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村法制建设

农村法制建设

农村法制建设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农业经济、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50251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人民政坛、黑河学刊等; 农村法制建设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红丽、陈昊、丁关良等。

农村法制建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50251 占比:99.82%

总计:50341篇

农村法制建设—发文趋势图

农村法制建设

-研究学者

  • 朱红丽
  • 陈昊
  • 丁关良
  • 乔古守
  • 于艳红
  • 侯清木
  • 冯国灿(摄影)
  • 刘丛丛
  • 刘振伟
  • 刘振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丹
    • 摘要: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不可或缺的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化的新农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需要结合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引发社会各界对农村法治建设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 鲁润芫
    • 摘要: 农业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体系作为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构成,直接关乎农民基本利益,是农业生态保护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行政争议法律援助:农业环保》一书由赵建蕊编著,本书实现了我国基本行政法与农业生态保护行政执法实践的有效融合,为农业生态保护行政法律应用提供针对性阐释,为农业生态保护法律研究者,优化行政执法规范程度提供理论依据,为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生态保护法治建设目标,创新农业生态保护行政执法路径提供前沿性参考。
    • 胡成华
    • 摘要: 乡村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关键所在.2013年初以来,基于个人工作经历与学术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我国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的的乡村建设思想已获中央领导集体在政策层面的认同,当前需要开展必要的立法转化工作.
    • 杜军林
    • 摘要: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法制建设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正式制度的不足和高成本带来的风险,非正式制度同样可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消极影响指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的功能是负向的,无法做出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与和谐的局面。民间法更被看重,从而规避、阻碍和替代国家法的实施,甚至覆盖国家法的运作,这样就不可能实现法治。发展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与法制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稳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 张倩
    • 摘要: 一、导言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农民权利保障、农村法制建设是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民的人身自由权自古有之,从中国东周战国庄子的《逍遥游》到汉朝郑玄的《周礼》等名篇早已为“自由”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的发展速度远比城市来的缓慢,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农村的逐渐普及,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民人身自由权益不受侵害,受到侵害时如何才能及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权益。引起了人们的诸多关注。然而在现今法律条文中虽已较为详尽的规定了人身自由权利,但程序性条款不足,制约了发挥实际保障合法权益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解读农民人身自由权和分析我国农村法治建设中现存问题来提出几点农民人身自由权法律保障的建议。
    • 张静
    •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下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2015年1号文件)中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个目标一提出,举国为之感奋。2月9日至10日省委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5项举措,即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战略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关键举措,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动力之源,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重要引擎,把农村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保证。
    • 贾建梅; 郭雅玮; 高策
    • 摘要: 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枫桥经验”的内部理念就是和谐,与我国和谐农村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用“枫桥经验”指导农村在农村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邹友飞
    •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对农村法制建设及法律体系的完善必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一直都将农村的法制建设问题置于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我国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现就我国农村的现状、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手段等方面论述法制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意义.
    • 郭妍子; 王安琪; 刘丛丛
    • 摘要: 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法律思想及制度的舶来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与法律制度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运动。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非常可贵的开端,在中国开始形成现代社会的运作架构。时至今日,我国不少法律理论及法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法律移植的过程推动了我国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法律体系架构,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排异”现象。为了更深入透彻地研究这一问题,笔者试图通过结合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现状以及相应的社会学知识对法制建设在我国本土农村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 陈昊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法制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但目前农村法制建设水平总体上仍然相对落后.以系统学视角考察,农村法制建设作为一个大系统,需协调和解决内部各子系统相互关系及冲突,处理好与村民自治、行政权力等外缘关系,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村法制建设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