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的分析及鉴定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07篇,会议文献有190篇,学位文献有84篇等,毒物的分析及鉴定的主要作者有衡正昌、谢剑炜、韦传宝,毒物的分析及鉴定的主要机构有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2周重复给予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未导致恒河猴出现毒性反应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对恒河猴2周重复给药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性反应的安全剂量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为临...
2.[期刊]
摘要: 采用微管纸喷雾质谱法快速筛查了血液中的敌草快、百草枯、草甘膦、草铵膦和氯化琥珀胆碱5种强极性毒物。全血样品用9倍样品体积的甲醇提取,静置后取上清液直接上样,使...
3.[期刊]
基于多色上转换纳米材料的适配体荧光传感器检测三种激素类污染物
摘要: 目的制备上转换多色纳米颗粒,建立适配体荧光传感技术,实现17β-雌二醇、双酚A、孕酮等激素类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核诱导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多色纳米...
4.[期刊]
miR-148a-3p通过抑制IL-12/IL-12Rβ1/IL-12Rβ2/IFN-γ通路抑制Th1细胞极化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48a-3p调控1型辅助性T(Th1)细胞极化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6周龄小鼠的脾单个核细胞,经免疫磁珠阴性分选获得初始CD4+(na...
5.[期刊]
摘要: 药物杂质遗传毒性评价遵循ICH M7指导原则,基于风险评估的原则,在药品注册时,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定量)构效关系,即(Q)SAR评价方法研究杂质的致突变性...
6.[期刊]
摘要: 近年来N-亚硝胺类药品杂质超限事件引发社会热议,药品质量问题再次受到公众广泛关注.如何对遗传毒性杂质进行控制,以及如何评判药品中杂质是否存在遗传毒性/致癌性成...
7.[期刊]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年蘑菇毒素的检验技术进展,并提出整合定向和非定向分析,开发QuEChERS净化方法,实现蘑菇毒素的快速筛查和检测的技术发展,为可疑蘑菇鉴定、蘑菇毒...
8.[期刊]
摘要: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CaO2在288 nm处吸光值的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Mb-Cu模拟过氧化物酶法来检测面粉中的CaO2,并讨论了Mb-Cu浓度、反...
9.[期刊]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年蘑菇毒素的检验技术进展,并提出整合定向和非定向分析,开发QuEChERS净化方法,实现蘑菇毒素的快速筛查和检测的技术发展,为可疑蘑菇鉴定、蘑菇毒...
10.[期刊]
摘要: 脑微透析(B-MD)技术是一种以透析原理为基础,并结合灌流取样的脑部微量采样技术和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即可快速定量分析脑细胞外液物质,如脑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神经...
11.[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适合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人心肌细胞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新药中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选用浓度为0.33、1、3μmol/mL的他莫昔芬(Tam...
12.[期刊]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检测血样中4种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摘要: 建立了同时检测血样中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Methylone)、3,4-亚甲二氧基乙卡西酮(Ethy-lone)、4-氯甲卡西酮(4-CMC)、4-氯乙...
13.[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适合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人心肌细胞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新药中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选用浓度为0.33、1、3μmol/mL的他莫昔芬(Tam...
14.[期刊]
摘要: 自"缬沙坦事件"之后,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药物中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和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
15.[期刊]
摘要: 生物毒素毒性高、危害大,存在于食品和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实现特异、灵敏检测是预防生物毒素引起突发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基于适配体的生物毒素检测...
16.[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海口市岗前健康体检人群血液中铅、汞、镉等主要重金属的负荷水平,为本市预防和控制重金属中毒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方法 抽取2019年2月至8月岗前健康体...
17.[期刊]
摘要: 呼吸衰竭是肺部各种疾病的最严重阶段,内容涉及肺功能的各种机制,理论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文章通过对2018级高职护理学生采用百草枯中毒案例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
18.[期刊]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菌液浓度和吸光度值[D(λ)值,λ为波长数值]的关系,开发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方法:选取Am...
19.[期刊]
QuEChERS前处理结合UPLC-MS/MS法测定枸杞中19种外源性风险物质残留量
摘要: 目的建立QuEChERS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枸杞中19种有机磷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外源性风险物质的方法。方法枸...
20.[期刊]
SD大鼠灌胃染毒蓖麻籽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及临床中毒样品初步检测
摘要: 目的建立SD大鼠血浆中蓖麻碱的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用于大鼠ig染毒蓖麻籽后毒代动力学研究及开展临床样本检测。方法采用SynergiPolar...
1.[会议]
摘要: 按照物质的存在形式,受试物的类型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通常,生态毒理学实验室接收的受试物以固体和液体居多,气体很少见.相对来讲,前两种类型的受试物的制备和分...
2.[会议]
基于3D活细胞打印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的多维度体外毒理学分析系统
摘要: 基于3D活细胞打印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的多维度体外毒理学分析系统是将3D生物打印技术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结合的多维度毒理学分析平台,在该技术体系中,首先通过3...
3.[会议]
摘要: 有害结局通路是一个概念框架,用于描述己有的关于一个直接的分子起始事件与在生物不同组织结构层次所出现的与危险度评定相关的“有害结局”(AO)之间的相互联系。AO...
4.[会议]
摘要: 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暴露于大量化学品下,一些化学品可以引起线粒体毒性.线粒体具有能量产生,维持细胞稳态,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线粒体毒性可能导致生...
5.[会议]
摘要: 目的:研究铝灰渣提取物(AAE)经口、经皮和经肺染毒的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经口染毒试验,取小鼠,禁食不禁水12h,按20ml/kg体重容量灌胃1次染毒...
6.[会议]
摘要: 传统理念上,在阐释和应用遗传毒性数据时均使用的是定性分析方法,而非基于剂量-反应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然而近年来,随着高通量、高涵盖面、高准确度的试验方法的建立...
7.[会议]
摘要: 动物实验中SD大鼠是常用的试验动物之一,在药物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鼠交配后的妊娠状况确认尤其重要,一般采用阴道涂片的发法观察SD大鼠的动情周期和交配情况.动情前期...
8.[会议]
摘要: 随着欧盟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以及中国3R原则对动物福利的倡导,毒理学研究正逐步由体内动物研究向体外试验转变,体外毒理学实验成为减少或替代动物实验的必然趋势,...
9.[会议]
摘要: 纵观人类历史,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往往带来人类生活的巨变.其中,青霉素的发明、DNA双螺旋的解析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就属于这些重大科技突破,它们分别带来了药物制造业...
10.[会议]
大气细颗粒物中致癌组分与健康志愿者DNA氧化损伤水平的关联研究
摘要: 环境大气细颗粒物(PM2.5)己被确认为人类一类致癌物.人群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发现PM2.5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密切关联.在其潜在的多种损伤机制通路中,氧化应...
11.[会议]
摘要: 研究大气超细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招募45名居住地...
12.[会议]
摘要: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PM2.5与先天性心脏病及早期流产有关,并发现PM2.5引起大鼠及斑马鱼等实验动物心脏发育畸形,但PM2.5心脏发育毒性的毒作用机制尚...
13.[会议]
摘要: 细胞转化实验(cell transformation assays,CTAs)是利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模拟致癌物的体内致癌作用,从而进行致癌物检测的一种技术....
14.[会议]
摘要: 欧盟将农药分为植物保护剂(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PPPs)和杀生物剂(biocide products,BPs).植物保护剂主要...
15.[会议]
摘要: 离子迁移谱仪由于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及工作在大气压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痕量物质检测,但离子迁移谱仪对混合物以及迁移率相近的物质的检测和鉴定存在困难,气相色谱与...
16.[会议]
摘要: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
17.[会议]
摘要: 本文对EPA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RIS,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的历史、主要信息内容、工作流程,以及运用情况进行...
18.[会议]
摘要: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结构中至少有一维大小在纳米(10-9米)尺度上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微电子、半导体等工业领域.近年来,纳...
19.[会议]
摘要: 本文从有关标准对样品(受试物)前处理的规定,选择前处理试验的依据与原则,设计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思路,设计完整毒理学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样品...
20.[会议]
摘要: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每年举行官方水平考试,作为参试实验室的OPCW指定实验室需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波谱技术,对添加有大量干扰物的未知盲样进行测试,并...
1.[学位]
摘要: 如今,毒品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合成毒品的种类不断增加,禁毒形势严峻。从源头上禁毒是控制毒品滥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毒品检材中的杂质成分能够得到该毒品检材的合成方...
2.[学位]
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整合方法用于阳离子脂质体导致细胞毒性机制探索的研究
摘要: 在基因治疗的过程中,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作为两大转载工具被广泛运用。但是由于病毒载体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以及其他缺陷,它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此时...
3.[学位]
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整合方法用于阳离子脂质体导致细胞毒性机制探索的研究
摘要: 在基因治疗的过程中,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作为两大转载工具被广泛运用。但是由于病毒载体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以及其他缺陷,它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此时...
4.[学位]
摘要: 本文合成了8种哌嗪类离子液体和4种胍类离子液体,并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分析了其热化...
5.[学位]
苯醚甲环唑诱导HepG2细胞毒性及其与CYP3A4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苯醚甲环唑作为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农作物的杀菌防治。在多种环境介质与生物体内残留,其潜在的生物毒性引起了国内外环境学与毒理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6.[学位]
摘要: 双酚化合物(如BPA和BPS)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食品包装、牙科密封剂、婴儿奶瓶、聚碳酸酯塑料和热敏纸等产品的生产。由于中等水溶性和低蒸汽压,双酚化合物可以以...
7.[学位]
摘要: 由于具有良好的特性,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洗涤产品等各领域。随着相关行业的发展,其产量及用量仍在迅速增长。这些产品在使用后,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
8.[学位]
摘要:
前言:
六元杂环类除草剂在本研究中定义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和均三嗪类除草剂。其中百草枯毒性最强,每年因误服或投毒导致死亡的案件高达上千例。敌草快与百草枯...
9.[学位]
早期双酚A暴露对雄性大鼠成年后杏仁核区少突胶质细胞及恐惧记忆的影响
摘要: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最早被人类发现并大规模使用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其通过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合成、代谢和功能,从而影响机...
10.[学位]
摘要: 随着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纳米粒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即纳米毒性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虽然研究者已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层面研究了纳米粒子的毒性,但...
11.[学位]
摘要: 微囊藻毒素能够引发原发性肝癌和大肠癌,其在饮用水和蔬菜﹑鱼和贝类等食品中的出现,引发了人类对微囊藻毒素(MC-LR)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简...
12.[学位]
组合色谱柱法分离制备微囊藻毒素-RR及不同纯度产物急性毒性研究
摘要: 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我国水体蓝藻水华暴发愈加频繁,其中产毒藻种细胞死亡破裂后会释放出藻毒素。最常见并获得广泛关注的是微囊藻毒素,其毒...
13.[学位]
摘要: 四溴双酚A(TBBPA)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溴代阻燃剂,具有内分泌干扰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和发育毒性。它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在环境介质中...
14.[学位]
摘要: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但其中部分生物碱毒性大,因临床用药过量、误食、投毒等造成的剧毒生物碱中毒事件...
15.[学位]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紫斑谷螟豹皮樟虫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2014)》对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经口试验、体...
16.[学位]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推断毒性元素入体时间研究
摘要: 近年来,由毒性元素引发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毒性元素的相关研究成为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关注的热点,而毒性元素入体时间的...
17.[学位]
摘要: 生物毒素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高灵敏、高特异性的分析平台亟待建立。目前,常用的分析平台包括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法,以及免疫分析法。前者虽然灵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