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口缝合

切口缝合

切口缝合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64024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浙江临床医学、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第六届微创外科论坛、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等;切口缝合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曾美华、肖洒、张元壮等。

切口缝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4024 占比:99.98%

总计:664171篇

切口缝合—发文趋势图

切口缝合

-研究学者

  • 曾美华
  • 肖洒
  • 张元壮
  • 王中显
  • 丁平安
  • 周文胜
  • 孙阳
  • 尹立弟
  • 张克杰
  • 张志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庆; 周宇; 陈曦; 刘跃洪; 张德盛; 刘树平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埋入垂直褥式缝合法在缝合脊柱微创手术切口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对167例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195处切口采用经皮埋入垂直褥式缝合法缝合,其中男69例,女98例;年龄17~89岁,平均(56.7±18.4)岁。观察切口是否对合良好,能否有效止血,有无感染。结果单一切口缝合时间35~128 s,平均(52±12)s。所有切口均获得良好对合,并有效止血,无切口感染发生。缝合时发生缝线穿绕31例(15.9%),因缝线穿绕造成缝线断裂1例,重新缝合;2例因缝线穿绕后打结不紧而重新缝合。89例切口出现不同程度皮下硬结,发生率45.6%,2个月后逐渐减轻。结论经皮埋入垂直褥式缝合法可应用于切口长度在5~15 mm之间,局部皮肤厚韧且张力高的部位,缝合深度约10~15 mm。尤其适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切口的缝合,可以推广至腹腔镜、胸腔镜等微创手术切口的皮肤缝合。
    • 侯赛琴
    • 摘要: 目的探讨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归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切口缝合,试验组术后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处理切口,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用时及术后3个月的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切口瘢痕增生、渗液、红肿)发生率、切口愈合等级。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VS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处理剖宫产术后切口,有利于加速切口愈合,显著提升切口部分肌肤愈合质量,提高术后切口缝合的安全性。
    • 黄秀雯; 裴娟; 张冬; 黄培燕; 潘明明; 胡伟平
    • 摘要: 腹膜透析导管的功能直接影响腹膜透析质量,进一步影响了患者整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小旁切口缝合固定的方法对经非手术方法复位失败的腹膜透析导管漂管问题进行矫正,选取3例病例进行分享。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4岁,2019年05月29日因“咳嗽、咳黄白色痰、伴恶心、呕吐”就诊我院,完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74.00 g/L↓,磷1.89 mmol/L↑,钙2.13 mmol/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22 pg/ml↑,肌酐586μmol/L↑,总肾小球滤过率20.81 ml/min;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
    • 丁云鹏; 贾海港; 章亚东
    • 摘要: 目的 比较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可吸收倒刺缝线与常规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TKA病人为研究对象,2017年1~12月使用常规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关节囊的40例病人纳入对照组,2018年1~12月采用可吸收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的40例病人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切口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收集两组术后切口疼痛、肿胀、活动度等一般情况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02±2.15)min、(65.05±9.1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45±2.65)min、(94.45±5.28)min,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切口总并发症发生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15.0%、2.5%,对照组分别为7.5%、7.5%、0,两组间的总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87,P=0.014;χ2=0.163,P=0.012).两组病人术后3周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相当,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接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倒刺缝线可以满足TKA围手术期对加速康复理念的要求,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增多,对于有伤口适应证的病人合理运用,熟练掌握其缝合技术,以取得最好疗效.
    • 杨淑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切口缝合效果.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1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缝合方式(脂肪层缝合),研究组给予新式缝合方式(脂肪层不予缝合),对比两组产妇缝合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 ①研究组缝合时间、缝合成本、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新式缝合技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缝合与住院时间,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并具有一定安全性.新式缝合技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切口甲级愈合率较高,可作为临床主要剖宫产缝合手段.
    • 王津
    • 摘要: 目的 探析剖宫产切口美容缝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内收治的40例剖宫产纵疤痕缝合的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均随机分为参照组(20例、普通缝合)和研究组(20例、美容缝合),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刀疤切口宽度优良率.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其刀疤切口宽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x2=5.128、P=0.024).结论 剖宫产切口美容缝法,可有效缩小疤痕宽度,以此提高孕产妇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张芝良1; 韩鹏飞1; 任广宗1; 陈成龙1; 李鹏翠2; 卫小春2
    • 摘要: 背景:免打结倒刺缝线是一种具有双向倒刺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能够实现免打结连续缝合伤口。与传统打结缝线相比,免打结倒刺缝线具有缩短缝合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产科和整形外科等领域,但其在全膝、髋关节置换领域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在初次膝、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缝合切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9月Embase、PubMed、Webof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查找比较免打结倒刺缝线与传统打结缝线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缝合效果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免打结倒刺缝线组(试验组)476例,传统打结缝线组(对照组)49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缝合时间更短[MD=-6.96,95%CI(-10.60,-3.31),P<0.001],感染发生率更低[RR=0.31,95%CI(0.14,0.69),P=0.004],术后3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更高[MD=-2.04,95%CI(-3.92,-0.15),P=0.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切口相关并发症[RR=0.76,95%CI(0.36,1.62),P=0.48]、术后6周美国膝关节协会[MD=-0.22,95%CI(-3.10,2.66),P=0.88]、术后6周内膝关节活动度[MD=-0.74,95%CI(-4.19,2.71),P=0.67]和3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MD=-1.14,95%CI(-6.10,3.82),P=0.65]方面,2组结果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在初次膝、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缝合切口不会增加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感染、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口缝合新材料。
    • 张芝良; 韩鹏飞; 任广宗; 陈成龙; 李鹏翠; 卫小春
    • 摘要: 背景:免打结倒刺缝线是一种具有双向倒刺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能够实现免打结连续缝合伤口.与传统打结缝线相比,免打结倒刺缝线具有缩短缝合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产科和整形外科等领域,但其在全膝、髋关节置换领域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在初次膝、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缝合切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9月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查找比较免打结倒刺缝线与传统打结缝线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缝合效果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免打结倒刺缝线组(试验组)476例,传统打结缝线组(对照组)49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缝合时间更短[MD=-6.96,95%CI(-10.60,-3.31),P<0.001],感染发生率更低[RR=0.31,95%CI(0.14,0.69),P=0.004],术后3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更高[MD=-2.04,95%CI(-3.92,-0.15),P=0.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切口相关并发症[RR=0.76,95%CI(0.36,1.62),P=0.48]、术后6周美国膝关节协会[MD=-0.22,95%CI(-3.10,2.66),P=0.88]、术后6周内膝关节活动度[MD=-0.74,95%CI(-4.19,2.71),P=0.67]和3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MD=-1.14,95%CI(-6.10,3.82),P=0.65]方面,2组结果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在初次膝、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缝合切口不会增加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感染、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口缝合新材料.
    • 姜健; 孙强; 苏云; 董新利; 王洪勋
    • 摘要: 目的 总结采用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联合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以下简称为改良联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闭合性新鲜跟腱断裂患者1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0例;年龄34~45岁,平均40岁;左侧10例,右侧6例,术中切口采取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的方式,关闭切口则采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缝合切口弧形部分,术后观察切口皮肤愈合情况,出院后则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随访,评价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无切口裂开、不愈合及皮肤坏死等情况,均未发生软组织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2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4例,良2例.结论 采取改良联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可最大限度保护腱周及皮缘血运,避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