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4890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大众健康、中国保健、现代医院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泛珠三角围产医学会议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詹李彬、陈国燊、姜雪锦等。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4890篇
占比:99.89%
总计:74970篇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研究学者
- 詹李彬
- 陈国燊
- 姜雪锦
- 张晓芳
- 王友洁
- 许光
- 万玉娟
- 万素莲
- 乔国勇
- 于新颖
- 付雪梅
- 任燕山
- 倪文昌
- 冯亮
- 冯婕
- 冯艳萍
- 冯长征
- 冷静
- 刘世虎
- 刘兆州
- 刘永熙
- 刘瑞霞
- 刘璐
- 刘虹
- 刘雪香
- 印真香
- 古丽苏木.司马义
- 史素芳
- 叶志球
- 向龙
- 吴少君
- 吴术芬
- 吴静
- 周崇高
- 周常细
- 周志厚
- 周玲
- 和军
- 唐梦琳
- 唐维兵
- 夏慧敏
- 姚海霞
- 姜定湘
- 安红
- 尹姜弢
- 尹莉
- 张勤梅
- 张嫣
- 张帆
- 张恒
-
-
杨雨溪;
黄凯坤;
刘瑞霞;
阴赪宏
-
-
摘要: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是新生儿科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凶险,病死率高。母亲吸烟、服用抗抑郁药物以及遗传因素等可能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影响因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探索其病因进而提出干预措施意义较大。现就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沈明强;
洪志华;
袁小建;
黄华飞
-
-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救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收集137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消化道畸形的构成比及临床特点。结果137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临床表现以呕吐(109例,79.56%)、腹胀(91例,66.42%)及胎便排出延迟或无便(68例,49.64%)为主。疾病构成包括消化道闭锁/狭窄49例(33.77%),消化道穿孔26例(18.98%),先天性巨结肠19例(13.87%),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5例(10.95%)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14例(10.22%)环状胰腺7例(5.11%)肠重复畸形4例(2.92%),先天性膈疝2例(1.46%),食管裂孔疝1例(0.73%)。消化道闭锁/狭窄患儿主要包括肛门闭锁(伴或不伴瘘管)22例(16.06%),空回肠闭锁/狭窄12例(8.76%)和十二指肠闭锁/狭窄8例(5.84%)。消化道穿孔主要包括胃壁肌层缺损13例(9.49%),空回肠穿孔9例(6.57%)和结肠穿孔3例(2.19%)。新生儿期死亡8例(5.84%),分别为消化道闭锁/狭窄4例(2.92%)先天性巨结肠2例(1.46%)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0.73%)先天性膈疝1例(0.73%)。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及胎便排出延迟为主,疾病构成复杂,新生儿期死亡风险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的医患沟通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
白剑
-
-
摘要:
目的:探讨联用空肠营养支持法和生长抑素对接受手术后的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均对两组患儿进行空肠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儿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后不同时间的体质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空肠营养支持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结果:在治疗7 d、14 d、28 d后,试验组患儿的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空肠营养支持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联用空肠营养支持法和生长抑素对接受手术后的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增加其体质量,加快其胃肠道功能恢复的速度,缩短其进行空肠营养支持的时间,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
罗玉兰;
唐梦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使用新型密闭式采血系统和儿童采血管的情况下,诊断性抽血对重症消化道畸形患儿贫血和输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小儿ICU收治的消化道畸形、住ICU时间≥7天的患儿临床资料,单因素和Logisitic多元回归分析患儿在住ICU期间发生贫血和输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61例患儿均采用新型密闭式采血系统和儿童采血管.在住ICU期间,患儿的平均抽血量为(36.0±19.5)ml,每日抽血量为(3.6±1.7)ml/d[校正体重后为(1.2±1.1)ml/(kg·d)].单因素和Logisi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抽血量>36.0 ml、单位体重每日抽血量>1.2 ml的患儿更易出现新发贫血或贫血程度加重;住ICU期间小儿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最大值>5分、每日抽血量>3.6 ml的患儿入ICU 48小时后更易输血.结论 新型密闭式采血系统和儿童采血管可减少患儿的诊断性失血量,但诊断性抽血仍是重症消化道畸形患儿发生贫血和输血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尽量减少诊断性抽血和尽早营养干预,或许能减少重症消化道畸形患儿医源性贫血的发生.
-
-
刘兆州;
黄金狮;
杨深;
李思琪;
王沛则
-
-
摘要: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先天畸形中严重影响健康的一组常见疾病,在全球各地区发病率较高,疾病本身及术后并发症影响了患儿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发生受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其中环境因素占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年龄、母亲生活习惯、慢性疾病史、孕期药物毒物接触和不良妊娠史等.本文现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能为疾病的预防提供帮助.
-
-
姚海霞;
周玲;
和军;
颜景灏;
李水学
-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疆基层医院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适宜技术培训的效果,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认识程度.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在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对儿科相关科室开展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适宜技术培训,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3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回收率为87.3%.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处理流程的认知现状、接受培训的情况、相关知识掌握度和对培训的满意度4个维度进行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317位调查对象中,仅有98人(30.9%)表示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处理流程有所了解;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277人(87.5%)首次参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适宜技术培训.262人(82.7%)对培训满意;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3组学员对培训满意的比例均高于8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317位调查对象培训前平均得分(62±8)分,培训后平均得分(81±12)分,培训后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83,P<0.01).结论 新疆部分地区的基层医务人员缺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诊治的相关知识,参加培训后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学员满意度较高,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继续推广至其他地区.
-
-
-
林家洪;
尹姜弢;
高小阳;
黄海潮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1)和观察组(n=16),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腹腔镜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3 ±0.52)h、(6.50±1.5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8 ±0.87)h、(14.50±4.50)d(均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营养不良、胃食管反流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风险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
万素莲
-
-
摘要:
目的:探析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抽选50例新生儿入组,均确诊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康复出院,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接受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早日痊愈,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
李光燕
-
-
摘要:
目的:PICC置管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诊治的64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还加用针对性护理,比对2组患儿发生的护理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比对后的得知,观察组数值均优过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为31.25%(p值<0.05).结论:对消化道畸形行PICC置管术后的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护理并发症,还能提升导管留置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