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8530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医疗设备、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2015年广西麻醉学术年会、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金奎、乔彬、吕勇等。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5306 占比:99.98%

总计:885439篇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发文趋势图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研究学者

  • 丁金奎
  • 乔彬
  • 吕勇
  • 吴莉莉
  • 唐文帅
  • 姜家艳
  • 屈会娟
  • 李云龙
  • 李福平
  • 李静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冰
    •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术前为其检测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肾损伤,将其分为发生肾损伤的研究组(n=20)和未发生肾损伤的对照组(n=40);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将APACHE.Ⅱ评分≥15分者设为预后不佳组(n=10),将APACHE.Ⅱ评分<15分设为预后良好组(n=50)。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前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比预后不佳组和预后良好组的术前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术前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为(215.34±11.28)μmol/L、(4.61±0.39)mg/L,高于对照组的(81.21±8.94)μmol/L、(1.69±0.23).mg/L,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预后不佳组的术前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为(226.39±13.21)μmol/L、(4.88±0.76)mg/L,高于预后良好组的(80.17±8.22)μmol/L、(1.65±0.34)mg/L,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术前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越高,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高。
    • 邹莉; 莫丽勤; 钟艳秋; 覃锦奎; 蒋翠萍; 黄常锋; 吴丹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模式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ERAS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转出ICU前氧饱和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转出ICU前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条目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各生活质量条目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应用ERAS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患者满意度高。
    • 陈硕; 柳青青; 许治华; 刘旭森; 贾超; 贾耀州
    • 摘要: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律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12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以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5μg/(kg·h)持续泵入至术后48 h.观察术后24、48小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cTnT)浓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24、48小时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12小时CK-MB浓度、24小时cTnT血浆浓度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试验组的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HR及CV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ICU住院时间.
    • 郑芳芳; 刘佩佩; 段海莉
    • 摘要: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模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10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2,给予心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例与观察组(n=52,给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模式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相关康复指标、并发症及PCL-C量表得分、PTSD三大症状(再体验、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阳性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13.16±1.21)、下床活动时间(2.54±1.52)、住院时间(28.54±1.64)均短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下肢静脉血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L-C评分、PTSD阳性率及所对应的三大临床症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干预,利于降低并发症及PTSD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虞华
    •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20年12月时段内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300例,根据PCL-C(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患者创伤应激情况进行评估(PTSD:PCL-C评分≥44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PTSD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PTSD的发生率为10.67%(32/300);Logistic分析可知年龄、文化程度、术前焦虑、抑郁、ICU时间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PTS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发生PTS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自身年龄大、术前不良心理情绪、ICU时间的延长等,临床应对其高危因素予以针对性处理,可以显著降低PTSD的发生风险.
    • 房海燕
    • 摘要: 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高,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
    • 刘建华
    • 摘要: 目的:观察在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临床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于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作用.方法 研究所纳入病例为80例,在本院2020年2月至12月所接诊病例中选取,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取40例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将临床护理干预展开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精神障碍发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在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将临床护理干预展开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恢复.
    • 刘元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媒体辅助心理护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共72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心理护理方式上增加给予多媒体干预的组别设定为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护理效果,以内心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和心理韧性改善程度作为参考依据,同时对比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护理效果以患者接受护理前后根据护理前后内心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此外,在CD-RISC评分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为(42.34±2.34)分,对照组则为(56.78±5.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多媒体辅助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内心负面情绪的改善程度,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并有效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梅华鲜; 潘渝; 张松松; 刘曼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联用乌司他丁和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症细胞因子和心肌酶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心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使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和泮托拉唑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心肌酶指标的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及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乌司他丁和泮托拉唑钠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改善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心肌酶指标的水平.
    • 王玲
    • 摘要: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ICU患者护理中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对预防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ICU患者78例(2019年6月-2020年6月),按照数字1:1分组方法,39例常规护理(对照组),另外39例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统计.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2.56%,相比对照组15.38%,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率97.44%相比对照组满意率76.92%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ICU患者护理期间,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