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1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38673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社区医师、中华耳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神经内科医师会议等;偏头痛性眩晕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琪、兰曼丽、刘纪宁等。
偏头痛性眩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8673篇
占比:99.98%
总计:438750篇
偏头痛性眩晕
-研究学者
- 万琪
- 兰曼丽
- 刘纪宁
- 唐宁健
- 李弘钧
- 王权
- 陈伟贤
- 陈兰兰
- 陈学红
- 陈春富
- 黄彬
- 万玛太
- 上官翰京
- 于丽
- 于刚
- 于明
- 任蔚
- 何永权
- 余小庆
- 俞云姣
- 刁明芳
- 刘前
- 刘永平
- 刘清源
- 刘玉兵
- 刘瑞
- 刘立伟
- 单希征
- 南化兰
- 卢彩艳
- 卢绍清
- 卫景沛
- 吉先才让
- 吕伟
- 吴子明
- 周华祥
- 周立
- 夏晶
- 孔双艳
- 孙勍
- 孙建军
- 孙振峰
- 孟繁宇
- 完玛仁青
- 崔善
- 师娟
- 庄建华
- 康伟格
- 张丽蓉
- 张亮
-
-
王莉
-
-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实施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就诊的5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个性化程序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结果:实行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各维度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心理情绪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实施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且有效降低患者产生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程度.
-
-
张丽蓉
-
-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中的疗效.方法:试验样本为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7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分别应用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3%)比对照组(74.3%)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实施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病情,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案较常规护理更具优势.
-
-
肖忠源;
王新志;
路永坤;
杨国防
-
-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在偏头痛性眩晕(MV)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MV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75例(常规西医治疗),乙组75例(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4.67%)高于甲组(84.00%),差异显著(X2=4.478,P=0.0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甲组(13.33%)>乙组(4.00%),明显差异(X2=4.127,P=0.42).结论:对MV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
-
王巍巍
-
-
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对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05月-2020年05月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共72例,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其中,实行中医辩证治疗的为观察组,实行常规西医治疗的为参照组,分析治疗成效.结果: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头痛评分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中医辩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头痛评分,有利于患者恢复.
-
-
-
-
-
-
王丽;
朱华云;
杜欢欢
-
-
摘要:
目的 探讨拟定个性化程序化护理方案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04月至2019年06月收治的6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眩晕护理方案;参照组(33例):拟定常规一般护理方案完成眩晕护理;实验组(33例):拟定常规一般护理方案+个性化程序化护理方案完成眩晕护理;最终就两组眩晕患者护理评定总有效率、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结果展开对比.结果 实验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护理评定总有效率(96.97%)高于参照组(72.73%)明显(P0.05);护理后,实验组眩晕患者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结果高于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 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于临床接受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后,利于护理评定总有效率提升以及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结果提升,最终促进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早期转归.
-
-
陈学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选择中药汤剂+推拿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8月~2019年02月收治的64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治疗方案;比照组(32例):拟定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展开;实验组(32例):拟定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中药汤剂+推拿方案展开;就组间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疗效评定总有效率(96.88%)高于比照组(75.00%)明显(P<0.05);实验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于临床接受中药汤剂+推拿治疗后,利于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提升,最终促进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疾病转归.
-
-
-
万琪;
陈兰兰;
陈伟贤;
李弘钧
- 《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神经内科医师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临床诊断,包括了偏头痛伴随性眩晕、偏头痛伴随性头晕、偏头痛相关前庭病、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眩晕、基底型偏头痛等等名称.其中,只有基底型偏头痛这一诊断进入了国际头痛协会(HIS)的疾病分类。因此,判断患者为偏头痛性眩晕,还是偏头痛合并不同病因的头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事事而非的情况,增加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复杂性。本文重点综述了MV症候群的核心症状,以及相关的鉴别诊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