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稳定性
动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力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6694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设备管理与维修、振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等;动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332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国才、贾区耀、叶友达等。
动稳定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6943篇
占比:99.94%
总计:267114篇
动稳定性
-研究学者
- 胡国才
- 贾区耀
- 叶友达
- 张涵信
- 杨益农
- 陈农
- 孙茂
- 李潜
- 王华明
- 王发民
- 刘文
- 向锦武
- 张晓谷
- 张陈安
- 赵忠良
- 顾仲权
- 吕敏强
- 周伟江
- 周慧
- 唐硕
- 张军
- 方方
- 李书
- 王佳砚
- 王晓朋
- 王照林
- 袁先旭
- 谢勇
- 谢昱飞
- 郭小龙
- 陈红群
- Hu Guocai
- Wang Huaming
- Wu Jing
- 丁培
- 丛戎飞
- 任勇
- 侯志强
- 倪辉
- 傅鹏
- 刘卫东
- 刘延柱
- 刘彦鹏
- 刘湘一
- 匡金炉
- 博金海
- 卫丽君
- 吴协平
- 吴少融
- 吴莘馨
-
-
-
王光辉
-
-
摘要:
母线选型是低压开关柜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以户内低压开关柜母线选型为例,从导体集肤效应、载流量、热稳定性及动稳定性方面对低压母线设计选型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了设计时的重点注意事项。
-
-
丛戎飞;
叶友达;
赵忠良
-
-
摘要:
为了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俯仰/滚转两自由度耦合运动下的动稳定性问题,基于气动/运动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针对一种类似SR-72构型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开展了进气道通流状态下强迫俯仰/自由滚转耦合运动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强迫俯仰/自由滚转耦合运动下,滚转通道的动力学方程可以简化为有阻尼的Mathieu方程形式,并且可以求得稳定性边界.理论分析表明:滚转通道的动稳定性与俯仰振荡角频率相关,在飞行器滚转振荡固有角频率附近存在2个临界角频率,当俯仰振荡角频率位于2个临界角频率之间时,滚转通道是动不稳定的.在俯仰振荡振幅较小时,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符合较好,但实际的临界角频率与理论分析求解的值有一定偏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俯仰振荡振幅增大,导致滚转发散的角频率范围变得更宽,且向更高频率偏移.
-
-
-
-
-
-
李博;
梁慧敏;
由佳欣;
王寒诺;
包龙卿
-
-
摘要:
离相封闭母线在短时耐受等极端工况下的动-热稳定性对大型电站系统的安全运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热稳定性分析是母线强制风冷设计与分析中的关键点之一.针对封闭母线尺寸较大、结构复杂、薄壁及锐状体偏多、有限元模型整体分网规模过大及精度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封闭母线的分段联合仿真分析方法,将母线整体模型分割成若干子段,各分段模型间采用传递衔接面温升及温度梯度分布参数的方式,建立以统一节点为基础的连接矩阵,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段母线实测比对的方式确定各分段传导对流系数等关键参数,在计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一定精度的模型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模型联动仿真的评价方法,并将仿真与评价方法应用于某型封闭母线的分析中,建立其分段联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实现模型计算仿真,得到了母线整体在自然冷却条件与强制风冷条件下的温升分布,并在热场仿真数据基础上建立短路状态下母线动稳定性计算模型.结果验证了短路电流下的母线动稳定性,证明了该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
-
-
-
王发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2014年度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高超声速远程快速到达飞行器,采用先进的气动布局、热防护与制导控制技术,以及特殊的飞行方式(巡航或滑翔).这类飞行器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被拦截概率小,能够快速远程突破敌方防空体系,具有很大的远程机动作战能力、高精度打击能力和多种载荷任务适应能力,是中国国家安全发展的新一代武器的最佳选择.获得资助两年以来,课题组针对上述滑翔助推飞行器暴露的工程科学问题和中国在该类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开展了高升阻比乘波布局工程化设计,特别是提出了实现静稳定性设计的途径;在临近空间复杂布局动稳定性研究方面,在高效高精度非定常工程气动力建模、乘波飞行器耦合动稳定性分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
Zhang Xin;
张鑫;
Wang Huaming;
王华明
- 《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机械动力学仿真软件LMSVirtual.Lab Motion模块对共轴式直升机"地面共振"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在起落架上的六自由度运动模型和桨叶绕摆振铰的刚体摆振模型,重点介绍了LMS Virtual.Lab Motion仿真建模过程.通过设定起落架阻尼,在不同转速下对机体施加脉冲激励力,然后观察机体滚转响应和桨叶摆振响应,分析了旋翼/机体耦合的动稳定性.
-
-
-
张陈安;
马兴普;
杨益农;
薛飞;
刘文;
王晓朋;
王发民
- 《第十四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乘波气动构型由于横航向耦合易出现滚转发散和荷兰滚发散的动不稳定问题.为在高超声速风洞自由飞实验中验证这一现象,本文设计了典型锥导乘波体飞行器气动外形,通过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乘波飞行器气动/飞行力学耦合系统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气动力和力矩特性设计模型结构并进行动稳定性评估,经过反复循环迭代,最终获得了在风洞实验条件下最有可能出现典型发散现象,且在风洞有效观察窗口时间范围内有较强可观测性的模型和实验方案.
-
-
张陈安;
马兴普;
韩汉桥;
刘文;
王发民
- 《第一届全国流固耦合力学前沿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近20年间,以CAV、HTV-1、HTV-2和HX为代表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概念是快速全球到达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2010年以来HTV-2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两次试飞的失败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类飞行器多通道耦合动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这类飞行器以高马赫数(M=10~20)在高空(H=40~70km)做长时间机动飞行,其动稳定性问题的分析依赖着对非定常气动力准确、高效的计算.针对飞行空域较宽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非定常气动力预测需求,课题组近年来发展了两种有较高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高超声速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方法:粘性修正当地流活塞理论和宽空域降阶一代理模型,在当地流活塞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定常N-S方程解进行有效外形修正,从而实现对强粘性问题的适应性,并给出了针对该方法的有效外形修正公式。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高空高马赫数下尖头、钝头外形和大攻角问题,计算结果与非定常N-S方程吻合较好,扩展了当地流活塞理论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快速气动力特性评估和分析。在ARMA降阶模型基础上与代理模型结合,提出了针对宽空域的ARMA-Surrogate模型训练实验点选取方法。算例表明对特定的模型,该方法仅需对8个实验点进行模型训练,即可实现0-70km高度下的非定常气动力精确计算,适合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稳定性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给出了这两类模型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动稳定性相关问题研究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两类非定常气动力近似模型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动稳定性分析都有很高的效率和不错的精度。同时还发现,乘波类飞行器在滑翔高度下容易出现横航向通道藕合发散问题,对于某些构型其发散特征随着攻角的变化会出现显著变化,且在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其稳定性特性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
-
-
-
-
Liu Yali;
刘亚利;
Hu Guocai;
胡国才;
Wu Jing;
吴靖
- 《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建立了共轴铰接式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模型,采用特征值分析法计算得到了直升机地面共振模态特性,分析了上下旋翼间距、旋翼摆振铰外伸量、摆振刚度及摆振阻尼比等旋翼设计参数对共轴式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减小上下旋翼间距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且不稳定中心远离工作转速;增大摆振刚度及旋翼摆振铰外伸量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且不稳定中心远离工作转速;增大摆振阻尼比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但不稳定中心稍接近工作转速.
-
-
Hu Guocai;
胡国才;
Wu Jing;
吴靖
- 《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了探讨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在不考虑桨叶减摆器和起落架非线性因素的前提下,通过求解某模型直升机不同转速时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的时域响应,确定了该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转速范围,并与特征值分析确定的共振转速范围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对不同转速时的上、下旋翼桨叶摆振和机体运动响应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发现在稳定区内,系统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稳定区,非线性系统与线性化系统的响应特性呈现显著差异,且非线性系统将出现极限环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