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刺法
齐刺法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3948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八年度学术会议等;齐刺法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惠平、周仲瑜、周洁等。
齐刺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3948篇
占比:99.89%
总计:104065篇
齐刺法
-研究学者
- 罗惠平
- 周仲瑜
- 周洁
- 李家康
- 丁德光
- 刘锦
- 刘锦秀
- 宋士英
- 张静林
- 李南安
- 李波
- 梁显锋
- 殷宝
- 王东岩
- 盛国滨
- 郭现军
- DING Deguang
- WU Ping
- 丁仁祥
- 万全庆
- 乐薇
- 付强
- 伍贤华
- 何伟晔
- 何佳
- 何佳1
- 余全民
- 余长青
- 侯宽超
- 全光石
- 冉鹏飞
- 冯军
- 冯媛
- 刘兰英
- 刘刚
- 刘国建
- 刘奇
- 刘娜
- 刘建兵
- 卢志棣
- 卢明香
- 卢智
- 史玲
- 向诗余
- 吴云天
- 吴怡
- 吴晓强
- 吴美倩
- 吴耀持
- 吴萍
-
-
姚文娟;
朱凤;
王开诚;
陈逸君
-
-
摘要:
目的:观察齐刺法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灸方法,治疗组用齐刺法温针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疼痛评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分更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及肩关节功能活动(Evaluation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Melle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刺法温针灸可有效缓解肩周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减低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
孙雨晨;
马铁明
-
-
摘要:
在古法中,齐刺法是专门治疗寒气所致小而深的痹证的一种针法.如今,通过改变进针深度,调整进针部位,可以拓展其适应证范围.在股内收肌群急性损伤的治疗上,齐刺法可以迅速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持续有效地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
-
-
林晨欣;
张虹
-
-
摘要:
齐刺法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属十二种刺法之一,适用于寒气稽留范围较小、部位较深的痹症.笔者发现近年临床上齐刺法除较多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外,亦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因此查阅了近3年关于齐刺法的临床应用概况,归纳如下.
-
-
潘建聪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腰椎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毫针齐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
-
种文强;
赵娴;
刘奇;
张慧叶;
武珊;
张卫华
-
-
摘要:
张卫华教授认为火热当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要病因.对于本病的诊断当中西合参,中医辨经络、察脏腑、知病性、明传变,西医排继发、明病支,详诊察.治疗方法针药并用,针刺依照"开阖枢"理论发展而来的经络别通法和同名经穴镇痛理论指导下的选穴原则,选取"治癖气小深者"之齐刺法,疏通经络,阻断痹痛.名方清上蠲痛汤,辛苦并用,凉热同施,疏风散湿更兼升清泄热之功.
-
-
韩严;
杨宗保;
程燕彬;
陈宝华;
黄婉仪;
王超
-
-
摘要:
目的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H-NMR)技术探讨齐刺法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小鼠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和三阴交组,每组6只.适应性饲养1周,采用束缚-冷浸法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足三里组和三阴交组在鼠板上固定电针(4Hz,50Hz)30 min,并分别电针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正常组和模型组用鼠板固定30 min,所有小鼠每日干预1次,共7 d.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形态;检测小鼠胃组织1H-NMR谱,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各组代谢物差异,用正交偏最小二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与三阴交组相比,足三里组小鼠胃黏膜结构较为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无明显充血水肿,溃疡灶呈明显愈合趋势;胆碱、乙醇胺、丙氨酸含量下降(P<0.05),甘油、谷氨酸、谷氨酰胺含量增加(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可有效回调急性胃黏膜损伤小鼠胃相关代谢物表达水平,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恢复代谢通路稳定.
-
-
-
刘兰英;
庄垂加;
潘文谦;
黄志强;
苏瑟琴;
卢明香;
程维芬;
杨如杏
-
-
摘要: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配合齐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肌内效贴配合齐刺法治疗组(观察组)和局部封闭配合常规药物扶他林软膏外用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法观察患部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的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和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好转(P0.05);观察组治愈率76.67%,优于对照组治愈率63.34%,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13.34%,比对照组复发率26.67%低,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配合齐刺法显著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疗效相对持久,复发率也低,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
-
刘娜;
王星阳;
贾改改;
聂晓静;
王胜(通讯作者)
-
-
摘要:
梨状肌综合征其原因主要是梨状肌损伤导致其充血、水肿、痉挛等炎性变化使梨状肌的张力增高,或导致位置偏移从而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现采用齐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本疾病,方法及疗效如下。
-
-
胡晓颖;
杨秋红;
张盛倢;
杨帅
-
-
摘要:
围绝经期抑郁症以肾虚及肝脾心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治疗时应标本兼治.在《内经》齐刺法基础上,结合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的穴位特性及周边解剖特性,史晓岚采用向左右外下方斜刺3寸的改良齐刺法针刺关元穴,配合三阴交穴、百会穴调补脾肾,调养心神,疏肝解郁,以达到培元固本、调补冲任、清热解郁的效果.
-
-
-
殷宝;
周玉梅;
周洁;
梁繁荣
- 《2015年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齐刺针法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法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止痛效果好、疗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董三明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结节鹅足骨缝齐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其操作要领:1.内侧骨缝刺法:在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即曲泉穴)斜刺一针,再在骨缝处缝匠肌前缘斜刺一针,再在髌骨缘3点进针斜刺一针.三针方向指向腘窝,形成变式齐刺法.三针组成的平面与胫股关节面在同一水平;2.内收肌结节点刺法:然后在股骨内上髁内收结节压痛点处直刺一针、斜刺两针:3.在胫骨内侧髁内侧面稍下鹅足囊明显压痛点(膝关穴)行齐刺法,三点齐刺法形成的三个平面相平行.每针局部都有酸胀感为度宜,行九六之数.关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小针刀治疗、手术治疗、针灸治疗等几种典型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和我的实际临床实践表明,其他疗法中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结节鹅足骨缝齐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各期膝骨性关节病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7.4%.医疗费用低,相关杂志报道很少,所以本人认为在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适合推广使用.
-
-
-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本病发病年龄有降低趋势。笔者自2007~2008年采用齐刺法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具体治疗方案进行讨论:笔者选取局部崇骨穴和颈5-6夹脊穴进行针刺,齐刺法针刺部位集中,刺激量及强度较大,同时配合穴位注射,所用丹参活血化癖,维生素B12加强神经营养,两法配合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炎性反应,减轻组织压迫和刺激,并调整血流速度和血容量,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使基底一推底动脉供血不足得以恢复,从而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
-
-
-
-
-
-
-
李家康;
周仲瑜;
罗惠平
-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12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观察齐刺颧髎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齐刺颧髎加上配穴治疗,对照组18例以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齐刺颧髎穴为主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