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翻译与接受——梁实秋和朱生豪汉译《李尔王》之比较
【6h】

翻译与接受——梁实秋和朱生豪汉译《李尔王》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戏剧话语的接受与再现

第一节戏剧的语言特色与读者接受

第二节戏剧语言与译者的再现

第三节莎剧的接受与译者的再现

第二章梁译和朱译语言风格之比较

第一节音韵的沿用与改创

第二节用词的“洋”与“土”

第三节句法结构的欧化与本土化

第三章读者的接受与翻译策略

第一节异化的策略与读者接受

第二节归化的策略与读者接受

第三节归化、异化的兼顾与读者的接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李尔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从19世纪50年代莎剧传入中国开始,不同的译者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文体翻译过,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而且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不同的译者对文化有不同的阐释和再现。梁实秋和朱生豪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译者。他们二者的译本都成功地再现了莎剧的魅力,分别代表了“雅”和“俗”两种不同风格。接受美学强调作为读者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了译文读者的反应效果,提出翻译是文本与译者的对话和视野融合。对源语言中的音韵、词汇、句法,译者都可以根据读者的接受来给予改译,以适应译入语文化的接受心理。本文作者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梁实秋和朱生豪《李尔王》的译本的音韵、词汇、句法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比较,从而探讨了读者接受因素对翻译的重要性。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戏剧话语的接受与再现”从戏剧文体的特色出发说明戏剧翻译中译者决策的采用与读者接受因素的重要。 第二章“梁译和朱译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从文本分析入手分析二译本在音韵、词汇、句法层面采用的翻译策略的异同,从而说明读者接受对翻译风格的影响。 第三章“读者接受与翻译策略”从文本分析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采取及兼顾与读者接受的关系,从而说明读者接受因素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体现读者接受的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