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六朝时期的山水审美探究
【6h】

六朝时期的山水审美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六朝山水审美的历史源流

第一节 六朝前山水审美概述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山水崇拜

二、先秦两汉时期的山水思想

第二节 六朝山水审美的历史背景

一、生存背景

二、思想背景

第二章 “雕琢与自然’’的山水诗

第一节 文辞的“极貌追新”

一、追求“形似”之风

二、山水文词之“丽”

第二节 对于“性情”的吟咏

一、山水人格之“清”

二、谢灵运的“孤游”山水

第三章 “质有而趣灵”的山水画

一、笔墨布势

二、心师造化

第二节 山水之神

一、宗炳的“味象”与“观道”

二、山水的畅神抒怀

第四章 “此中有真意”的山水田园

一、可游与可居

二、穷真趣于林园

一、醉情田园

二、山水闲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山水审美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来已久。从上古时期的山水崇拜,到后来孔子的“君子比德”,老庄的“逍遥无为”,魏晋六朝士人的“移情山水”,山水美逐渐被世人发现,并贯穿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山水审美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极重要的核心行为和思维。六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其时的士人对生命的体验与认知有着突出的自觉表现,普遍选择寻求纵情山水以获得生命的慰藉,并通过诗文、书画表达与山水相往来的悲欣以及对逃脱生死的期望。在山水文学中,士人喜用山水诗来吟咏性情。山水诗的文辞尽管沿袭了汉魏文赋“丽”的特点,但是又赋予它新的内涵,“清丽”、“哀丽”、“道丽”等风格,都是六朝人对于美的独特追求。除形式外,士人还追求“清”的审美风范,这不仅体现在容貌、言谈之中,更是体现在人格、风度之中。在绘画艺术中,士人喜用山水题材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不仅体现在笔墨、布局、格调之中,更体现在对于“传神”的表达,对于“道”的体悟。“卧游”、“畅神”等重要观念将老、庄等思想资源与具体的艺术思维、艺术原则结合起来,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逍遥提供了独到的角度和方案。在生活行止的日常实践中,六朝士人恋山爱水,并且建造独具个性的山水园林,纳山水之趣于举手投足之际,于举眉瞬目中得自然之理,从而达到一种可游与可居的境界,将实用与审美融为一体,将寻常生活变成诗意的栖居。这其中,真正与大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是陶渊明,他用一种闲居而辛劳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对田园的热爱,真正做到了不离于物又不役于物的自由与自适,达到了心与自然、生活与理想浑融无碍的境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