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剂量率

剂量率

剂量率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739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6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89589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2017年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年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6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剂量率的相关文献由2109位作者贡献,包括代刚、陈伟、陆妩等。

剂量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6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9589 占比:99.53%

总计:90008篇

剂量率—发文趋势图

剂量率

-研究学者

  • 代刚
  • 陈伟
  • 陆妩
  • 李沫
  • 何宝平
  • 王桂珍
  • 郭旗
  • 任迪远
  • 孙鹏
  • 张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聂兰强; 张雷; 翟佳旺
    • 摘要: 统计分析公开报道的22起临界事故,得到临界事故裂变次数范围。再从保护工作人员角度出发,确定最大可接受有效吸收剂量,推导出最小临界事故假设,利用蒙特卡洛程序,反推出铀、钚系统不同物料形态下,发生最小临界事故时的裂变次数。计算分析一个模型的临界事故时的裂变次数,计算结果表明典型临界事故裂变次数大于由最小临界事故假设反推出的裂变次数,验证了假设的保守性。最后根据最小临界事故裂变次数推出临界报警阈值。
    • 初飞; 陈洪转; 于春青; 郑宏超; 王亮; 杨程远
    • 摘要: 针对一款百万门级0.18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0.18μm CMOS)工艺抗辐射加固的微处理器电路,提出了采用TCAD仿真建模技术对加固电路开展瞬时剂量率效应研究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保护环结构加固设计,可有效提升电路的抗瞬时剂量率效应性能,并利用瞬时剂量率辐射源进行了仿真有效性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TCAD仿真手段得到的瞬时光电流峰值与试验得到的光电流峰值误差小于5%,证实了仿真研究电路瞬时剂量率效应方法的有效性。
    • 欧阳游; 张长兴; 刘姗姗; 杜晓立; 孙陶
    • 摘要: 地面模型是根据IAEA174号报告研建的用于校准便携式γ能谱仪、γ辐射仪的计量标准装置,最初主要用于地质勘查。2016年至2018年,新研建了钾含量30%(YK3)和铀含量1%(YU4)的两个模型,并确定了模型量值。远离模型表面中心位置的剂量率较低,随着中心点的接近,剂量率逐渐上升,YK3和YU4的剂量率坪区分别为模型中心点及周围半径约40 cm和50 cm范围内,在坪区内剂量率变化均不大于0.6%;在参考点3.0 cm上的剂量率分别为320.8 nGy·h^(-1)和4.3×10^(4)nGy·h^(-1);超过3.0 cm时,剂量率随高度呈非线性变化;根据不同高度上的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比对,在40 cm高度实测范围以内,YK3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对偏差在3%范围以内,120 cm高度实测范围内,YU4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对偏差在2%范围以内。
    • 陆建峰; 李斌; 黄凌欣; 甄赐达; 方剑青
    • 摘要: 在核应急监测中常用NaI谱仪实现剂量率的监测和γ放射性核素识别。本研究利用G(E)函数法对一款3″×3″的NaI谱仪进行能谱-剂量直接转换的刻度。利用^(152)Eu、^(133)Ba、^(241)Am、^(137)Cs、^(60)Co标准点源获得不同能量下的标准能谱数据,并采用Geant4程序计算其他能量下的能谱数据,实现能谱信息与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转换。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剂量率范围内,采用G(E)函数法实现能谱信息与剂量率的转换结果可以接受,满足应急监测要求。
    • 王美霞; 许志强; 徐海娟; 钟蝶娴; 梁旭
    • 摘要: 目的:对工业生产线上使用的带有自屏蔽防护的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辐射安全及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某企业用于汽车零部件缺陷检查的带自屏蔽铅房的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装置的辐射安全及射线防护效果。结果:正常工况下该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屏蔽体外3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满足标准要求的剂量率参考控制水平要求,采取的辐射安全措施满足标准要求。结论:在采取射线屏蔽、安全联锁及遵守操作规程等辐射安全措施后,工作人员受照的年有效剂量可控制在审管部门核准的剂量控制限值以内,带自屏蔽的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能满足辐射安全与射线防护要求。
    • 张庆钊; 刘凌湘; 易兰
    • 摘要: UDRS联锁是瓦里安高能直线加速器的常见剂量联锁,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该故障的出现几乎一直困扰很多工程师,需要找出解决的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瓦里安CLinac-K型直线加速器电路构成和UDRS联锁发生的原理,总结出UDRS联锁故障的检修方法.通过对少见故障处理方法的分享,为解决类似机型出现UDRS故障时提供方法参考.
    • 杨越; 王梦贤; 刘玉华; 杜铁楠; 朱浠浠
    • 摘要: 为了去除长期运行后附着在主泵内插件表面的高放射性活化腐蚀产物,为主泵解体提供较低辐射的维修环境,采用稀释化学去污工艺对秦山一期核电厂两台主泵进行去污工作,经预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分别通过氧化三价铬氧化物及还原三价铁氧化物等,有效地溶解和去除内插件表面致密金属氧化物薄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铁、铬、镍等主要金属氧化物洗脱效果明显;分析实验结果得到相关金属在表面氧化膜中占比情况;去污后内插件表面剂量率大幅度降低,其中主要中子活化产物Co-58和Cr-51活度洗脱效果明显.主泵A表面剂量率从最高111 mSv/h降至0.060 mSv/h,主泵B表面剂量率从最高114 mSv/h降至0.068 mSv/h,已经能够满足解体检修的工作条件.该方法适用于溶解和去除一回路运行中形成的活化腐蚀产物,现有清洗条件也利于该工艺的实施.
    • 孙江; 彭士香; 胡杨; 张金海; 蔡丹; 苏兆锋; 赵博文; 孙铁平; 孙剑锋; 呼义翔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γ射线二极管的物理过程,对二极管的阴阳极材料和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在强光一号装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深槽结构的黄铜阴极和多层阳极靶可显著降低强光一号装置二极管的阴极烧蚀、溅射沉积污染及阳极的热-力学损伤.改进后的阴极至少可重复使用3发次,阳极至少可重复使用4发次.实验结果为建设中的大面积脉冲γ射线辐射装置二极管的研制和实验效率提升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 杨腊腊; 刘省勇; 杨煦; 高拥军; 陈秋炀; 张文利
    • 摘要: 在乏燃料水池完全丧失冷却能力和补水的事故工况下,压水堆核电厂乏燃料操作大厅内的剂量率将随着乏燃料水池水位的降低逐渐升高。本文以一典型压水堆核电厂的乏燃料水池为研究对象,采用QAD-CGGP程序,计算并分析了乏燃料操作大厅内的剂量场分布及其随水位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1)在3.786~7.736 m水层厚度范围内,操作平台处的剂量率随水层厚度的变化不明显;(2)乏燃料水池上方的剂量率峰值位于高密格架区域上方;(3)在3.436~4.736 m水层厚度范围内,乏燃料水池上方的剂量率峰值在0.914~288μSv/h范围内变化,并随着屏蔽水层厚度的减小呈指数递增趋势,且操作平台处剂量点的剂量率均满足乏燃料操作大厅辐射分区要求;(4)满足乏燃料操作大厅辐射分区要求所需的最低水位为+15.77 m。
    • 李爽; 陆雪; 蔡恬静; 田梅; 刘青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率60Co γ射线照射对辐射诱导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60Co γ射线照射3例正常人离体外周血,剂量率分别为0.2、1.0和2.0 Gy/min,照射剂量为0、1、2、4和6 Gy,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个基因(CDKN1 A、MDM2、PCNA、FDXR、GADD45A、PHPT1、ASTN2、TNFSF4、POLH、GDF-15和 PPM1D)mRNA 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结果 不同剂量率0.2、1和2Gy/min 60Coγ射线照射后,辐射诱导的11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2=0.744~0.998,P<0.05);0.2 Gy/min 60 Co γ射线照射2 Gy 后,CDKN1A、FDXR、PHPT1 和TNFSF4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和2 Gy/min剂量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5.73、2.44、2.77、3.53、2.68、2.43、2.05,P<0.05);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6 Gy 后,PPM1D 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剂量率组(t=3.82、2.54,P<0.05);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由2~3个基因组成,回归方程的R2值为0.951~0.976(P<0.05).结论 在0.2~2 Gy/min剂量率范围内,不同剂量率60Co γ射线照射可能会影响辐射诱导人外周血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