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5-05-14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学前教育“中国化”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战略任务。推进学前教育“中国化”主要是基于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意,二是扭转学前教育“西化”倾向的战略措施;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四是恢复和重构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五是传承中华十德的首要原因。围绕中华十德和三十修,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开发了《中华十德与国学》系列教材,旨在填补国内中小学、幼儿园国学课程的缺位。《中华十德与国学》教育不局限于上课、读书、背课文的简单层面,而是进一步延伸到活动和实践过程,与常规教学、素质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探索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创新教育模式。坚持面向教学一线、面向教学实际,以中华十德和三十修为主线,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构建以故事绘本、道德启蒙、行为养正、入脑立根为内容体系的幼儿园十德教育模式。通过有载体、有内容、有评价、有实践的良性循环,实现以文化人;通过阅读经典、传承精华、蒙童养正、悟德修身,实现以德育人;通过生动、有趣、有料的内容载体把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植根于幼儿,从而推进学前教育中国化。
  • 摘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十八大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已经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准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把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作一种历史责任。
  •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民族文化则是民族地区的学校(幼儿园)进行课程开发所拥有的人文素材优势.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本园以“民族文化,润泽童心”为主线,在课程计划中,适时适度安排舍族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对舍族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上,选择舍乡工艺、舍乡节庆、舍乡美食、舍乡山水等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建构教学活动,利用大型活动的宣传和感染优势,在园内外创造浓郁的舍族文化氛围。
  • 摘要:我国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政策直接关联着通过什么内容和途径去培养人的问题。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的任何方面都会在一个人头脑中打下烙印,要通过学前教育政策的导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嵌入儿童的脑中,成为其终身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幼儿教育首要关注的事情是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将儿童培养成为明事理、懂规矩、讲团结、能合作、遵纪守法的人。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教育工作者遵循的“中国隐形文化逻辑”。如若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予不顾,一味去追求西方式的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基础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特别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加以实施,最终会不利于培养陈鹤琴先生所谓的“现代中国人”,甚至会培养“自毁长城”的后来人。
  • 摘要:大观幼儿园创办于1951年5月,当时其职能是为省委省政府部门机关干部子女提供保教服务.由于大观幼儿园保教工作突出,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关注.尊敬的周总理为幼儿园起名"大观保育院".64年来,秉承着"一切为了孩子"、 "为机关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园宗旨,坚持着"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办园目标,形成了园本化、家园化、托幼一体化的教育特色.经过大观幼儿园一代代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幼儿园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云南省一级幼儿园、昆明市优级幼儿园、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优秀实验幼儿园、全国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基地,成为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课程从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再到园本课程,幼儿园特别注重引导幼儿主动锻炼身体,通过健康领域相关课程的研究,制定相应的体格锻炼内容,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大观幼儿园通过严格落实晨检制度、日常保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特殊儿童管理制度,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传承园所文化,坚定教师职业理想,引入多民族的文化资源,融合及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
  • 摘要:文化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积累了许多文化精髓,而我们作为教育大国,更应该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教育资源,培育新生代力量,从而成为优秀人才资源大国.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可见,在幼儿阶段,应该对孩子进行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教育.构建幼儿园书香特色文化环境有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教师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和推动教师传承中华文化的实践,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和中华文化奉献一份力量.本园有6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人文底蕴深厚、书香气息浓郁的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教育环境、书香浓浓的社区教育环境和注重教育养成的家长资源。基于这样的优势,本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借助华师大家长的专业资源,组建了启蒙幼学堂,让幼儿从小接触、感受、体验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让教师和家长成为教育合作者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共同传承者。强调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教育,从孩子的幼年起,积极施教中华优秀文化中所倡导的孝顺、仁义、互助、礼让等传统美德,培养对中国文化有深度认同感的、具有儒雅、纯净气质的孩子,并通过对孩子的精心培育和教导,反作用于教师和家长,促进教师和家长的成长。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各领域逐渐重拾民族文化的自信.在学前教育领域表现为:无论是环境创设还是活动开展,幼儿园对民族文化的呈现可谓风生水起.然而透过喧闹的表象,不难看出:民族文化在幼儿园里只是宽泛地影响着课程内容,以简单的方法进行灌输;民俗文化教育目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脱离;内容零碎,活动缺乏长效性;对民俗资源的运用,更多停留于对表象的描摹.缺失了一种深层次的内涵和入脑入心的传承,而这无疑才是文化传承教育之根本.民族文化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部分,在进入幼儿园课程活动过程中,如何使其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又能将其丰富内涵与优秀基因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多元的面貌,生动自然地呈现在孩子面前,才能将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教育环境无障碍地连接起来。这就如同计算机与外部装置的连接和互通,需要通用快捷的USB接口。以兼容和扩展的教育思维寻求和展露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内在联系,搭建幼儿园教育活动连接优秀民族文化的多种外设,从而启迪幼儿心智,真正达到文化传承的目标。
  • 摘要:当试图去认识自己的文化时,往往会发现这十分困难.真正的文化往往是隐藏的、难以解释的,同时也难以摆脱我们固有的文化思考范式去反观所处的文化.因此,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尝试运用一种新的方法——采用录像引发的多重声音(解释)的比较民族志研究法,去研究内化在学前教育本身中的传统文化以及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我们需要把习以为常的幼儿教育实践通过对比,使其变得陌生,才能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去粗取精式的客观剖析,使外来文化的东西变得熟悉,才能以平视的角度进行去伪存真式的吸收借鉴。对比文化是为了审视自己的文化、正视他人的文化,且把文化当作一个系统去认识和比较,这对改进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幼儿教育先进理念与方法的多元性存在于文化之间,也存在于文化之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应是一个文化延续和多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多元文化、提倡多元文化、实践多元文化的过程。中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多元化的追求,或许更有利于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 摘要: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情感与生俱来,然而在世界文化格局的不断变化之中,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了剧烈的冲击.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遭受剧烈冲击的今天,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关注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强调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值得学前教育界思考的问题.培养出具有文化传承能力的优秀师范生,是师范生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多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认为可以从了解文化的含义及其功能、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触发文化情感与文化自觉等几个方面来考虑.作为幼儿园教育主力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文化传承能力,拥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对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深刻感悟和反思,对文化真挚的情感和敏锐的文化自觉性,才能将幼儿培养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 摘要: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通过多种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瑰宝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进而走进学生的头脑。在编订教材时,注重古典经书、寓言故事、历史名人的阐述和引用,对传统的游戏活动(七巧板、皮影、手影等)进行专题介绍。在学校教育中,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种默化的教育,特别是高校和幼儿园,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最能融入和体现文化内涵,展示出一个学校的整体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软实力,也应该且有必要成为我们高校办学的软实力。秉承中华文明,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教育,将各种经典的传统活动和游戏融入教材、融入课程、融入环境创意,让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跃然呈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在传承文化的实践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元素的美妙,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进而让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
  • 摘要:中国的幼儿园发展应该和本土的文化相联系,重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幼儿园是传承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幼儿需要在其中接触中国文化,接受传统的熏陶,教师也有职责向幼儿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重视本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不是要让时间倒退,回归传统的做事方式,而是要让这些传统的文化价值和实践方法以新的形式出现,以解决新形势下的问题。或许可以说,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都是混血儿。中国有许多非常具有价值的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传统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文化实践应该被欣赏和肯定,而不是被搁置在一旁,中国教育工作者不应只顾加快学前教育更加现代化和西方化的步伐。从不同地域、不同定位的两所幼儿园研究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学前教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在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中国的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大量运用着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教学实践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