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723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中国植保导刊、北方园艺、上海蔬菜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研讨会等;黄瓜黑星病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秀文、李淑菊、吕淑霞等。
黄瓜黑星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231篇
占比:99.86%
总计:57310篇
黄瓜黑星病
-研究学者
- 李秀文
- 李淑菊
- 吕淑霞
- 孙士珍
- 张洪勋
- 李恩萍
- 李飞
- 王海旺
- 王苹
- 解婷婷
- 于晓丹
- 刘可杰
- 吴佩玉
- 孙小红
- 宋汝国
- 张厉
- 张志财
- 张桂华
- 张波
- 彭霞薇
- 徐香瑞
- 易齐
- 曲厚兰
- 李宝聚
- 李明远
- 杜胜利
- 毛爱军
- 毛芙蓉
- 汪漫
- 王慧哲
- 白志辉
- 韩明
- 韩毅科
- 魏成贵
- 魏爱民
- 黄磊
- 于凌春
- 于千桂
- 于婷婷
- 于平
- 任英
- 伍祥兴
- 傅余梅
- 军农
- 冯东昕
- 冯佩
- 刘刚
- 刘学敏
- 刘烨潼
- 刘琳
-
-
刘刚
-
-
摘要:
儿茶素,又名儿茶酸、儿茶精,系从茶叶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酚类活性物质。早期研究发现,儿茶素可抑制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对培养液中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有抑制作用。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2006年曾在我国临时登记儿茶素20%母药和1.1%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黑星病等真菌性病害(4年有效期满后未能转人正式登记)。
-
-
-
-
摘要:
黄瓜冬春季节栽培,受低温寡照条件影响,流胶病常发。造成黄瓜流胶的原因有细菌病害: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真菌病害:黄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黄瓜蔓枯病、黄瓜黑星病等;生理性病害:昼夜温差大,黄瓜有伤口时,容易产生流胶;点花药浓度过大或药液残留过多也会导致流胶。黄瓜流胶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如下。
-
-
曹立耘
-
-
摘要:
蔬菜病害防治中,采用种子消毒处理控制种子内外带菌和苗期土壤传菌危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几种不同类型蔬菜种子的消毒方法介绍如下:瓜类种子消毒。常见的种传真菌性病害有黄瓜疫病、黄瓜炭疽病、黄瓜黑星病、甜瓜炭疽病、南瓜白绢病、冬瓜白绢病等等。这些病害大多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也有以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于种子外表。这些病害的种子消毒方法是:(1)药剂拌种:福美双拌种,
-
-
纪思琪;
吴芳;
李乃祥
-
-
摘要:
设施蔬菜病害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利用传统的防治措施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而设施蔬菜病害预警则可兼顾蔬菜生产和社会要求,是一种绿色、有效的病害防治方式.本文采用决策树C4.5算法对蔬菜病害进行预警,构建设施蔬菜病害静态预警模型.为测试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以黄瓜黑星病为例,对所构建的预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决策树C4.5算法能够实现对黄瓜黑星病的预警,模型预测具有准确率较高、所需时间短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生产之中.
-
-
-
郑庆伟
-
-
摘要:
黄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棚室和露地黄瓜栽培的一种重要病害。截至2015年8月8日,在我国取得登记防治黄瓜黑星病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38个。现将防治黄瓜黑星病农药产品的登记名称、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整理如下,供甘肃、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等6个省(区)棚室黄瓜主产区农药销售商和菜农参考选用,具体防治对象用药量的大小、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产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为准。
-
-
王莹莹;
谢学文;
李宝聚
-
-
摘要:
黄瓜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蔬菜作物,我国黄瓜的年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由枝孢属(Cladosporiumsp.)真菌引起的黄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 1我国黄瓜黑星病的发生情况 1889年,美国首次报道了黄瓜瓜条上受黑星病的侵害情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荷兰等国曾出现黑星病大流行。
-
-
赵俊侠;
路雅斌
-
-
摘要:
为了筛选防治黄瓜黑星病的适宜药剂,以黄瓜品种为试材,对黄瓜黑星病用12.5%烯唑醇WP、12.5%腈菌唑EC、50%福美双WP以及20%腈菌唑.福美双WP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35 g·667m-2的剂量下,施药3次,间隔7d,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黑星病的危害,防治效果明显,最高可达84.48%.且通过试验过程中对黄瓜生长的监测,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黄瓜生长安全.
-
-
-
彭伟
-
-
摘要: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黑星病的药剂,通过几种不同药剂不同倍数的药液对黄瓜黑星病的药效试验,从3次药效结果比较分析得知: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EC 3000倍液、40%氟硅唑EC10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500倍液、25%腈菌唑EC3000倍液对防治黄瓜黑星病都有较好效果,建议在黄瓜黑星病始发期,连续喷药1~2次并交替使用.
-
-
徐香瑞;
张波;
张志财;
毛芙蓉;
汪漫
- 《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试验是在同一黄瓜植株上,先后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两种病原菌对其复合抗病性进行鉴定,并分别与单独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抗性鉴定的植株品种间抗性差异与单独接种的品种间差异一致,可以采用复合抗性鉴定方法鉴定黄瓜品种(材料)对霜霉病、黑星病的抗病性.
-
-
徐香瑞;
张波;
张志财;
毛芙蓉;
汪漫
- 《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试验是在同一黄瓜植株上,先后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两种病原菌对其复合抗病性进行鉴定,并分别与单独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抗性鉴定的植株品种间抗性差异与单独接种的品种间差异一致,可以采用复合抗性鉴定方法鉴定黄瓜品种(材料)对霜霉病、黑星病的抗病性.
-
-
徐香瑞;
张波;
张志财;
毛芙蓉;
汪漫
- 《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试验是在同一黄瓜植株上,先后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两种病原菌对其复合抗病性进行鉴定,并分别与单独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抗性鉴定的植株品种间抗性差异与单独接种的品种间差异一致,可以采用复合抗性鉴定方法鉴定黄瓜品种(材料)对霜霉病、黑星病的抗病性.
-
-
徐香瑞;
张波;
张志财;
毛芙蓉;
汪漫
- 《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试验是在同一黄瓜植株上,先后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两种病原菌对其复合抗病性进行鉴定,并分别与单独接种黄瓜霜霉病、黑星病的植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抗性鉴定的植株品种间抗性差异与单独接种的品种间差异一致,可以采用复合抗性鉴定方法鉴定黄瓜品种(材料)对霜霉病、黑星病的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