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42100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相关文献由657位作者贡献,包括智发朝、令狐恩强、张啸等。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2100篇
占比:99.93%
总计:342325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研究学者
- 智发朝
- 令狐恩强
- 张啸
- 李兆申
- 李晓林
- 王立新
- 龚彪
- 丁岩冰
- 何雪云
- 刘斌
- 刘旭霞
- 刘星
- 单连云
- 叶萍
- 吴健
- 周慧勤
- 周景师
- 夏焱
- 姚茹
- 尚国臣
- 崔西玉
- 张学俭
- 张晞文
- 张灿
- 张筱凤
- 朱云生
- 朱本贵
- 朱玉华
- 朱虹
- 朱龙泉
- 李俊男
- 李可为
- 李奎
- 李海民
- 李海霞
- 李甫
- 李红
- 李闻
- 杨云生
- 杨六成
- 杨绍旺
- 毛鑫群
- 王书智
- 王坤可
- 王宇超
- 王志强
- 王晨曦
- 王淑萍
- 王雪峰
- 王飞通
-
-
李英妮;
薛军花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出血的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 以90例接受ERCP患者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ERCP术后胆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接受ERCP术患者术后6例(6.67%)患者发生胆道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胆总管结石、壶腹部嵌顿结石、针状切开刀术、弓形切开术、既往接受ERCP、高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OR=2.490)、壶腹部嵌顿结石(OR=2.434)、高血压(OR=2.241)为影响患者胆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壶腹部嵌顿结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高血压与ERCP术后胆道出血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因素给予干预止血.
-
-
李雯瑞;
蒋仲英;
吴国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焦点导向型心理干预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受试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受试组采用焦点导向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受试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组干预后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组干预后的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开展焦点导向型心理干预,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
韩东亮;
李广;
姚皓;
刘昭明
-
-
摘要:
本文探讨了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联合计算机辅助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选取54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ERCP组、PTCD组、EUS-BD组,分析三组患者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和肝脏功能指标等。结果显示:(1)三组患者手术后在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P<0.01);(2)与其他两组相比,EUS-BD组并发症和住院天数最少(P<0.05);(3)病理分析结果显示,ERCP组和EUS-BD组对导管伤害较少。总之,EUS-BD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ERCP组超声造影及PTCD组常规超声相比,更具备优势。
-
-
王坤;
党彩燕;
路凯
-
-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麻醉效果、细胞因子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内镜室收治的94例老年ERCP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接受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0 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研究组的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B细胞及辅助T细胞(Th)/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老年ERCP手术患者中,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促进术后麻醉恢复,缓解围术期免疫功能紊乱及炎性刺激,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
许少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长托宁麻醉对胃肠外科择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60例择期ERCP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施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施行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长托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于T3、T4时点,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则更低,于T5时点,观察组BIS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时间、术后1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体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择期ERCP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长托宁麻醉,具有确切效果,可改善体征参数及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
-
韩哲琦;
裘碧莹;
鲁葆春;
沈志宏;
朱志杨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ERCP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193例接受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病例,首先了解患者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梗阻位置、支架类型、造影下胆道狭窄长度、胆道狭窄程度、术前合并胆管结石是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的潜在因素(P<0.20),其中肝癌患者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后5 d黄疸缓解效果弱于肝外胆管癌(OR=0.252,P=0.003)以及胰腺癌(OR=0.312,P=0.026)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梗阻(OR=3.488,P=0.004)、胆道狭窄长度≥3 cm(OR=5.632,P<0.001)、塑料支架(OR=2.146,P=0.035)是导致ERCP胆道支架置入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癌引发胆道梗阻患者,经ERCP支架置入的治疗效果弱于肝外胆管癌和胰腺癌引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而高位胆道梗阻、胆道狭窄长度≥3 cm和塑料支架的使用是影响经ERCP支架置入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
王宇超;
王飞通;
刘星;
刘斌
-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LC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LC+LCBDE组或ERCP/EST+LC组,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9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有关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白细胞、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胆总管直径、慢性合并症、腹部手术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C+LCBDE组的手术时间大于ERCP/EST+LC组(P0.05)。结论LC+LCBDE与ERCP/EST+LC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2种主要微创措施,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LC+LCBDE住院费用较低、性价比高,而且保护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降低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合适的患者应该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
-
王宇超;
王飞通;
刘星;
刘斌
-
-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LC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LC+LCBDE组或ERCP/EST+LC组,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9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有关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白细胞、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胆总管直径、慢性合并症、腹部手术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C+LCBDE组的手术时间大于ERCP/EST+LC组(P0.05).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2种主要微创措施,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LC+LCBDE住院费用较低、性价比高,而且保护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降低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合适的患者应该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
-
龙雅洁;
陈团友;
江秀珠
-
-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两组均开展ERCP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DS(A)评分为(7.12±1.16)分,(D)评分为(7.51±1.08)分,低于对照组的(8.33±1.58)分、(8.96±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37±1.20)d,短于对照组的(7.41±1.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37%)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中的应用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
-
陈浩
-
-
摘要:
目的 探讨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并抽取到我院进行医治的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所有患者在经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分析讨论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依据此次研究的结果 可知,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实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治疗成功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有190例,有6例胆总管结石无法实施ERCP因心肺功能缺失,有4例在术中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1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以及治疗后结石数量和性状及直径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比例占重,其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成功率95%.结论 实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是针对老龄听胆总管结石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
-
张磊;
王芳红;
王正峰;
宋晓静;
芮少珍;
李汛
- 《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与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假性囊肿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十二指肠镜胰管支架置入联合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穿刺支架置入引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5例经CT、MRI证实与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十二指肠镜主胰管支架置入成功后又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入双猪尾塑料支架或全覆膜金属支架进行双向引流.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囊肿消失及缩小的时间. 结果:随访过程中,1例术后发热,囊液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所有病例囊肿均完全消失,消失时间分别为术后14天、18天、1月、1.5月、1.5月.囊肿消失1月拔出全覆膜金属支架,3月后拔除内引流支架,同时拔出胰管支架.所有患者均痊愈,随访1年无1例复发. 结论:一步法"ERCP-EUS"联合治疗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安全可靠、疗效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