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造型艺术理论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205篇,会议文献有35篇,学位文献有725篇等,绘画造型艺术理论的主要作者有宋小青、李光安、赵金秋,绘画造型艺术理论的主要机构有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论文以宋画院对山水画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考究宋画院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历史地位。通过山水画代表作,分析两宋时期山水画的特点,挖掘营造文人和画家的主观感受,也为...
2.[期刊]
摘要: 媒介融合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期,辽宁红色文艺作品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形成了新时代的内涵与传播特点。建党百年辽宁重大历史节点红色文艺作...
3.[期刊]
摘要: 俄耳甫斯主义绘画现代性对时尚品牌Missoni(以下称为米索尼)风格有着影响。第一部分俄耳甫斯主义绘画的现代性审美,从绘画语言特征到哲思关联,再到女性观下的设...
4.[期刊]
摘要: 文章以明秦耀时期寄畅园的园诗、园记和园图三种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诠释者的介入以不同的图像操作挖掘文本中的园林意象。诠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拆分诗文的元素构成,以...
5.[期刊]
摘要: 中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宋代绘画是再现的、写实的,甚至认为其写实水平已占据人类绘画艺术的最高位置,并认为宋代写实画风的形成是理学影响的结果。然而这不仅是对宋代绘画的...
6.[期刊]
摘要: 彝族有丰富的美术实践,却没有统一指称美术的专有名词和系统的美术理论,这为研究彝族美术带来一些问题。学者提出了“毕摩画”“彝画”等汉语名称,这与“荷佐”“那史”...
7.[期刊]
摘要: 预成图式作为一种前在的经验,是个体进行艺术活动的基础。在美术表现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预成图式的积极效应,努力避免预成图式的消极效应,并从唤醒自我的经验记忆、走...
8.[期刊]
摘要: 过去七佛图像最早的实物遗存见于十六国时期,本文针对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过去七佛图像展开讨论,探究其艺术风格、造像原因,并对图像题材进行溯源。通过对该窟过去七佛...
9.[期刊]
未终结的故事——以乌尔王陵大里拉琴与马王堆套棺为例论拟人的图像
摘要: 本文以拟人为线索,分析比较乌尔王陵的大里拉琴与长沙马王堆套棺漆画的早期拟人图像后,得出拟人在早期中西方艺术中带有图像生成与内在因素的相似性,而后因生命观、自然...
10.[期刊]
北宋“岩川醉仙神”石刻画像引论——元祐更化下道释人物画的变革
摘要: 济南市长清区所刻“岩川醉仙神”石刻画像,为北宋元祐二年(1087)十月所作,通过石刻画像及六处题跋,结合元祐二年前后文献相关史料考证,该画像为目前惟一暂见于世...
11.[期刊]
从“说法图”到“经变画”——敦煌早期壁画中一个关于图式转变的案例
摘要: “说法图”在西魏第249窟中以“对称”式绘出,成为敦煌壁画题材“经变画”图式的雏形。这一早期类型的“经变画”是经北凉、北魏、西魏时期的“说法图”和“故事画”融...
12.[期刊]
摘要: 通过分析插画人物服装配色来探讨对角色形象的塑造作用。从中国红的由来、中国红色彩的衍生及在服装配色等方面,探讨插画人物服装配色对角色形象的塑造作用,认为合适的服...
13.[期刊]
摘要: 美术教育一直以来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描又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从素描的表现技法上进行分类介绍,并从教学目标、教师水平、素描教室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希望在美...
14.[期刊]
摘要: 通过对广西宣武镇国画石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具有画面氛围感强、色彩丰富以及材质雅致的三大特性。笔者将国画石独特风光的特点与现代自然风光的实质问题结合创...
15.[期刊]
摘要: 中国工笔人物画最早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以女性为描绘主题的工笔画自古以来就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画中女性角色随时代发展、文化多元、思想进步等新生格局的发展,于笔...
16.[期刊]
《诗经·国风》诗旨阐述差异比较——以《毛诗序》《诗集传》和《诗经原始》为例
摘要: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
17.[期刊]
摘要: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不仅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宣传城市的重要责任,俨然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名片。将艺术与文化融入到地铁中,不仅让原本冰冷的建筑...
18.[期刊]
启蒙运动影响下的造型艺术美学研究--以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作品《乡村的订婚》为例
摘要: 18世纪的法国处在社会转型阶段,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上都产生了比较剧烈的社会动荡,涌现出许多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文学家,他们以不同的形式逐渐出现在世人眼中...
19.[期刊]
摘要: 图式由核心元素和辅助元素依一定的组合关系构成,既是图像结构的表现形式,也是认识、制作图像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同一图式的图像存在仿制、增饰、简化和变异等各种特征。...
20.[期刊]
摘要: 如今,影视文本中对受述者的分析愈加重视,为了使影视作品更好地满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需求,从而对影视作品的受述者形态进行进一步讨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
1.[会议]
从“造物”到“造图”——浅谈图式的自觉与西方绘画造型观念的变迁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绘画造型观念从“造物”到“造图”这一美学转向过程的梳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造型”从来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和人们对艺术、艺术家社会功能...
2.[会议]
摘要: 中国传统色彩的本质就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文化意蕴的外在表现.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色彩的构成形式角度进入,通过对于当前高校美术色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阐述,借鉴传统...
3.[会议]
摘要: 绘画色彩和色彩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在谈到色彩教学时,对绘画色彩的认知是色彩教学理念形成的基础.在东西方的色彩研究来说,对西方色彩的研究更多,因为西方色彩已...
4.[会议]
摘要: 现今的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几百年前的古典绘画一直崇尚气势宏大的形体之美,直到印象派艺术的出现打破了几百年的绘画传统,将色彩的生命力解放,让色彩的感情...
5.[会议]
摘要: 本文的立论基点并非是讨论中西艺术理论的优劣,而是意图在两者之间寻找相互通融的说明方式,即如,形式元素的量化与程式的延承标准之间的关系。 对于两者的界别可...
6.[会议]
摘要: 所谓的风格,按辞典的意思是“泛指事物的格调、特色;或指人的风度、品格”.以绘画作品而言,即在画面中能看到类似的处理方式或设色方法或笔触线条等,画家在处理画面的...
7.[会议]
摘要: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敦煌岩彩研究艺术创作中心”是敦煌画派的核心,这里的艺术家是依据敦煌艺术为背景的长期从事临摹、研究、生活的创作群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8.[会议]
摘要: 在开阔的人类学视域下,信仰、宗教、巫术等相关因素,构成了各个民族与区域的黑色的传统.风水、五行、玄学中自有“黑”独特的定义;中华民族及汉字圈几千年来对文字修炼...
9.[会议]
修复学视野下传统色彩叠层构造的再现研究——基于已有科学分析结果的技法检证
摘要: 东方传统绘画的支持主要有土壁、木板、织物(麻布/绢帛)、纸等,这些支持体在用于绘画创作时,其加工技术与彩色构造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影响,形成东方绘画丰富的色彩表现...
10.[会议]
摘要: “绘事后素”作为美术学以及中国传统色彩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为人所关注.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入宋以后便出现了异议并争论至今.长期以来,主流声音一直以朱熹的“素地...
11.[会议]
摘要: 本文想要讨论的是图像艺术中那些具有能指价值的非模仿性元素.这些元素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不同于传统符号学研究视域下图像-符号的指意模式:根据索绪尔,它们通过一种...
12.[会议]
摘要: 绘画作品是妈祖信仰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妈祖题材而绘制的作品不但再现了妈祖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更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中国民间色彩的直接资料;是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不可...
13.[会议]
摘要: 本文以人类意象色彩生机信息感应本能与大脑视听原型形象感觉积淀为本.着限于通过意象绘画色彩形式直观,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古圣贤、诗人、画家、音乐家"六艺致一",以生...
14.[会议]
摘要: 泰山学院美术学院结合学校传统和泰山地域文化特点,挖掘和利用泰山丰厚的资源优势,把泰山的自然和人文艺术资源转化为学院独特的教学资源,如泰山封禅文化、泰山宗教文化...
15.[会议]
摘要: 色调是色彩学中最大的问题,它考核一个画家是否能驾驭好色彩的能力,体现这个画家运用色彩的修养.在绘画里色调即为画面的色彩构图,同时是画家的情感表现.色调是由色彩...
16.[会议]
摘要: 色彩在艺术设计教学和应用过程中,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本文试图从这些规律中进一步寻找色彩的功能和价值,并在实践过程中去验证这些客观规律的普遍性与实用性,以...
17.[会议]
摘要: 本文从钢笔淡彩的角度来谈建筑的色彩和线条在其中的表达和运用,通过钢笔淡彩中线条和色彩的组合,将建筑灵动的色彩以及空间关系淋漓尽致的跃然纸上,简洁、明快的表现出...
18.[会议]
摘要: "在场"与"不在场"不仅关涉到语言显露真理的可靠性,也关涉到文学叙事的真切性,即"不隔"或"隔"的问题.相对语言符号而言,图像叙事是一种在场的"图说",因为视...
19.[会议]
摘要: 图像是主客体互动的视觉产物,是人所特有的视觉现象.与动物的使用工具不同,人在创造外在工具的同时也在自己的视觉中创造着图像.在人的视觉中,图像的产生过程直接就是...
20.[会议]
摘要: 图像意识就是指与图像有关的意识,它在广义上不仅包括以照片、图画、影像等为对象的图像感知行为,也包括了本源性感知和简捷性感知的表象直观行为,甚至还包括非直观的符...
1.[学位]
摘要: 在以往的论著当中,除去地平线地理学的含义,其往往被归置在几何透视学和绘画构图学的范畴之内,却不曾单独探讨其在绘画史中的重要意义。绘画当中,地平线不仅提示了具体...
2.[学位]
摘要:
蓝色在绘画上的发展离不开各时期蓝色颜料来源的变化。从天然的矿物和植物颜料到人工合成颜料,作为染织染料或绘画颜料,蓝色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是有迹可循的。
...
3.[学位]
摘要: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随着人类社会在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艺术史也走向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家为了突破以往的限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曾经以描摹具象事物的...
4.[学位]
摘要: 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感官,形状则是万事万物固有存在的属性。视觉感官直接作用人的情感并影响人的判断力,形状的存在实为客观,但对形状的辨认却是一个视觉问题。...
5.[学位]
摘要: 论文以明代文征明的绘画作品《真赏斋图》为研究的切入点,明代众多的文人画中,文征明的绘画最具有典型性,文征明的绘画中描绘吴中山水的雅集题材、品茶煮茶题材的绘画尤...
6.[学位]
摘要: 全文从本人油画创作实践的需要出发,通过对色彩情感在不同绘画时期演化过程的梳理研究,了解并探讨了色彩情感在绘画中的独特表现。进而结合自己的创作需要,在色彩表现的...
7.[学位]
摘要: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问题称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之一,近几年心理问题和疾病有着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具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比例逐年递增,关注青少心理...
8.[学位]
摘要: 花鸟形象的绘画题材虽然出现的较早,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家,到了唐代花鸟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种,五代花鸟画进入了成熟阶段,可以说花鸟画到了北宋,...
9.[学位]
摘要: 宋代是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时期,其中“货郎”题材类风俗画作品始见于北宋,至南宋呈现盛大局面。宋之后,逐渐走向衰落,至今已消亡。本文选取南宋时期李嵩的《货郎图》绘画...
10.[学位]
摘要: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传统绘画经历了巨大变革,后印象主义绘画之后,诞生出了流派思潮众多的现代艺术,传统写实绘画的地位遭到巨大撼动。随着第二次世界结束,欧洲...
11.[学位]
山西右玉宝宁寺明代水陆画服饰表现研究——以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为例
摘要: 水陆画,也称“水陆图”,在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是水陆法会必不可少的法事用物。一些寺庙中的水陆殿或地藏殿也绘有此类壁画。山西右玉宝宁寺明代水陆画绘有139幅,绢...
12.[学位]
摘要: 风景画在西方的绘画历史中并不是开始就有的,一直以来,风景都是作为历史、神话、肖像等的背景出现。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在17世纪的荷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
13.[学位]
摘要:
安野光雅(Anno Mitsumasa)是世界著名的绘本艺术大师。从1968年出道至今,赞誉无数。被誉为“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
安野光雅喜用...
14.[学位]
摘要: 画面语言是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艺术创作者的控制下表现出特定的画面气氛,画面语言处理得当与否,无疑是决定画作成败最关键的因素。随着中西方各种文化的融合,绘画艺...
15.[学位]
摘要: 在中西传统的绘画中,形式语言在情节中的表现有着不同的意义与形式。画面中对情节的刻画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并没有成为主流,而在西方绘画发展中,在现代艺术兴起之前,西方...
16.[学位]
摘要: 变形是装饰绘画艺术中常用的造型手法之一,它在艺术领域中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形式,有意识地改变现实中的对象的性质、形式、色彩等。变形手法分为夸张手法、独体重构手法和...
17.[学位]
摘要: 中国传统纹样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承载了人们乐观豁达的精神、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多出现于传统建筑、壁画、器物等的装饰作用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18.[学位]
摘要: 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博物馆”,寺内世俗化、戏剧化的彩塑改变了人们对明代佛教造像呆板和缺乏生动性的看法,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这些彩塑中,有众多体量不大、在...
19.[学位]
摘要: 《瑞应麒麟图轴》描绘的是明永乐十二年榜葛刺国(孟加拉国)进贡麒麟一事,由画工图写,翰林院文臣沈度题写序文和颂词;《明人瑞应图卷》之《麒麟图》是翰林院官员曾棨命...
20.[学位]
摘要: 插画设计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语言,以其生动的形象性及美的感染力在人们更加注重视觉享受的今天,已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它丰富的视觉艺术语言表现越来越受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