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5928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安徽农学通报、石化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等;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文献由738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利通、张中海、丁红春等。

化学需氧量(CO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5928 占比:99.78%

总计:106158篇

化学需氧量(COD)—发文趋势图

化学需氧量(COD)

-研究学者

  • 金利通
  • 张中海
  • 丁红春
  • 王磊
  • 方艳菊
  • 袁园
  • 柴怡浩
  • 潘振声
  • 侯宇丹
  • 刘奇军

化学需氧量(COD)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金钟; 樊相汝; 廖芸; 张东贺; 羊依金
    • 摘要: 为使处理后的气田水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首先向模拟气田水中加入缓蚀剂CPI-W,考察缓蚀剂的添加对气田水中的COD影响,然后分别采用次氯酸钠法、芬顿试剂法和过硫酸钾-硫酸亚铁法处理添加了缓蚀剂CPI-W的模拟气田水,考察处理后水中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均能使加注1000 mg/L缓蚀剂的模拟气田水的COD值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150 mg/L)。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后,当次氯酸钠加量为8 mg/L时,COD去除率达94.4%;采用芬顿试剂法处理后,当H_(2)O_(2)加量为4 mg/L、FeSO_(4)·7H_(2)O加量为0.08 mg/L时,COD去除率达96.1%;而采用过硫酸钾-硫酸亚铁法处理后,K_(2)S_(2)O_(8)加量为8 mg/L、FeSO_(4)·7H_(2)O加量为4 mg/L时,COD去除率达97.4%。对比分析COD去除率以及药剂成本,3种高级氧化技术中过硫酸钾-硫酸亚铁法为降解气田废水中缓蚀剂的最优方法。
    • 刘晨; 莫莉; 张旭龙; 汪博
    • 摘要: 简要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在石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概况,采用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污水处理厂的臭氧催化剂,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并通过研究有无催化剂、反应停留时间、臭氧浓度、臭氧流量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去除COD性能进行试验评价,得出催化剂失活原因:(1)高密沉淀池控制不稳,后絮凝堵塞催化剂表面;(2)硅含量增加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组元;在最优的工艺条件下采用超声酸洗的催化剂运行两周时间,初始活性能短暂恢复至新鲜剂的80%左右;针对催化剂的研发需要有针对性地研发低成本、易制备、可回收、重复使用率高的专属高效复合型催化剂。
    • 王彩红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废水膜法处理技术在中药制药废水处理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工艺,对促进中药制药废水处理起到了显著的应用效果,选取某制药工厂为例进行分析,废水膜法处理技术方案造价145.0万元,每吨水消耗的费用为0.93元,包括处理过程中的耗电费用、作业人员人工费用、中医药材费用等,采用自动化作业方式处理效果较为稳定,达到了良好的综合运用效益。本文研究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中药制药中的废水处理技术处理难题,促进我国中药制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景依葶; 田晓娟; 魏晓霞; 徐佳志; 张新国; 王铭也; 魏丽; 宏亚丽; 盖轲
    • 摘要: 从甘肃庆阳污水处理厂采样,10°C驯化污泥,筛选分离得到5株对人工生活污水COD去除性能较好的耐冷菌,其中WE-1、WE-2和FH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WS-1属于节细菌属(Arthrobactersp.),WS-2属于土生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sp.)。单菌及混合菌对人工生活污水的降解研究显示,单菌10°C培养10d, WE-1的COD去除率最高,为85.70%,处理后COD为92.95mg/L。WE-1、WE-2、WS-1、WS-2和FH混合接种,10°C培养7d, COD去除率达91.89%,处理后COD为52.72mg/L。混合菌对人工生活污水COD的去除率优于单菌。该混合菌对改善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效率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谢相伦; 张小婧; 潘国亮; 韩冬雪; 牛利; 马英明
    • 摘要: 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参数,反映着水体有机的污染程度。传统重铬酸钾检测法,存在耗时长、试剂毒性高、过程繁琐及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光电化学法可通过直接测量光电流信号评估COD值,其具有氧化能力强、检测快速、数据准确等特点,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传感检测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COD传感检测研究进展。
    • 黄琦兰; 范金祥
    • 摘要: 针对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参数(如出水化学需氧量(COD),pH值)变化过程的高度时变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PSO-LSSVM)的软测量模型.该模型将小样本机器学习——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引入工业污水处理过程水质参数预测,网络训练过程中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使得该算法能够自适应获取最优超参数,形成IPSO-LSSVM算法,对工业污水处理出水COD参数进行回归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LSSVM和PSO-LSSVM模型相比,IPSO-LSSVM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0.9%和30.5%;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13.0%和6.6%.这表明IPSO-LSSVM模型在预测精度、收敛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LSSVM和PSO-LSSVM模型.
    • 李雪转
    • 摘要: 为提高水质分析结果准确性,优化水质分析结果.本文以当前标准规定中的两种水质分析方法为例,分析这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针对重铬酸盐法提出加大取样量、控制温度的方法,对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提出样品空白法、样品取样前充分摇匀的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陈慧敏; 俞晓琴; 朱俊羽; 李宇阳; 郭燕妮; 周永强; 韩龙飞
    • 摘要: 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及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指示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指标测定通常耗费大量时间、试剂及人力物力且排放大量有害废液.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溶解性有机物(DOM)中可以强烈吸收光谱中的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部分,数据测定耗时短、方便快捷,且样品处理过程环境友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湖泊水质.本研究基于2016年2、5和8月在太湖均匀布设的32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运用光谱吸收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探究太湖CDOM的光谱吸收和荧光组分,探讨CDOM光谱指标对湖泊BOD5、COD及DOC浓度等湖泊环境质量指标的可替代性.结果 表明:(1)运用EEMs-PARAFAC方法解析出3种荧光组分:类腐殖酸C1、类酪氨酸C2和类色氨酸C3.(2)COD和BOD5和DOC在空间上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不同水期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竺山湾和梅梁湾,由西北湖区至中部敞水区、东南湖湾递减.(3)在不同水期,COD、BOD5、DOC浓度和C1组分均表现为丰水期极显著大于枯水期和平水期,a254在丰、平、枯水期间无显著性差异,最大值出现在丰水期;C2与C3组分均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极显著大于丰水期.(4)在不同水文时期,COD、BOD5和DOC浓度均与a254、类腐殖酸C1呈显著正相关,丰水期太湖COD、BOD5和DOC浓度与CDOM光谱指标的线性相关性要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5)CDOM光谱指标在不同水文时期均能很好地替代COD、BOD5和DOC等作为反映太湖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及湖泊水质的指标.
    • 张鲁峰; 姜志双; 杜岩磊
    • 摘要: 以污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作为标准,探讨影响生化系统运行的因素,以反映生化池内生态环境的改变,报那个让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化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 杨育文; 陈秋会; 席运官; 刘明庆; 王磊; 高丽; 杨涛明; 李丽娜; 和丽萍
    • 摘要: 为了探究有机、常规2种种植模式下菜地土壤养分的淋溶特征,采用渗漏计装置收集地下1 m深的淋溶水,通过2018年、2019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等氮投入条件下有机、常规种植菜地中淋溶水氮和磷质量浓度、淋溶量及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在有机种植模式下,2018年、2019年的总氮淋溶量分别比常规种植模式降低了42.88%、48.00%;在有机种植模式下,2018年、2019年的总磷淋溶量分别比常规种植模式降低了28.09%、16.25%,但在有机种植模式下,土壤淋溶水COD比常规模式提高了118.01%.菜地土壤中的养分淋失以氮为主,氮素在施肥初期,尤其是强降雨发生时最易发生淋失,硝态氮是氮素淋溶损失的主要形态.综上,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有机种植能有效减少菜地土壤中的氮淋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磷淋溶,但会显著增加淋溶水COD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