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词汇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688篇,会议文献有103篇,学位文献有1521篇等,古代词汇的主要作者有徐时仪、王虎、胡继明,古代词汇的主要机构有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文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贵州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各族人民珍藏的文化遗产,俗语词颇多,其中“拨册”“辨用”“除留”“出贴”“交称”“贴卖”等六个俗语词较费解,可结合语境和历史对这些俗语词...
2.[期刊]
摘要: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体大思精,词语释义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资治通鉴》“魏纪”以后部分由于所据原史本无注解,基本上出于胡三省自注。从总体上看,这部分的胡注释词...
3.[期刊]
摘要: 《法华经》是中古时期口语程度极高的佛教经典,书中出现很多由两个相同语素构成并且两个语素位置恰好相反的语法单位。经过整理后发现,这些语法单位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两种...
4.[期刊]
摘要: 《禹贡》在提到荆州贡赋时,有“包匦菁茅”一句,关于这句的解释历来歧义纷呈,主要集中于“包”的内容、“匦”的释义及“菁茅”为何物的问题上。“包匦菁茅”是包裹且用...
5.[期刊]
摘要: 《鄘风·墙有茨》的“茨”字在《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写作“[疾虫]■”,程燕《〈墙有茨〉新解》认为,二字含义与昆虫有关,表示蜈蚣义。然而考察《诗经》“A...
6.[期刊]
摘要: 词与语是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一个双向连续统,《朱子语类》文白相间,雅俗共存,新旧质素交融,其所载“黑腰子”“没口匏”“无心、有心”“心不在焉、心不在此、心不...
7.[期刊]
摘要: 《朱子语类》保留了大量的文化词语,其中“跛倚”涉及中国传统礼仪禁忌,指姿势歪斜不正。“跛倚”承《礼记》而来,但使用范围扩大,由指站立不正到兼指站坐不正,现代汉...
8.[期刊]
摘要: 关于《孟子》中"放辟邪侈",学界以往没有进行详细阐释。相关解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且具有一些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放辟邪侈"为四字并列短语,泛指一切不...
9.[期刊]
摘要: 《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一篇,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葩,但其中仍有不少地方难以确解。“修能”当即“修态”,指美好的外貌,与装饰、打扮、修饬正相对应。“日月忽...
10.[期刊]
摘要: 同义连用是汉语突出强化语言表达的需要,也是汉语复合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清华简同义连用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双音节同义连用词语占多数,而有少数为多音节同义连...
11.[期刊]
摘要: 就已故著名教授石声汉音韵学遗札,习读鉴赏并加以考索,判定为自课修练古音学的珍存。所见与其生前传嘱的“校勘道路”和“绝学狭缝”等,若合契符,实古农学不二法门。石...
12.[期刊]
摘要: 本文以篇章衔接为切入点,考察《史记》的“而”。引入篇章衔接的视角,能够解释既有“两度陈述”标记说所不能解释的例子。本文所得结论如下:(1)上古汉语的“而”分为...
13.[期刊]
摘要: 清代学者戴震著述丰富,尤精于礼学,其《考工记图》乃其礼图名作,流布较广。然图作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结合相关文献、出土实物等对其内容进行考说,我们以为其内容有修订...
14.[期刊]
摘要: 《事林广记》是宋元之际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大型民间通俗日用类书,其版本众多,其中元至顺年间的西园精舍本俗字保留较多。俗字的流行曾先后在魏晋六朝和晚唐五代形成过两个...
15.[期刊]
摘要: "见兔而顾犬"语出《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然而,对于句中"顾"字,各种《战国策》注本大多无注,各种古汉语或古文学教材则...
16.[期刊]
“目”“眼”词义历时演变比较研究——兼谈多义词研究对辞典编纂的作用
摘要: “目”“眼”表示眼睛,且存在历时替换关系。研究表明,“目”“眼”在引申过程中突显形貌与功能特征,可投射至非人实体、抽象事物、计量单位、行为动作、言语、认知、情...
17.[期刊]
论俞樾《庄子平议》中“理训”的生成——以俞樾《庄子平议》对二王《庄子杂志》的继承为中心
摘要: 俞樾《庄子平议》对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庄子杂志》的考据形式与考据结论均有吸收。俞樾《庄子平议》的一大特色,是在对二王《庄子杂志》继承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了二王...
18.[期刊]
摘要: 唐代著名高僧义净的著译作品数量庞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记录了丰富的口语材料。除此之外,义净作品还记录了丰富的初唐汉语共时信息,拥有丰富的同经异译资料,...
19.[期刊]
摘要: 《无量寿经》早期译本“自然”一词,主要作形容词和副词,用于描述净土世间相状及其生灭变化现象,以及论述因果报应和德性教化。这些“自然”大多是译者有意增译而来,语...
20.[期刊]
摘要: 六朝隋唐墓志蕴含大量典故词语,准确理解这些典故词语对石刻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事典词、语典词两个方面对其中的10个典故词语进行考释。
1.[会议]
摘要: 《新撰字鏡》是日本僧人昌住撰写的汉文古字书.保留了大量不见于传统字书的训诂材料,这些内容对研究古汉语的词义训诂,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利用《新撰字镜》对眒、膋...
2.[会议]
摘要: 许慎《说文·叙》对“文”的界定是“依类象形,故谓之文”.章太炎《文始》以此将《说文》中510个独体字作为“初文”加以研究,率先提出“初文”的概念.其后,古文字...
3.[会议]
摘要: "逆耕"、"顺耕"仅见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种瓜篇》,二词反义对举,即现代耕作学所谓的"外翻法"和"内翻法".当代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与石声汉《齐民要术...
4.[会议]
摘要: 古汉语里的“琉璃”与“玻璃”皆是外来语译词,现在还不能确知这两组语词的语源,这一问题与中国古代玻璃制造技术、工艺的来历有关.近年来,有关古玻璃的科技分析和科技...
5.[会议]
摘要: 清华简《说命(上)》"王命氒(厥)百攻(工)向,以货旬(徇)求敚(悦)于邑人"句的训释,诸家存在争议.其中,如何释读"向"字尤为关键.它不仅关乎着句义,也影响...
6.[会议]
摘要: 在先秦出土文献中表示"选择"这一意义的动词主要有"择"、"睾"、"斁"、"求"、"选"、"巽"、"尕"、"柬"等,它们具有共同的基本语义特征,形成"选择"语义...
7.[会议]
摘要: 将"资斧"之"资"破读成"质"还可从校勘上找到依据。"质斧"一词书写形式多样,因其为并列结构,也常前后易位写作"斧质"、"斧钻"、"鈇质"、"鈇钻",但所指均...
8.[会议]
摘要: 通过辨析,认为《为圂篇》中所出现的似乎相互矛盾的"圂厕"与"屏圂",实际上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圂厕"应该是指圂与厕合在一起的建筑,它应当是常见的出土明器...
9.[会议]
摘要: 战国文字除了有些难字不易辨识之外,字用也是复杂多变,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又常写成不同的字形.本文想讨论一个“数”字.它应该是承自西周金文,於楚...
10.[会议]
摘要: 清华简第三册《祝辞》简1:“(悉)(恐)弱(溺),乃(敦)(执)釆(币)以祝曰:'又(有)上巟=(茫茫),又(有)下坣=(汤汤),司湍彭=(滂滂),句(侯)兹...
11.[会议]
摘要: 清华简《芮良夫毖》之"五相"凡两见,即所谓"五相柔讹"和"五相不疆",对于"五相"的具体含义,迄今没有让人满意的解释。两处"五相"都在晚近学者讨论比较多的所谓...
12.[会议]
摘要: 本则主要根据文献中所记载相关的驭马方式,来探讨“择欲於马”所表示的意思。对於“择”的训读,赞成裘锡圭读为“释”;但对于词义的训解,则主张应是“舍弃”、“纵舍”...
13.[会议]
摘要: 裘先生这两篇文章是利用出土文献的用字习惯校读传世文献的典范之作,文中举到的例子绝大多数都确凿可信,我只对其中一则略有不同看法,现在写出来向裘先生和读者请教。通...
14.[会议]
摘要: 《尚书·盘庚》中篇记盘庚将迁於殷,因其民不愿迁徙,对他们作了一次训话.这次训话的最後一段説: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
15.[会议]
摘要: 出土秦汉文字材料中与邮有关的内容很多,如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以及张家山汉简中都有《行书律》,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汉简以及尹湾汉简等材料也是研究秦汉邮驿制度...
16.[会议]
摘要: 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殆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隋唐以后,则以小学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张之洞(1837-1909)《书目答问》曰:「由小学入经...
17.[会议]
《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章辨析——兼論經典闡釋與“斷章取義”
摘要: 对于《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章,现在较为通行的解释是以《汉书·夏侯胜传》中所载故事为依据的.然而通过对经典阐释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很可能是一种断章...
18.[会议]
摘要: 山峡、山胁、山岬作位状山词,意义上彼此相关;然析言之,三者在词义、造词、使用时代与时代上均有所区别.
19.[会议]
摘要: 贾谊《论积贮疏》中"失时不雨,民且狼顾"中"狼顾"一词,历代释文解义者皆据文考其义为以狼性疑怯走路喜回头看喻人忧惧.综览历代"狼顾"用例,细究其词义分化,从音...
20.[会议]
摘要: 修辞同义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语境临时同义词,二是指语境词汇同义词.《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求同”可从叠咏修辞同义词、对出修辞同义词和连文修辞同义词中考查.其...
1.[学位]
摘要: 丧葬文化在中国社会文化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代表着丧葬文化的丧葬词语,名目繁多。本文将《大明会典》作为一个封闭的语料库,运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
2.[学位]
摘要: 詈语,是使用了詈词或者在语意上带有明显詈意的用语,包括词、短语和部分短句。 对唐宋时期禅宗灯录《祖堂集》《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嘉泰普灯录》《景德...
3.[学位]
摘要: 岳麓书院藏秦简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抢救性购藏的一批秦代简牍,是继1975年云梦睡虎地秦简和2002年湘西里耶秦简之後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对研究秦代历史和语言文字具...
4.[学位]
摘要: 古代方志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的相关语词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方志相关信息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汉语史研究的例证。本文选择清代《道光崇仁县志》...
5.[学位]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对峙,不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而且在语言上也有着显着的区别。研究北朝书信是我们了解北朝生活的重要媒介,其内容丰...
6.[学位]
摘要: 郭注是指东晋人郭璞为四本书作注,它们分别是《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内容非常丰富,包含各个方面。注解中的语言反映出了中古时期汉语的一般特点...
7.[学位]
摘要:
《玄沙广录》是一本禅宗鼎盛时期重要禅师语录。全书内容丰富,包含上堂语、偈颂、示众语录、方丈录、雪峰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录等。
《玄沙广录》成书于晚唐五...
8.[学位]
摘要: 在汉语词汇演变中,颜色词独树一帜。本文以上古颜色词为考察对象,藉助上古辞书和现代方言词典,描写其分布,观察它在现代南方方言中的传承,力图揭示汉语颜色词在词汇史...
9.[学位]
摘要: 《楚辞听直》,明末文人黄文焕所著,是明末清初极具特色的《楚辞》著作。正文八卷是对《楚辞》本文注释,似不太遵循传统注释原则,不重视字义训诂,而以阐释义理为主,抒...
10.[学位]
摘要: 《鶡冠子》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道家着作,具有较高的词汇史与文学史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鶡冠子》中的单音节实词爲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印证法”对单音节实词词义进行考释。...
11.[学位]
摘要: 《道教灵验记》是唐末五代着名道士杜光庭(850-933)所撰的仙道小说。该书不见单本流传,原本二十卷,今存十五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分卷记述了宫观...
12.[学位]
摘要: 南北朝时期以南朝、北朝对峙的局面开启了中国历史由分裂而统一的过渡模式。其间,南北战争与文化交融并存,经济破坏与社会重建并存,南北对峙与各自统一并存,人口迁徙与...
13.[学位]
摘要: 前人习惯把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而经部位居四部之首。经部之中,“五经”又是最重要的典籍,《仪礼》便是“五经”之一。除此之外,礼乐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14.[学位]
摘要: 《蒙古秘史》是元代“直译体”代表性著作之一,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同时期的汉文文献,语料价值极高。本文以总译部分军事词汇为研究对象,根据语义将军事词汇分...
15.[学位]
摘要: 梅赜所献《孔传古文尚书》附有孔安国撰写的《尚书序》及经文注解,即“孔传”。《孔传古文尚书》被立于学官后成为《尚书》经典传注,影响力甚巨。有唐一代,孔颖达等奉诏...
16.[学位]
摘要: 南朝刘宋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著名的经验方书,对晋唐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原书早在宋代已经亡佚,长期以来后人只能借助保留在有关古书...
17.[学位]
摘要: 《大宋宣和遗事》是宋代的一部讲史话本,材料众多,内容丰富,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丰富的述宾短语和述宾式双音词,为揭示《大宋宣和遗事》的述宾结构面貌提供...
18.[学位]
摘要: 《华阳国志》一书由晋朝常璩所著,属于中古汉语时期的历史文献。对书中的复音词进行了穷尽式地统计。据统计,《华阳国志》一书共有1368个复音词。文章把这些复音词分...
19.[学位]
摘要: 法律语言研究作为汉语语言研究的一个重点,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开始。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法律语言学创始之后,针对汉语法律语言研究中的法律词汇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法...
20.[学位]
摘要: 自从中国的法律语言学创建以来,关于法律词汇的研究便日益增多,而且呈现系统化发展,而关于断代专书法律词汇的探究,是这一系统化趋势最为显著的表现。不过,纵观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