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卫生总费用

卫生总费用

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92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财政、金融、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7190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瞭望、卫生经济研究、卫生软科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七次年会、中华医学会第第二十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12年学术年会等;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文献由108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郁馨、万泉、翟铁民等。

卫生总费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4 占比:1.7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7190 占比:98.18%

总计:37881篇

卫生总费用—发文趋势图

卫生总费用

-研究学者

  • 赵郁馨
  • 万泉
  • 翟铁民
  • 张毓辉
  • 满晓玮
  • 蒋艳
  • 赵丽颖
  • 柴培培
  • 杜乐勋
  • 程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紫红; 高山; 苏敏艳; 吴玲霞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其筹资结构的现状,并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及其构成进行科学预测,为相关部门科学控制筹资水平、合理调整筹资结构、及时监控及预警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运用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从筹资水平及筹资结构分析当前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发展现状,并使用GM(1,1)预测模型对2019-202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及其筹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1)2005-201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均有明显上升,卫生消费弹性系数常年大于1。且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逐年上升、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逐年下降。(2)由预测结果可知,卫生总费用与GDP逐年增长,2025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上升至7.91%,政府及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至28.34%、52.59%,个人卫生支出逐年下降至22.62%。[结论]当前及未来,我国卫生总费用逐年增长、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得到改善、资金投入不断增大。但仍存在增速过快、影响因素较多、个人卫生支出比重较高等问题,需不断深化以政府为主导的卫生支出投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提高预防服务水平。
    • 李蒙; 刘芳
    • 摘要: 基于2011~2019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相关数据,分析山东省卫生总费用现状,运用GM(1,1)模型,预测2020年至2030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模型的精确度都达到了95%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好、精确度高,可以对山东省卫生费用进行预测。2020~2030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今后山东省不仅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也应尽量做到卫生总费用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新时代人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
    • 刘伟; 武瑞仙; 许宪春
    •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健康中国”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为了更好地测度和反映“健康中国”的发展状况,国家统计局先后发布了中国特有的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分类标准。两大产业的总产出、增加值与卫生总费用一起作为衡量“健康中国”规模的重要经济指标。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相关指标间的关联,是相关数据发布需要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进行相关研究和决策的基本前提。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和卫生学相关知识,从理论和统计实务两个维度对“健康中国”规模指标的关联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最终产品的关键桥梁作用以及产业分类与操作实践的影响,是指标间产生关联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五大规模指标在七个方面存在的具体差异,包括统计对象是不同的活动主体、统计内容涉及不同的活动、价值测度采用了不同的价格水平、固定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存在差异、存货的统计范围不同、进出口的统计口径不同以及数据来源与核算方法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五大规模指标反映了不同视角下“健康中国”的发展水平,指标间存在密切联系和显著差异,在研究和决策中不能进行简单比较分析。
    • 叶金萍
    • 摘要: 目的:对2020~2029年十年间的山东卫生总费用进行预测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应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利用Excel 2019对山东省卫生总费用支出进行数据分析讨论。结论: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至2029年山东省的卫生总费用仍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受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资源的有限性等原因的影响,卫生总费用本身不可能无限增长而且最终会达到一个阈值和平台期。
    • 黄亮
    • 摘要: 根据2009~2019年共十一年的云南省卫生总费用数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云南省卫生总费用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分析云南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与筹资结构及其占GDP比重现状。预测2020~2026年共七年云南省卫生总费用及其筹资结构,预测结果总体呈现出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比重逐年增加,政府、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不断降低,社会卫生支出比例不断提高的趋势。为区域卫生健康费用管理、筹资水平与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对云南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孙琪
    • 摘要: 目的:预测河南省2019~2025七年的卫生总费用,并对影响卫生总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河南省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构建灰色GM(1,1)模型对2019~2025年河南省卫生总费用及筹资结构进行预测,并使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卫生总费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5年河南省卫生总费用将持续增长,政府和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呈下降趋势,社会卫生支出费用占比将逐渐上升。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与卫生总费用的灰色关联度最强,其次是人均GDP,老龄化状况和年末人口总数与卫生总费用的灰色关联度较弱。结论:优化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合理降低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正确处理卫生费用增长与发展间关系,促进卫生政策可持续发展。
    • 郑俊萍; 陶群山
    • 摘要: 目的 卫生总费用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各个国家普遍关注的热切话题。中国卫生总费用以高于经济增速的态势,给政府和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给人类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直接导致了卫生总费用的迅速增加。通过实证分析环境污染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继而提出抑制其快速增长的政策建议。方法 基于2007-2018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环境污染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对特征变量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来具体分析环境污染与卫生总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 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环境污染与卫生总费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污染每增加1%,卫生总费用增加0.095 2%,在5%的置信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控制变量均与卫生总费用呈正相关,且均在5%和1%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 环境污染导致卫生总费用显著增加。因此,从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均衡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等方面控制其过度增长。
    • 苏玉良
    • 摘要: [目的]对河南省的城乡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与医疗经济负担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为河南省卫生部门制定和调整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基于2012~2018年河南省医疗卫生相关数据构建GM(1,1)模型对2019年~2023年的河南省城乡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及其占卫生总费用的支出比例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2023年,河南省城乡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继续呈下降的态势,将会由29.82%降低至24.68%,年均下降率1.03%,说明河南省城乡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经济负担将逐步减轻,其卫生筹资结构公平性将进一步得到优化。[结论]建议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倾斜,调整政府卫生支出内部结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保险保障力度。
    • 丁海峰; 李立清
    • 摘要: 目的分析长三角地区卫生总费用发展现状,对长三角地区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比重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各地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推进我国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一体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2017年长三角地区卫生总费用及GDP相关数据,分别建立ARIMA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卫生总费用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所建立的各项模型R^(2)>0.9、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拟合度较好,预测精度较高,可用其进行外推预测。2018年—2025年,长三角地区卫生总费用及其占GDP比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存在一定差距。结论各地区应继续加大对卫生总费用的投入,加强医疗服务的供给;控制卫生总费用的合理增长,保持卫生总费用的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匹配;促进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流动,缩小长三角地区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差距。
    • 陈露
    • 摘要: 分析重庆市卫生总费用及其构成现状,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重庆市卫生总费用及其构成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卫生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基于预测分析结果,认为重庆市需要进一步优化卫生筹资结构,从源头上解决卫生总费用不合理增长问题,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减轻个人负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