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循环经济
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19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4143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求索、经济研究导刊、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2011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等;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敏达、张振峰、张新宁等。
区域循环经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1437篇
占比:99.96%
总计:241531篇
区域循环经济
-研究学者
- 王敏达
- 张振峰
- 张新宁
- 王乐
- 王元刚
- 石林
- 尹科
- 张艳萍
- 彭晓春
- 李军龙
- 杨凤鸣
- 滕剑仑
- 王树恩
- 王笑舒
- 蒋欣言
- 赵金铎
- 陈国生
- 黄海棠
- Yao Yang
- 丁东业
- 丁亚鸽
- 于嫚华
- 仝纪龙
- 但建
- 何东
- 何建宗
- 余泽云
- 刘 勇
- 刘二亮
- 刘兴元
- 刘兴利
- 刘扬
- 刘炜
- 刘秋妹
- 刘解龙
- 刘长灏
- 刘静
- 吴孟泉
- 吴峰
- 吴忠东
- 吴荻
- 吴金笛
- 周铭
- 姚扬
- 姜秀娟
- 孙旻
- 孙永健
- 孙黎娟
- 宝山区
- 富永年
-
-
富永年;
丁亚鸽
-
-
摘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区域生态循环经济是针对某一区域而言的.区域循环经济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是一个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武威市的发展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依托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图规划,武威市区域循环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应看到,在武威市区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投融资问题是其中之一,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期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
-
董璐;
张长青
-
-
摘要: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区域循环经济有着自身的特征,在推进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运用SWOT对比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旨在探索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
-
-
崔继红;
张照录;
吴忠东;
曹俊杰;
丁东业
-
-
摘要: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大量产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改变,打破了传统农村“资源-产品-废物-新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代谢模式,进而发展成为“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向代谢模式,造成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物质代谢模式变化的响应,农村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污染加剧,农村生活污染快速增长,非农产业污染严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必须从重建物质闭路循环的代谢模式入手,发展区域农村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循环型生态城镇.
-
-
蔡仰虹
-
-
摘要:
循环经济统计体系是一个区域内诸多要素相互协调并相互约束的复杂系统.本论文将结合国内外目前的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统计与评价体系,以循环经济论及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办法,使其不仅能获取多层次多系统的统计数据,而其能对总系统及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有助于构建区域协调度模型,以正确反映各系统循环经济的变化趋势及其协调程度,从而对区域整体循环经济的运转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
-
段文华
-
-
摘要:
通过对山西省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城市试点建设情况的梳理,从区域循环经济的分类、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区域层面和园区层面标准体系的同异、区域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结构选择、通用标准的问题、标准体系的系统和边界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标准体系结构组合应用、标准体系三维坐标投影原理以及基于能流图、物质流图的标准化关注点等方法和思路,对开展区域循环经济标准化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
孙旻;
陈茗芳
-
-
摘要:
区域循环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区域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结构转型.同时,由于区域循环经济有着自身的特征,各地区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而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入手,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并积极探索了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以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
-
张晓东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有很大提高.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由于循环经济的思想还没有真正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破坏、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危害程度显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建立衡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运用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发展的状态和程度.
-
-
-
-
摘要:
1、区域联合,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只有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与国内竞争。要充分利用宁波地区国家级化工开发区的地域优势,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优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长处,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效益做"加法"的发展之路。(1)区域资源优化,带动循环经济新模式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做好石脑油、芳烃类、烯烃类、氢气、二氧化碳等资源的区域内优化
-
-
-
逯馨华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区域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国家循环经济的基础,对于建立循环型社会至关重要.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就是生态工业园模式.根据分类分为共区性生态工业园和虚拟生态工业园,不同类型各有其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对两种类型的生态工业园进行SWOT对比分析,明晰各自的优势及局限,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共区型生态工业园比较适合于在区域范围较小、交换物品较为单一,可用土地较多的地区进行推广;而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比较适合那些区域一体化程度较深,区域间物流、交通便利,网络信息化高,能够提供大量科技信息支持的区域进行推广,是城市经济圈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可以采用的发展模式。目前两者发展都较为初级,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管理力度。
-
-
余泽云
- 《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云南省是著名的植物王国,拥有5000多种植物物种,中医药的科研在目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对云南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绿色植物、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又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这个课题,提出加强对中医药的新药科研(降低血脂、促进消化功能、控制血糖等的植物药),对提升云南省中医药科研水平将产生积极的意义,认为对推动云南省的区域循环经济有良性影响.
-
-
-
-
-
杨华峰;
汪静
- 《2008年国际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针对现有区域循环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的不足,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多因素,综合构建了多层次的区域循环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通过综合监测指数、分类监测指数和各具体指标监测值及“一票否决”指标,从不同层面全面反映和监测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切实指导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
-
-
许新宇;
陈兴鹏;
崔理想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在传统DEA的基础上,引入超效率模型,以实现有效决策单元之间的区分.结果表明,8个地市的循环经济属于DEA有效,其中黄山循环经济效率更为突出;9个属于相对无效,宣城循环经济效率最低.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呈现出从南到北的梯次差异,这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格局相一致.相对于东中部其他省份而言,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较低.
-
-
许新宇;
陈兴鹏;
崔理想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在传统DEA的基础上,引入超效率模型,以实现有效决策单元之间的区分.结果表明,8个地市的循环经济属于DEA有效,其中黄山循环经济效率更为突出;9个属于相对无效,宣城循环经济效率最低.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呈现出从南到北的梯次差异,这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格局相一致.相对于东中部其他省份而言,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较低.
-
-
许新宇;
陈兴鹏;
崔理想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在传统DEA的基础上,引入超效率模型,以实现有效决策单元之间的区分.结果表明,8个地市的循环经济属于DEA有效,其中黄山循环经济效率更为突出;9个属于相对无效,宣城循环经济效率最低.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呈现出从南到北的梯次差异,这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格局相一致.相对于东中部其他省份而言,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