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物考古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39篇,会议文献有11篇,学位文献有18篇等,民族文物考古的主要作者有杨富学、霍巍、刘中伟,民族文物考古的主要机构有四川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研究之二“南岭走廊”“茶船古道”历史文化考察
摘要: “南岭走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族走廊,也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其茶文化经历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茶船古道”文化。“南岭走廊”的“...
2.[期刊]
摘要: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和弘圣寺塔出土了几件大理国时期亭阁式和密檐式的塔模,在塔基部位分别雕有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无量寿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四方佛与中间代表主...
3.[期刊]
摘要: 辽宁省阜新市境内拥有以查海遗址为代表的查海文化类型遗址群,蕴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阜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确定...
4.[期刊]
摘要: 在考古学研究中,就方法论而言,实物遗存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阐释考古遗存的意义和本质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云南省滇池地区以及滇西地区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剑...
5.[期刊]
摘要: “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文物工作遵循的基本理念和重要使命。如何利用好少数民族文物资源,助力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6.[期刊]
摘要: 1925年大理地震,崇圣寺千寻塔等地的塔藏文物掉落后被哄抢一空。其中,一些珍贵文物很快被倒卖到了华东乃至国外。1944年,美国学者海伦·查平在哈佛大学《亚洲研...
7.[期刊]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班禅银像,体量虽小,但制作精良,较为少见。此像有可能是9岁的六世班禅坐像。乾隆帝弘历对此像的关注,不仅涉及单纯的佛事活动,而且与其哀妻悼子的...
8.[期刊]
摘要: 我国民族文物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包括对民族文物概念界定、分类与管理、调查与征集、保护工作等方面,展示了当前有关我国民族文物的学术研究概况。党的十八大以来,...
9.[期刊]
摘要: 从现代藏族翻译现状来看,翻译工作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相较于其他民族翻译理论特别是比起西方古代翻译理论,发现藏族翻译学建设目前还存在诸多短板。西方世界先后涌...
10.[期刊]
摘要: 1981年,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固尔班乡豪欠营村湾子山,发现了一片辽代契丹族家族墓地,其中M6出土了一具契丹女尸。从女尸墓葬、所穿葬服及其生活随...
11.[期刊]
摘要: 勿吉为东北世居之肃慎族系继肃慎、挹娄之后出现的第三个族称,存史时间大致在北魏至北朝时期。两汉时期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地区的挹娄系统的文化遗存——蜿蜒河类型或...
12.[期刊]
摘要: 本文章基于相关目录、方志、史料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对内蒙古地区清代多体碑刻题名、拓片等诸多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整理。在此基础上,将统计的15...
13.[期刊]
摘要: 在西南山地多民族杂居地区,家屋既因族群交往交流而逐渐"交融",也受到国家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影响.家屋变迁以物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横、纵两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因此具有...
14.[期刊]
摘要: 契丹女性的发式主要以髡发为主,同时还出现了束髻、辫发等现象.辫发是承接了北方少数民族所共有的传统,束髻则是受到汉族影响.本文以"五京建制"为依据,将统治区域分...
15.[期刊]
摘要: 大运河文化带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造就了很高的品牌价值,相较于其他品牌,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力量、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品牌战略规划有...
16.[期刊]
摘要: 辽是契丹所建立的政权,辖区内生活着众多民族.契丹女性的发式主要以髡发为主,兼有披发与短发等发型.契丹髡发习俗多承袭乌桓,披发受室韦影响,短发则是蓄发过程中新出...
17.[期刊]
摘要: 大运河文化带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造就了很高的品牌价值,相较于其他品牌,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力量、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品牌战略规划有...
18.[期刊]
摘要: 在入华粟特人的墓葬浮雕中,葡萄元素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出现,凸显了其在粟特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葡萄元素这一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浮雕上的图案和文献资料...
19.[期刊]
摘要: 《评皇券牒》是瑶族社会中历史最古久、流传面最广、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民族文献.通过运用族谱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方面资料,与《评皇券牒》互勘互证,得...
20.[期刊]
摘要: 为降低服饰文物三维模型的数据量,构造轻量化模型,提高其在移动展示平台的应用效果,在Clo3D软件中对服饰文物虚拟样板进行修改优化。以秦汉时期的曲裾袍服为研究对...
1.[会议]
摘要: 赫哲族是我国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世居黑龙江且历史悠久,是东北古代三大族系之一的肃慎系之后裔.我国境内的赫哲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到300人,濒临种族灭绝的境...
2.[会议]
摘要: 笔者就按广西考古发现和研究的现状,来分析回顾考古学研究在壮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要使壮学发展成为历史积淀深厚,门类齐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3.[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彝族之"彝"与彝族古称"夷"的关系,通过彝文"夷"字与甲骨文"夷、羌"两字的对比,论证了作为中国古代族称的"夷"即"羌","羌"亦即"夷";并提...
4.[会议]
摘要: 我国现代旅游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断挖掘文化潜力追求文化内涵;彝族创造了自己古老的文字而且使用至今,表明其在历史上文化发达到了很高程度;在中国西部民族文化...
5.[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关于土家族起源文化的认识,考古研究表明,早期濮人与巴人无论其地域文化、考古文化,还是其生活习俗诸方面均相互影响、不断融合,其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十分密...
6.[会议]
摘要: @@桦树皮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是北半球高纬度桦树林生长带中许多少数民族所共有的一种物质文化。它产生年代久远,分布广泛,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先民,...
7.[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鄂尔多斯地区几处遗存的特点,发现以往被视为鲜卑的遗存除西沟畔M9之外,其余都应当属于汉代匈奴的遗存,在零星发现被视作所谓鄂尔多斯青铜器中却可能包含...
8.[会议]
摘要: 佛教是从吐蕃时期开始传入西藏的,但与各种藏文史籍中对吐蕃佛教的大量记载相比,可确定为吐蕃时期的佛教遗存却不多,涉及密教的尤其珍稀。随着近年来吐蕃古藏文密教文献...
9.[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欧美学者的经验,论述民族考古学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考古学研究的很多领域即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亦可以此方法进行探讨.
10.[会议]
摘要: 本文论述民族考古学为新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目标、方法和规范其专业理论与研究方法是统一的,它有可能扩展到更广阔的学科研究领域.
11.[会议]
试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性保护——以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情况为关注点
摘要: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聚居区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使羌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文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于是,抢救古老羌民族...
1.[学位]
摘要: 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简称NBWBIS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与文物相关的影像信息及文字资料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文物信息为核心的管理系统。...
2.[学位]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Relic Texts:problem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摘要: 本文主要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文物解说词的汉英翻译对策。本文选取浙江省内四大博物馆内的文物解说词为研究语料,通过对比分析解说词的中英版本发现目前文物解说词汉英...
3.[学位]
摘要: 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考古研究需求,本文给出了国内外数字考古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数字考古中常用的文物数据获取、三维重建、展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考古...
4.[学位]
摘要: 与国内陶瓷、金银器、玉器门类研究的深入相比,琥珀研究显得尤为薄弱,辽代墓葬和遗址出土的丰富的琥珀器物,为研究中国古代的琥珀工艺提供了契机。本文试图以科学发掘出...
5.[学位]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15件畏吾体蒙古文契约文书是由吉田顺一、齐木德道尔吉等共同研究的成果《哈喇浩特出土蒙古文文书研究》当中收录的13件文书和G.卡拉著,敖特根译的《东...
6.[学位]
摘要: 辽三彩是契丹建辽期间烧制的具有独特的游牧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时代特征的低温釉陶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契丹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
7.[学位]
摘要: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鸡冠壶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人们着眼最多的是关于鸡冠壶的分...
8.[学位]
摘要: 夫余国作为存世700余年,以吉长地区为中心,曾经一度活跃在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东亚广大区域里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当时该区域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9.[学位]
摘要: 后晋天福五年(940),溪州(辖今永顺,保靖,古丈,龙山等地)刺史彭士愁和楚王马希范在溪州会溪坪(今古丈县会溪坪)缔结了和平盟约,史称“会溪之盟”。为了昭示楚...
10.[学位]
摘要: 在我国,一提到藏族,人们首先被他们五彩缤纷的服饰、装饰品和法器等物质文化色所吸引,特别是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的藏族工艺品更是令很多人份折服.我们可以用数量多、分...
11.[学位]
摘要: 匈奴民族是公元前3世纪在蒙古草原上由其本体和众多不同时期加入部落联盟的周边部族构成的庞大的游牧部落联盟,其族源与民族成分、社会内部关系等都比较复杂。在第一个单...
12.[学位]
摘要:
人物纹饰即装饰有人物形象的草原“动物纹”艺术。这些具有人物图像的纹饰,不同于动物纹,体现了古代北方民族对于人的认知,直接反映人及人们的社会生活。
...
13.[学位]
摘要: 民族文物是各民族自古以来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资料,其内涵广泛、丰富。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着许多生产经验和发明创造,有反映本民族特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