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
传染性法氏囊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6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3914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兽医导刊、吉林畜牧兽医、家禽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微生物与公共卫生安全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等;传染性法氏囊的相关文献由90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笑梅、高玉龙、祁小乐等。
传染性法氏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9143篇
占比:99.97%
总计:439266篇
传染性法氏囊
-研究学者
- 王笑梅
- 高玉龙
- 祁小乐
- 任桂萍
- 刘文利
- 欧阳伟
- 王晓丽
- 王永山
- 高宏雷
- 周庆福
- 夏兴霞
- 李阳
- 诸玉梅
- 杨保收
- 郭笑辰
- 高立
- 崔红玉
- 王永强
- 周继勇
- 张秀文
- 李凯
- 王晶宇
- 侯继波
- 刘长军
- 张艳萍
- 李德山
- 梁武
- 毕振威
- 韦平
- 何秀苗
- 叶菊秀
- 宫晓
- 李守军
- 王雷
- 荣俊
- 郑肖娟
- 钱晶
- 陈庆新
- 陈果
- 马孙婷
- 于涟
- 何家惠
- 刘雪
- 吴红云
- 孙文影
- 尹杰超
- 左青山
- 张勇飞
- 李尚波
- 李晓林
-
-
刘中杰
-
-
摘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鸡与鸡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消化道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对免疫器官攻击性很强,对肝脏、肾脏也能产生毒害,一旦感染可形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同时肝组织也会出现坏死,肾脏表现肿大。鸡免疫力下降后可影响体内抗体生成,还容易导致继发感染,对性成熟前的鸡危害很大。从疫苗免疫接种、提升养殖场管理水平和建立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屏障角度阐述相应的预防措施,推荐采用卵黄抗体和中兽药方法对病鸡进行治疗,以期达到降低病死率,减少养殖损失的目的。
-
-
王翠;
王英华;
刘敏;
靳冬
-
-
摘要:
本文主要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等方面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为养鸡业对该病的认知和防控提供参考。
-
-
王翠;
王英华;
刘敏;
靳冬
-
-
摘要:
本文主要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等方面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为养鸡业对该病的认知和防控提供参考.
-
-
-
-
-
摘要:
诊断鉴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从IBDV弱毒疫苗中提取病毒RNA,采用二步RT-PCR方法,建立诊断和鉴别IBDV毒株性质的分子诊断方法.结果 表明:针对IBDV VP2基因高变区的基础RT-PCR引物和巢式RT-PCR引物,分别能够扩增出目标大小的特异性片段;区分IBDV超强毒株和经典毒株的RT-PCR扩增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该方法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的快速分子诊断及鉴别.
-
-
邵振宇
-
-
摘要:
黄芪多糖(APS)是黄芪中含量最多、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黄芪多糖被广泛应用到饲料添加剂和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中.利用临床试验对比加黄芪多糖的一组的死亡率得到迅速控制,群体的采食量和生长情况受到的影响较小,群体的抗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并且继发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于IBD和ND混合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
-
-
袁红艳;
卫龙兴;
张春华;
方桂明;
焦楠
-
-
摘要:
山鸡具有较强抗病能力,最初国内在开展山鸡的人工养殖时,几乎不采取任何免疫措施也很少发病.但近年随着代次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家禽常见的疫病也逐步在山鸡群中发生,特别是传染性法氏囊等疾病,虽已按照蛋用种鸡的程序实施免疫,但临床病例的不断增加及造成的免疫抑制,对山鸡人工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根据这一现象,笔者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对某大型山鸡养殖公司的一批种山鸡进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及抗体消长情况的全程跟踪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山鸡专用的免疫程序.
-
-
初日举
-
-
摘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2~6周龄鸡.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往往突然发病,以非常快的速度蔓延.病鸡临床上主要是发生免疫抑制,容易暴发其他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
-
初日举
-
-
摘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2~6周龄鸡。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往往突然发病,以非常快的速度蔓延。病鸡临床上主要是发生免疫抑制,容易暴发其他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
-
黄亚东;
窦如颖;
薄洪峰;
徐慧
-
-
摘要:
结合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工作实际,利用防风、黄芪、当归等10余味中草药在药理学、毒理学、单方试验、复方试验基础上,利用现代饲料加工技术及生物制药技术分别制成复方散剂、汤剂和熏剂进行饲喂试验,并与高免卵黄抗体、抗生素防治加以对比,重点对发病率、存活率等指标加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营养和药用双重功效,对机体既有抑菌杀菌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又能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用于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明显优于其他制剂,且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毒副作用小,且无残留、无蓄积、无耐药性.
-
-
周雪媚;
李永清;
陈小玲;
张培君;
佘锐萍
- 《微生物与公共卫生安全论坛》
| 2004年
-
摘要:
本试验首先用PCR方法扩增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株的VP2基因,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然后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TM4/His/LacZ中,并将该真核表达载体上的CMV启动子和增强子控制的含LacZ和VP2基因表达盒克隆入pUS2基因中,成功地构建了马立克氏病毒的转移载体。
-
-
周雪媚;
李永清;
霍惠玲;
陈晓玲;
张培君;
佘锐萍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本试验首先用PCR方法扩增出传染性法氏囊(IBDV)株VP2基因,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并进行了序列的分析.然后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LacZ中,并将该真核表达载体上的CMV启动子和增强子控制的含LacZ和VP2基因表达盒克隆入pUS2基因中,成功的构建了马立克氏病毒的转移载体.然后,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已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用96孔板稀释法纯化表达LacZ基因的重组CVI988病毒株,获得蓝色的重组病毒.该重组病毒通过PCR方法鉴定证实其基因组中含有完整的传染性法氏囊VP2基因.Western-blot实验证实重组病毒表达了传染性法氏囊VP2蛋白.
-
-
-
-
袁莉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北京大北农集团研制开发的消毒剂"卫康"经哈兽研流感研究室试验证明,1:800可用于禽流感病毒的消毒.卫康主要成份是过硫酸氢钾、有机酸、表面活性剂等,试验证明对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禽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禽脑脊髓膜炎、鸡传染性贫血、鸡白血病病毒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鸡的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支原体属等细菌效果也很好.其消毒效果不受温度、水质、有机物的影响,同时对人畜安全、无刺激性,可以带鸡喷雾消毒.卫康的所有成分都可以自然分解,因此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消毒药品,填补了国内此类消毒剂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