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D
EPID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等;
EPID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毅、吴向平、周春等。
EPID
-研究学者
- 姚毅
- 吴向平
- 周春
- 庄芳
- 徐金济
- 成俊
- 丛小虎
- 余继晔
- 刘明
- 吴君军
- 吴国华
- 吴建兴
- 周俊
- 周诗情
- 张军
- 张梅芳
- 徐伟
- 成希革
- 文虎儿
- 曹海平
- 杨海明
- 柘江
- 查元梓
- 梁海鹏
- 温俊海
- 王乐
- 王传珊
- 王忠淼
- 王春波
- 甄永杰
- 罗文芸
- 蒋马伟
- 蔡倩倩
- 贾国峰
- 邓勇
- 陈璞
- 靳峰
- 鞠垚
- 马库斯·沃斯勒
- 黄吉发
- 黄家文
- Andrew Nisbet
- Ayman G. Ibrahim
- Carolina Figueroa
- Christina Armpilia
- Christos Antypas
- Daniela Fluxá
- Daniela Simian
- E. Ishmael Parsai
- Hamdy M. Zidan
-
-
周春;
成俊;
姜玉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s Portal Image Device,EPID)在宫颈癌真空体膜固定效果,分析放疗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24例宫颈癌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周1次进行拍摄EPID,然后通过iView GT软件配准,得到X轴(左右方向)、Y轴(头足方向)、Z轴(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拍摄正侧位野共拍摄232张,分别为(2.26±1.32)mm、(3.32±1.88)mm、(2.54±1.51)mm,有200张其中误差值≤3mm,占86.2%(200/232)。有225张误差值≤5mm,占96.9%(225/232)。结论:应用电子影像系统测量宫颈癌真空体膜固定摆位误差,可以提高摆位精确度,并采取有效的质控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
-
陈荣耀
-
-
摘要:
加速器影像系统是确保肿瘤靶区能够获得精准照射的核心设备之一,是进行IGRT放射治疗的基础,是一种放疗质量保证和控制的装置,因此,对加速器的影像系统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实现现代三精放疗的必要措施。本文就加速器非晶硅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 Portal ImagingDevice, EPID)的各项机械性能、影像质量性能以及其临床应用作分析研究。
-
-
张伟亮;
蔡育欣;
何丽红;
王侦艺;
王勇
-
-
摘要:
目的:通过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比较盆腔肿瘤放疗摆位时使用自制脚垫与未使用脚垫时的误差大小,以判断自制脚垫是否有助于提高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摆位的精准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2例盆腔肿瘤放疗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固定组和自制脚垫组,两组各16例。在患者的第1、6、11、16、21次治疗摆位后行EPID拍摄,获得两组患者在腹背、头足、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对比并分析。结果:32例患者共进行EPID拍摄160次。常规固定组和自制脚垫组在腹背、头足、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9±0.9)和(2.1±1.0)mm,(4.22±1.3)和(2.3±1.1)mm,(3.1±1.2)和(1.6±0.8)mm,其中两组在头足、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mm的次数占总扫描次数的比例较低,优于常规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摆位误差率中,自制脚垫组在头足和左右两方向均明显低于常规固定组。结论:在盆腔肿瘤放疗摆位中,使用自制脚垫可以降低头足、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有利于提高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和精准性。
-
-
王刚;
祝锡雯;
郭兴照;
刘志斌;
周宓
-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放射治疗调强计划在剂量归一后,展开计算多叶光栅(Muli-leaf Collimator,MLC)运动的剂量验证通过率与不计算的剂量验证通过率,初步探究标准的剂量归一方式.方法 选取15例肺癌调强计划进行分类设计,按照处方剂量达到95%体积的标准,每例调强计划从2.1%到16%不等提量到标准处方进行剂量归一,将归一后是否展开计算MLC运动的计划分别在EPID上进行剂量验证,将验证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1%/1 mmγ通过率标准,两种不同调强计划验证结果 平均值分别为(73.92±3.16)%和(75.6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采用2%/2 mmγ通过率标准,两种不同调强计划验证结果 平均值分别为94.63±4.17和95.40±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结论 放疗调强计划剂量归一后,展开计算MLC运动的验证结果 优于直接治疗计划的验证结果 ,所以调强计划经剂量归一后,应展开计算MLC运动后再执行治疗.
-
-
李晏宁;
刘佳宾;
唐钒;
梁宇棋;
刘书朋;
李霞;
范冬冬
-
-
摘要:
目的 对比两种图像引导定位系统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精度,探讨iSCOUT在乳腺癌放疗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进行首次放疗时,使用EPID及iSCOU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进行患者治疗前的摆位误差验证.将两组系统扫描得到的X-Ray图像分别与CT定位重建的DRR图像进行配准,统计分析两组摆位误差值.结果 摆位误差对比中,iSCOUT组与EPID组在X、Y和Z轴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18、0.58);摆位误差一致性对比中,两组在X、Y和Z轴方向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46、0.55、0.52).曝光时间和配准时间对比结果显示,iSCOUT组的平均曝光时间及配准时间都远远低于EPID组.此外,iSCOUT扫描的X-Ray图像质量优于EPID扫描的图像.结论 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时,iSCOUT计算出的摆位误差值接近EPID,且iSCOUT系统缩短摆位时间,图像配准效率高,提高放疗的精准性.因此对于没有验证设备或者只有EPID验证系统的加速器来说,iSCOUT是一种值得推荐使用的图像引导定位系统.
-
-
-
-
-
-
冷付雷
-
-
摘要:
目的 研究CBCT与EPID在体部肿瘤的放疗摆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医院就诊的体部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EPID方法摆位,观察组患者采用CBCT方法摆位,所有患者均采取真空垫体位固定摆位模型.对比两组患者的放疗摆位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摆位时间为(3.69±0.22)分钟,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摆位偏差上,观察组患者X值(2.89±0.48)毫米,Y值(3.43±0.55)毫米,Z值(2.92±0.06)毫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体部肿瘤的放疗摆位中,CBCT、EPID都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其中CBCT在各个方向上的摆位偏差更小,因而临床应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