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家
历史地理学家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专利文献16751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浙江学刊、中国西部、文史杂志等;
历史地理学家的相关文献由16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桥驿、周宏伟、方华等。
历史地理学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751篇
占比:98.87%
总计:16943篇
历史地理学家
-研究学者
- 陈桥驿
- 周宏伟
- 方华
- 朱祖希
- 李小波
- 王守春
- 王越
- 葛剑雄
- 谭其骧
- 郝平
- 颜越虎
- 一弓
- 丁扬东
- 万竟君
- 乔志华
- 乜登科
- 于希贤
- 仝建平
- 任明洁
- 伍光和
- 何贝莉
- 余玮
- 侯慧粦
- 侯甬坚
- 俞国林
- 候杨方
- 光祖
- 冯汉斌
- 冯玉新
- 刘孝义
- 刘宏伟
- 刘济民
- 刘赓书
- 卜凡
- 卢云
- 史念海
- 司徒尚纪
- 吕以春
- 吕文棣
- 吕耀忠
- 吴志菲
- 吴忠起
- 唐少卿
- 唐晓峰
- 如锥
- 姚金祥
- 姜青青
- 姬璐璐
- 孙冉
- 孙吉
-
-
赵恺
-
-
摘要: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中写道:“在原始公社时期,人们对于其生活的地区,必须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生活下去。最初,他们必须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捕鱼,什么地方去打猎,什么地方去采集作为食物的果实和块根等等。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渔猎时代。”自人类祖先离开相对安全的高树,以直立行走的方式出现在非洲大草原之时,寻找野生动植物充作口粮。
-
-
无
-
-
摘要: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原《历史地理》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现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钮仲勋先生,因病于2022年5月16日逝世,享年94岁。钮仲勋,别名钮先镗,1928年12月生,江西九江人。195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6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专业,后留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及地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委员、《历史地理》副主编等职。钮仲勋先生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地理学史、水利史等研究,著有《我国古代对中亚的地理考察和认识》《地理学史研究》《黄河变迁与水利开发》等。钮仲勋先生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历史地理学研究生,是继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创者之后,我国第二代历史地理学人中的翘楚,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深切怀念钮仲勋先生!
-
-
曹晓波
-
-
摘要:
余杭的几次拆分2021年4月9日,在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实施动员布置会上,新的余杭区老姿新貌,让人看到了蓬勃的未来。余杭的“余”,最早出现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越绝书》上,其卷八说:“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这段说的是,古老的越地(浙江),称“盐”为“余”。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也认为,浙江的余杭、余姚、余暨(后来的萧山),都是因为产盐,而称“余”名的。
-
-
吴志菲
-
-
摘要:
侯仁之,山东省武城县庞庄村(原属山东恩县)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有“中国申遗第一人”之誉。1911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历任校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城市和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以及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为全国政协委员,生前系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候杨方;
杨林(撰文/摄影)
-
-
摘要:
在帕米尔高原最北端,有一条长约200公里、平均宽约20公里的巨型谷地——阿赖山谷,这里水草丰茂,不仅是中亚游牧人的天堂,也是古丝绸之路中沟通东西方最顺直、最便捷的一条通道。中国汉朝使臣张骞与大将李广利,外国探险家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马达汉等,都是通过阿赖山谷,开创了具有影响力的外交军事或科考探险活动。不过至今很少有中国学者涉足这条线路,本文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家侯杨方,极有可能是首次全面考察阿赖山谷的中国学者之一。
-
-
徐少华
-
-
摘要:
谭其骧先生(1911—1992),字季龙,浙江嘉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谭其骧先生是本刊前身《历史地理》创始人之一,生前曾长期担任主编,倾心办刊。值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周年和《历史地理》创办40周年之际,本刊特推出纪念专辑,以缅怀先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
-
-
房龙
-
-
摘要:
其人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裔美国人,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拥有很多喜爱他作品的读者。其书在房龙撰写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又译《房龙地理》)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一部。
-
-
李鹏
-
-
摘要:
在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中,凝聚了人民智慧结晶的工程建设数不胜数,其中许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尘封消逝。但是大运河,沟通南北,蜿蜒千里,历经千年风雨之后愈加风采卓然。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再度收获了全球关注。而这一条千里长河的起源究竟在哪里?北京的白浮泉——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点,成为了重要的地理标志,正如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评价:"与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
-
-
无
-
-
摘要: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原《历史地理》主编,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张修桂先生,因病于2021年9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张修桂,1935年8月3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55年考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5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室工作,任助教,1978年任讲师。1982年起就职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