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8040篇,会议文献有126篇,学位文献有698篇等,中国艺术的主要作者有韦蔚、潘欣信、朱浩云,中国艺术的主要机构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东南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2021年中国美术服务于人民,以高度的艺术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用美术形象塑造时代精神,献礼党的百年华诞,充分体现中国美术的“人民性”特征。美术工作者积极投身乡村...
2.[期刊]
摘要: 2021年国庆期间,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嘉年华开启,小堡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数十个艺术创意市集商铺热情迎客,吸引不少市民围观挑选。宋庄这座"小众"的艺术小镇也开始了...
3.[期刊]
乡村振兴视域下普通村庄的艺术乡建探索——以潍坊市寒亭区牟家院村为例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出发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既要物质振兴,也要精神振兴。艺术对精神生活具有丰富和促进作用,新时代乡村建设中尤其要重视艺术乡建。近二十年来的艺术乡建探...
4.[期刊]
民族主义、新中国政权与现代性焦虑 1950年代莱比锡展览会中国馆展示设计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与国家形象诉求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团结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以及突破资本主义强国的封锁,中国政府对外参加了大量展览。民主德国主办的莱比锡展览会是新中国最早而且连续参加的大型博览...
5.[期刊]
摘要: 中国艺术史历史悠久,从魏晋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艺术史的编纂和研究。近代以来,传统的艺术史研究因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而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后,海外对中...
6.[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代艺术的起源、概念、主题三个方面的探讨,得出对当代艺术的任何界定都必须根植于当代文化、美学、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展览和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实践这一结...
7.[期刊]
摘要: 红山玉龙及其来源之图像分析,由虫到龙的谱系已成定谳,后来的中原文明遵循这一演化序列,神格上几乎就是神龙一统的图像世界。良渚文明以龙首纹的形式接纳了红山玉龙,但...
8.[期刊]
摘要: 刘海粟的艺术形上学思想,可以用“艺术是生命的表现”来概括。这一思想是将艺术作为启蒙、救亡的工具与作为现代个体信仰这两种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的过程及内在思想...
9.[期刊]
摘要: 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是自20世纪开始转型的,也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见证。本文对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起源进行追踪,以及对其属性进行判断以便准确把握我国近现代美术发展...
10.[期刊]
摘要: 智库的应用与特征,决定了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在各类智库中,作为兼具学术智库、高校智库和党校智库特征的党校期刊智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建设党校期刊智库已是党校期...
11.[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关于“南北”问题的探讨遍及乐、文、诗、词、书、画、曲等多个门类和领域。尽管不同门类艺术发展成熟次序不一,探讨“南北”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古人...
12.[期刊]
摘要: “重建新世界”的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正在迅猛进入艺术领域,这意味着什么?从现象看,当下的区块链NFT(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质化代币或非同质化...
13.[期刊]
跨族际艺术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以纳西族为例
摘要: 从民族艺术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可以看出跨族际交融是我国56个民族艺术的突出特征。多民族的艺术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审美动力。文章以纳西族...
14.[期刊]
摘要: “飞动”意象是敦煌壁画的灵魂和经典符号,它赋予敦煌壁画独特的意境和鲜活的生命。“飞动”意象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一个在特定时代特定语境下产生的物象。如敦煌壁...
15.[期刊]
摘要: 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为美术馆的运营推广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
16.[期刊]
摘要: 在文艺复兴到19世纪形成的西方的美的艺术中,艺术分类是其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和哲学的文化升级、科技演进—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出现、电型艺术和文化工业的...
17.[期刊]
移动展墙拓扑变换在美术展览中的艺术体现——以江苏省美术馆为例
摘要: 随着各地美术馆的年平均展览数量不断增多,不同类型与不同风格的美术展览给美术馆内的展陈布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分析江苏省美术馆历年来的展览案例,在引入拓扑...
18.[期刊]
摘要: 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以独特的作者性风格与充满哲理的美学风格,为观众展示了脱离胶片时代的电影在进入数码时代后的风格转向与叙事创新。笔者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论证了导演...
19.[期刊]
摘要: 泰国清迈的这间艺术画廊实际上是业主私人藏品的展览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狂热的收藏爱好者,希望将50多年来收集的珍宝展示给公众。正是因为将毕生的心血融入这座画廊...
1.[会议]
“比较”作为理解的路径——本杰明·罗兰德(Benjamin Rowland)的东西方艺术比较研究
摘要: 二战后,西方的东方艺术收藏日趋完备,“比较”作为艺术史研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开始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中国艺术史研究中,以加深对异域文化的理解,确立艺术交流和影响...
2.[会议]
跨学科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人物研究——以艺术史家滕固为个案的方法论展望
摘要: 历史人物生平史迹与艺术理论思想研究一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领域的优良传统与热门专题之一,然而,当前受学界分科治学思维的影响,研究者往往从各自所处的单一学科视角出...
3.[会议]
英国艺术史学家柯律格的退休告别会: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自信与自省
摘要: 2018年6月6日是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柯律格教授退休的日子,许多欧美的中国艺术史学者为他举办了一场题为“东方”的论坛.这场氛围轻松甚至温情的学术聚会,或许恰...
4.[会议]
一个“哈欠”的意识形态生成——对1993年《纽约时报》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的研究
摘要: 安德鲁·所罗门于1993年12月19日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不只是一个哈欠,而是解救中国的吼叫》(内页标题为《他们的讽刺、幽默(和艺术)可以拯救中国》)成为...
5.[会议]
摘要: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四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包括文化馆、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内...
6.[会议]
摘要: 1987年文化部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至2003年,文化部通过命名挂牌...
7.[会议]
摘要: 随着我国艺术收藏品资产规模达到万亿级规模,国内艺术收藏缺乏流通渠道,艺术收藏品金融资产化后,海量艺术收藏品成为金融资产,大量收藏家会成为新富阶层.维多利亚时代...
8.[会议]
摘要: 当今,艺术产业创新呈现加速、跨界、融合态势,仅研究特定的主体、行为、关系和要素,都不能反映其系统性、整体性状况,也难以应对其融合、协同问题,因而需要引入产业创...
9.[会议]
摘要: 身处艺术品资产化的新阶段,在台湾艺术银行等机构的运营上,至少可以归纳出五点重要的特征。其一,管理上的专业化与分工化,在艺术品资产化的每个环节,业己逐渐形成专业...
10.[会议]
摘要: 群众文艺创作是文化艺术事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而群众文艺创作激励机制研究是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分...
11.[会议]
摘要: 艺术的不凡注定了对其管理手段的非同一般,将之归为行政管理、商业管理、中介管理乃至艺术活动管理都是不全面的.艺术管理具有多个维度,不同维度的管理策略以及方法也不...
12.[会议]
摘要: 民营艺术机构是艺术品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术品牌和商业品牌共同构建了民营艺术机构的品牌,其中学术品牌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南京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是江苏省...
13.[会议]
摘要: 在当代社会,文化艺术政策与文化法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其同一性主要表现在对人民负责和对文化艺术建设负责的一致、致力于推进文化艺术建设的健康发展,以及努力保...
14.[会议]
摘要: 湖社画会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画家社团之一,其主要活动形式有:定期例会、开展教学、举办(或参与)展览.同时还创办刊物.湖社画会为...
15.[会议]
摘要: 基于长时段考察中国现代设计变迁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建立"经验模型",以其流变性、交融性和模糊性原则反思"形式模型"的单义性、确定性、斩截性原则,用以发现影响中...
16.[会议]
摘要: 宋代被史家誉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时代,在新儒学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士大夫阶层将"造物"、"制器"、"营造"、"百工"等研究与实践纳入儒学范畴,不仅在具有"开一代儒...
17.[会议]
摘要: 艺术品金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了解并掌握国内外艺术品金融化路径的异同之处,可以有效地把握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动向.通过艺术银行...
18.[会议]
摘要: 在技术升级加速以及研发成本下行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消费金融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飞速发展.通过对金融工具的技术创新,实现艺术品由小众投资走向大众消费,推进艺术品...
19.[会议]
摘要: 从艺术到艺术品再到艺术商品,艺术品的每一次转化都蕴含着不同的深意,也增添了更多的价值含义.基于对艺术品和艺术商品转化的理论性分析,辨析艺术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
20.[会议]
摘要: 在运行架构、资金来源、资助项目类型和项目评审机制上存在诸多相似的中美国家艺术基金实际在成立背景、机构地位、职责承担与社会力量动员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在由对比两...
1.[学位]
场域的生发:四川美术学院青年驻留艺术家群体研究(2013-2016年)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步入艺术体制全面建设阶段。在此情境下,“艺术体制与艺术创作主体生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四川美术学院青年驻留艺术家计划”作为...
2.[学位]
摘要:
剧院运营管理是一项体量庞大,涉及若干学科门类的课题。
广西拥有12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多样的民族文化。这些丰厚的艺术资源曾经滋养了一方创作人员,从而...
3.[学位]
摘要: 本文以北京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不同时期国有文艺院团宏观政策路径、当前北京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政策进...
4.[学位]
摘要: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也对艺术院团在新时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笔者发现,目前学界对于艺术院团的评价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笔者尝试把...
5.[学位]
摘要: 北京798艺术区是最具工业传奇色彩、艺术气息氛围、国际影响力的地标性区域,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由于798艺术区的存在,北京于2003年首次被美国《...
6.[学位]
摘要: 北京798艺术区是最具工业传奇色彩、艺术气息氛围、国际影响力的地标性区域,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由于798艺术区的存在,北京于2003年首次被美国《...
7.[学位]
摘要: 海外汉学家巫鸿在美术史的“空间转向”潮流中看到了空间方法分析中国艺术史的潜能,在对中国美术史个案研究的总结基础上,关注空间在“图像分析”、“物件的视觉与意义分...
8.[学位]
摘要: 高居翰是当今世界著名的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和权威,也被称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他既是汉学家、收藏家又是图像档案学家等,其多重身份使其在研究中国...
9.[学位]
摘要: 汉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成期,考古发掘出土的重要遗存、遗物成为汉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被后世广泛使用的铺首衔环尤为突出,在很多遗物中极其常见,两汉时期发展繁...
10.[学位]
摘要: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但历来缺乏善本,且相关的研究亦乏善可陈。本文就从校勘《古画品录》这部中国古代美术文献入手。试图去解决一些中...
11.[学位]
死亡、祭祀与纪念性一一陈箴、谷文达、黄永砯作品中的文化材料研究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流派与创作过程方面都进行了探究与开创。这一历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一...
12.[学位]
摘要: 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后出现的多个伪漫画社团为研究对象。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政策和伪华北政府的文艺宣传策略,以交代北...
13.[学位]
摘要: 在清末到民国的上海,明显具有商业属性的书画社团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书画家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成为中国近现代美...
14.[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存在于1910年至1930年间上海的以商业运作为主要目的的书画社团海上题襟馆书画会为研究对象。
本论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
15.[学位]
摘要: 邓以蛰,中国现代艺术理论的重要建设者之一,既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也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其艺术思想融汇中西,硕果累累,对建构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16.[学位]
摘要: 现今社会,校外美术教育高速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校内美术教育的发展与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学校、相关从业人员越来...
17.[学位]
摘要: 当今的世界以势不可挡的形式向互联网时代迈进,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次又一次的刷新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式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经历了...
18.[学位]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文艺院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S省省直文艺院团为例
摘要: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人才队伍是关键因素,文艺院团的专业人才情况直接关系到艺术表演的水平和文艺产品的质量,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文艺院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
19.[学位]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域美术开始成为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进入21世纪之后,地域美术研究逐渐升温,几乎每年都有地域美术史著作出版,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也呈持续上...
20.[学位]
摘要: 山水审美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来已久。从上古时期的山水崇拜,到后来孔子的“君子比德”,老庄的“逍遥无为”,魏晋六朝士人的“移情山水”,山水美逐渐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