪草或赤芍单独使用。
  • 摘要: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周期蛋白PC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合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模型对照组(M)、糖肾I号组(TS)、洛汀新组(B)、糖洛合组(TS+B),各10只。模型成功后给予不同的干预,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12h后,采集尿液、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p2-微球蛋白(β2-MG);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摘取右肾,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HI):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肾组织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肾Ⅰ号治疗组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肾重指数、血清Scr、BuN显著降低,PCNA表达明显下调。与洛汀新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比较,以糖洛合组疗效最好。结论:糖肾I号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PcNA的表达抑制肾脏肥大,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与洛汀新合用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等基础治疗同时,予中药颗粒剂“保胰汤”灌肠的临床疗效。肯定灌肠给药途径。方法:选择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14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保胰汤”保留灌肠,1日1次。疗程为7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肝功能(ALT、AST、r-GT)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第1天就能首次排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后第4天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清利湿热、通腑祛瘀为大法,中药“保胰汤”灌肠给药,确实有利于缓解症状和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 摘要:将多囊卵巢综合征分为防风通圣散体质及五积散体质。采用复方整体治疗不仅对恢复排卵而且对改善全身情况如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避免高胰岛素、高血脂对血管疾病和代谢的不良影响,预防远期全身的代谢疾病。
  • 摘要:肿瘤现阶段在治疗上各种手段所能达到的最佳疗效仅仅是临床上的完全缓解,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瘤生存”,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是不可避免的。在古典医籍中并没有明确的关于肿瘤的发病学说及治疗方法的记载。探求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任重而道远,本文介绍了对肿瘤发病及辨证治疗的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观察病例60例,均系门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0.6~6年,平均病程2.8年:其中嗜食肥甘者21例,肥胖者15例,饮酒史者19例,高血压者10例,脂肪肝者6例,糖尿病者3例,高尿酸血症者1例。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2.4岁;病程0.8~5.7年,平均病栏2.7年;其中嗜食肥甘者19例,肥胖者13例,饮酒史者14例,高血压者7例,脂肪肝者3例,糖尿病者1例,高尿酸血症者1例。治疗组根据辫证分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对照组均口服非洛贝特0.1g, 3次/日,随饭同服,疗程1个月停药,后单以饮食与运动治疗再经1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显效率68.8%,总有效率96.9% ;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其中包括因副作用无法坚持治疗4例),显效率28.60/,总有效率75. 0。结论:经统计学处理,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血脂,治疗组32例中,31例血脂皆正常,1例升高超过正常值;对照组28例中,8例血脂正常,20例血脂超过正常值。
  • 摘要:由于社会步入老年化,以及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变化,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呈上升趋势。本文阐述了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认识、有关病机及辨证、临床治疗、方药的使用等问题。
  •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钛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及威高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固定。结果: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15例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良好,无钛板螺钉折断滑脱并发症。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选用颈前路钛板治疗,前路手术除可达减压复位,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特别是起到即可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地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抓手,中药饮片是组成方剂和对症施药的基是中西医结合当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基础,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紧密结合。
  • 摘要:医院注重系统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质量管理的水平,重要的手段是实施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以人为本,领导带头,重视培训,加强学习,强化内部沟通。同时,很抓落实,提高执行力,力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医院的良好形象,促进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建设。
  • 摘要:纳米中药研究十多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进展,构建新型的纳米方剂体系,采用多孔材料、多层复合颗粒或多功能纳米颗粒组合而成多功能实体等新型纳米技术,在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指导下,建立包含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并且具有控释、缓释、靶向、示踪等功能的新型纳米方剂体系。及时将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引入到中医药研究领域,对深入探讨中医药学的内涵和实质以及新型方剂体系的设计、筛选、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 摘要:本文结合乡镇中医药工作现状分析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流失严重、农村中医药市场逐渐萎缩、中草药的价格及中医服务项目收费上涨过大、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模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摘要:目的:探讨温圆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全部106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温圆利针组和对照组各53例。106例患者中,男39例,女67例;其中单膝发病78例,双膝发病28例,共134膝;年龄最大73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单双关节发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取穴以双膝眼穴、阳陵泉、足三里为主。对照组双膝眼穴、阳陵泉、足二里。隔日治疗1次,lO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56%。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7. 3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以温圆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3例,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骨伤科用小夹板、分骨垫治疗小儿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均为新鲜性骨折,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最人年龄13岁,最小年龄12个月。病冈:①直接暴力(5例),由于直接外力打击或挤压造成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②间接暴力(5例),由于高处跌落,跌仆时手掌撑地而致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③扭转暴力((2例),由于前臂强烈扭转而引起的前臂尺挠骨干双骨折。用小夹板、分骨垫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2例小儿前臂尺挠骨干双骨折均行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分骨垫固定,全部临床愈合,仅1侧愈合后患肢轻度侧弯,但屈伸旋转功能正常,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3个月。未发生骨不愈合者,腕关节及前臂功能恢复良好,治愈率达92%。结论:小夹板、分骨垫在治疗小儿尺挠骨干双骨折,分骨垫可使并列的尺挠骨分开,在固定中分骨垫承受着来自夹板的压力并继续发挥分骨作用,有效地控制了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移位;有效的防止了断端发生侧方移位而形成靠拢:有效地阻止了局部肿胀后,骨间膜、肌肉的牵拉形成再移位及骨痴交叉愈合而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 摘要:回顾中西医结合近阶段发展概况,提出处理好中西医结合的难点与问题,论述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及其独特之处。如何理性地看待中西医结合,提出了三条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以及实现途径的多种方法。
  • 摘要: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确实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并非所有肿瘤患者都能从中医治疗中受益。针对大部分肿瘤患者长期接受各种形式的中药治疗的现状,中医治疗受益人群的筛选方式和如何更有效的运用中医治疗仍有待研究。目前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有较大的提升和创新空间,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趋势,中医药治疗应考虑如何提高治疗的个体化程度。将肿瘤患者进行区分选择并分别给予合适的中医治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治疗模式。
  • 摘要:中医学“上工治未病”体现医学的本质,既是医生的境界,也是医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主张中医治未病是一种健康理念,是一种医学思想,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消病于未起,救疾于未萌。实施“治未病”应把“摄生”作为主体。“摄生”即养生,通过人群养生实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
  • 摘要: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在膀胱逼尿肌无收缩情况下,由于腹压增高导致膀胱内压增加,而尿道内压无相应增加,膀胱内压暂时高于尿道内压而致尿液不自主漏出。本文介绍了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病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优点。
  • 摘要:目的:探索羚角降压方及其拆方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证候及血管调节因子的影响,筛选方证相应的最佳精简组方。方法:SD大鼠80只,采用三因素制备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羚角降压方全方组、羚羊角-夏枯草-槲寄生组、羚羊角-夏枯草-黄芩组、夏枯草-黄芩组、槲寄生-羚羊角组、羚羊角组,共8组,每组10只,每7d测定1次大鼠面温、抓力、自主活动、血压,每14d观察1次大鼠性情、毛色变化,给药28d采血观察羚角降压方全方及拆方对血浆PRL、AngII、ALD、ANP、ET、cGRP的影响。结果:给药14d、28d后羚角降压方全方组、羚羊角.夏枯草.槲寄生组可降低模型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大抓力,降低面部温度和收缩压;第14d、21d羚羊角.夏枯草.黄芩组可降低自主活动次数、面部温度和收缩压;第28d羚羊角·槲寄生组和单味羚羊角组可增强模型大鼠抓力、降低面部温度,其中羚羊角组还可降低收缩压;各组方药28d后均可改善模型大鼠躁狂症状、润泽毛发。说明羚羊角.夏枯草相须为用,可改善“躁动不安”“躁狂易怒”“面部烘热”等症候,降低收缩压;各组方与槲寄生配伍才可增强大鼠抓力。羚角降压方全方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浆AngII、ET,升高cGRP。羚羊角-夏枯草·槲寄生可降低AngII、ALD、ET’水平。羚羊角一夏枯草.黄芩可降低ALD水平。夏枯草.黄芩、单味羚羊角可降低E'I’水平。各组方药对模型大鼠血浆ANP无明显影响。结论:羚羊角.夏枯草两味合用即可改善肝阳上亢之“躁动不安”、“躁狂易怒”、“面部烘热”,降低收缩压,是羚角降压方最佳精简方剂。羚羊角-夏枯草改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可能与降低AngII、ET水平有关。
  • 摘要:围绝经期是妇女必经的生理过程,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过渡时期,由此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上的月经不规则或闭经,潮热出汗、心悸抑郁、易怒失眠、关节疼痛、阴道干燥。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与此同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当更年期发生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均可反映到皮肤上出现一系列绝经期相关性皮肤病,临床上主要有瘙痒、神经性皮炎、老年性女阴瘙痒、黄褐斑、脂溢性皮炎、感觉异常等。本文介绍了围绝经期皮肤痊痒与老年性皮肤瘩痒的区别、中医的发病机制、皮肤痊痒症的辨证施治。
  • 摘要:中医药学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而又正在走向世界的一门医学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且经临床反复实践,证实了其疗效和实用价值。本文从学当求径、学精于勤、学忌门派、学要专攻、学无止境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医治学与成才之路。
  • 摘要: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来进行人才培养,成才的途径又是什么呢?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中医学术也不例外,历代卓有成就的医家,无一不是学术上的精研经典、勤求古训者,亦无一不是学术上的推演发扬、革新创造者。同时,师传授业,临床实践,也是技术提高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据此,中医人才培养三部曲: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实践是根本。本文重点阐述了经典著作学习的问题。
  •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和扩大中医的影响,本文从科学思维层面对中医和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作一比较,试图从认识的源头来分析两者的优势和不足,理性地对待这一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服务。
  • 摘要: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为了促进生命健康,对生命活动有关的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可以影响这些结构、功能和过程的诸因素进行探索发现、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生命健康为目的,以生命相关的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影响这些结构、功能和过程的诸因素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发现、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为研究领域共同构成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体系。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方法: 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组126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54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3~40d。周围型32例,中央型37例,混合型57例。腹部手术后25例,妇科手术后16例,内科疾患(房颤、肾病、糖尿病等)38例,骨科疾患或手术后47例。发生于左下肢9l例,右下肢35例。西医组65例,病程3~45d。上述病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西医组采用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醉、肝素三联用药溶栓治疗,用量根据体重调节。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止痛汤,趁热先熏后洗。结果:两组治疗方法经临床实施后其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观察肤宁洗剂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高剂量肤宁洗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高剂量肤宁洗剂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高剂量肤宁洗剂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肤宁洗剂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 摘要:对100名中西医结合领军人物进行调查走访,结果表明:(1)中医学习西医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已形成完整的学术梯队,但西医学习中医出现人才的断档。(2)领军人物中取得博硕士学位的占45%,表明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3)领军人物中有留学经历的占21%,表明加强国际交流是培养中两医结合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4)重视临床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创新人才的特色所在,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出现断档,影响着中西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介绍刘教授诊治食管癌患者前后经过,分析疗效显著的根由在于牢固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脏腑为中心,辨证施治,灵活用药。
  •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开槽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4月~5年,平均病程8月;病变节段:C3-51例,C4-86例,C5-78例,C6-7例。14例患者有四肢行走不稳伴踩棉花感,持物不牢,躯干束带感。查体以下颈髓受压表现为主,四肢呈不同程度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所有患者MR均示呈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行性变,骨赘形成和颈髓受压。16例患者仰卧位颈后部垫软枕头略微向后伸5—10度,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横切口,切开皮肤进入,将颈动脉鞘牵向外侧,食管、气管牵向内侧,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直达椎前筋膜,剥离后用一针头插入椎间隙C臂机定位,先切除两个相邻的椎间盘,再用咬骨钳沿两侧颈长肌内侧缘去除需切除的椎体,最后用弧形刮匙或枪状咬骨钳将椎体后缘作扩大减压,彻底去除残存的椎间盘、骨赘等致压物,减压节段形成一长方形约1. 5cm宽骨槽,使脊髓和神经充分减压,咬除的骨块作植骨用。剪取的钦网要略长于骨槽长度约lmm,将所取骨块填紧于钦网中,头部略牵引后,将钦网嵌入两椎体间。再选用一适当长度的钦扳置于椎体前,依次钻孔攻丝后,钦扳上下两端各旋入2枚松质骨螺钉,锁定防脱落。术中透视见钦板螺钉及钦网位置良好,椎体后缘无压迫。结果:本组16例术后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无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无死亡。术后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较术前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13例获得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良好,无一例发生钦板断裂、螺丝钉松动或断裂,颈椎无不适感和压迫感,活动良好,患者吞咽功能正常,无梗阻感。结论:本组病例均为单节段和双节段病变,均采用颈前入路,取得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催产助生汤对晚期妊娠宫颈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引产的足月妊娠孕妇共90例,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催产助生汤,对照组采用催产素1U加在5%萄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安慰剂组口服大麦茶,均连用3d。观察用药前后阴道B超测量孕妇宫颈长度、宫颈宽度及颈管直径,参照临床Bishop评分,进行超声宫颈成熟度评分:测定3组用药前后血液前列腺素E2a(PGE2a)、白介素-8(IL-8)及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分别为83.3%及2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血中PGE2a,、IL-8及ET-1水平均升高;用药后比较,治疗组血中PGE2a、IL-8及ET-1水平较安慰剂组升高,对照组血中PGE2。及IL-8水平高于安慰剂组。结论:中药催产助生汤通过提高血液中PGE2a、IL-8及ET-1水平,改变宫颈组织结构,降低宫颈张力,进而达到促宫颈成熟的目的,从而增加宫颈评分,诱发产兆,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调脾抑胰方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中药调脾抑胰方,并给予G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予GP方案化疗。观察临床主要症状、瘤体、生存质量、生存率、化疗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总有效率85.00%对70.00%)、控制瘤体(总有效率86.67%对71.67%)、提高生存质量(总有效率75.00%对51.67%)、生存率对比(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0%、21.67%对16.67%、6.67%)、化疗毒副反应对比(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ALT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1.67%、25.00%、15.00%、16.67%、30.00%、73.33%对50.00%、43.33%、30.00%、33.33%、50.00%、100.O%)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调脾抑胰方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可以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达到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
  • 摘要:中医药是中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膏方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昆山市中医医院十分注意对其发掘和推广运用,已连续举办“膏方节”,仅2008年就熬制膏药9768料,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医院及时抓住机遇,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医理念,精心策划安排、落实注重细节,明辨体质虚实、处方调配得当,工艺求精良、确保膏药质量,延伸膏方服务、培育忠实客户,以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本地群众的信任,形成养生保健、秋冬调补、服用膏方就到中医院的氛围,使中医特色鲜明的、治未病的传统理念获得了发扬与光大,医院己成为昆山地区“上工治未病”的引领者。
  • 摘要:本文根据朱少鸿先生的传世抄本《朱少鸿医案》予以点校整理,并对朱少鸿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简要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嘲定加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8例患者,男2l例,女17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4岁;病程5月~16年。临床表现:单纯顽同性腰痛6例,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痛32例,伴间歇性跛行20例,伴下肢麻木18例。下肢麻木1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例,跟腱反射减弱15例。 患者取俯卧位,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以滑脱间隙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显露滑脱间隙之上下椎板、两侧小关节突及横突。在C臂机监视指导下分别于滑脱椎及下位椎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钉(滑脱椎椎弓根内置入提拉复位钉,该钉螺纹较粗)。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对于峡部裂及小关节突明显增生内聚者,同时行小关节突部分或全部切除,清除峡部增生的痕痕组织,神经根充分彻底的减压。牵开马尾及相应神经根并保护之,显露前方变性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分别于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上左右对称的切开,彻底清除间盘组织并刮除上下椎体的软骨终板,充分显露上下椎体软骨下骨,椎间植入自体碎骨块,并将其打压夯实。松开扩大器并稍加压,行钉棒拧紧固定,彻底止血,冲洗创口,置胶管引流,C型臂X线机检查,结果满意后,术毕。结果:术前平均滑脱率38,术后平均复位率94%0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等综合指标评价临床疗效。优:腰腿痛症状消失,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良:腰腿痛症状大部分消失,偶有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大部分恢复:可:腰腿痛症状减轻,偶有疼痛,但无需服止痛药,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恢复,但仍有麻木,间断疼痛及肌萎缩:差: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本组优25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86. 8%,经x线检查均已骨性融合,无术后感染、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脊椎滑脱加重复发。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并行彻底减压、椎间打压植骨操作简易,减少了出血,节省了手术时间,节约了cage植入的费用,手术疗效满意;规范化操作、手术仔细、认真,没有并发症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的疗效。方法:本组8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7岁;进行跟骨牵引、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结果:优66例,良15例,可5例,差0例。结论:通过本组86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保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切皮肤,未破坏膜,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病人花费少,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较好选择,对于身体有其它疾患而不宜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及骨箭线未消失的未成年患者更是最佳的选择。此法要求不高,患者容易接受,在一般的医院皆能进行,但要掌握好适应症。
  •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治疗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未作过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IIIa一Ⅳ期)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8岁。既往未接受过化疗及放疗。口服卡培他滨联合补脾消瘤方21d为1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21例病人均完成治疗,目前有4例死亡,无化疗相关性死亡。不良反应按NCI常见毒性评价标准评定,均为轻到中度,未出现3度以上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满意。
  •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以及临床与实验室研究的相关资料整理,阐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风湿内扰证的病因病机,并进一步结合现代药理对祛风湿药物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做了一些研究,使祛风湿药物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应用得到了一定拓展。
  • 摘要:中国中西医结合教育起步较晚,有必要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丰富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内涵,中西医结合,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设计是关系到中西医结合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等问题。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是中西医结合事业自身发展需要,重视人才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建设,多途径、多层次地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是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关键所在。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晨清夜寐方即清晨服用清心火方,睡前服用滋肾阴方以清心滋肾、交通心肾,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09年1月的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的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为(59.6±7.3)岁;就诊时病程(39.5±8.1)d。对照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5岁,平均年龄为(58. 4士6. 8 )岁;发病时病程(38. 9士9. 2)d。对照组舒乐安定1 mg,每晚睡前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晨清夜寐方即清晨服用清心火方,睡前服用滋肾阴方,分早晚服,每2日各1剂,4周为1个疗程。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显效工1例,有效8例,治疗组40例,治愈17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40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 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拟三七贝连蜜糊方治疗食管炎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均经食管钡餐透视、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炎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22例;年龄20~67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7d,但以1个月~3年者为多见,占64.5%。病因为食刺、烫伤者29例,酗酒者38例,服毒者15例,原因不明者1O例。症状以食管吞咽食物或饮水时有灼痛感,胸骨后刺痛为主,伴有口渴、咽干或有少量吐血。胃镜显示食管黏膜呈散在性斑块状充血和水肿,轻度糜烂。病理活检为黏膜炎症改变。炎症部位在食管上段者42例,中段者20例,下段者17例;上中段合并炎症者7例,中下段合并炎症者5例,全食管炎症者1例。予以自拟三七贝连蜜糊方治疗。药物组成:参三七、川黄连各30g,象贝母50g。 3药共研极细末,加入蜂蜜1000mL中混匀。每次服30mL,1d 3次,于餐后30min,平卧缓慢咽下。服后1h内避免饮水及进食,以免降低药效。2周为1疗程。结束后做内窥镜检查。结果:治愈54例,显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5%。结论:盖三七贝连蜜糊之参三七活血祛癖,通络止痛;象贝母化癖散结;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解毒;蜂蜜润燥养阴。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痰祛癖之功,药专力宏,疗效甚佳。
  • 摘要:目的:通过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简称“多囊肾”)的临床病例调查,初探多囊肾的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年龄、病程及肾功能情况的关系,为多囊肾的中医诊治的规范化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59例多囊肾患者中医证侯学、人口学、肾功能及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探索多囊肾病中医证侯规律。结果:多囊肾患者出现概率超过1%的症状有:腰膝酸软、腰背胀痛、舌紫暗、神疲乏力、耳鸣耳聋、畏寒肢冷、失眠多梦等27个症状。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在259例多囊肾病患者中常共同出现的症状有四类:第一类的症状有:腰膝酸软、腰背胀痛、舌紫/暗、胸闷、心慌,气滞血癖型,共76例,}r总病例数的29.34%;第二类所包含的症状有:神疲乏力、耳鸣耳聋、畏寒肢冷、腰背刺痛、腰背隐痛、胃纳不馨、舌淡白、口苦、黄腻苔,脾肾阳虚兼湿热型,共91例,占总病例数的35.14%;第三类所包含的症状有:头晕、肢体困重、肮痞纳呆、白腻苔,寒湿凝聚型,共30例,占总病例数的11.58%:第四类所包含的症状有:失眠多梦、舌红/绛、烦躁易怒、胁痛、渴欲饮水、头痛、咽干口燥、便秘,肝肾阴虚型,共62例,占总病例数的23.94%。气滞血癖、寒湿凝聚型血肌配水平较脾肾阳虚兼湿热型、肝肾阴虚型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疾病病程及患者CKD分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肾分为气滞血癖、寒湿凝聚、脾肾阳虚兼湿热、肝肾阴虚四型。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多囊肾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型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药汤剂和中药注射剂发挥疗效的过程,并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和临床实践,对于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
  • 摘要: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西医结合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要大力发展。而要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加快中医现代化进程,改革现有的医院建制很有必要。把现有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元素植入到综合性医院去,取消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称谓,在每个综合性医院设立相应的中医学科,医院领导层有中、西医人员组成。综合性医院可有所侧重,某些医院可把中医设为重点,以起到引领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3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5岁。 2组患者均增加饮水量,每日尿量保持在3000mL以上。加强运动,特别是跳绳、爬楼梯等活动,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15min。并观察用药后膀肤刺激症状、肾绞痛等症状的变化,肋腰点压痛等体征变化,尿液颜色,尤其是尿中是否排出砂石等。治疗期间每周检查2次尿常规、泌尿系B超和(或)X线腹部平片.肾绞痛突然消失时,应及时进行检查以明确结石是否排出。对照组腰腹绞痛较甚者,以5%GNS250mL.654-2 20mg,静脉滴注;继用青霉素800万单位加入596GNS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5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排石。予以自拟四金排石汤。结果: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30例中,治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0%。对照组20例中,治愈3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 0%. 2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可缩短疗程。结论:本法使用方便,患者奔易榕等.俪干推广应用。
  • 摘要:不孕不育症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它反映了人类生殖健康的状况并影响着种族繁衍。中国传统医学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对人类的生殖活动及其相关疾病有了明确的认识,几千年来不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疾病的临床经验,应用传统中医学治疗生殖相关疾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中国传统与现代生殖医学相结合在理论汇通及生殖相关疾病临床治疗研究上都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并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回顾介绍了我国生殖医学的发展史,以及传统与现代生殖医学对生殖相关疾病尤其是男女不孕不育方面认识、诊断、治疗方法的近况与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生殖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即为创建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中西结合医学生殖医学的新流派做了展望。
  • 摘要: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的情况,为今后制定标准化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1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的证型分布和主要证型的用药特点的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应用阶段(首始期)主要证型为:热哮证(占、肺热阴虚证和肺脾气虚证,以桑白皮、甘草、苏子、薏苡仁、黄芩等最常用。减量期主要证型为:肺脾气虚证、寒哮证和肺热阴虚证,以麦冬、薏苡仁、生地、甘草、茯苓等最常用。维持量期主要证型为:寒哮兼脾肾亏虚证,以黄芪、仙灵脾、白术、茯苓、薏苡仁、甘草等最常用。结论:首始期以热哮、肺热阴虚证和肺脾气虚证为主,减量期以肺脾气虚证、寒哮证和肺热阴虚证为主,维持量期以寒哮兼脾、肾阳虚证最多见:激素使用不同阶段共同的药有:升麻、炙鳖甲、白花蛇舌草、青蒿、积雪草、赤芍、干地黄、薏苡仁、佛手、甘草,不同的药最常用分别为:首始期:知母、黄柏、半边莲,制大黄;减量期:黄芪、麦冬、何首乌、茯苓:维持量期:仙灵脾、黄芪、何首乌。
  • 摘要:前列腺炎(CP)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介绍了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中成药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疗效评价。
  • 摘要:肝硬化的治疗不外乎去除诱因、控制原发性疾病和阻止并发症的发生。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中医特色治疗则显示出其良好的作用,并有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本文介绍了在临床治疗和研究中中药脐部贴敷、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灌肠、肝病治疗仪肝区穴位照射等四个特色的项目。
  • 摘要:完成中药5类新药一派能达胶囊的临床前研究2008年6月上报国家药监局,是2003~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参皂苷PND组分对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谱》的后续工作。完成制剂的工艺、成分分析、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动物、细胞和分子多层次的药效学研究;急性、慢性毒理学和三致试验,并设计临床研究计划等共23项实验研究和资料。
  • 摘要:本文介绍了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典型病例。并在这种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 摘要:自上世纪50年代中央倡导中两医结合以来,中两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中国医学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巨人贡献。新形势下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仍有特殊意义。在充分认识中西医结合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中西医结合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
  • 摘要:中医现代化,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势和特色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成果,对中医理论及临床进行全面研究和更新,使之纳入现代科学整体发展和轨道。现代医学是现代科学的组成部分,且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和最亲缘的关系。现代中医要具备兀型模式的知识结构。可见,学习两医是成为现代中医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中两医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之一。
  • 摘要:证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之一。证的规范化研究是发展中医学理论、提高中医药疗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证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循证医学己经对科研思路与方法的原则做了明确的、科学的论述,用循证医学的观念来指导证的规范化研究,必将对深化中医学证的研究,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做出应有的贡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