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
内需不足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0篇、专利文献1319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领导决策信息、瞭望等;
内需不足的相关文献由347位作者贡献,包括廖春、杨来科、刘福垣等。
内需不足
-研究学者
- 廖春
- 杨来科
- 刘福垣
- 李玲瑶
- 陈端计
- 于丹
- 仲大军
- 刘伟
- 刘新民
- 刘禹宏
- 叶青
- 唐宋元
- 孙瑞灼
- 孙立平
- 康玉梅
- 张军扩
- 张电生
- 张蓼红
- 张道洋
- 徐高
- 本刊评论员
- 杨术
- 王小鲁
- 翁行德
- 聂建中
- 艾建勇
- 蔡志强
- 谢志勇
- 赵晓
- 钮文新
- 齐建国
- Roger
- Shun feng SONG
- 丁伯平
- 丁元竹
- 丁力
- 万顺福
- 三川
- 严建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乔新生
- 乔纳森·安德森
- 于晓明2
- 于永晖
- 于璐婷
- 于辉
- 付敬东
- 付松
- 仲伟周
- 任兆鑫
-
-
崔东树
-
-
摘要:
2021年世界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巨大,变种病毒导致全球疫情防控一波三折,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变种病毒致病性及致死率似乎降低,世界经济顽强复苏。2021年中国经济结构性高增长,由于疫情的世界影响,中国出口爆发增长,但内需不足情况严峻,车市人门及消费严重低迷。
-
-
张军扩
-
-
摘要: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困难和压力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要应对疫情防控、美国遏制围堵、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而通胀高企这样的诸多外部因素的挑战和可能对我们造成的冲击,也需要解决内需不足、预期转弱、风险累积这样一些内在和内部的矛盾和问题。鉴此,应以科学态度精准高效地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扩内需政策要有力有效,救助扶持政策要更加突出重点;宏观调控政策要高度重视结构政策与总量政策、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
-
孙易宇
-
-
摘要:
2020年新春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疫情之下,居民外出消费受到限制,加之经济周期下行,国内经济增速难以维持近年来的水平,供需不平衡,内需不足令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体持续不景气,影响了居民整体就业和收入,对消费亦有负面作用。复杂局势下,银行业经营面临严重考验。
-
-
刘美
-
-
摘要:
最近听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学校授课时提出这样日又的警告:中国的消费增长过快,同时储蓄率面临不足,如果未来储蓄率降至不足35%,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这跟主流看法颇有不同。人们都说中国人消费过低,这才导致内需不足。中国的消费率不过40%,还比不上印度。与此同时总储蓄率在2020年底达到45.7%,是发达国家的两三倍,居民储蓄率虽然不断下降,依然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2017年之后还转而上升。
-
-
程国花1
-
-
摘要:
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为诸多产业提供了多元化的生产力。由此,务必全面协调经济增长情况与产业内需的比重,从而全面实践国民的产值分配的效用。而社会主义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主义经济学的直接体现就是无法克服生产过量的问题,从而引发多元化经济问题的发生。基于上述,文章分析了造成经济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了讨论。
-
-
张小瑛;
靳铭
-
-
摘要:
内需不足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顽疾.国民经济下行、增长回落是内需不足在经济运行中的直接体现,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以及中产阶层消费需求不足是内需不足的两个重要表现.内需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农村居民、中产阶层以及普通劳动者的消费水平,适度合理消费,增加和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
-
-
-
许成钢
-
-
摘要:
现在有一个假象,中国人非常富裕,购买力很强。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有一亿人很富裕这个比例就不小,如果有三千万人到国外疯狂购物,也会表现得很有钱,但这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我讲的是全体居民。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贫困线标准,中国一半人口甚至超过一半的人口是在贫困线以下的,这个贫困线以下的人有饭吃、有衣穿,基本生活没问题,但没有多大消费能力。
-
-
杨卢义
-
-
摘要:
转眼到了4月底,无论从内需不足角度,还是从出口瓶颈角度,又或是从成本角度分析,尿素价格虽有企稳预期,但对于此番尿素普涨50元以上,个别甚至超过100元涨幅的情况,显然不是单单一句买涨不买跌就能草草了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