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专利文献13802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商情、收藏.拍卖等; 克里姆特的相关文献由231位作者贡献,包括谭卫、应芳、李慧红等。

克里姆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1.86%

专利文献>

论文:13802 占比:98.14%

总计:14063篇

克里姆特—发文趋势图

克里姆特

-研究学者

  • 谭卫
  • 应芳
  • 李慧红
  • 史霞霞
  • 王爱华
  • 刘凌骏
  • 刘洪波
  • 刘虹
  • 吴蓓蓓
  • 奥地利克里姆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树信
    • 摘要: 奥地利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的绘画风格在一生中经历了很多次变化。这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外界宏观环境和自身精神的影响,另外,随着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也受到了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突出。克里姆特从初期的逐渐接受,到后期的逐渐了解、喜欢这些文化,并将这些文化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就是因为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了克里姆特独特的绘画风格。基于此,探究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成因,并对其绘画作品中显露的中国传统美术特征展开具体的分析,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帮助人们对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获得更加全面的认知。
    • 游文雅
    • 摘要: 油画与建筑的“通感”具体表现为:建筑主题与油画情感意象的“通感式”传递;建筑空间与油画肌理美感的“通感式”传递;建筑程式与油画纹饰符号的“通感式”传递。以克里姆特油画装饰性造型为研究对象,结合“通感”分析,探析油画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在突出建筑主题方面,设计者应挖掘与运用“简而变”的笔触,结合“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融合“意象化”表现形式;在延伸建筑空间方面,设计者应结合具象与抽象画面,并对点、线、面进行综合运用;在构建建筑设计程式化体系方面,设计者应融合纹饰符号与造型特性,以纹饰为视角挖掘画作中装饰性造型。
    • 晏博文
    • 摘要: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作为人们熟知的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一员,同时也是奥地利知名的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大胆地将西方古典油画与东欧艺术相融合,打破了传统写实绘画给人的刻板印象,使艺术创作向平面化与装饰性方向前进,加之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在当时的奥地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细读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其画面中隐含的视觉符号,这些视觉符号以平面形式表达画面情绪,直指作品内涵。本文对克里姆特艺术风格的研究集中在其抽象艺术语言上,通过分析其具体作品的绘画材料、画面结构、画面细节等因素,对其创作的表现形式,即如何将装饰性的画面元素融合到写实艺术当中,以及如何将部分具象的事物概括为平面的几何形状等进行探究。
    • 王文静; 叶晓娴
    • 摘要: 克里姆特于19世纪末以爱情、生命和死亡为主题进行寓意性创作,展现出极具个性化的艺术特征。其运用大量的金银箔、纹样装饰和几何图形,并通过色彩斑斓的装饰纹样和各种艺术表达技法来辅助艺术创作,从而营造梦幻迷离的气氛。文章以克里姆特艺术风格的色彩特征和寓意性表达为切入点,探究《吉巴罗》中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念对克里姆特艺术风格的借鉴。
    • 史霞霞
    • 摘要: 克里姆特和席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两者的作品使我们产生的不止是对艺术哲理性的思考,更多的是对生命“本真”的理解。克里姆特的作品哲理性强,而席勒的作品更多展现的是对自我的一种解放。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总结、归纳两者作品形成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以及师承关系影响因素,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感悟他们艺术作品的内涵,从对比作品中受到艺术的启发。
    • 奥地利克里姆特
    • 摘要: 作为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擅长在绘画中融入镶嵌画艺术,他的作品常展示出大量的装饰性语言。这幅创作于1907年的《艾蒂儿•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被认为是克里姆特最著名也是最优秀的作品,曾经创造过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这幅作品是克里姆特花费了三年才完成的。画面上大块的金银碎片是由金箔、银箔在画布上拼接而成,部分白色区域还用到了石膏,只有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的区域是用油彩绘制。
    • 奥地利克里姆特
    • 摘要: 克里姆特是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克里姆特在绘画中融入镶嵌画艺术,运用大量的装饰性语言。他打破了西方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运用大量的金银箔、宝石、螺钿、羽毛等材料对作品进行装点,使画面金碧辉煌,充分显示出色彩丰富和材质多样的视觉效果。
    • 小海狸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许多名人,比如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克里姆特、哲学家尼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都是年纪轻轻就留着大胡子,可见当时大胡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个习俗最终从维也纳文化圈扩展到德国文化圈——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是年纪轻轻就蓄起了大胡子。
    • 郭天天
    • 摘要: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代表了十九世纪的维也纳文化,他所创立的“分离派”更是在当时所盛行的学院派美术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中掀起一场波澜。克里姆特的美学思想旨在推崇艺术创新,发扬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其艺术思想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表现突出,在其诸多艺术作品中,更是常常见到他将女性形象表现的娇媚、妖娆、带有强烈的性暗示。本文将浅谈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的情感意义及其艺术思想。
    • 莫国泽
    • 摘要: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除了摄取东方传统艺术,也借鉴了镶嵌画和东欧民族装饰画的处理方式。他的作品中隐隐传出一丝神秘感,比如《女人年龄的三个阶段》《希望》《死亡与生命》等,它们暗示着死亡、生命、希望、人生等哲理意义。分析作品中的构成和形式,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克里姆特的精神追求以及相应的形式表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