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验潮站

验潮站

验潮站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5572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理空间信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2014学术年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全国第二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等;验潮站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暴景阳、林航、许军等。

验潮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5572 占比:99.83%

总计:65686篇

验潮站—发文趋势图

验潮站

-研究学者

  • 暴景阳
  • 林航
  • 许军
  • 郭金运
  • 刘聚
  • 吴楚宗
  • 朱耀仲
  • 王永刚
  • 郑大伟
  • 郑文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波文; 王慧; 李经纬; 李文善; 李欢; 徐浩
    • 摘要: 利用中国沿岸验潮站GNSS和邻近地区陆态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结合卫星高度计和验潮站海平面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沿海验潮站及其邻近地区陆地垂直运动特征。中国沿海海平面观测以及验潮站和陆态网GNSS基准站观测结果显示,中国沿海省区市及沿海验潮站陆地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辽宁至江苏沿海上升、上海至福建泉州沿海沉降、福建厦门至广西沿海升降交替的格局,局部滨海平原地区如华北平原天津南部、河北平原的沧县则表现出显著的沉降特征。验潮站陆地的抬升与沉降是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掌握验潮站及其邻近区域的陆地垂直运动特征,可为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估以及未来海平面上升预测提供依据。
    • 杨晓坤; 唐刚; 李大刚
    • 摘要: 因潮位预报受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影响,传统的潮汐调和分析预报方法不能很好地预报潮位时间序列的复合特征,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潮位预报方法,并分别对TPXO9全球潮汐模型模拟潮位的2021年6月逐分钟潮位数据、4个不同潮汐类型验潮站(日照、鲅鱼圈、三亚、北.海)的2010年逐时实测数据进行训练、预报及精度验证。利用上述试验确认LSTM模型中隐藏神经元数目、初始学习率、迭代训练次数等网络层参数的最优选择分别为90.0.001、200。对4个验潮站进行潮位预报,结果表明:当训练数据量设置为数据样本总量的30%时,即可得到精度较高的预报结果,精度约为3~5cm。采用LSTM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潮位预报是有效且可靠的。
    • 付杰; 贺小星; 聂启祥; 郇常敏; 陈红康
    • 摘要: 针对验潮站坐标时间序列中有色噪声的影响,提出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62个长跨度验潮站坐标时间序列进行降噪处理,并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计算验潮站变化速度。论述EEMD方法对验潮站速度估计的影响,并对海平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EMD方法降噪能较好地剔除验潮站扰动,降低时间序列振幅波动,从而有效提高验潮站坐标时间序列的稳定性。速度估算结果表明经EEMD降噪后,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速度参数,但数据的缺失会对降噪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验潮站速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0%的验潮站速度值集中在0~2 mm/a内,其余站点速度差异较大。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验潮站速度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平均海平面变化速率为0.423mm/a,整体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
    • 乐远福; 唐立超; 余克服
    • 摘要: 北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容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地区之一。了解该区域过去海平面变化历史和特征,对认识现代海平面变化过程、预估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小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我们以北大西洋沿岸1350个验潮站观测记录和已发表的1604个海平面数据为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和集成研究,尝试建立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海平面的变化历史,并分析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海平面变化的主要过程与特征、区域差异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①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海平面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海平面的变化幅度、变化时间、波动次数等均具有区域差异性。②北大西洋沿岸过去2000年以来海平面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海平面上升高程相差较大,北大西洋西岸北美洲东部海平面上升超过2.5 m,格陵兰岛-冰岛、欧洲和美国南部和东南部海平面上升幅度约1.9 m,北海和地中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约1 m。③公元1900年以来,北大西洋东西沿岸海平面上升速率普遍加快,并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差异,即北大西洋东岸从地中海到欧洲沿岸再到格陵兰岛-冰岛,随着纬度增加,海平面上升速率逐渐增加。类似的,北大西洋西岸美国南部和东南部到美国东部再到加拿大东部,随着纬度的增加,海平面上升速率也依次增加。④过去2000年北大西洋沿岸海平面变化及其时空差异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冷暖交替、冰川均衡调整、大气-海洋动力学、区域构造以及沿岸地形的变化、沉积物压实和潮汐范围变化等可能是主要原因。
    • 杨广武
    • 摘要: 目前国际上推出了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全球平均海平面模型有法国国家宇航中心(CNES_CLS)、丹麦技术大学(DTU)等,但这些模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邻近陆地部分精度较差。本文以DTU18平均海平面局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提取该模型的广东省近海海域数据进行参考椭球转换统一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考椭球坐标系作为初步模型,其次结合广东省沿岸18个长期验潮站水位数据和7个短期验潮站水位数据,其中短期验潮站通过同步验潮法计算出多年平均海平面值,最后通过该订正方法可将初步模型值和验潮站多年的平均海平面不符值对初步模型进行订正得到成果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估。使提高精度后的广东省邻近海域平均海平面模型在广东省陆海基准统一方面更具有实用价值。
    • 王森; 刘立龙; 黄良珂; 周威; 陈发德
    • 摘要: 为了探究GPS卫星频段、高度角范围、海平面风速和潮位差等因素对GPS-MR海平面高度反演的影响,利用美国大陆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实验,并与美国海洋和大气局(NOAA)提供的验潮站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该GPS测站,选择5°~15°的高度角区间、信噪比较高的L1频段时反演精度最优,均方误差为0.14 m,相关系数为0.96;合适的高度角区间(5°~10°)能有效增加反演个数,且该方法受风速和潮位差影响较小。因而,GPS-MR海平面高度反演方法可以作为海平面高度监测的有效补充。
    • 许安迪; 陈学恩
    • 摘要: 本文基于长度为18.61年(1992-10-03~2011-04-29)的TOPEX/Poseidon,Jason-1及Jason-2卫星高度计沿轨数据,选择全球海域48943个计算点进行调和分析,提取了四大分潮(M2,S2,K1,O1)的潮汐调和常数.与分布在不同水深下的162个验潮站分析结果对比,四大分潮的矢量均方根误差在水深超过200 m时分别为5.28,4.17,2.41和1.17 cm,表明分析结果真实可信.同时,全球潮汐模式T PXO9.1输出结果也佐证了卫星高度计数据所得同潮图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在18.61年跨度上全球海洋的潮汐特征的变化,对该18.61年中最初2.97年(1992-10-03~1995-09-18)和最末2.97年(2008-05-13~2011-04-29)的资料调和分析并对比M 2分潮的结果,发现全球大部分海域振幅和迟角变化不大;振幅变化在中国近海可达10 cm,迟角变化大多分布在无潮点附近,日本海周边海域及泰国湾北侧则有30°左右的变化.
    • 姚远; 刘楠; 张浩男; 杜雨蒙; 李桂敏; 傅圆圆
    • 摘要: 利用雷达潮位预警测量设备与秦皇岛海洋站验潮设备进行同步比测分析,比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雷达潮位预警测量设备应用于潮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建站困难的淤泥质海岸等特殊岸段风暴潮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
    • 高贤文; 金涛勇; 黄海兰
    • 摘要: 针对近岸区域,基于Sentinel-3A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数据,选取多阈值、ICE1、IceSheet和SAMOSA四种波形重跟踪算法,利用全球范围内27个验潮站海面高数据,分析近岸20 km范围内4种波形重跟踪算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多阈值算法在近岸6 km范围内可保留最多的有效波形,且与验潮站海面高数据具有最高的相关性和最小的均方根误差;SAMOSA算法在离岸距离大于5 km时相对大地水准面稳定性最高,更适用于开阔海域.
    • 孙彦菲; 周兴华; 付延光; 孙维康
    • 摘要: 利用潮汐模型NAO.99Jb和FES2014确定了山东邻海的深度基准面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AO.99Jb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0的中误差为23.28 cm,FES2014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3的中误差为34.37 cm,长周期分潮的相对误差过大导致加入长周期分潮改正项后深度基准值中误差分别增大了11.04 cm和12.38 cm,较其他分潮对深度基准值精度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基于潮汐模型构建深度基准面模型时,长周期分潮部分必须加入实测数据改正.进一步采用山东邻海13个长期验潮站实测数据,定量地分析了长周期分潮对深度基准面确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周期分潮改正项的量值介于13.89~22.39 cm,平均改正值为18.03 cm,在深度基准值中占比达到15.15%.因此,长周期分潮改正对深度基准面的精确确定研究贡献较大,准确的长周期分潮模型是构建高精度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