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润楠
刨花润楠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62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篇、专利文献6968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态学报等;
刨花润楠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阳、张冬生、谢金兰等。
刨花润楠
-研究学者
- 陈晓阳
- 张冬生
- 谢金兰
- 周鹏
- 陈桂琼
- 黄锦荣
- 叶雪兰
- 朱芹
- 滕维超
- 王凌晖
- 罗万业
- 范剑明
- 郭雄飞
- 魏锦秋
- 周祥斌
- 林玮
- 胡厚臻
- 邓小梅
- 陈怡佳
- 陈聪
- 侯文娟
- 吴林瑛
- 周娟
- 周运鸿
- 唐健民
- 张晓明
- 杨家鸿
- 柴胜丰
- 梁瑞龙
- 樊吉尤
- 湛欣
- 符韵林
- 范进顺
- 邓春亮
- 邹蓉
- 陈红跃
- 韦鹏练
- He Tong
- Huang Xiaoxia
- Qin Anming
- Su Chunqing
- Tan Zhangqiang
- Tang Yihua
- Teng Weichao
- Wang Linghui
- 亢亚超
- 仲崇禄
- 何小鸳
- 何昭君
- 侯小青
-
-
黎小谊;
韦大勇;
覃炫霖;
周小英;
陈卫国
-
-
摘要: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刨花润楠苗木换袋培育试验的结果表明:除了CK成活率偏低外,各处理对刨花润楠苗木换袋培育的成活率影响不明显;各处理间最终苗高和最终苗木地上部分鲜重差异显著,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各处理质量指标的隶属函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A1>A2>A3>A4>CK.
-
-
-
陈丽君;
刘明骞;
谢正生;
陈晓阳
-
-
摘要:
以刨花润楠主要分布区的14个种源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增城开展种源试验,通过对14个种源的刨花润楠苗高、地径、叶面积、叶周长等性状进行观测,分析不同种源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 表明:3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系数相当,其种源间和种源内生长性状变异均较丰富;8个叶片性状种源间的变异系数为17.52%~44.71%,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亦变异明显;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均大于0.750,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刨花润楠的苗高、地径等苗期生长性状受自身遗传控制,且不同种源间变异明显,种源选择潜力较大.刨花润楠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及气候变异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现象;苗木生长性状与叶片大小呈负相关,即叶片越大、叶柄越长,苗木生长有变慢的趋势;对种源苗期性状进行聚类,可将刨花润楠14个种源划分为5个类群;刨花润楠苗期生长及叶片性状有一定的地理趋势,但也有一定的随机性.以地径为标准对刨花润楠优良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永春、兴安、昭平3个种源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优势种源.
-
-
-
-
-
李桃祯;
邹清涛;
侯小青;
胡厚臻;
韦韶鹏;
王凌晖;
滕维超
-
-
摘要: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
-
郭雄飞
-
-
摘要:
为探究生物炭对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的促生及土壤保肥的长期效应,以刨花润楠一梅叶冬青(Ilex latifoli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0 kg(CK)、1.2 kg(T1)、2.4 kg(T2)、和4.8 kg(T3)4个生物炭用量对2015-2017年间刨花润楠生长动态及土壤养分含量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移栽前期,刨花润楠生长较慢,但16月后生长速度加快.生物炭可促进刨花润楠株高、叶长及叶宽的生长,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下刨花润楠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35.71%、59.02%和31.81%,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28.02%、39.69%和20.52%;3个年份生物炭处理下0-15 cm和15-30 cm土层pH、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处理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略有提高.施用生物炭后,2015年和2016年0-15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降低,2017年则有所增加,但影响不显著(P>0.05).15-3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变化不明显;生物炭对2015年0-1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到2016年和2017年则增加其含量,且T1和T3处理下效应最显著.生物炭可增加15-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但到后期(2017年)效应不显著(P>0.05).总体看来,不同处理下土壤各养分含量均表现为0-15 cm> 15-30 cm,2015年>2016年>2017年.刨花润楠生物量与0-15 cm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各养分含量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适量生物炭(T2)处理促生保肥效应最佳,且具有长效性.
-
-
-
朱芹;
李培;
周鹏;
张俊杰;
阙青敏;
惠文凯;
陈晓阳
-
-
摘要:
[目的]建立刨花润楠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从樟科树种SSR引物中筛选多态性高的引物,并对刨花润楠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设置7个水平,利用正交设计L16(45)进行优化,确定最佳体系,并用该体系从187对候选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利用软件POPGENE1.32、PowerMark-erv3.25、FSTAT、GenAlex6.5、Structure2.3和POPTREE分别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目(Na)、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信息量(PIC)、基因流(Nm),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刨花润楠最佳体系(20μL)为:Taq酶1.0 U、dNTPs 0.25 mmol·L-1、Mg2+1.25 mmol·L-1、引物0.5μmol·L-1、模板50 ng.最终筛选出12对具有多态性高的SSR引物.Na、Ho、He和PIC的平均值分别为15.083、0.576、0.751和0.722,表明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m平均值为1.500,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UPGMA将24个种源聚为3类,与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刨花润楠SSR-PCR反应体系,并获得12对适用于刨花润楠的SSR引物,刨花润楠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24个种源可聚为3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