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点法

内点法

内点法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60608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等;内点法的相关文献由970位作者贡献,包括韦化、孙国强、卫志农等。

内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8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0608 占比:99.76%

总计:161001篇

内点法—发文趋势图

内点法

-研究学者

  • 韦化
  • 孙国强
  • 卫志农
  • 李华强
  • 孙永辉
  • 韩学山
  • 鲍海波
  • 颜伟
  • 刘明波
  • 刘盛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红云; 卢楠
    • 摘要: 从外点罚函数法的思想、构造及性质出发,结合自身教学中的体会与理解对该内容进行了相关设计与安排.
    • 黄荣泽
    • 摘要: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是在两端柔性直流输电基础上发展而来,用于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难题。该文阐述了一种风电场经VSC-MTDC并网的最优潮流计算模型,利用场景分析法模拟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以火电机组总的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预测-校正内点法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引入场景分析法后虽然火电机组总的发电成本增加,但火电机组的快速调节能力能有效应对风电出力波动性,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 蒲愿; 程浩忠; 宋毅; 袁凯
    • 摘要: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实现能源清洁供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已成为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技术。研究掌握区域综合能源多能耦合机理,对未来实现系统的有序规划、运行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具有分布式能源的最优能流模型和方法。提出了基于能源集线器模型并充分考虑能耗(太阳能、燃料油、生物质能)的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热力系统的优化策略。采用基于内点法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利用辅助燃烧设备(Supplemental Firing Equipment,SFE)调节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单元的热电比,建立了带有SFE的生物质能CHP模型,从而增加了CHP供能比例,最终实现了系统的经济运行。
    • 赵涛; 许鉴; 邵千智; 杜远卓; 王健
    • 摘要: 随着综合能源系统的提出,电-热-气间的耦合越来越密切,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经济、安全运行以及能源的高效利用,需要对其进行联合规划研究。首先,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的潮流模型,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多维、非线性的特点,基于经济成本和环保效益等指标,建立多目标调度模型。然后,将电、热、气网进行拓扑分离,并基于各子系统间的虚拟目标值,提出一种解耦模式下的分布式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耦合元件处进行分布式全局优化。最后,以某综合能源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侯帅辉; 张新燕; 代玥; 邱汉强
    • 摘要: 对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各类资源进行友好的协同互动可以提高电网的可持续性及新能源的消纳水平。考虑各类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并网的影响,建立了主动配电网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层以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决策变量为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系统的接入位置与容量。下层运行层通过实施源荷互动的需求响应,对分布式电源的出力进行协调控制,优化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切除量最小为目标,并引入电压质量计算指标。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与内点法相结合的混合策略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在IEEE 33算例中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 肖健; 甘明; 刘有志; 资慧; 林济铿
    • 摘要: 如何进行准确的外部电网等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文中提出了基于量测数据的外部电网在线等值实用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了外部电网等值网络,该网络包括边界节点间的耦合支路,每一边界节点通过支路与外部电网等值电源相连.进而,构建了基于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在线量测数据的等值网络参数优化求解模型,该模型以边界节点的量测值与计算值的失配量的和最小为目标,以所有等值支路的参数在合理范围内为约束.为保证等值参数估计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提出2个策略:一是基于最大及最小运行方式下的Ward等值网络相应等值支路的阻抗值作为在线等值网络参数范围;二是基于历史数据获取补充量测,避免要求内部电网进行非计划开合操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算例证明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滕游; 刘安东; 俞立
    • 摘要: 针对具有控制量约束和可视性约束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视觉伺服系统,研究了基于图像空间局部模型的预测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首先对特征点的投影图像的运动学方程进行离散化,得到系统的误差预测模型.然后通过选取合适的性能指标函数,将视觉伺服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具有控制量约束和可视性约束的最优化问题.进一步,利用对数障碍函数处理约束,得到系统的牛顿方程,获得控制量的迭代求解公式.最后,利用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陆彬; 高山; 李德胜
    • 摘要: 为了解决日前动态无功优化中发电机安全运行极限以及控制设备动作次数约束取值的电力系统调度实际问题,根据发电机运行的极限输出范围,把发电机运行的区域划分为3个区,并建立分段PQ数学模型,将日前全天负荷分为24个时段,并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和并联电容器组联动次数加以限制,建立完整的非线性混合整数动态无功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尤其在发电机进相运行时,所提出数学模型能有效调节发电机的出力,符合机组运行的实际状况;提高控制设备动作次数可减少全网有功功率损耗,但同时频繁的操作会大大提高设备的故障概率,有必要在网损可信接受的范围内寻找合适的联动次数约束值,节约电网实际运行的综合成本,保障电网经济、安全运行。
    • 封磊; 陈俊宇; 朱俊; 莫晓晖
    •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q范数和截断加权Schatten-p范数(LQTWSP)的非凸优化模型,旨在准确挖掘多通道脑电波信号中固有的同时稀疏和低秩属性,并选择了一种有效的迭代方案求解非凸优化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该文LQTWSP方法的性能.将LQTWSP与基于内点法的SCLR(SCLR-I)、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SCLR(SCLR-A)、同步正交匹配追踪(SOMP)法、块稀疏贝叶斯学习(BSBL)和同步贪婪分析追踪(SGAP)法进行比较.实验在Physical Bank数据库的CHB-MIT头皮脑电波数据库上进行.结果显示:SCLR-I和SCLR-A可以获得比BSBL更好的结果,该文LQTWSP方法的误差低于SCLR-I和SCLR-A,速度比SCLR-I快,与SCLR-A接近.由于该文LQTWSP方法能充分发挥非凸替代函数优势,能准确挖掘同时稀疏和低秩属性,因此比其他方法更适合于多通道脑电波信号的重建.
    • 曾顺奇; 吴杰康; 李欣; 蔡锦健
    • 摘要: 量测不确定性使传统方法的估计精度难以满足调度的要求.利用区间分析法来描述量测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主动配电网状态变量的动态区间优化模型,并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得到状态变量的动态可行域.基于量测不确定性理论,以测点正确率最高为目标函数建立抗差状态估计模型,利用内点法求解出状态估计值.以状态变量动态可行域作为约束,区间中值作为初值,相对于以实际物理约束和历史数据最值为约束,减少了状态变量求解的范围,降低了计算量.通过IEEE 30、IEEE 118和实际配电网系统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抗差性测试中,结合评价函数提出新的评价指标,分别在3种不同的约束下对比了状态估计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精确性和抗差性.同时能够对分布式电源接入节点的电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估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