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86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42篇;相关期刊126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经济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经济危机与政府宏观调控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等;通货紧缩的相关文献由29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帆、林毅夫、樊纲等。

通货紧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59 占比:87.5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542 占比:12.29%

总计:4409篇

通货紧缩—发文趋势图

通货紧缩

-研究学者

  • 杨帆
  • 林毅夫
  • 樊纲
  • 杨启先
  • 厉以宁
  • 刘国光
  • 宋国青
  • 易宪容
  • 李扬
  • 范剑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霍安治
    • 摘要: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的经济侵略,洋货倾销百年,贸易严重入超,巨量白银滚滚外流,时人常忧虑国内白银总有枯竭之日,中国必将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然而,事实却是,中国的白银如变魔术般逆势增加,贸易逆差越大,流入国内的白银就越多。抗战时期的国防最高委员会专门委员张肖梅利用海关资料撰文分析,发现在1888年至1931年间,国内白银净输入额高达15亿元。这个天文数字,相当于南京政府1931年度全年总支出的两倍。
    • 于欣乐; 罗诗瑶; 王欣; 张成栋(指导)
    • 摘要: 从历史这条长线来看,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中国及国际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现象,但以通货膨胀为主。本文着重从“回看历史——环顾当下——面向未来”的框架出发,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的通胀通缩现象并与国外进行对比,进一步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局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黄皓泽
    • 摘要: 受特殊时期影响,我国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万物普涨”的局面造成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而这恰恰意味着市场运行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但是,随着国家层面出台的应急预案以及对病情的及时把控,商品价格得到控制,各类大宗消费品生产得到补充,很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通货紧缩。面对通胀之后可能出现的通缩现象,国家应该积极应对,保持我国经济在特殊时期影响下的平稳运行。
    • 毕静
    •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欧元区、丹麦、瑞士、瑞典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政策利率相继打破“零利率下限”,全面开启了“负利率时代”。目前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总量已超全球经济的30%,“负利率”政策已逐步演变为全球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之一。负利率政策目标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欧元区、日本与瑞典推行负利率政策是为了抵抗通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丹麦、瑞士则以压低本币汇价,维持汇率稳定为目标。负利率作为创新型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挑战,究竟是穷途末路还是绝处逢生,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与考量。文章首先从政策层面、银行层面及市场层面对负利率的涵义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分别介绍了日本、欧元区、丹麦、瑞士及瑞典五个国家负利率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具体实践内容。最后对各国负利率政策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检验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 摘要: 《未来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景与挑战》卢锋/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12月版"十四五"已经开局,我们如何乘势而上?如何看待发达国家的政策动向?通货紧缩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高速的发展之后,原来的优势和增长点都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对此做新的认识和分析。
    • 陈昆; 王子浩; 刘钰芯
    • 摘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7月瑞典央行第一次实行负利率政策,随后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相继开启了负利率时代,期望达到抵抗通货紧缩和稳定汇率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有超过16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国债,尽管负利率离中国看起来有些遥远,但在世界上,负利率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实施负利率政策的五大经济体的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现,负利率政策对各经济体的影响不同,并不都有效.目前,负利率政策并不适合中国,而应当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的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陈昆; 王子浩; 刘钰芯
    • 摘要: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7月瑞典央行第一次实行负利率政策,随后丹麦央行、瑞士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相继开启了负利率时代,期望达到抵抗通货紧缩和稳定汇率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有超过16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国债,尽管负利率离中国看起来有些遥远,但在世界上,负利率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实施负利率政策的五大经济体的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现,负利率政策对各经济体的影响不同,并不都有效。目前,负利率政策并不适合中国,而应当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的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张炜; 景维民; 许娜
    • 摘要: 本文以现实经济对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失效的印证为基础,从货币需求结构和产出缺口视角建立时变参数菲利普斯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在实体部门与虚拟部门货币流通渠道内,产出缺口为正或负的条件下,货币供给与通胀背离的内在机理.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的金融数据,分析不同时变参数下产出缺口、生产者价格指数、预期、货币政策与经济不确定因素对通胀的同期时变效应,具体刻画不同因素对通货膨胀同期影响效应的持久性突变与渐进性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流向实体部门的货币量对通胀影响程度不到虚拟部门的8.6%,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结构性失衡将降低通胀对实体经济货币供给的响应系数,加剧货币供给与通胀的背离;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程度0.15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影响程度为0.25,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基础适当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更加能够实现既定经济目标;通胀预期对通胀影响无论在当期还是在中长期都具有持久惯性特征,说明当前消费者对政府政策信心度较高,可以将前瞻性指引作为未来货币政策选择.
    • 蒋清宏
    • 摘要: 学界对1934年6月美国《白银购买法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认识误区,即这个法案是造成中国严重通货紧缩的罪魁祸首,白银外流是外商银行的逐利行为。本文把美国购银法案放在危机过程中进行整体性考察,认为美国白银法案出台后中国通货紧缩局面并没有恶化,其原因是外流白银是外商的沉淀资本。美国购银法案出台后外商银行的巨额外流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逐利行为,而是为了及时满足外商对外汇的迫切需求。白银外流后的经济危机状况是前一时段危机过程的自然延续,与购银法案导致的白银外流关系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