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托
公益信托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财政、金融、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70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法学、法制与社会、法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公益信托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范贞、高岩、刘佳等。
公益信托
-研究学者
- 范贞
- 高岩
- 刘佳
- 薛智胜
- 谭振亭
- 赵俐
- 高卫民
- 刘析鹭
- 卢光明
- 卢宗鑫
- 卫荣华
- 常国福
- 张云林
- 张军建
- 张绪武
- 徐珊
- 李明檑
- 李青云
- 杜刚
- 杨新
- 熊宇翔
- 王海涛
- 王玉国
- 王龙芝
- 窦冬辰
- 罗文恩
- 肖岳
- 胡佳妮
- 董旭
- 蔡凯强
- 蔡政忠
- 蔡概还
- 许冬琳
- 赵廉慧
- 陈健元
- 韩学军
- 马安泰
- 马思敏
- 高亚红
- 丁安华
- 万妮娅
- 严燕
- 中野正俊
- 乌哥·马太
- 乔博娟
- 亨利·汉斯曼
- 付立新1
- 付美玲
- 代红梅
- 仪晓兰
-
-
张文阁
-
-
摘要:
体育基金会财产归属在既有立法上未明确规定,因而使财产价值和功能得不到清晰的法律定位。尽管《民法总则》将基金会的法律地位列为非营利法人,但此种法人类型根本无法体现体育基金会应有的价值张力和公益信托功能,在《信托法》等特别法中更是宏观性的以公益类的行为列举和社会团体表达。在该情况下,为了最大化地体现体育基金会的公益价值张力和财产信托功能,明确其财产归属,立法应该选择符合体育基金会的具体法人类型。因此,体育基金会的法人地位和财产归属要在法律体系上实现协调,特别法上的立法表达应该是:体育基金会为非营利性的公益信托法人,享有法人财产所有权。
-
-
陈敦
-
-
摘要:
老年心智障碍者家庭面临养老和助残双重压力,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管理财产并将其专用于心智障碍者权益保障之中。信托制度所具有的财产管理专业性、委托人意思冻结功能、信托财产独立性等特性,适于化解此类家庭的担忧,确保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老年心智障碍者保障信托包括私益信托和公益信托两种模式。老年心智障碍保障信托的设立、信托财产、信托当事人也应根据信托模式相应设计,以满足心智障碍者家庭的实际需要。
-
-
-
-
摘要:
蔡概还:我国2016年出台《慈善法》,专章规定了慈善信托。根据《慈善法》的规定,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但直至当前,仍有人把慈善信托等同于慈善捐赠,认为慈善信托是慈善组织的竞争对手、慈善信托是保值增值的工具,甚至认为慈善信托是金融产品等,这些都是对慈善信托的误解和偏见。准确地说,慈善信托是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孙岚
-
-
摘要:
立夏已过,青山村一派青翠颜色。杭州城西北方向,驾车驶下高速公路,在乡道上拐几个弯,便驶入一片纯粹的乡村风光,青山、绿树、农田、小洋楼……这个距离杭州市中心武林门约50公里、隶属于余杭区黄湖镇的村子里,一场由金融工具撬动、外来年轻人推动的乡村实验正在进行。
-
-
谢肇煌
-
-
摘要: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规模侵权事件成为需要法律回应的重要问题,其核心在于未来侵权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基于未来侵权债权人的特点,大规模侵权事件的传统对策不能充分实现对未来侵权债权人的保护.大规模侵权事件往往伴随债务人企业的财务危机,在此背景下,破产重整制度对于保护未来侵权债权人具有特殊优势.解决未来侵权债权人问题的新思路是在破产重整框架下设立以侵权债权人为受益人的信托基金.我国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破产重整框架下信托基金的法律性质、赔偿范围、资金来源、重整中的债务人与信托基金的关系、信托基金的监督机制等内容,将信托基金融入破产重整制度以解决未来侵权债权人保护问题.
-
-
刘鹏坤;
朱家媛;
高慧云
-
-
摘要:
所谓受托人文化即受信关系在道德文化层面的累积,以及社会对受托人的道德期许。2020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从信托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塑造具有中国文化基础的信托业受托人文化。事实上,不限于营业信托,民事信托、公益信托的有效运转,也需要受托人文化的支撑。我国引入信托制度已久,但仍未形成较浓厚的受托人文化,原因之一即是对受托人文化的本土资源发掘不足。
-
-
许兆庆
-
-
摘要:
在中国台湾,慈善信托被称为公益信托,慈善基金会被称为财团法人。这两者都是企业或个人落实公益的选择。公益信托以给付为目的,或由受托人依信托目的办理公益活动,遵循信托法,属信托架构,是非权利主体,不具人格要件。财团法人直接进行公益活动,遵循民法、财团法人法,属法人组织,有行为能力。
-
-
蔡卓衡
-
-
摘要:
近似原则经过英美等多国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是慈善信托中一项独特且重要的制度设计.各国在近似原则的适用规则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规范.我国目前随着国内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加之受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慈善信托逐渐增多.近似原则作为信托法的重要核心原则,虽在我国信托立法中有所体现,但其适用要件和备案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疏漏,亟待补足以供实践操作.参酌域外立法例及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促使慈善信托制度臻于完备,方可助力我国慈善事业之长远发展.
-
-
刘忠祥;
蔡概还
-
-
摘要:
我国慈善信托依法合规开展,不断创新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慈善信托亦即公益信托。《慈善法》第四+四条明确“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
-
-
-
-
胡永观
- 《201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为环境公益诉讼铺平了道路,但实际进展中却面临着诉讼及鉴定费用高、赔偿款项管理难等资金困境.为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长足发展,探索建立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基金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基金的国内实践和国外经验的考察和公益信托理论的探讨,提出了环境公益诉讼基金法律制化建设的构想,在建立制度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基金的同时,还应考虑将其与环境公益诉讼责任保险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环境公益诉讼激励制度等配套制度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