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草
人工种草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3653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贵州畜牧兽医、江西畜牧兽医杂志、青海草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人工种草的相关文献由580位作者贡献,包括旦久罗布、严俊、何世丞等。
人工种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653篇
占比:99.57%
总计:73969篇
人工种草
-研究学者
- 旦久罗布
- 严俊
- 何世丞
- 张灵先
- 等
- 谢文栋
- 陈莉
- 陶宇航
- 万运帆
- 严林
- 乜林德
- 刘厚明
- 刘翠
- 周俗
- 孟元华
- 尹欣
- 干珠扎布
- 康健
- 康全飞
- 张勇
- 张海鹏
- 曲广鹏
- 曹旭娟
- 曾兵
- 李开章
- 李洁
- 李玉娥
- 李雄
- 杨云强
- 杨思维
- 杨时海
- 杨永平
- 根呷羊批
- 梁艳
- 次旦
- 江村旺扎
- 王宝山
- 王尧
- 王钰
- 罗勇
- 胡向阳
- 胡晓宁
- 赖秀兰
- 赵军
- 赵惠
- 辛盛鹏
- 邢成
- 邱祥益
- 陈昌林
- 陈立坤
-
-
-
-
摘要:
国家林草局2022年撒销11个松材线虫病疫区国家林草局日前发布公告。根据《植物检疫单例》和《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国2022年撤销松材地虫病疫区11个。此次撤消后,全国共有松树线虫病疫区731个。黄河源头玛多完成黑土滩(坡)治理23万亩记者从青海省玛多县获悉,2021年,黄河源头玛多完成黑土滩(坡)治理23万亩,退化草地补播修复37.65万亩,荒漠化土地治理2.69万亩,退化湿地人工种草2.53万亩,有害生物防控170万亩,生态修复92处426.32亩。
-
-
杜永华
-
-
摘要:
果园管理采用生草法,相较于传统的清耕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生草法以草类覆盖地面,冬、春季减少了土表蒸发,保住了墒情、提高了地温,夏季能有效截蓄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同时缓解土壤高温,保护根系,炎热天气减轻地表向上的热辐射,保护果实免受灼伤。二是通过生草和割草的结合,土壤表层有机质逐步增加,微生物愈加活跃,加速团粒结构形成,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实践表明,生草法更适用于山地和沙地果园。生草法分为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两种模式。
-
-
刘雅;
张晓英;
蒋淑磊;
张丽玲;
徐秋良
-
-
摘要:
果园生草是指采用人工种草或自然生草的方式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生草的一种土壤管理模式。19世纪末,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开始于美国纽约州,后来,随着机械割草机的问世及现代农业灌溉系统的发展而得以普及应用[1]。目前,一些发达国家57%以上的果园采用生草管理,有的国家甚至达到95%左右,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2]。
-
-
杨壮;
沈义攀;
益西拉姆;
周凡莉;
刘晓霞;
赵晓东;
肖敏
-
-
摘要:
阿坝州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鼠虫害频发等因素,草原逐渐沙化退化,植被盖度降低,牲畜可食用牧草大幅度减少,毒害草滋生,草地生产功能降低,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建设人工种草基地是促进川西北牧区畜牧业平衡发展的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文旨在归纳总结一套川西北牧区品种选择、地块整理、播种技术、肥料施用及刈割的技术体系,为川西北牧区人工草地建植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州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
-
-
-
摘要:
四川是全国牛羊生产大省,牛存栏长期保持全国第1位,羊存、出栏居全国第5和第6位。四川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原面积3.13亿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3%。全省人工种草面积1238万亩,各类饲草干草产量约778.0亿千克,可载畜8436.1万个羊单位。
-
-
吕景辉
-
-
摘要:
近年来,赤峰市坚持“生态立市”基本市策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原国家林业局2003年将赤峰市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来,赤峰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力度,走出了一条快速高质量发展之路。“十三五”时期,赤峰市完成营造林面积641万亩、人工种草面积981万亩、水利建设面积44.04万亩,落实草原禁牧面积5202万亩,实施草畜平衡面积3397万亩,划定基本草原面积6145.06万亩,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7715.5万亩,防沙治沙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
-
无
-
-
摘要: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每年6月定为“草原普法宣传月”,全国人大、民委、环资委、农委等拟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草原保护日”。2018年,草原管理职能转隶林业部门以来,湖南积极推进林草融合和草原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索草原生态修复模式和技术路径,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启动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退化草原修复项目,争取中央资金3210万元,实施人工种草5333.33公顷、草原改良5333.33公顷、草原围栏5万米。推动桑植县南滩草场、江永县燕子山草场成功获批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推荐临武县天头岭国有草场等3个草场开展国有草场试点,并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努力,湖南草原更加新美如画,生机盎然。
-
-
陈帅;
梁锋;
索朗德吉
-
-
摘要:
畜牧业是阿里地区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阿里草地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具有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草畜矛盾突出,季节不平衡问题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等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阿里地区开展人工种草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
-
冉红凡;
马爱红;
杨小凡;
路子云;
刘文旭;
李建成
-
-
摘要:
为了明确梨园生草对梨园主要害虫梨木虱和梨黄粉蚜发生动态及发生数量的影响,采用系统调查法,在河北省赵县分别选择清耕梨园、人工种草梨园、自然生草梨园,对梨木虱和梨黄粉蚜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生数量以及各虫态的总发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草模式的梨园,2种害虫卵、若虫、成虫的发生动态趋势均基本一致,但是在某个具体时期上的发生数量存在一定差异。无论是人工种草,还是自然生草,梨园覆草后梨木虱和梨黄粉蚜的各虫态总发生数量均较清耕梨园减少,说明梨园人工种草或自然生草均可增加梨园生境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改善梨园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是一种很好的害虫生态调控措施。
-
-
李菲
-
-
摘要:
辽西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林果和畜牧产品基地,同时也是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在干旱气候、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辽西山地丘陵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退化现象,对环境质量和生产生活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辽西地区土壤退化的基本类型,如坡地农田垦殖退化型、林地放牧樵采退化型等;基于生态修复理论和因地制宜原则,分别提出了低山丘陵坡耕地梯田、农田防护林、经济林高效栽培与水保耕作、残疏林地补植更新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多措并举,使已经受损的生态尽快恢复,在切实改善辽西山地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
-
黄平
-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人工种草的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蓄水保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的初步成效.在介绍人工种草主要品种配置、主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取得人工种草良好生态、经济效益的建议.
-
-
-
-
-
兰英;
黄伟;
曾兵;
陈昌林;
邓费建
- 《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种草养鹅将是未来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多个鹅场所作的草鹅配套初步研究和调查,探讨养鹅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并提出南方地区种草养鹅过程中饲草配套供应措施及规范科学养鹅技术,为种草养鹅生产服务.
-
-
兰英;
黄伟;
曾兵;
陈昌林;
邓费建
- 《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种草养鹅将是未来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多个鹅场所作的草鹅配套初步研究和调查,探讨养鹅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并提出南方地区种草养鹅过程中饲草配套供应措施及规范科学养鹅技术,为种草养鹅生产服务.
-
-
兰英;
黄伟;
曾兵;
陈昌林;
邓费建
- 《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种草养鹅将是未来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多个鹅场所作的草鹅配套初步研究和调查,探讨养鹅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并提出南方地区种草养鹅过程中饲草配套供应措施及规范科学养鹅技术,为种草养鹅生产服务.
-
-
兰英;
黄伟;
曾兵;
陈昌林;
邓费建
- 《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种草养鹅将是未来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多个鹅场所作的草鹅配套初步研究和调查,探讨养鹅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并提出南方地区种草养鹅过程中饲草配套供应措施及规范科学养鹅技术,为种草养鹅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