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史、宗教地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31篇,会议文献有27篇,学位文献有144篇等,宗教史、宗教地理的主要作者有侯杰、刘康乐、濮文起,宗教史、宗教地理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是非洲三大宗教。历史上,伊斯兰教作为外来宗教以不同方式传入非洲,在与传统宗教的长期碰撞、交流和融合中,呈现出明显...
2.[期刊]
摘要: 晚明传教士的合儒易佛引发了中西文化史上的耶佛之辩。蕅益智旭(钟始声)站在佛教立场上,通过对天主至尊至善、全能无限、无始无终、超越主宰等性质的批判,对明末天主教...
3.[期刊]
摘要: 郭正域是晚明东林士人的代表,其坎坷的政治生涯与时而兴起的佛道修炼兴趣,构成了政治人物公私生活的两面。郭正域的佛道兴趣、尤其是道教兴趣,孕生于他的家庭及所处的晚...
4.[期刊]
摘要: 玉女神起源于中国传统星辰信仰,后又被道教所吸收,并融入了民间信仰。唐代凉州和敦煌民众都崇拜玉女神。由于唐代及之前河西粟特人众多,随着他们所信仰的祆教在河西不断...
5.[期刊]
摘要: 藏族传记文学不仅渊源流长,作品数目庞大,而且体裁丰富多样,主题别具一格,在整个藏族文学宝库中独树--帜。本文结合藏族历代学者的经典文献,认为藏族传记文学的产生...
6.[期刊]
摘要: 中世纪晚期的英国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部地区继承了传统的敞田制,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则逐渐向圈地演变,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7.[期刊]
摘要: 源远宫是明清时期陕西鄠县一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秘密宗教场所."王重阳收徒郝大通"等彩画内容是其具体表现.源远宫古建彩画展示了民间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它...
8.[期刊]
摘要: 南海作为通道和平台,联接了环南海的贸易流通、人员流动和文化沟通,构成了广义上的南海文化圈.宗教作为南海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嬗变与南海文化圈的整体性和...
9.[期刊]
摘要: 梳理新世纪关公研究的整体面貌,提出"闽台关公志"的研究设想,欲通过闽台关公信仰的文献资料整理,全面考察海峡两岸关公信仰源流,保存珍贵的宗教文化资料和民俗影像,...
10.[期刊]
摘要: "福地"是指古希腊宗教中描绘的人的灵魂所居的幸福之地,也称"福岛",但在古希腊人不同的宗教传统中"福地"有着极大的区别.在荷马宗教传统中,"福地"属于与奥林波...
11.[期刊]
摘要: 英雄崇拜是嘉兴民间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诸多嘉兴庙宇中存在着对民间英雄的供奉和祭祀。英雄崇拜与宗教精神的结合是嘉兴庙宇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之一,彰显了嘉兴“勤...
12.[期刊]
摘要: 基于近代佛教在组织、制度层面存在的混乱与衰颓局面,太虚从契理契机的立场推动近代佛教在组织、制度以及政教关系层面的革新与发展.从组织制度层面看,太虚教制改革的主...
13.[期刊]
摘要: 印度佛教约在东汉末年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广州,通过建立寺院进行译经、讲经和交流等传教活动.广州佛教寺院是译经、讲经、交流和僧众停留之地,是求法和传法的中转站,...
14.[期刊]
摘要: 原事裁缝业的"阿包"在1846年成为了19世纪宁波首位圣公会教徒."阿包"信仰笃定,主动向身边的底层百姓布道,成果得到了传教士的肯定."阿包"个性外向,但有时...
15.[期刊]
摘要: 新加坡保赤宫现存的"灵宝大法司地契砖"是南洋华人社会难得一见的阴阳契,为1898年保赤宫重修后举行"庆成奠安清醮"的最后科仪环节即"安龙谢土"仪式的重要产物....
16.[期刊]
摘要: 从基督教与非洲宗教关系史的视角梳理,基督教在非洲的传播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世纪下半叶至7世纪中叶,基督教传入北非及非洲之角,与非洲传统宗教短暂接...
17.[期刊]
摘要: 法尊法师一生爱国爱教,两次赴藏学习藏密,多年管理汉藏教理院,翻译显密圣典,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佛教,都有重大贡献,特别是其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与实践,堪称后世学习的...
18.[期刊]
摘要: 朝鲜半岛近代以来出现许多新兴宗教,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也开始产生新兴基督教团体.韩国自朝鲜战争后期开始,基督教系新兴宗教团体涌现.其教理、修行方式等方面很大程度...
19.[期刊]
摘要: 法国高等实践研究学院是法国汉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在道教研究领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宗教系在19世纪末创立之初便设立了一个专门关于中国宗教的讲席,并且逐渐将研...
20.[期刊]
摘要: 西宁地处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是最大的特点,历史上不同宗教文化的传播、发展及其互动交流都显现在西宁城市宗教信仰空间的布局上。特别是进...
1.[会议]
清末泰山信仰在海岱间的传布——以青山碧霞宫与大泽山日照庵为中心
摘要: 泰山的信仰体系是多元复杂的信仰群落.其中的核心,莫过于泰山神东岳大帝和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而两者所以被官方载入祀典或在民间香火旺盛,很大程度上因为二者均源于泰山...
2.[会议]
“宗教—社会”视域下的“摆”——试析青年田汝康对宗教人类学的认知
摘要: 社会科学作为"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入近代中国的过程亦是近代中国学术与文化剧变的过程.本文以宗教人类学为切入点,拟观人类学者治学时之思想境况.目前学界关于...
3.[会议]
摘要: 县治以下聚落大量出现城隍庙是明清时期城隍信仰中的重要现象,在地域上具有一定普遍性.这种情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唐宋以来城隍信仰自身发展的结果,走的是一条与日...
4.[会议]
摘要: 学界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角度:认为民间信仰是社会全景的反射(Wolf,1974):民间信仰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发展(Watson,19...
5.[会议]
摘要: “蔡孜德裕”(khre tse sde bzhi四寨子)”是热贡藏区的一个边缘群体,被当地藏人称之为“铎日铎(dor do)”或“霍日(hor)”.“蔡孜德裕...
6.[会议]
摘要: 巴岱,祭祀仪式及仪式主持者的代称.巴岱文化,祭祀仪式及仪式主持者自身所特有和包容一种文化的总概.巴岱文化作为苗族主流文化,是至今辞话的集体表象,象征着苗族社会...
7.[会议]
摘要: 羌族民俗宗教中的宇宙观、神灵、宗教从业人员、生命仪式、节日、传说等方面都有苯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出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交融的两种特征,一是羌族原有宗教形态与苯...
8.[会议]
摘要: 在古代中世纪的星空下,世俗与宗教的理念,表现为古代埃及人的“灵魂永恒”;古代希腊人的“超凡入圣”;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禁欲、赎罪”、“上帝之城,’:宗教改革时期...
9.[会议]
摘要: 奥西里斯神是古埃及人崇拜的主要神明之一,他的崇拜没有随着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戛然而止.在托勒密时期,奥西里斯神的崇拜不仅表现在伊西斯神庙的赞美诗和神庙浮雕中,而且...
10.[会议]
摘要: 贝斯神,在古埃及神话体系中一直作为孩童的保护神而被推崇着,其与荷鲁斯神的联系被刻画在雕像和浮雕中而被完好保存到今天.对贝斯神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
11.[会议]
摘要: 雅斯贝尔斯系统描述了"人类全球史",相信"人类具有唯一共同起源和目标",提出了"轴心时代"概念.他将人类历史分为史前时代、古代文明时代、轴心时代、科技时代;而...
12.[会议]
摘要: 一般来说,仪式是对具有宗教或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的总称.古埃及(约公元前3000-公元642年)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文明古国,宗教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与...
13.[会议]
摘要: 本文汇集了戒台寺上百处石刻及相关的碑文,并从石刻的角度分析研究其宗教历史传承。戒台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碑文基本上以(唐)武德五年(公元622)为戒台寺始建年代...
14.[会议]
摘要: 环塔里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和多族群迁徙的经停地,多宗教并存是本地区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汉唐时期,以丝绸之路为媒介的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5.[会议]
摘要: 16世纪的英国,自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起至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的数十年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欧洲大陆宗教改革思想的传...
16.[会议]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有各自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赫哲、满、鄂温克、鄂伦春等族的宗教信仰与通古斯语族的其他各族一样,都是信奉原始的宗教——萨满教...
17.[会议]
摘要: 在佛教、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等三种观音信仰中,民间宗教之观音信仰研究最为薄弱.该文依据民间宗教经卷文献,以佛教与民间信仰中的观音信仰为参照,从名号与形象、慈悲与...
18.[会议]
摘要: 本文以高昌普达实立家族的宗教信仰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该家族成员在元代江南地区的宗教活动及其同禅宗领袖中峰明本和天如惟则师徒的交往.此个案显示,即便同一家庭...
19.[会议]
摘要: 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在世界列强瓜分中国、试图进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受到了巨大的社会灾难。他们在思考灾难产生的原因以...
20.[会议]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三教讲论的交流方式,指出其殊途同归的文化心理。三教合一,儒释道三家最后形成这种关系,实际上符合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心理。“三教合流”的历史经验,体现了...
1.[学位]
摘要: 慧观是东晋、刘宋时期著名的高僧,在373年—378年间出生,20岁时出家受业,后入庐山随慧远学习数年,404年前往长安从鸠摩罗什受学。410年跟随佛陀跋陀罗南...
2.[学位]
摘要: 敦煌写卷《灵州龙兴寺白草院史和尚因缘记》的主要内容是《三教毁伤论》,记录了增忍与李公度之间关于刺血写经的辩论,反映了佛道二教对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
3.[学位]
摘要: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不少传教士也进入到中国边疆地区,进行传教活动,新疆也不例外。其中瑞典传教士在南疆喀什噶尔活动颇为典型。他们为了传...
4.[学位]
摘要: 16世纪欧洲再洗礼运动在欧洲宗教改革的大潮中诞生,以效法使徒时代的原始教会,建立由接受成人洗礼的信徒组成、与世俗社会相分离的教会为宗旨,在多彩纷呈的宗教改革中...
5.[学位]
摘要: 宋元时期,白云宗经历了创生、鼎盛、消亡等一系列发展阶段。它原本由佛教僧侣创立,因其主导思想脱胎于传统佛教理论,被视为佛教分流的一支。然而经由在浙西一带的传播,...
6.[学位]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会道门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成立的同善社虽然被学术界多有关注,但是对其诸如思想、组织、社会功能等方面研究还不甚深入。故本文对同善社的发展演变、教义...
7.[学位]
摘要: 宗教宽容是16、17世纪西方近代哲学家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洛克看来,宗教宽容不仅仅涉及宗教领域,还关涉现代政治。其中涉及的无神论问题也不止是宗教问题那么简...
8.[学位]
摘要: 宗教信仰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历史上宗教与蒙古族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了解蒙古族宗教信仰现状对国家和民族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当...
9.[学位]
摘要: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割据、人口大迁移的时期。社会动荡和灾荒,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更加混乱,大量北人南迁。江西由于当时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接受了大量...
10.[学位]
摘要: 九宫山道教虽在南朝与唐代两个时期就已有人入山修道,但均因史料语焉不详而难得其道教发展之实情。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高道张道清入山弘教,九宫山道教才真...
11.[学位]
摘要: 近代西方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一直扮演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帮凶的重要角色。通常,这些传教士们手持圣经深入中国腹地,窃取被侵略国家重要的经济、人文、军事和地理等情报,他...
12.[学位]
摘要: 威廉·廷代尔(1484?-1536)是16世纪早期英国重要的宗教改革家,以翻译英文圣经并积极推动英国宗教改革闻名于世。廷代尔在学生时代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但他...
13.[学位]
摘要: 20世纪初年,义和团运动的冲击激发中国基督教开始迈向自立教会的本色化道路,华人布道和信徒布道兴起。内地会美籍传教士葛荫华所创建的湖南逐家布道团,扎根湘、赣、桂...
14.[学位]
摘要: 本文以近代武汉宗教慈善事业研究为选题,主要依据当时的报刊、档案史料,结合使用方志史料和其他文献资料,了解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在武汉的传入、分布与发展情况,分析近...
15.[学位]
摘要: 近年来,寺观庙产纠纷逐渐受到历史与宗教学界的关注,民国时期湖北是一个庙产纠纷多发的省份,但相关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历史学、宗教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16.[学位]
摘要: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1932年-1945年间日本殖民者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巩固殖民统治日本殖民者选择利...
17.[学位]
摘要: 本文对十六国北朝佛教僧尼的俗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俗化意为宗教群体与其宗教教义、戒律相矛盾的社会行为。十六国北朝时期佛教僧尼群体开始迅速膨胀并随之出现一系列俗化现...
18.[学位]
摘要: 清代虽然是佛教的衰落时期,但因其与现代社会离得比较近,现代南阳地区的佛寺和清代南阳府佛寺有很深的渊源,研究清代南阳府佛寺对探讨现代南阳佛教发展和南阳旅游开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