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布洛赫

布洛赫

布洛赫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欧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专利文献28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等; 布洛赫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惠杰、孔维敬、宋阔等。

布洛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87.33%

专利文献>

论文:28 占比:12.67%

总计:221篇

布洛赫—发文趋势图

布洛赫

-研究学者

  • 周惠杰
  • 孔维敬
  • 宋阔
  • 张立强
  • 武爱民
  • 王茹雪
  • 葛道晗
  • 夏凡
  • 梦海
  • 金寿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晏扩明
    • 摘要: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以来德国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希望的哲学、一种具有乌托邦主义色彩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在实践中改变这个非正义的世界,才是未来乌托邦得以实现的现实路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弥赛亚”的变革及其对现实的否定性批判,还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从事乌托邦式的人道主义的现实化,抑或是在追溯天赋人权时对尊严、道德和自然法的人道主义阐明,无一不彰显了布洛赫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所持有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哲学,以及他对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在伦理价值问题上的固有论述方式,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将人道主义理想视为超越现实意识形态的道德形式,并将之置于希望的乌托邦之中,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导引作用。
    • 冯辉
    • 摘要: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经研究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核磁共振成像”(NMR),越来越被公众所熟悉,然而字母“N”代表“Nuclear”很容易使人们对磁共振产生一种核辐射的联想,因此1983年美国放射协会建议用“磁共振成像”(MRI)命名这项技术。
    • 刘耕
    • 摘要: “犹太作曲家”布洛赫埃内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是二十世纪早期著名的犹太作曲家。他1880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自幼跟随路易斯·雷伊(Louis Rey)和雅克-达尔克罗兹(Jaques-Dalcroze)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897年,布洛赫进入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师从欧仁·伊萨伊(Eugene Ysaye)。1900年,他又考入法兰克福音乐学院,跟随伊万·克诺尔(Iwan Knorr)学习作曲。
    • 胡宏根; 王佳丽
    • 摘要: 历史材料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占有独特且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史事已经发生,不可改变,但发生过的史事可由亲历者的相关记述探求,由此便又产生了依据亲历者记述追求史事本相所得之研究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称亲历者记述为一手史料,研究成果为二手史料,而且往往重视一手史料,强调它保留着当时当事更为本真的状态。然而这两类材料并非并列关系,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洛赫说:"历史学家研究的事实本质上是他自己绝对无法见证的。
    • 奥地利克里姆特
    • 摘要: 作为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擅长在绘画中融入镶嵌画艺术,他的作品常展示出大量的装饰性语言。这幅创作于1907年的《艾蒂儿•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被认为是克里姆特最著名也是最优秀的作品,曾经创造过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这幅作品是克里姆特花费了三年才完成的。画面上大块的金银碎片是由金箔、银箔在画布上拼接而成,部分白色区域还用到了石膏,只有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的区域是用油彩绘制。
    • 邹静
    • 摘要: 恩斯特·布洛赫,20世纪欧洲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主义者,其学术成果颇丰.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以"尚未"为核心,从存在本身的形而上学层次,从人的存在本身出发去探讨现存问题,面对当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盛行而导致的精神危机局面,有助于唤醒人们内心的批判与超越精神,构筑属人的精神家园.
    • 王晞梦
    • 摘要: 布洛赫对于乌托邦精神的建构,并不是出于主体视角下的先验想象与加工,而是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自觉,以物质的研究和再诠释为基础,在自然哲学的视域下重写了西方的物质概念发展史,将物质概念理解为一种弹性空间张力的存在之物,并朝向未来进行弹射,提出了"'物质——乌邦托'之弓"的创造性概念,这是布洛赫乌托邦精神建构的物质基础.
    • 陆晓
    • 摘要: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传统作出了重要创新。他的希望哲学以“尚未存在的存在论”为基础指向“一种更美好生活的希望”为目标,旨在唤醒人们内心的乌托邦精神。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对当代意义非凡,通过研究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从而思考如何更好构建人生。
    • 许秩嘉
    • 摘要: 布洛赫用"饥饿本能"取代"性本能",在人性论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动力源批判;用"尚未意识"取代"无意识",在意识结构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素材源批判;用"前进"取代"退行",在哲学"本质"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解析方式批判;用"具体的乌托邦"取代"幻觉化满足",在现实实践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实现方式的批判.经过"饥饿—尚未意识—前行—具体的乌托邦"这四层逻辑的递进展开,布洛赫试图实现对弗氏精神分析的乌托邦化改造,赋予"白日梦"全新的活力内涵,继而将精神分析的梦之元素吸收融入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维度,吹响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前奏.
    • 钱相安
    • 摘要: 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以空间生产为核心,这一进程以一种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形式在资本逻辑与城市发展之间构造了一种联姻关系.近年来,以资本批判为理论基点而展开的人类城市社会生活批判主要在于揭示这一物化逻辑,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却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异化遭遇与生存困境.在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视域中,"白日梦"表征着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改造之梦",透过内蕴着人类主体内在超越性的"白日梦",可以明晰资本逻辑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主体性的侵蚀.本文旨在从城市化这一客观进程出发,分析城市作为人类生成"白日梦"的场域以及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的变化,以此揭示资本逻辑对人之主体性的渗透,澄明人类主体中"尚未"这一乌托邦向度的当代在场,以期在"更美好生活的梦"中寻求一种变革世界的人的能动因素的当代出场,进而在最后提出一个理论设想,即城市哲学是否可能以"尚未"范畴为中介,与希望哲学相结合,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新的理论形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