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理论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119篇,会议文献有75篇,学位文献有538篇等,立法理论的主要作者有汪全胜、李店标、张玉洁,立法理论的主要机构有山东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立法法》修订以来,山东省地方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地方立法体制机制的完善是实践的需要,也是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合理的立项...
2.[期刊]
摘要: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一次重要实践,对该区域展开创新尝试和有效研究有助于总结实践、完善理论并推广相关经验。结合...
3.[期刊]
摘要: 从古希腊到早期现代,政治思想家们保持着对于“立法者”的关注,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立法者科学的传统。“立法者”作为人的意志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彰显的是有为的政治取向,...
4.[期刊]
摘要: 生态文明和互联网深刻影响着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活动,能源立法现代化已成世界主流趋势。我国应该借制定《能源法》之机,开展科学、深入、理性、充分的研究讨论,借鉴国...
5.[期刊]
摘要: 汇集政党政治的制度理性直接决定着《能源法》的生命力,然而制度理性必须从政治宣言演绎为具体制度设计。停留在政治宣言的政党政治虽然能为《能源法》的立法工作带来理由...
6.[期刊]
摘要: 2020年《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仅提到推进海洋能开发,而未明确规定海洋能发电,这不符合海洋能开发实践,有损可再生能源发展逻辑的严谨性和能源普遍服务的公平性...
7.[期刊]
以《能源法》为契机开创领域立法新模式——兼谈如何破除《能源法》的立法困境
摘要: 《能源法》的出台前景尚不明朗,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部门立法的固有思维不能满足复杂经济社会领域立法的新要求。要想破除《能源法》的立法困境,必须大胆开创领域立法新模...
8.[期刊]
摘要: 《法律援助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积极探索和系统完善法律援助法律规范取得重大成就,并迈入法律援助新时代。深刻理解《法律援助法》,必须准确把握其时代背景、立法定位及...
9.[期刊]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与生效是我国法律史上的大事,相应地,“民法典评注”也必须提上日程,在法学理论、司法活动以及法学教育等方面这种评注的开展是必然的,...
10.[期刊]
我国信息化建设地方立法的特征、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31部地方性法律文件的实证考察
摘要: 目前我国出台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地方立法共计31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信息化发展的良性运行,但亦存在总体规制失衡、立法缺乏有力协同、难以契合实际等问题与不足...
11.[期刊]
SARS以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律文本的政策工具量化分析
摘要: 目的: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政策文件进行分析,探讨法律政策工具侧重点与不足,为优化法律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从...
12.[期刊]
摘要: 在法律父爱主义语境中,国家显得“强而智”而公民相对“弱而愚”,国家基于保护公民的功利性动机,会主动制定各种法律。但是,具体立法者难免存在理性局限,导致立法过失...
13.[期刊]
摘要: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基于已有立法体制定位区域协同立法意义重大。区域协同立法作为一种新立法形态,有效践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本质是区域发展政策推动的...
14.[期刊]
摘要: 因具有优惠力度大、交易方式便利等优势,预付式消费这种新型交易形式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因为我国相关的立法还不够完善、监管机制不甚健全、社会组织职能也相对薄弱...
15.[期刊]
知识与权力共生中的知识分子——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立法者角色研究
摘要: 知识分子问题是鲍曼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中关注的首要问题。鲍曼认为"立法者"角色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知识与权力共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知识分子与国家...
16.[期刊]
摘要: 环境要素已成为考量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为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从立法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出发,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视角分析绿色银行立法中的问题。通过规范...
17.[期刊]
摘要: 地方立法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在立法资料检索、立法项目论证、法律草案编纂、法律备案和立法后评估等方面降低立法成本,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和效率。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在...
18.[期刊]
摘要: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部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使这一战略落地生根,川渝人大开展了协同立法的实践工作。协同立法机制是协同立法有效开展和运行的...
19.[期刊]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人工智能歧视、主体自由失落和人文精神衰退等现代性困境。为此,必须从法律实用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增强主动性,重视前瞻性"未来法"的建设。传...
20.[期刊]
摘要: 法的滞后性易导致司法在面临“无法可依”境况时出现“同案异判”的结果。司法机关主要通过完善“类案检索”机制统一司法适用以缓和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然而判例的非法...
1.[会议]
摘要: "柔性个人主义"权利义务观的缺失,使"亲亲相隐"原则法律化的理据构建面临困境,无法为该原则今后的立法及适用提供牢固且统一的指导,因而有必要对该原则法律化理据予...
2.[会议]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物权法制定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物权法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制定物权法的几点建议。总之,物权法的制定的条件己经完全成熟,完全有能力制定出一部符...
3.[会议]
摘要: 在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中,人们尚有许多认识不够并需要深入研究的东西,本文仅就其中一些主要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4.[会议]
摘要: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予以必要的完善。本文简述了物权法...
5.[会议]
我国消费者协会获得执法权的法理思考——基于国家权力应为社会组织提供平等保障而非渗入的视角
摘要: 消费者协会获得执法权虽有良好初衷,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和弊端。虽然可以找到较为牵强的法律依据和理由证明其合法性,但其实行可能无助于消费者权利的更好...
6.[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佩雷尔曼观点、菲韦格和当前的方法论,介绍了法律商谈中的论题—修辞观念,其次介绍了法律商谈的程序观念,即使程序理论支持法律上的系统思维,但它们并...
7.[会议]
摘要: 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整体性结构变迁为法律防范的理念更新与实践转向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此为视角展开对风险社会的法律挑战、风险社会的法律防范以及风险社会的法律拷问的...
8.[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恐怖主义”概念外延划定、概念内涵定义及其概念界定的多重性、法学界定的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恐怖主义”概念法律界定的合理途径。
9.[会议]
摘要: 人类社会一直面临来自自然的或者人类自身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威胁。随着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社会贫富悬殊,种群矛盾激化,这一威胁愈发呈现出...
10.[会议]
摘要: 我国1979年刑法第11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中没有逃逸情节的规定。近些年来,由于人、车、路发展不平衡,驾驶人员(以下称行为人)增多,因而交通肇事案件的发案率有...
11.[会议]
摘要: 2000年11月25日、2001年4月10日,荷兰国会众、参两院分别以压倒多数票表决通过安乐死法案,使荷兰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在法律上将安乐死非犯罪化的国家,比...
12.[会议]
摘要: 本文将以《立法法》第八条明确保留事项为中心,结合近年来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的立法实践,并着重考察全国人大系统对这些实践的态度。研究指出:规范功能超越保障功能—...
13.[会议]
摘要: “利益衡量”作为法学方法,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日本。它冲破了概念法学的樊笼,主张在进行法的解释时,应当僧越概念法学奉为圭泉的形式三段论(即以法律规定作为大前提...
14.[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法律规范冲突的概念,其具有反秩序性、与条文规定不一致性、法效力不兼容性、多层次性等特点,分析了与冲突相关的概念:不一致与抵触,并进一步探讨了法律规范...
15.[会议]
摘要: 人域法向域际法的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现代生态法属于域际法的范畴。在从人域法向域际法过渡的过程中,法律价值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法律价值而言,生态法中的自由是...
16.[会议]
摘要: 绝大多数国家的地方政权都有一定的立法权,只是立法的范围、内容有所不同罢了,而这些不同点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该国地方与中央的不同关系。本文探讨的是中央立法权与地方...
17.[会议]
摘要: 至少有四大类型的规范即习惯、政策、司法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可以作为纠纷解决过程中在特定条件下的规范类型,这等于扩充和丰富了关于法律渊源学说,进而对原有的法律...
18.[会议]
摘要: 作为生物科技刑事立法,其除了受制于一般刑事立法原则的制约外,还必须考虑到生物科技的特点,大体来说,生物科技刑事立法综合了刑事立法和生物科技立法两种法律制度的特...
19.[会议]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死亡标准即心肺功能完全丧失已适应不了科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由此产生了脑死亡标准。虽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但脑死亡标准的科学合理性毋庸...
20.[会议]
摘要: 古希腊语"喻说"或"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技艺,其主要作用在于言此而喻彼,或以比喻方式来表达与解释.柏拉图对话文本中所用的多种喻说,既是其书写方式的组成部分,...
1.[学位]
摘要: 毫无疑问,“试管婴儿技术”及其衍生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棘手的法律问题。在这些法律问题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
2.[学位]
摘要: 在各国法治发展进程中,学说曾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法律的良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说作为法律渊源,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今法治语境下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在...
3.[学位]
摘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先进法律制度和思想,已经不再是“大逆之举”或艰涩的口号,而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热潮。满怀着...
4.[学位]
摘要: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作为人类理性反映的法律,与生态有着怎样的联系?法律具有哪有生态方面的特质?又如何在生态系统中发挥自身作用?这...
5.[学位]
摘要: 偶然防卫问题的争议焦点源于各个理论对于违法性本质的理解不同。主要存在重视规范的行为无价值论和重视后果的结果无价值论。传统观点认为,偶然防卫既有犯罪故意,也产生...
6.[学位]
摘要: 哈特将语言哲学与法哲学完美结合,运用日常语言分析方法,通过对奥斯丁的法律命令理论的批判建立起规则自治的描述性法理学,揭示了美国现实主义“规则怀疑论”者关于规则...
7.[学位]
摘要: 权衡论证是一种不同于演绎、归纳的论证类型,由逻辑学家韦尔曼于1971年首次提出,它是一种同时包含为结论提供支持的正面理由和为结论提供反对的反面理由的论证,区别...
8.[学位]
摘要:
本文以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拉兹的法律权威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法律权威思想的研究和阐释深化法学理论上对法律权威的认识。
从实证角度看,作...
9.[学位]
摘要: 当下司法环境中,人们表现出了对法权威的不信任,尤为突出,近来法官被案件当事人所伤新闻日增。本文通过梳理权威在历史发展当中表现形式,继而从历史的发展表现中抽象出...
10.[学位]
摘要: 何为法律?何为有效的法律?这样的问题只要人类还在依赖法律作为协调行动的规则,就无法被放弃。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悬置意味着放弃了我们在面对法律的强制力时通过对其合法...
11.[学位]
摘要: 波斯纳以一种实证的方法来分析某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以实用主义的视角来评判某项法律制度优劣。且不说其方法论之独有与创新,而是将法律制制度的制定...
12.[学位]
摘要: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地方治理的法治化,也有利于因地制宜地依法管理地方事务。同时,也不应忽视立法主体扩容可能会带来的挑...
13.[学位]
摘要: 在素因竞合引起扩大损失时,是否考虑素因对扩大损失的影响而减轻侵权人的责任,该问题在理论上智者见智,在司法实务上裁判也并不统一。指导案例24号发布后,不统一局面...
14.[学位]
摘要: 假设因果关系问题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法时期,乌尔比安等法学家们已针对假设因果关系中关于加害人的损害赔偿责任问题展开讨论。到现代民法,依然不断地有学者...
15.[学位]
摘要: 设区的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已为既成事实,根据较大的市的立法权实施经验来看,设区的市立法权得以正当实施,将会有助于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社会矛盾。但是,我们在看到设区的...
16.[学位]
摘要: 埃米尔?涂尔干的法律演化命题是其法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他从社会宏观维度解释和分析了当时社会所出现的各种“社会失范”问题,其分析视角和理论洞见对后世产生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